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從開頭到近尾,中國中央氣象台接連發布有關暴雨的各類警告。在今天的中國,暴雨或專業說法的強降水,在城市意味著積水內澇,在城外意味著江河暴漲成災。近日雨降得兇猛的是長江流域,洪水在狂奔,城中可看海,難怪人們最擔心的是三峽大壩。然而水利界人士說,在三峽之外,官方部門還有防洪抗災的三大重點。早在今年3月,中國水利部就發出預警,說今年預測數據不太好,很可能極端天氣事件多發,大疫症當前,那時留意的人不多。
到了5月,中國全國氣溫達攝氏30度,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宣布,新一波聖嬰現象已經發生,緊接著就是南方洪災出現,再向西南、中部地區移動,目前宣布的是26省出現洪災汛情,逾千萬人受災。
其中內外皆議的,是長江三峽大壩,外面說法多了,裡面是建築專家留言網上:「宜昌以下速跑」。宜昌是長江三峽大壩所在地,27日這天,地方發布了紅色暴雨警告,居民說水準淹全城,還有人發出圖片,是長江水與岸邊公路水面平了。而在長江上遊的重慶,外圍區縣已暴雨成災,重慶市區也發出了各種警號,包括水位的紅色警號,是70年最高紀錄。
於是有擔心,上游洪水成災,是早是晚會形成洪峰沖下;下游從宜昌到武漢都接連暴雨,上升出警告水位。這時擔心三峽大壩,不是沒有道理。很快官方通訊社發出消息說三峽開足馬力發電,有人指這證實是大壩全線開閘洩洪中。
長江三峽大壩的安危,事關長江中下游流域數億人,乃至小半個中國的安危,相信沒人敢草率行事。水利界人士說,其實除了三峽,當局很著急的,是大汛期中另外三個重點地方的安危。首先一個是黃河。
就在長江險情初現時,中國水利6月中組織了黃河超標洪水防禦調度演練,由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總調度,演練以1761年大洪水為背景,以黃河幹支流三門峽、小浪底、陸渾、故縣、河口村、東平湖等水工程調度運用為重點,演練了洪水預報、會商決策、水工程聯合調度、堤防高水位運行應對、工程搶險、應急測驗等環節。這相當於戰前演習,意味著什麼?
其二是淮河。長江有險情、黃河有演練,胡春華都沒去,6月11日他去看淮河。胡春華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農林水利是他分管。他去淮河,重點要求是始終繃緊防汛抗洪這根弦,做好防範極端天氣和颱風等引起局部強降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各項工作;根據當前旱情,積極做好水資源調配,保障抗旱供水,確保糧食安全。淮河流域是中國糧食產區,但今年是先旱後澇,即前期出現了旱情,現在則是有大洪澇威脅。
其三是京津冀,一方面這跟汛情險情有關,因為海河60年沒有發大水,但今年預測會有險情,同時這一地區天有異象,前些日子是冰雹成災,局部地區還6月飛雪,但更重要是在汛情險情有可能出現下,當局提出三保,即保首都、保雄安新區、保首都副中心即北京的通州,這就跟政治有關,是「政治任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