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4/26 第583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營造、農業居多…失聯移工逾8.5萬人 擬修法祭重罰
記者葉冠妤、李隆揆/台北報導聯合報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業務報告時表示,為加強嚇阻並嚴懲非法聘僱,勞動部擬修法加重非法聘僱、仲介罰鍰,從現行依每案裁罰,提高為依每人計算,其中非法媒介者最重開罰一五○萬元,且加重刑責。

依現行就服法,非法聘僱失聯移工,將針對雇主處以十五萬至七十五萬元罰鍰,非法媒介者則處十萬至五十萬元,意圖營利非法媒介者,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二○萬元以下罰金。

許銘春表示,為加強嚇阻並嚴懲非法容留、聘僱及非法媒介外國人工作等行為,勞動部已擬具就服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未來將針對非法僱用及非法媒介,由現行依每案裁罰,提高為依每人計算,並提高非法媒介罰鍰為三倍,從每案十萬至五十萬元,提高至每人開罰卅萬元至一五○萬元罰鍰,且加重刑責。

立委林淑芬表示,就服法條文裡,有關外國人聘僱跟管理的條文修法次數最多,卅年修法高達十六次,相對其他禁止就業歧視、就業促進等修正僅個位數,就服法架構是否符合促進就業的立法意旨?跨國勞動力、就業促進法規是否應脫鉤?

立委:人數居高不下

立委張□楷質疑,勞動部說失聯移工人數已趨緩,但看數據變化,二○二一年三月到二○二二年八月,失聯移工人數像「沖天炮衝上去」,這段時間可能是受疫情影響,但最嚴重的是,人數衝上去後,近三年居高不下。

許銘春坦言,大部分失聯移工都在營造、農業居多,查緝權責在移民署,已加強查緝、鼓勵自動到案,移工失聯率最高是二○二二年的百分之五點九六,去年降到百分之四點二;人數部分,失聯移工最多同樣也是二○二二年,單年度四點一萬人,但去年也已經降至三點一萬人,有信心後面會持續下降,包括移民署、勞動部等都會繼續努力。

移工到案常拒不交代

對於加重處罰非法聘僱、仲介,不管是移工團體還是雇主團體都認為,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懲罰雇主或移工都不合理。移民官則認為,現行法規對於工作場域負責人的監督力道不夠,如聘僱非法移工的工地工程,通常負責人只知道黑工暱稱及手機號碼,剩下就丟給查緝人員追查,移工被查緝到案後,對於雇主及仲介身分等,通常也拒不交代。

勞動部官員說,修正草案二○一九年已送至政院審議。但據了解,其他中央主管機關對加重處罰雇主有不同意見,草案擱置至今未送立法院。

 
缺工留才 僑外生就業擬鬆綁
記者葉冠妤、許維寧/台北報導聯合報
各行各業缺工嚴重,勞動部長許銘春昨在立院業務報告時表示,擬修正相關法令,適時取消僑外生評點制名額上限,延攬更多僑外生留台工作,此外,也預計開放僑外生適用「個人工作許可制」,屆時僑外生不再限定只能從事特定專門技術工作,就業選擇性、自由度都更高。

不過馬來西亞僑生、「馬來西亞人在台灣」社團創辦人楊冠義認為,僑外生留台最大門檻是企業限制,現行規定企業營業額需達一千萬元以上,但很多新創、中小企業不易達標,導致無法聘雇僑外生,但台灣的中小型企業也確實需要人力,建議應從鬆綁評點制企業規定做起。

許銘春表示,一一○學年大專校院畢業生人數較一○六學年減少二點一萬人,但僑外生畢業人數上升至每年約一萬人,為擴大留用僑外生從事專門技術工作,勞動部逐年增加僑外生評點制配額,今年更已提高至七千名,且近三年核准工作人數均達開放配額九成以上。

許銘春說,因應國內人口下降、缺工趨勢,以及僑外生接受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培育,應優先延攬僑外生留台工作,勞動部將將檢討修正法令規定,適時取消僑外生評點制名額上限。

另外與國發會等跨部會研議,未來將新增僑外生個人工作許可制,納入「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或就服法規範。

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長蘇裕國表示,現行評點制規定,必須從事十五款專門技術工作,並在八項評點項目審核累計點數滿七十點,才能申請僑外生留台工作配額,未來若改為個人工作許可制,降低工作技術層級要求,可以做任何工作。

 
新聞眼/勞動條件不提升 黑工難斷根
本報記者葉冠妤聯合報
受到少子化、高齡化影響,國內缺工狀況由來已久,無論是開放移工來源國、鬆綁僑外生評點制名額上限,都是盼引進外國勞力,好解決缺工問題,然而是希冀外國勞力的同時,移工的勞動條件卻始終未改善,導致失聯移工人數一再飆高,勞動部想藉著重罰,從「源頭」威嚇,效果恐有限。

失聯移工問題沉痾難解,政府束手無策,過去就一直未能有效抑止流竄在農村、工地的黑工。既然查緝、重罰都難以治本,也許是時候該換個方向看待問題了。與其苦思如何消滅失聯移工?不妨先問,失聯移工為何存在。

監察院去年發布的調查報告羅列十大項,包括非法工作雖辛苦,但薪水較高、轉換工作困難重重,造成移工的不利處境、仲介管理不善和不肖仲介從中牟利等,更直指「失聯」只是移工遭遇不合理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勞動條件、工作與收入不如預期、適應不良或求助無效等處境時,做出的選擇,而這些因素的背後,涉及產業缺工問題及政府管理措施的缺漏。

勞動部多年前即研擬加重處罰非法雇主、非法媒介,試圖從嚇阻雇主、仲介端下手,斷絕黑工生路。但所謂的非法移工,早就成為部分產業的重要勞動力,換言之,是國內雇主需求無法在制度下被滿足,也是移工權益無法在制度下被保障,雙重缺漏,才有了失聯移工的存在。

治本之道為何?移民署的威逼利誘成效,恐怕早有答案。勞動部也難辭其咎,不是移民署查緝不夠力,而是源頭端的跨國勞動力管理政策破大洞,前端的制度漏洞不補起來,後端怎麼抓也抓不完、怎麼罰也罰不怕。

 
移民官:找不到失聯移工 重罰僅是威嚇
記者葉冠妤、李隆揆/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解決失聯移工問題,勞動部擬針對非法聘僱、非法仲介祭出重罰,但移工團體、雇主團體雙雙高喊反對,直指嚴懲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許惟棟說,移工之所以失聯,根本問題在於勞動條件太差;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理事長張姮燕則認為,因為有缺工產業,台灣人不肯做,才產生外籍黑工。

部分移民官則認為,實務上必須查到非法移工,證明雇主非法僱傭,才能處罰非法雇主,若連失聯移工都找不到,當然也就罰不到非法雇主和仲介者,因此查緝工作仍是重點,修法加重罰則,恐僅有威嚇作用。

根據移民署統計,去年共查處失聯移工兩萬七千餘人,成效雖是歷年最佳,但仍舊無法抑制失聯移工人數增加趨勢。

移民署指,移工失聯後從事的非法工作,以營造、餐飲、看護、農業等缺工產業居多,顯見失聯移工問題多與國內產業缺工現象相關。

許惟棟說,移工之所以選擇失聯,原因在於勞動條件太差勁,且移民署去年已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提高逾期停留或居留的外國人的罰鍰,但失聯移工人數並未因此明顯大幅下降。

許惟棟強調,有些弱勢雇主基於各種原因,不具聘僱資格,但家裡又確實需要照護,只好找黑工,況且失聯移工在台灣工作,是幫助台灣社會制度下的大破洞,政府若只想用開罰解決問題,不管罰誰,移工團體都反對。

張姮燕則說,就是因為有產業缺工,找不到台灣人做,才不得不聘僱非法的失聯移工,至於家庭類雇主,則是囿於開出巴氏量表,到移工真的來台,中間還有一段等待期,有急迫照顧需求的家庭等不得,情非得已下只能聘黑工。對失聯移工來說,外面薪資更高,傻瓜才不跑。

張姮燕也認為,懲罰雇主沒道理,因為根本性問題是政府的制度錯了,才導致雇主必須聘僱非法移工,但她強調,非法仲介對雇主、失聯移工雙邊收費,規避管理篩選機制,應該嚴懲非法仲介。

 
85萬人受惠…勞保年金給付調升 最高7.59%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抗衡通膨,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百分之五,勞保年金就會啟動調升機制。勞動部公布,今年五月起,二○○九、二○一○、二○一三、二○一四、二○一五、二○一九、二○二○及二○二一年等八個年分請領的勞保年金將分別調升,最高調幅達百分之七點五九,創下調整最多年分的一次,也創史上最高調幅,初估八十五萬名勞工受惠。

據勞保條例規定,當中央主計機關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百分之五時,將依該成長率調整勞保年金給付金額。勞動部昨公告,據主計總處發布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平均為一○五點五一,累計共八個年分已達法定調整標準。

勞動部勞動保險司長陳美女說,這次調整八個年分,調幅在百分之五點五一至七點五九間,其中二○○九、二○一○、二○一三、二○一四、二○一五、二○二一年,調幅剛好一樣,二○二○年調幅百分之七點五九,創下歷年最高調幅。

陳美女說,將自五月起調升這幾個年分的勞保各項年金,並於六月入帳調升後的金額,屆時勞工會在六月領到兩筆給付,其中一筆會註明顯示為「物價調整」。

 
通膨升溫 台經院上修今年CPI增幅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天公布今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為百分之三點二九,較一月預測上調○點一四個百分點;至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則從上次預測的百分之一點九五上修到百分之二點一三,突破百分之二的通膨警戒線。台經院表示,今年台灣經濟成長模式內外皆溫,但因電價調漲及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影響,恐加劇通膨壓力。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台灣基本面內需穩定,外銷持續擴張有助經濟,但要注意物價,因電價調漲及中東地緣政治風險,造成油價上漲、物價上漲,也會對國內輸入性通膨造成新一波壓力。

台經院預測,隨著國內景氣復甦,民間消費成長動能仍穩健,民間投資雖然重拾成長動能,但受地緣政治風險和貿易摩擦等不確定因素持續升溫,企業資本支出態度仍顯審慎,民間投資成長表現不如預期強勁,這次預測下修民間投資與上修國外淨需求表現。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指出,台灣四月景氣有比較好,但除AI(人工智慧)之外,其他都還不好,傳產業還要再觀察;他原本認為全年經濟成長率可以調得比百分之三點二九更高,但內部顧問擔心有其他變數,例如若美國總統川普當選,資本市場會提早在大總前反映,就會影響實體經濟,台灣可能受影響。他說,目前看起來傳產會慢慢上來,除了去年基期低,也要看AI能否擴大運用到傳產。

孫明德分析,國際貨幣基金(IMF)上修全球經濟成長率,其中美國比原本預期好,但中國大陸中氣不足,而美國因物價居高不下,降息往後拖,次數也會比原先少。對於未來經濟情勢,孫明德認為存在三大變數,分別是第一,中東變數,伊朗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都相對克制,加上美國積極斡旋,預期雙方短時間內進一步擴大衝突的可能性不高,要觀察未來是否會再擦槍走火;第二,主要央行貨幣轉折點,美國看起來會繼續按兵不動,歐洲及東南亞先降息;第三,中國需求不振何時轉機,由於中國將產品往國外倒,前兩年是石化鋼鐵,接下來是電動車,會引發各國不滿,因此新的貿易戰會在電動車及綠色商品展開。

孫明德指出,服務類物價具僵固性,外食費與房租漲勢延續,加上國內電價調漲,都可能形成較高的通膨預期。目前美國經濟正在回神,台灣整個資通訊產品的出口對於台灣經濟當然有幫助,但是因為中東地緣政治不穩定,所以造成油價上漲、物價上漲,也會對國內輸入性通膨造成新一波壓力。

 
國際財經要聞
Meta擴大投資AI 股價臉綠
編譯黃淑玲、記者周克威、林薏茹/經濟日報
臉書母公司Meta上季營收與獲利均優於預期,但本季營收預估低於市場預期,且今年最多將擴大1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於人工智慧(AI)等科技,有望嘉惠台廠,卻重燃投資人對Meta執行長祖克柏「揮霍無度」的憂慮,Meta股價25日在美股早盤暴跌逾12%,並拖累美國科技股走低。

Meta上季獲利年比成長一倍多至124億美元,每股盈餘4.71美元,營收年增超過27%到365億美元,為2021年來最大增幅,全都優於分析師預期。

Meta預估,本季營收將介於365億~390億美元,中位數為377.5億美元,代表年比成長18%,但低於分析師預期。

Meta也上修今年資本支出區間到350億~400億美元,高於先前預估的300億~370億美元,且預期明年支出將再增加,以「持續加速我們的基礎設施投資,以支持我們的AI路線圖」。

Meta此舉有望相關台系供應鏈營收成長。Meta目前伺服器主要代工廠為廣達、緯穎。廣達占比約五成,緯穎則達三成,兩家協力代工廠可望喜迎大商機。緯穎看好,AI伺服器占營收比重將延續去年逐季增加態勢,今年全年營收占比至少兩成起跳。

祖克柏表示,他相信Meta「未來幾年應該擴大投資,打造最先進的模型、以及舉世規模最大的AI服務」,「一旦我們新的AI服務達到規模,我們擁有有效變現的優秀紀錄」。

他也說,Meta會繼續投資於他要打造元宇宙的長期願景,聚焦於開發他稱之為「穿戴式AI」的技術,也就是內含AI助理的智慧眼鏡。

 
去年新生兒 40年來最少
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去年新生兒人數跌至逾40年來最低,延續20年來生育率日益下降的趨勢。專家表示,出生率持續低迷,長期可能將衝擊經濟。

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NCHS)25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去年美國新生兒人數減少2%至359萬人,為1979年以來最少。此外,每千名15至44歲婦女生下小孩的人數年減3%至54.4,是NCHS開始蒐集此數據以來最低的一年。

NCHS人口學家漢彌爾頓(Brady Hamilton)說,NCHS的報告是根據出生證明的統計數據勾勒而出的美國人口趨勢,並未分析影響生育決定的因素。

報告也顯示,去年美國的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降至每名婦女平均生1.62個小孩,較前一年減少2%,為1930年代有官方紀錄以來最低,反映該國女性面臨社經挑戰時,有些選擇放棄或延後生育。

美國總生育率在戰後嬰兒潮時期曾達到每名婦女平均生三個以上,之後逐漸下降,在2007年降至2.12後,至今持續低於2.1的人口替代水準。

近年許多國家出生率持續下降,尤其是富裕國家,主要受到經濟不穩定和其他不確定性的影響。北卡羅來納大學卡羅萊納人口中心主任古佐(Karen Guzzo)的研究顯示,美國人表示不生育的原因包含經濟困難、工作不穩定、學貸壓力、醫療照護難取得、政治兩極化、全球衝突和氣候變遷等。

 
點名越泰柬馬 太陽能商促對東協課稅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七家太陽能設備製造商24日聯名促請拜登政府,對來自越南、泰國、柬埔寨及馬來西亞等四國的面板及電池等產品課徵進口關稅,以保護美國製造業者,為美國政府發動全面調查鋪路,並可能推高太陽能發電計畫的成本。

美國的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Convalt Energy、Mission Solar與Swift Solar,以及南韓的韓華Q Cells、瑞士Meyer Burger、挪威REC Silicon,以及等七家太陽能板及多矽晶製造商,聯名向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委員會請願,尋求貿易協助,以反制外國競爭對手的不公平措施。

這些公司請求美國政府展開調查,對這些進口產品課徵70.4%~271.5%的關稅。 美國太陽能製造聯盟貿易委員(AASMTC)指控在越、泰、柬、馬等四個國家設廠的中國大陸企業,不公平受惠於數十億美元的補貼,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大量傾銷大陽能板至美國市場,致使價格崩跌逾五成,威脅美國製產品。

這些請願企業的首席律師、Wiley Rein LLP的國際貿易措施部門共同主席布萊特比爾說,這些進口產品威脅到「新興國內太陽能製造業的生存以及數十億美元投資」。

 
美元走軟 國際油價上漲
紐約2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國際油價今天上漲,主因美元走軟,推升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6月交割價上漲76美分,來到每桶83.57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6月交割價上漲99美分,來到每桶89.01美元。

 
GDP大幅放緩 通膨揮之不去 道指大跌375點
財經新聞組編譯張大仁 / 綜合整理世界日報
最新的美國經濟數據顯示經濟成長大幅放緩並顯示通膨持續存在,美股聞訊暴跌。

受開拓重工(Caterpillar)和IBM大幅下跌的拖累,道瓊工業指數下跌375.12點或0.98%收3萬8085.8點。史坦普500指數下跌23.21點或0.46%收5048.42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00.99點或0.64%收1萬5611.76點。

美國經濟分析局表示,第1季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1.6%。《道瓊》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GDP成長率將為2.4%。

報告顯示,除了本季成長率低迷外,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上漲3.4%,遠高於上季1.8%的漲幅。這引發人們對持續通膨的擔憂,並質疑聯準會是否能夠很快降息。這兩項調查結果都證明存在滯脹環境、即經濟成長放緩但通膨上升,並可能為政策制訂者的決定帶來另一個阻力。

摩根史坦利E*trade交昀和投資部門總經理拉金(Chris Larkin)表示:「從短期來看,這些數據似乎並沒有強化多頭或空頭;這種不確定性不太可能緩解市場經歷去年以來最嚴重回調的壓力。」

GDP數據公布後,交易員調降了對聯準會放鬆貨幣政策的預期。根據芝商所聯邦觀察工具,聯邦基金期貨交易數據顯示今年只會降息一次。

GDP低迷給本已緊張的市場進一步的壓力,市場因擔心科技獲利成長放緩而陷入困境。

在社群媒體巨頭Meta發布第2季營收財測後,股價暴跌10.56%。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第1季□度營收未達市場普遍預期,股價也下跌8.25%。

麥格理全球外匯和利率策略師維茲曼(Thierry Wizman)表示,「即使過去9個月生成式人工智慧受到所有關注,但Meta未能實現第1季的營收成長預測,引發人們的疑問:這項技術的貨□□幣化是否像管理層引導交易員相信的那樣容易?」

散戶投資人對股價前景的看漲情緒最近一周下滑至32.1%,為11月初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也是最新一次低於37.5%的歷史平均水準。代表連續25周看漲情緒高於正常水平的結束。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的每周調查顯示,對未來6個月的中性情緒從27.8%飆升至33.9%。歷史平均值為31.5%。

看跌觀點幾乎沒有變化,為33.9%,而上周為34.0%;歷史平均值連續第2周維持在31%。

公民私人財富投資策略資深副總裁寇納齊歐里(Mike Cornacchioli)表示,低於預期的GDP報告讓聯準會陷入通膨數據升溫的困境,「GDP報告有兩個面向:糟糕和醜陋。」

他表示,雖然GDP數據只是衡量通膨的一種方式,但上升趨勢線現在變得越來越清晰,「我認為我們應該已經不再認為通貨膨脹的上升是暫時的。現在這是一個真正令人擔憂的問題,持續的數據正在強化這一點,這就是PCE物價數據展示出來的結果。聯準會有點被困在角落裡。」

雖然遭到拋售,科技投資客米克斯(Paul Meeks)仍然看好Meta Platforms,但表示現在搶購股票還為時過早。

這位Harvest Portfolio Management聯合首席投資長兼投資組合經理人表示,該股需要「至少在幾個交易日內找到支撐,因此我更有信心短期拋售已經耗盡」。

他認為自己是該股的長期持有者,但表示正在等待更多的財報。

Meta Platforms盤中下跌近12%,因為投資人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不斷增加的人工智慧投資收益的消息做出反應。但一家公司的損失可能是另一家公司的收益。富國銀行指出,Meta的支出可能為Super Micro、Arista Networks、Pure Storage、Broadcom和AMD帶來更大的收入。

分析師瑞克斯(Aaron Rakers)估計,Meta是Super Micro 2023年第4季約10%和去年Pure Storage的客戶。

他表示,Arista Networks生產乙太網路的AI電纜和其他產品,去年收入的21%左右來自Meta。

瑞克斯也表示,Meta一直在使用博通的客製化網路晶片,並且是其新型人工智慧晶片MI300X的首批客戶之一。

 
要聞
建築融資增幅 六年半低點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25)日公布,國銀建築貸款餘額3月走揚至3兆2,612億元、創新高,但單月僅增加65億元,年增率下滑至3.52%,創逾六年半最低。

央行官員表示,建築融資餘額成長趨緩,主要是政府推出一系列健全房市措施,央行也採取調降建商購地貸款最高成數、要求一定期間內動工興建,以及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等,讓建商推案時更加審慎。

相較於建築融資增速降溫,國銀房貸餘額年增率節節高升;央行資料顯示,新青安房貸申購熱潮助拳,3月國銀房貸餘額增至10兆2,203億元,續創歷史新高,單月大增827億元,為三個月新高,年增率漲至8.55%,為近兩年來最大。

央行統計顯示,3月國銀房貸餘額續升至10兆2,203億元,連13個月上漲、持續締造新猷;今年第1季,房貸餘額累計暴增1,826億元。

央行統計顯示,截至3月底,青安房貸餘額為8,552億元,占房貸餘額的比重從前一個月的8.04%上漲至8.37%,創新高。今年3月,新青安餘額單月大增402億元。

央行官員分析,國內景氣回溫、台股交易熱絡,加上新青安方案催出自住購屋潮等三大因素,推升房貸餘額;不過.反映建商推案信心的建築貸款餘額依舊低迷,年增率為逾六年半新低。

央行日前公布,五大銀行今年第1季新增房貸2,382.2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紀錄,並較去年第1季暴增68.2%。央行經研處副處長曹體仁表示,「價量因素都有」,以代表中古屋行情的信義房價指數而言,大台北地區房價仍持續上漲,房價指數月增率自去年10月開始,近半年以來均為正數,顯示房價漲勢未歇。

 
再生醫療雙法立法加速度 政院拍板衛福部兩大草案
記者謝柏宏、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會昨(25)日通過衛生福利部擬具的「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兩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將請衛福部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立法程序。

「再生醫療雙法」共有四大重點,包含研究發展促進再生醫療、再生技術管理、細胞源頭管理,以及加重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罰則等。

生醫業界指出,「再生醫療雙法」是十年來最重要的生醫產業法案,不僅攸關產業發展,也是罕病患者心之所繫,期許朝野各界為了台灣醫療願景、生醫產業發展共同支持,今年上半年可獲立法院三讀,打造台灣成為亞洲再生醫療重鎮。

陳建仁表示,衛福部為促進我國再生醫療領域發展,加速再生醫療研發成果擴大應用於臨床醫學,推動制定「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立法,強化再生醫療技術與製劑的管理與銜接,並確保再生醫療的安全、品質及有效性,維護醫療迫切需求病人即時接受先進再生醫療的權益。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指出,肯定衛福部及行政院積極重視再生醫療發展,「再生醫療雙法」的建立是為了健全法規環境,不只是鼓勵產業活化,更是為了滿足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患者。

對於國內生醫產業界而言,「再生醫療雙法」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製劑條例」第8條「為治療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於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並經評估風險效益得以確保安全性及初步療效之前提下,得附加附款,核予有效期間不超過五年之許可」,不少業者期待各研發成果完成臨床二期後,將有機會爭取五年的上市許可。

但是昨日草案公布後,有業者建議,要達到「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等要件仍然過於嚴苛,根本無法享受雙法過關的成果,呼籲適應範圍能擴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五年的附款許可,也能仿效日本延長至七年。

有生技業者指出,新版再生醫療草案明定,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前應完成人體試驗,例外條件為恩慈治療,以及特管辦法已經通過者。但是這樣也將影響國外先進、但未完成臨床的技術引進來台的意願。

衛福部表示,新版草案也將現行「人類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政策指引」法制化,規範未來再生醫療研究涉及胚胎或胚胎幹細胞,不得以人工受精方式製造胚胎、不得製造雜交體、不得以其他物種細胞核植入去核的人類卵細胞、不得繁衍研究用胚胎、不得製造或繁衍具有人類生殖細胞的嵌合物種等。

 
名軒董座吳泓瑩 為年輕人蓋好宅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麗寶集團董事長吳寶田的女兒、名軒(1442)董座吳泓瑩,從小耳濡目染在房地產開發產業,近年更打造集團史上最大淡海造鎮案「名軒海樂地」,吳泓瑩指出,麗寶集團堅持蓋出價格合理、友善客戶的家,一直以來都秉持著集團理念,打造出讓住戶可以實踐共好、共學的地方。

吳泓瑩是麗寶集團董事長吳寶田的唯一掌上明珠,在家中排行老三,從小就跟在父親身邊學習房地產的相關知識,後去日本、美國深造,26歲時以特助身分,進入公司學習,並早早接下了名軒開發董事長。

儘管含著金湯匙出身,但吳泓瑩卻絲毫沒有驕縱的氣息,她個性爽朗、親切,外型又相當亮眼,全身散發出獨特的氣質,就算已經是獨當一面的董事長,仍相當謙虛。

吳泓瑩去年還被全球專業知名商業雜誌《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評選國內「最佳上市櫃女性CEO,排名第九名。對這一切,她僅說,這一切都是父親的教導與團隊的合作,未來自己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事。

談到近期的公司的布局,吳泓瑩表示,每塊土地都是經過審慎的評估與規劃,會拿下地上權案,也是希望提供給年輕人可以在精華地段,住到好房屋的機會,未來名軒在土地開發策略上,會跟著政策的腳步走,配合縣市政府的開發計畫,專注以人為本與自然共生的前提之下,發掘各種可能性。

 
麗寶大推案今年衝300億 全台大進擊 布局雙北雲高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麗寶集團啟動全台大推案計畫。麗寶集團昨(25)日表示,積極布局全台推案,今年新推案接近300億元,地點包含台北、新北、桃園、苗栗、雲林、高雄等地,4月底將在桃園推出百億元大案「麗寶南法莊園」公開銷售,另,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名軒開發(1442)也瞄準軌道經濟及地上權案,預期下半年將苗栗與高雄推出兩大案。

麗寶集團近年積極購地,且瞄準地上權案,幾乎每次國產署釋出標售案,麗寶集團都是大贏家。麗寶集團表示,主要是近年土地愈來愈稀少,導致價格持續飆升,精華區土地更是一地難求,然而政府釋出標售的地上權土地都在好的地段,基地也很完整,因此集團積極投入地上權開發。

其中,麗寶集團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名軒開發,今年初也標下台北市中正區的兩塊地上權案,名軒開發董事長吳泓瑩表示,地上權案通常與同區域相比,有約八折行情的優勢,且標下的地上權案都是生活機能成熟且交通條件很好的土地,未來不排除規劃住宅推出,且瞄準剛性需求的年輕購屋族。

至於今年推案方面,吳泓瑩指出,看好軌道經濟、科技產業發展,下半年將會公開銷售兩大案,分別是苗栗後龍維真段案,近年因台積電、聯發科將在銅鑼科學園區設廠,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規劃地下3樓、地上15樓,總戶數453戶,總銷預估36億元。

另一個是位在高雄鳳山區福誠段的2,700坪地上權住宅案,鄰近五甲商圈及捷運前鎮高中站,規劃地下2樓、地上14樓,總戶數近400戶,總銷預估38億元。

麗寶集團方面,推案範圍布局全台,今年新開案總計案量共近300億元,包括旗下寶泰開發的福容大飯店三鶯店改建的「麗寶萊茵」案,福茂開發「麗寶微風水漾」案、鵬程建設的芳洲案,目前地上權住宅案熱銷的為台中市,今年也會再推出多個地上權案,包括新北三重、台北內湖等。

 
台塑化總座曹明重視工安 擅長溝通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曹明是現任台塑化(6505)總經理、石化公會理事長,可望接任新董座。他1969年進入中油,曾任中油石化事業部執行長、中油副總經理、國光石化總經理等職,在石化業已有逾50年資歷。

台塑化董座陳□郎其實是曹明老長官,兩人相識多年。陳寶郎曾表示,曹明和我感情很好,同質性很高,也有互補。他的公關工作做得很好,和立委的關係、和地方民眾的關係,各方面很勤快。曹明於國光石化退休後,也是因為陳□郎的緣故,才接受台塑化邀請。

此外,曹明與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台化董事長洪福源等人都是中原大學校友,彼此合作順利、交流融洽。

曹明認為,要預防工安事故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照著制度走,大公司的制度通常都很完善,只要照著制度做,徹底執行SOP,且落實「查核」機制,可使事故發生率降至最低;在確保安全後,工場能穩定操作,降低成本,這樣公司成長空間跟著變大。

曹明曾表示,進入台塑化後,「首要之務是建立預先防範、事故應變、事後改善三方面的制度,再加強煉油廠區經驗傳承。」「從最基本的地方做起」,這是把事情做好的準則,可運用到工安。

 
爭鮮砸63億 建智能產線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昨(25)日通過五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其中全台最大迴轉壽司品牌爭鮮餐飲集團,規劃投資逾63億元在桃園興建新廠及建置智能化生產線,安裝雲端智慧管理系統與自動化倉儲。

經濟部表示,昨日通過五案,包括台商回台方案的友威科技(3580),根留企業方案的爭鮮,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八野爺食品、富利康科技、瑞憶科技等。

爭鮮餐飲集團為跨國餐飲集團,在全球已有超過600家門市,旗下有五個品牌,生鮮食材均由爭鮮車隊低溫配送至各門市。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爭鮮規劃投資逾63億元在桃園興建新廠及建置智能化生產線,安裝雲端智慧管理系統與自動化倉儲,以優化生產工序及提升產品品質,新廠將設置太陽能板等減碳節能裝置。

另外友威科技近年以高彈性、高客製化及整合自動化系統的競爭優勢,專注投入半導體高階封裝及FOPLP製程濺鍍及蝕刻設備生產銷售,並已獲得歐洲及國內半導體大廠採用,決定投資逾15億元在台中市大雅區建置企業總部,擴大研發及生產,將有助拓展市占率。

八野爺食品因應業務成長與持續研發新品,規劃投資1.8億元在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設立生產中心,採用智能化設備,提升製程效率與穩定品質。

富利康科技專門生產陶瓷纖維濾管及陶瓷纖維觸媒濾管,決定擴充產能與擴大產品應用,規劃招募147名本國員工,投資5.3億元於高雄和發產業園區興建新廠,設置智慧化生產系統。

瑞憶科技則主要研發及生產GPS行車安全警示器、行車紀錄器、GPS追蹤器等,計劃投資逾4億元在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建廠,增設行車安全警示器產品產線,導入ERP系統及自動化控制組裝設備,以精進產品品質與管理效率。

 
曹明可望接任台塑化董座 台化董座洪福源可望續任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集團企業董事改選名單陸續出爐,今年要改選的三公司包括台塑(1301)、台化(1326)、台塑化(6505),後兩家公司已揭露董事提名名單。根據名單,台塑化現任總經理曹明可望接替陳□郎,成為新一任董事長;台化董座洪福源料將留任。

台塑集團除了南亞,其他三寶都要在近期改選董事,依據剛出爐的董事提名名單,台化、台塑化兩公司董事席次均由現行15席降至12席,董事成員有王家代表四席、專業經理人代表四席;為配合法令規定獨立董事席次須達三分之一,兩大公司獨董席次皆由現行三席增至四席。

台塑化董事提名名單,現任董座陳□郎未列其中,總經理曹明居提名人第一位,還在王文淵之上,外界預期,曹明接棒董座可能性最高。

業界也認為,台塑化現任執行副總林克彥可望接替曹明,升任該公司總座;另外,台化現任董座洪福源仍留在董事名單,預期將續任。

在台塑化、台化兩公司新董事名單中,台塑王家代表僅略有變動,台塑化原董事王瑞華換成王瑞瑜,台化原董事王瑞瑜則改為王瑞華,形成兩人互換情況。

雖然台塑名單尚未公布,據了解,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與台塑化董事長陳□郎先前均透露「階段性任務完成,擬啟動專業經理人交棒計畫」的意願,若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點頭,林健男本次改選也可望交棒。至於董座人選,由台塑現任總經理郭文筆升任呼聲較高。

據悉,林健男、陳□郎在卸下董事長重任後,將轉任公司最高顧問,協助傳承交棒順利。

至於四席獨董,台化、台塑化都新增一名獨董,其餘三人均為舊面孔。台化新增獨董提名人是歐嘉瑞、台塑化是林則棻,兩位都是產業經驗豐富的專家。歐嘉瑞曾擔任經濟部能源局長、中油董事長,對於石化能源業相當熟稔;林則棻曾任前元大人壽總經理、元大京華證券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擅長風險控管。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Staffing Shortages at Nursing Homes Persist 全美療養院人員短缺議題 持續延燒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讀紐時學英文
2024/04/26 第48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紐時周報精選 Staffing Shortages at Nursing Homes Persist 全美療養院人員短缺議題 持續延燒
Dozens of Top Scientists Sign Effort to Prev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oweapons 頂尖科學家簽協議 阻AI生化武器問世
紐時周報精選
 
Staffing Shortages at Nursing Homes Persist 全美療養院人員短缺議題 持續延燒
文/Andrew Jacobs
譯/羅方妤

全美療養院人員短缺議題 持續延燒

Many Americans prefer to believe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a thing of the past. But for the nation's nursing homes, the effects have yet to fully fade, with staffing shortages and employee burnout still at crisis levels and many facilities struggling to stay afloat,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federal investigators.

許多美國人寧願相信新冠疫情已是過去式。但聯邦調查人員報告指出,對這個國家的療養院而言,疫情帶來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逝,人員短缺和員工過勞等問題仍處於危機水平,且許多機構難以維持運作。

The report, by the inspector general's office at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found that the flawed infection-control procedure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170,000 deaths at nursing homes during the pandemic were still inadequate at many facilities. And while the uptake of COVID vaccines was initially robust when they first became available, investigators found that vaccination booster rates among staff workers and residents have been badly lagging.

這份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總督察長辦公室的報告發現,有缺陷的感染控制程序,在疫情期間導致療養院有17萬人死亡,如今在許多設施相關程序仍不足。而儘管新冠疫苗一開始投入使用時接種踴躍,但調查員發現療養院工作人員和住民疫苗追加劑接種率嚴重落後。

The findings were directed at the 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 the agency under the department's jurisdiction that oversees 1.2 millio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whose care is provided mainly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he inspector general's report described the staffing problems as "monumental," noting high levels of burnout, frequent employee turnover and the burdens of constantly training new employees, some of whom fail to show up for their first day of work. For nursing homes, the inability to attract and retain certified nurse aides, dietary services staff and housekeeping workers is tied to federal and state reimbursements that do not cover the full cost of care.

這些調查結果是針對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補助服務中心,這個單位隸屬衛生部、監管全美共120萬名主要接受聯邦政府提供照護的療養院住民。這份總督察長報告描述,人員問題「很重大」,並指出極度勞累、人員流動率高及訓練新員工的壓力持續存在,甚至有新員工首日上班就沒出現。對療養院而言,無法吸引和留住經專業認證的護理員、飲食服務員工和房務員,與聯邦和州政府補助未涵蓋全部護理費用有關。

Rachel Bryan, a social science analyst with the inspector general's office, said the report sought to ensure that key lessons from the pandemic were not lost, especially now that the acute sense of urgency has faded.

衛生部總督察長辦公室社會科學分析師瑞秋.布萊恩表示,該報告希望確保新冠疫情帶來的重大教訓不被遺忘,特別是在急迫感已消逝的狀況下。

"Just as airplanes cannot be repaired while in flight, nursing home challenges could not be fully repaired during the pandemic," she said. "We feel very strongly that as we come out of emergency mode, we take the time to reflect, learn and take real steps toward meaningful change."

她說:「就像飛機無法在飛航中修理一樣,療養院的挑戰可能也無法在疫情期間完全修復。我們強烈地感覺到,隨著我們走出緊急模式,我們要花時間反思、學習並真正採取行動做出有意義的改變。」

The 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 officials asked that some of the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be removed from the report, saying improvements were already in the works.

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補助服務中心官員要求,報告中提出的一些建議應該刪除,並稱改善措施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The agency, for example, cited a new federal program that will provide $75 million in scholarships and tuition reimbursement for those pursuing careers in nursing.

例如,該機構舉出一項聯邦計畫,將提供7500萬美元獎學金和學費補助,給有意從事護理職業的人。

 
Dozens of Top Scientists Sign Effort to Prev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oweapons 頂尖科學家簽協議 阻AI生化武器問世
文/Cade Metz
譯/羅方妤

頂尖科學家簽協議 阻AI生化武器問世

Dario Amodei, CEO of high-profi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artup Anthropic, told Congress last year that new AI technology could soon help unskilled but malevolent people create large-scale biological attacks.

備受矚目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Anthropic執行長阿莫戴去年告訴美國國會,新的人工智慧科技,可能很快就會幫助沒有相關技能但心懷惡意的人製造大規模生化攻擊。

Senators from both parties were alarmed, while AI researchers in industry and academia debated how serious the threat might be.

美國兩黨的參議員都感到震驚,而業界和學術界的人工智慧研究員正在爭辯威脅會有多嚴重。

Now, more than 90 biologists and other scientists who specialize in AI technologies used to design new proteins —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s that drive all creations in biology — have signed an agreement that seeks to ensure that their AI-aided research will move forward without exposing the world to serious harm.

現在,超過90名生物學家及其他專精人工智慧設計新蛋白質的科學家,已簽署一項協議,尋求確保他們由人工智慧輔助的研究能在不對世界造成嚴重損害狀況下繼續發展。在生物學中,蛋白質是驅動萬物的微觀機制。

The biologists, who include Nobel laureate Frances Arnold and represent lab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also argued that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would have far more benefits than negatives, including new vaccines and medicines.

這些生物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弗朗西絲.阿諾德和美國及其他國家代表性實驗室,他們也主張這些最新科技帶來的好處遠大於壞處,包括新疫苗和藥物問世。

"As scientists engaged in this work, we believe the benefits of current AI technologies for protein design far outweigh the potential for harm, and we would like to ensure our research remains beneficial for all going forward," the agreement reads.

這份協議寫到:「身為投入這項工作的科學家,我們認為關於蛋白質設計的當前人工智慧科技,帶來的好處遠大於可能的危害,我們願意確保未來我們的研究仍然對所有人有利。」

The agreement does not seek to suppress the development or distribution of AI technologies. Instead, the biologists aim to regulate the use of equipment needed to manufacture new genetic material.

這份協議不尋求抑制人工智慧發展和傳布。相反地,這些生物學家的目標是規範製造新基因材料所需的設備用途。

This DNA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s ultimately what allow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weapons, said David Baker,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Protein Design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who helped shepherd the agreement.

華盛頓大學蛋白質設計研究所所長貝克協助促成這份協議。他說,DNA製造設備才是讓生化武器最終得以開發。

"Protein design is just the first step in making synthetic proteins," he said. "You then have to actually synthesize DNA and move the design from the computer into the real world — and that is the appropriate place to regulate."

他表示:「蛋白質設計只是製造合成蛋白質的第一步。接著你必須實際合成蛋白質並將設計從電腦移到現實世界,這就是合適的規範場合。」

The biologists call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ity measures that would prevent DNA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from being used with harmful materials — though it is unclear how those measures would work. They also called for safety and security reviews of new AI models before releasing them.

生物學家呼籲發展安全措施,防止DNA製造設備和有害材料一起使用,儘管目前還不清楚那些措施如何運作。他們也呼籲在新的人工智慧模型發表前進行審查。

They did not argue that the technologies should be bottled up.

他們沒有主張這些科技該被隱藏起來。

"These technologies should not be held only by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or organizations," said Rama Ranganathan, a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who signed the agreement.

參與簽署該協議的芝加哥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授蘭加納坦表示:「這些科技不應被少數人或組織掌握。」

 
訊息公告
 
食安風暴持續延燒 民眾如何取得保險理賠看這裡
寶林食物中毒風暴,除了使外食民眾人人自危,也開始有如何投保食物中毒險的憂患意識。富邦人壽指出,國人外食比率高達7成以上,對食物中毒的風險的確不容小覷,除了建議民眾能根據需求加強醫療險及意外險保障之外,投保有「食物中毒保險金」理賠項目的傷害保險,也是一種作法。

許光漢全新電影《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朝聖日本八大拍攝地打卡點
青春愛情電影《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講述一對年輕男女在台灣相遇,男主角Jimmy(許光漢飾演)在相隔18年後決定踏上日本獨旅,尋訪女主角Ami(清原果耶飾演)的家鄉,多個電影取景地預期將成為熱門打卡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