華為最強代工「備胎」中芯國際昨(19)日獲上海證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IPO,大陸首家「A(科創)+H股」的半導體公司誕生,擬募集人民幣200億元資金。市場預估,中芯A股市值將突破人民幣2,000億元。澎湃新聞援引中芯國際表示,此次人民幣股份發行募集資金主要用途包括約40%用於投資12吋晶片SN1專案,約20%作為公司先進及成熟技術研發項目儲備資金,約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
中芯強調,上市後資本充足,將加快先進製程項目進展,有利於半導體製造「國產化」,中芯誇出豪語,「將與第一梯隊(台積電等)製程的距離拉近到兩代內」。
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此前在一次論壇中指出,「做晶圓代工廠第一名賺錢,第二名基本不賺錢,第三名虧錢,所以一定要爭做前二名。」
19日過會審理當天,中芯國際在港股股價下跌1.29%,以港幣22.9元收盤。
中芯國際創下最快登陸A股市場的紀錄,上交所從6月1日受理到上會僅19天,就完成註冊上市的流程。
第一財經報導,中芯國際創下科創板融資新紀錄人民幣200億元,是先前吸金王中國通號105億元融資額翻倍。更受矚目的是,包括大唐及國家大基金的聯屬公司、中國信科、上海集成電路基金,為中芯登板的戰略投資者。
大陸證監會4月底放寬紅籌企業回A股門檻,對註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大陸市場的「紅籌企業」,降低上市門檻的市值要求,鼓勵回歸陸股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等上市。中芯拔頭籌,創下紅籌回A第一股。
市場分析,中芯國際加快回歸A股,更是為了應對美國對大陸半導體發展的各種限制,鼓勵從海外回流或新上市融資,起帶頭示範作用。
為華為海思、高通、博通、格科微、兆易創新、紫光展銳等代工的中芯國際,之前是「美國+香港」的上市模式;不過,去年5月從美國紐交所退市,如今登陸科創版,變成「A(科創)+H股」的模式。
中芯國際號稱是華為最強代工「備胎」,在美國發布科技制裁華為的禁令後,一旦台積電不能再為華為生產晶片,中芯國際將是華為的救命稻草。但因中芯國際採用美國公司LAM和AMAT的半導體設備,受美國出口政策的管制。中芯國際已經聲明: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為若干用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
報導指出,中芯國際是大陸國產晶片的重要一環,也將帶動國產半導體設備和材料行業。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第1季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中芯國際排名第五,占總市場份額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