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隱私危機/數據公司和政府機構如何竊取個資、窺視隱私、破壞民主


【常春藤生活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初級∼中級,內容涵蓋包羅萬象且活潑有趣,幫助你輕鬆快樂地學習英語。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6/25 第113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隱私危機/數據公司和政府機構如何竊取個資、窺視隱私、破壞民主
用心,跟孩子對話/「提問」比「給答案」重要
不在乎的勇氣/給害怕被討厭,所以虧待自己的你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只有中年婦女最懂中年婦女!
伊斯蘭啟蒙運動/在信仰與理性中掙扎的現代化之路
閱讀筆記 「台灣作家手稿故事」三部曲/手稿、本事與靈光

新書鮮讀
隱私危機/數據公司和政府機構如何竊取個資、窺視隱私、破壞民主
文、圖節錄自好優文化
圖/好優文化提供
 網路暴政下的數位裸奔時代來臨!購物廣告、銀行貸款、色情廣告怎麼都找上我?一旦註冊會員同時,就等於免費把個資送出去了!Google表示:「自願將資訊交給第三方的人,就不該對隱私有合法的期待。」數位時代該如何在網路上自保?瀏覽器五花八門,該如何使用比較安全的方式保護個資?

內容簡介:在網路暴政時代,需要建立新的個資保護意識!否則小至網路數據商操弄購買意願,大至國家監督你的一舉一動是否違法!網路已不容許民眾有任何隱私,因為臉書上的照片能被生物特徵掃描,取得個人資訊,也可以利用你留下的紀錄與其他資料比對,包括談話內容、喜好、朋友等資訊,都可能被讀取利用。有心的數據公司會將這些資料庫,再更進一步與其他應用程式結合,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把最隱私的個資,雙手親捧送給不肖份子。

作者介紹:羅伯特•席爾(Robert Scheer) ,線上雜誌《挖真相》(Truthdig)總編輯,該雜誌曾獲頒專門評選最佳網站的國際大獎威比獎(Webby Award)。他也是南加大安納堡傳播與新聞學院教授,每周一次的廣播節目Left, Right & Center共同主持人。一九六○年代,曾是Ramparts雜誌總編輯,後來成為《洛杉磯時報》全國特派員與專欄作家。寫過六本書,包括《美國大盜》(The Great American Stickup)。現住洛杉磯。

搶先試閱:〈上TED的那一刻:他的頭安在機器人身上〉

在TED三十周年研討會上,沒有肉體的史諾登(Edward Snowden)忽然現身,震撼了群聚在現場的科技業巨頭們。一個仔細裁切過的史諾登臉部影像,被放映在一個小螢幕上,這個小螢幕則貼在一個能行走的「網真」(telepresence) 機器人上。但是,並不是這種科技巫術讓現場滿座的一千二百位來賓大呼驚訝,而是他們事前完全不知道,付了七千五百美元,坐在普通座位區,竟然能聽到讓當今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蒙羞的間諜現身說法。

安德森之前是新聞從業人員,他的非營利基金會種子基金會(Sapling Foundation)在二○○一年接管TED。在花了數個月的時間,努力完成全世界最知名(或最聲名狼藉,端視你的角度)告密者的虛擬外觀後,安德森看到史諾登的臉時,一定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安德森事前先找到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的一個人幫忙,而史諾登也花了點心思學習如何使用這部機器。這部機器讓他可以聽、可以看,還能投射他的影像與聲音,甚至還能啟動「聚會模式」,以開啟更多環繞麥克風,而進行這些訓練的場所就在ACLU的紐約辦公室。當史諾登第一次能掌控這部機器時,安德森告訴新聞部落格Mashable的威爾斯(Amanda Wills):「他讓機器人走到窗邊看自由女神像。」

現在,這個受過牛津教育的安德森,以一身極具個人風格的輕鬆穿著,身著藍色格子長袖襯衫、黑色長褲,沒打領帶,對著觀眾正式宣佈此刻要探討的主題:「公民權利與網路的未來」。這些人都知道史諾登批露政府監控個資的恐怖事實,也知道其他人正威脅到網路文化中的消費者信心,最終將影響到在網網相連的世界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跨國公司其優異的獲利能力。

安德森發了一則推特訊息:「你永遠不會知道在TED會遇見誰。」並附上谷歌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的照片,布林的手臂還環抱著這部機器。

史諾登的壓力也不小,他能成功自國家安全體制叛逃,其實受益於他已經揭露的政府單位合約,而這些合約可能會轉而流到這些看似支持的群眾手中。谷歌的布林就是這樣的情形,他看起來似乎很高興能和史諾登有個人的接觸機會,但他也知道,他自己與國安局和其他情報機關的關係已經開始被質疑。谷歌、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雅虎(Yahoo)與臉書(Facebook)等最高主管,在採訪與社群媒體貼文以及聯合聲明中,都對國安局侵犯他們的消費者資料而表達憤怒,但他們心知肚明,跟國安單位的關係其實比表面上的嫌棄更緊密。

兩天之後,安德森透過視頻技術採訪了另一位TED來賓,國安局副局長萊傑特(Richard Ledgett)。在史諾登確定現身之前,安德森其實邀請了國安局參加這場研討會,但國安局拒絕參加,直到史諾登與他的機器人現身之後才答應,很顯然此舉震驚了國安局。

「我們不知道他會在這裡出現。你們這群人實在太厲害了,可以安排這樣的場合,實在令大家驚訝。」萊傑特冷冷地回應了安德森。

雖然這段話說得還算友善,但他對史諾登卻沒說一句好話。他認為,「把史諾登視為告密者,事實上是傷害了合法的告發活動。」但是,他在沒有詳細說明下也坦承,「我們必須更透明」,但不是對「壞人」更透明。 他也承認,國安局連帶讓美國科技公司名譽受損。

那麼,史諾登揭露政府與企業合作進行大規模的隱私破壞行動,國安局首腦的主要辯詞是什麼?基本上就是:「大家都在做。」

「企業和我們的處境一樣艱難。我們強迫企業提供資料,就像這世界的其他國家做的事一樣。」萊傑特說,「每一個工業國家都有某種強迫企業提供資訊的合法攔截計畫,而且企業也多半會配合計畫,就像俄羅斯、英國、中國、印度或法國,你可以隨便說一個國家,都是這樣。這些洩密行為被廣泛描述為『你不能信任A公司,因為他們可能會威脅到你的隱私』,但這種說法只對世界上那些與這類國家打交道的公司才成立。」

基本上,他說,美國科技公司因為協助政府的監控行動,而被全球譴責,因為這些公司剛好主導相關市場。「有些國家,包括我們的友邦,推出的行銷語言是『你不能相信美國,但你可以相信我們(非美國)的電信公司,因為我們是安全的。』他們這種說詞是為了反擊美國公司在雲端領域大規模的前衛技術。」

一天後,谷歌的另一位共同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接受羅斯(Charlie Rose)採訪,試圖努力擺脫他與同事面對的責難。

「對我而言,政府祕密進行這些勾當卻沒告訴我們,真的很令人氣餒,」佩吉說,「如果我們必須保護你,以及我們的使用者,讓我們從未討論過的資料免於受到政府的侵犯,那我認為,我們也就不會有民主了。」

佩吉認為,政府從谷歌與其他公司取得資料的方法,實在很不智,「政府祕密從事這些行為,事實上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傷害。」他說,「我們必須對這個做法公開辯論,否則我們就不會有一個機能完善的民主。那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政府的行動到底有多隱密?谷歌與其他科技集團,真的可以誠實地宣稱自己很意外嗎?

究竟誰知道什麼,以及何時浮出檯面的問題,六個星期之後揭曉了。曾經和史諾機器人看起來親密互動的布林,將出現在媒體報告中,因為國安局局長亞歷山大(General Keith Alexander)寄了一封耐人尋味的信函,對像是谷歌總裁舒密特。

半島電視台美國頻道的利奧波德(Jason Leopold),根據《資訊自由法案》(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提出要求,這封信才得以解密。寫這封信的時間是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這是一封邀請函,邀請舒密特參加一場高度機密的合作會議,各方與會代表包括國防部(Defense Department)、國土安全部(Homeland Security)與國安局,以及十八位美國公司總裁。

在這封信中,這項合作行動被描述為「長期安全框架(Enduring Security Framework, ESF)工作,也就是在重要的(通常也是機密的)安全議題上,將協調政府與企業的行動。」 這封信邀請舒密特出席會議,因為谷歌創辦人「布林已經出席過先前的會議,但是無法參加這次預定的會議。」舒密特也很遺憾,因為他在這場簡報進行時,人並不在城裡。

在更早的時間,也就是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時,情報頭子國安局局長亞歷山大寫電子郵件給布林:「感謝你的團隊參與長期安全框架工作。我認為,長期安全框架對於國家反擊網路的威脅,實在不可或缺,因此真的非常感激瑟夫(Vint Cerf,谷歌首席網路佈道官,普遍被公認為「網路之父」之一。)、格羅斯(Eric Grosse,谷歌安全與隱私工程副總裁)與盧德維格(Adrian Ludwig,安卓安全系統首席工程師),在過去這一年,對這項工作的貢獻。」

很顯然,這些高層參與者以及來自其他十七家參與「長期安全框架」計畫的同業,至少對國安局與其他情報機關入侵其他公司數據網路,有些基本的想法。而且,根據亞歷山大的說法,這個計畫從二○○九年就已經開始進行了。

數位民權組織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律師卡多索(Nate Cardozo)評論這封亞歷山大寫給谷歌高層的郵件重要性時指出,其中隱含的矛盾是,國安局這隻老狐狸假惺惺地扮演谷歌雞舍網路的守衛。

「國安局從後門駭入網路,並接上連結谷歌基地中心的光纖網路時,才不會幫谷歌確保設施在中國的安全性。」卡多索說,「事實就是,同時做這兩件事的機關,顯然充滿矛盾而荒謬。」

▶▶ 閱讀更多 羅伯特•席爾 《隱私危機:當他們對你瞭若指掌:數據公司和政府機構如何竊取個資、窺視隱私、破壞民主》

 
用心,跟孩子對話/「提問」比「給答案」重要
文、圖節錄自遠流
圖/遠流提供
「提問」比「給答案」重要!有層次的提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走在教改之前,宋慧慈老師便開始將「提問式」對話教學帶到教育現場,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課程,宋老師看到了孩子們因為有層次的對話教學,眼睛亮了、笑容多了、心也開了。即便對話教學耗時費力,也看不到立即的成果,但宋老師仍積極地推動分享,引導學生說出內心話。透過有層次的提問,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同時也能啟動了孩子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內容簡介:怎麼問,孩子願意說?怎麼說,孩子願意聽?只要能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就有對話的機會。其中建立「信賴關係」的關鍵,必須修練「有效的問」「接納的聽」「到位的應」:《用心,與孩子對話》,是一本對「提問、傾聽、回應」再學習(relearn)的書,本書內容也連結到教改議題「一○八課綱精神」的落實,期待老師的課程規劃都能「以學習者為中心」,透由「有效對話」,教師們的教學習慣,能從過去「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轉變為「學生想學什麼,教師就教什麼」的靈活教學。當每一位師長都「用心,與孩子對話」,就能呈現「學生愛上學,老師愛教學」的教學歡樂境界。

作者介紹:宋慧慈 ,連續六年「全國教師創新教學競賽」獎  

  退休教師。先後服務於台北市逸仙國小、雙溪國小、龍安國小、力行國小,以及宜蘭縣柯林國小、竹林國小。曾當選宜蘭縣POWER教師,並榮獲2007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GreaTeach2007全國創意教學獎」(綜合活動類、行政管理革新組、課程與教學領導組)優等、教育部97 年度友善校園獎、96-98 年度教育部正向管教優等、2004~2009全國創意教學獎(國語文、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

  退休後,擔任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理事長,致力推動「以人為本」的對話教學,每年近百場的公開演講,包括:澳門、香港、杭州、重慶、成都、馬來西亞檳城、吉隆坡和美國紐約,足跡遍及海內外。也擔任靈鷲山全球心寧靜教師團總團長,努力推動「心寧靜情緒管理」教學,倡導「寧靜的孩子能量高,寧靜的老師氣質好,寧靜的爸媽沒煩惱」,祈願送給全世界兒童一份寧靜的禮物。

搶先試閱:〈無所不在的對話關係〉

人的一生, 隨時都在與自己對話, 與他人對話, 更與無常對話。只要能啟動思考的引擎,讓彼此(和自己、和他人、和無常)有信賴關係,就有對話的機會。

心理學上再三強調: 我們不可能改變任何一個人, 除非他自己願意改變。能讓對方願意改變的重要法寶, 就是建立信賴的對話關係。想建立「信賴」的對話關係, 要修練的是「有效的問」「接納的聽」「到位的應」。進一步說, 就是:用「好奇心」提問,用「接納心」傾聽,用「祝福心」回應。

有效的問, 要問對方「能夠」回答、「願意」回答的問題。能夠回答,是因為對方有能力回答,所以提問者要充分了解對方的能力基礎和經驗背景;願意回答,是因為對方信賴提問者,所以提問者要經營「安全」的氛圍,讓對方敢說。

接納的聽,不帶著「預設立場」的聽,不是選擇性的聽,是一種負責任的聽, 不敷衍、不虛假。給對方和自己充裕的時間和空間來聽,不只聽到,也要聽懂,更要聽入心。

到位的應,要徹底叫喚出自己「感同身受」的覺知來回應。不是重複對方的說詞,而是要先整理重點, 再精要的說出我們聽到的內容摘要, 讓對方明白我們「懂他」。是榮耀對方,而不是炫耀自己,以一份期盼事情會更圓滿的祝福心來回應。不給建議,把最終的決定權,輕鬆地交給對方。

雖然,影響對話是否順暢的重要因素在「社會語言」, 但, 能讓對話加深加廣的關鍵因素,卻不能忽略「肢體語言」和「情緒語言」。

如果,我們真的在乎一段對話關係,就值得好好修練「用三心來對話」的溝通素養。

「提問」比「給答案」更重要

請記住:要「問對」問題。因為問對問題,理想的答案就會接踵而至。說一個我二○一九年在非洲A C C(A m i t o f o C a r e C e n t e r, 阿彌陀佛關懷中心) 當中文老師的故事:

一個星期二,我被孤兒院院長召喚去介紹:「有效提問,要如何提前準備?」

我想起兩週前的星期六, 院長在經歷一場院區天乾物燥的起火事件後,疲憊地主持了高中大孩子對於「自辦中秋晚會」的檢討。當時坐在台下看著滿臉倦容的院長,硬撐著跟大孩子會談,我的心中有一些不忍。趁著這場星期二的談話,我本著希望A C C 更上一層樓的出發點,對院長說:

一定是您累了!所以當時您問「覺得今年的中秋晚會好不好?有沒有比去年好?」我認為院長您挖了一個坑, 讓自己掉進坑裡。所有的孩子, 會記在心上的, 大部分是不滿足的。如果您的提問可以轉化為「先帶起感恩的心」,氛圍必定不同!

院長要我舉例可以怎麼問?我示範如下:

「上一週的中秋節晚會, 你想要感謝誰?」當有五、六個孩子的發言是從感恩起頭,之後整個會場的氣氛就會轉化為感恩;第二個提問:「如果明年還是讓你們自己辦這樣的中秋節晚會,哪些事情是要繼續保留的?」會場的氣氛,依舊從正面的思考帶領起;最後的提問,才是:「你們都長大了,可以判斷明年的中秋晚會應該要有哪些改進?」這個時候提出來的意見,才不會落於只是憤怒和批評。

最後院長也同意「真的要問對問題啊!」

放下自己的想要,看見對方的需要

要建立信賴的對話關係,首要努力的是「放下自己的想要,看見對方的需要。」

但是,我們經常是「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所以,要時時檢視自己:「是榮耀對方? 還是炫耀自己?」並且隨時自我提問:「我真的在激勵、扶持、關懷眾生嗎?」

尤其是「與孩子對話」時, 要先認識自己的情緒, 了解孩子的需求, 學著陪伴,永不放棄, 肯定孩子的自主, 不要急著想看到孩子的現況立即有改觀, 多給彼此空間和機會去澄清,多一些自覺的找回初衷,坦誠面對、承認,並善解人意。

如果覺察到對話卡住了, 可以先離開現場, 冷靜一下, 想辦法回到夢想找出路。要記得:「生氣沒有傷到別人,卻先傷到自己。」接納已經發生的,不抱怨,向前看!必要的時候,懂得尋找資源,找人說出來。

師生關係遇到無法繼續對話時, 要懂得聆聽、轉化, 設身處地問自己:「如果那是我的孩子呢?」然後,就可以用單純的真心,愛別人的孩子。

誠然, 情不重, 不生娑婆; 愛不深, 不墮輪迴。所以, 更要「用三心,與孩子對話。」

▶▶ 閱讀更多 宋慧慈《用心,與孩子對話:用「好奇心」提問,用「接納心」傾聽,用「祝福心」回應 》

 
不在乎的勇氣/給害怕被討厭,所以虧待自己的你
文、圖節錄自三采
圖/三采提供
解決近8萬日本人心情問題的心理諮商師大�鄎H賴告訴你:現代人生存必須──「刻意不在乎」! 面對這些討厭鬼,認真就輸了!看不到、聽不見最幸福,「不在乎」才是讓自己不累的最佳方法。

內容簡介:◆學會不在乎,身體整個好起來!其實每一個人都天生內建這套過濾的能力◆當你沒那麼敏感,刻意不在乎一點,人自在,心也就放鬆了。「不在乎」不是要你擺爛,而是在得寸進尺的人面前,勇敢、自在地為自己華麗轉身!

作者介紹:大�鄎H頼 ,美國私立亞斯伯里大學心理學院心理系畢業。

  曾於酒精成癮症專科醫院服務、並在任職周愛利田診所期間至東京都精神醫學綜合研究所研修,致力鑽研酒精成癮症。現為Insight Counseling心理諮商顧問公司董事長。

  著有《一秒改變總是受人擺佈的窘境》、《那或許是你的創傷在作祟》以及《超強戀愛賀爾蒙》等多本暢銷作品。(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搶先試閱:〈「客氣的人」的運作機制〉

我也曾有過疑問:「怪了?鳥事都不拜託別人,就很好意思向我開口是怎麼回事?」也常覺得「現在是瞧不起我就對了?」或「當我笨蛋嗎!」

搞得自己一肚子火的同時,也產生另一個疑問:「為什麼只有我碰到?」

於是,出於好奇別人跟我之間究竟哪裡不同,而開始觀察他人的行為模式後,我赫然發現:「哎呀,原來他們並不像我對人那麼客氣!」

• 不想被討厭,所以太客氣

不管與人再熟悉,總是克制不了自己對任何人的客氣。

明明處於對等關係,卻老是在無意識中養成自己過於委曲求全、凡事考慮對方的感受,永遠以對方為優先的毛病。雖然我也常對自己說:「把這毛病改掉不就好了?」話雖如此,但不知為何那個「無法停止委曲求全」的自己依舊存在。

我在思考究竟為什麼時,一個想法突然間劃過腦海:「原來是害怕被對方討厭,所以無法停止客氣」。

對自己沒信心、總覺得:「要是被人知道我真正的樣子,就再也不會有人理我了」,因此才會認定,萬一不再委屈求全、不小心流露出真實的自己,一定會被人討厭。

仔細想想,我既不聰明、運動神經也沒特別好,講話一點也不幽默,要是不對人客氣一點,到時候肯定被當作傻子晾在一邊。或許是這種思考模式,我總是無法克制自己對人客氣與委曲求全。

只是,一旦我表現出委曲求全的態度,說也奇妙,對方即會在不知不覺間變身怪獸,即使知道說出口的話會讓我受傷,卻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脫口而出。不會拜託他人的鳥事也通通往我這邊倒。也因為我對人總是客客氣氣的,所以很難推辭,煩惱「為何這種鳥事老是找我?」「又沒什麼大不了,為什麼我就是推不掉?」而變得自我厭惡起來。

• 無法想像「不客氣的自己」

仔細想想,我之所以對自己沒自信、人際關係上客氣又小心、任由對方變成怪獸對我說出過分的話,全都是因為我沒辦法推辭的關係。

「既然如此,不要這麼委屈求全不就得了?」任誰都會這麼想吧,但內心還是因為恐懼所以無法停止。就像是站在泳池跳台上心想:「不可能,我沒辦法跳下去!」的感覺。停不下來的原因在於無法想像自己不客氣的樣子。

「咦,好像怪怪的?」連我自己都這麼想。因為,當你待人客氣時會讓對方認為「你在我之下」,那麼,變成怪獸後做出過份的事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

最恐怖的是,那些變成怪獸的人所說的種種言語。我總是記在心裡,受傷的感覺揮之不去也讓我漸漸喪失自信。

更慘的是,自己會一直盤算該如何報復、拒絕這些時不時講過分的話或把鳥事推過來的怪獸,最終反覆落入浪費時間的循環。

當思考自己明明對這一切了然於心,卻又戒不掉委曲求全的毛病,究竟是為何?這才察覺問題或許出在自己老是在做噩夢——「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通通都是怪獸!」的心理。

當我捫心自問:「是否真把自己以外的人都當作怪獸,他們都說話傷害我、把鳥事推給我?」當我發現答案是:「是,我真的是這麼想的」,這個事實讓我有些驚訝。

明明問題在於,是自己的客氣擅自將對方變成怪獸,進而默許對方說出過分的話、把麻煩事推給我,但在與人建構關係前,我內心深處早已不把對方當作跟自己一樣是人類,而想成是怪獸,所以才無法建構出對等的關係!

「什麼?我會把自己以外的人想成怪獸,原來是因為我就生活在噩夢裡?」

了解運作機制後,我忽然鬆了一口氣。

整理出這一連串睜眼做噩夢,怕得大喊「大家都是怪獸!」到最後「無法停止客氣」的思考程序後發現:「也許我可以戒掉這樣的毛病!」實在很不可思議。

• 察覺自己活在噩夢中

因為有「人都害怕自己會受傷」、「當個好人有一天可能被反咬一口」的想法,於是為了避免發生上述的狀況,就得表現出客氣並與對方保持一定距離。

再者,明知道自己的客氣會讓對方成為怪獸,卻依然戒不掉,則是因為自己身在噩夢當中。

所以當察覺到「我好受傷」或「鳥事又來了」的戲碼其實都只是場噩夢,瞬間就能明白自己根本沒必要這樣想,也終於能與人以對等的立場進行對話。

以前的我絕對無法想像,但現在不管對方是「老闆」還是「教授」,我都能絲毫不受影響地正常對話,因為我已從噩夢中徹底甦醒過來。

從噩夢中清醒就會明白:「所有人跟自己一樣都是人!」從我可以與每個人正常交談以來,動不動就聽到有人講些讓我不開心的話,或是把鳥事硬推給我的狀況,全都消失了。

狀況改善後我才驚覺:「原來我以前真的都活在噩夢裡啊!」

明白「沒有人是怪獸,大家都跟我一樣」這個道理後,不知不覺間就算有人再來跟我講莫名其妙的話,或想把麻煩的事硬推給我時,我已經跟其他人一樣學會了直接忽略它。

當我開始感覺「原來大家都是這樣輕鬆地活在這世上的啊」之後,發現自己比過去更開心了。

▶▶ 閱讀更多 大�鄎H頼《不在乎的勇氣:給害怕被討厭,所以虧待自己的你》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只有中年婦女最懂中年婦女!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給我一個中年婦女,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不想當大哥的女人,不想當大哥本人,終於,我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

內容簡介:中年婦女的家庭分工明確:▌女人做女人該做的事:比如組裝家具、拆裝電器、牆上打孔等一切需要用螺絲刀、扳手,甚至電鑽等工具的活;再比如消滅蟑螂、購買填縫劑、尋找螞蟻窩並搗毀;還比如跟孩子的老師打交道,跟同學的家長打交道,管理學習事務和擇校事宜,並全面整理所有課外班的宏偉藍圖……

  ▌男人做男人該做的事:比如……比如……加班出差和上廁所……

  我們真要佩服自己,畢竟除了自己滾不了床單,這世上還有啥事我們自己做不了?

作者介紹:格十三 ,本名張蓓,三十五歲時,跨界從商界菁英轉型為自媒體人,百萬粉絲公眾號「格十三」創始人及作者。公眾號台呼是:「自從關注格十三,整個人都精神了」。她被讀者稱為「中年婦女代言人」、「中年摯友,人間指南」。文風獨到,視角犀利,為女性讀者引領一種嶄新的生活及思考方式,點燃只有同類才懂的生活情趣,也將陷入泥潭的中年婦女們拉出困境,一起情緒崩潰,一起哈哈哈哈。

搶先試閱:〈結婚十年,我活成了大哥的大哥〉

今年春天,我們約了幾組好友家庭一起去爬山,爬到幾近虛脫,孩子他爸遞過來一瓶水。我正想著,今天對我真體貼……我含情脈脈地接過水,他柔情似水地望著我,對我說:「大哥,幫我轉開瓶蓋。」

經過了十年婚姻磨礪,轉開瓶蓋的那個人終於成了我。

以前,我也曾是那個明明轉得開也非要假裝轉不動的小蘿莉,如今這一身陽剛之氣還不都是拜他們父子倆所賜。當年一手抱娃一手拎包,一側肩膀還要夾著電話,照樣能單手轉開瓶蓋,人稱「瓶蓋殺手」。

這並沒什麼值得吹噓的,跟我們一同爬山的朋友,車開到半路,引擎亮了燈。老公坐在車上滿頭大汗地找保單、翻說明書、查電話;老婆三兩下支好了三角錐,打開引擎蓋,戴上手套,蓋上一塊布,輕輕擰開水箱,加了一桶水,好了。

經過了十年婚姻磨礪,修車的那個人也終於成了老婆。

以前,我也曾是那個連油表燈亮了都不敢再開一公尺的小蘿莉,如今這一身爺們兒氣質不也是拜父子倆所賜。別管碰到啥故障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孤狗,勇敢地嘗試各種辦法,只要能趕緊搞定,別耽誤我接孩子,讓我鑽車底下都成。

這屆中年婦女普遍不甘平庸,大多數都不想成為大哥的女人,也不想成為大哥本人,她們最後成了大哥的大哥。

若是手無縛雞之力,沒點純爺們兒技能,不能像孫悟空保護唐僧一樣保護好自己的隊友,都不好意思行走江湖。

現在,只有當兩個中年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才突然有了性別意識,「哎喲,你的口紅不錯喲∼」「你的包包也挺好看的,呵呵。」兩句簡單的寒暄之後,又開始不自覺地討論起牆面裂縫的處理技巧和止回閥品質哪家強。

兩個純硬核中年婦女,興致高昂地沉浸在一個不講究性徵的二次元世界裡,彼此陶醉,如同《西遊記》裡的兩個妖精一起研究唐僧肉的一百二十種吃法。

上週我接受一個採訪,坐在我對面的兩個「九五後」妹子問我,「如果讓你用一個詞形容你的讀者群,你會選哪個詞?」

我說:「我的讀者群可能是以硬核老母居多,個個都是大哥。」

妹子問我,「什麼叫硬核老母?」

我說:「這個很難解釋。」

「能不能舉個例子呢?」

「設想一下,你正在吃飯,坐在你腿上的娃突然用力一憋,然後你感到一股暖流從他屁屁裡湧了出來,溫暖著你的雙腿。你面不改色,心裡想著先把剩下的這口麵條吃完吧。帶著一股天然肥料氣息,在屎尿屁的浸潤中,你不慌不忙地一邊吃,一邊伸手摸了摸娃的屁股,沾到了黏糊糊的物體,放到鼻子前聞一聞,確定今天娃的消化沒有異常,色澤透亮,形狀穩定,於是放心了,吞下了碗裡的最後一口湯……」

兩個妹子聽得目瞪口呆,桌上的兩杯熱巧克力再也沒碰一口。

硬核不硬核,主要取決於三大方面:

一、凡是男人能做的事,我們都能做;男人不能做的,我們還是能做。

二、凡是能一個人做的,絕不要第二個人幫忙。

三、凡是做不好的,非得努力鑽研到做好為止。

這些年,我見過不少硬核老母。

她們坐下能喝烈酒,起身能開飛車,趴下還能撐一會兒plank(棒式)。

她們上一秒在廚房巧手煲湯,端著高腳杯溫婉端莊;下一秒就能拿起滑板,給娃來個「Frontside 180 Ollie」示範(在娃爸摔得狗吃屎的時候)。

她們一雙慧眼看得懂名畫也拆得穿謊話,一雙巧手化得了濃妝也通得了下水道。

她們能穿著高跟鞋扛著娃飛奔追公車,也能換雙人字拖胯下運球,背身試探步過人和三步上籃……

她們家庭的分工明確──

女人做女人該做的事,比如組裝家具、拆裝電器、牆上打孔等一切需要用螺絲刀、扳手,甚至衝擊電鑽、電鎚等工具的活;再比如消滅蟑螂、購買填縫劑、尋找螞蟻窩並搗毀;還比如跟孩子的老師打交道,跟同學的家長打交道,管理學習事務和擇校事宜,並全面整理所有課外班的宏偉藍圖……

男人做男人該做的事,比如……比如……加班出差和上廁所……

成為一個老母,可能是走向硬核的關鍵轉折點。

我有個朋友懷著二寶,有一天下午,她覺得自己要生了,她給老闆整理完報告,給下屬交代完工作,打電話給自己的老媽,安排好接外孫的任務,然後給自己叫了輛車,大搖大擺地下樓,等車時和物業工作人員聊了一下空調製冷問題,最後雲淡風輕地來了句:「不說了,我先去醫院生個孩子。」

生完孩子的第三天她出院,第五天月嫂進門,她親自招待,介紹家裡情況,講解電器用法,指導戰略方針。月嫂問:「產婦在哪兒?」

變成大哥的大哥,除了自身的識時務和努力,也離不開隊友的鞭策。

剛結婚的時候,我劃破個手指頭都要哀哀叫,隊友心疼得小心翼翼又不失專業水準地幫我消毒包紮。

如今,我肚子上打洞取個膽結石,他都不問疼不疼,可他耳朵進水,去門診抽一下水,他都打電話要我陪。等我趕到,才讓醫生動他。

剛結婚的時候,過年去誰家都要問來問去好幾遍,隊友總是充滿體貼又不失風度地把企劃書遞交到我面前,等待審閱。

如今,萬事不管的隊友一心撲在工作上,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離過年還有三個月,我便已經把行程定好,各家紅包、年貨備好,只等時辰一到大喊「行動」,感覺自己就是獨立團團長。

娃生病的時候,天邊的雲從正南方發來兩道閃電,在天空劃出四個金燦燦的大字:「大哥,你上。」

親子運動會,出故障的雲因感冒不得不臥床,告訴我「兩人三腳比賽這種活動最適合促進母子關係」,鼓勵的眼神中飄出四個雄壯的大字:「大哥,你上。」

老師來家訪,他淚眼婆娑地望著我,彷彿在說:「大哥,你上。」

小升中填一大堆表,他深情款款地望著我,彷彿在說:「大哥,你上。」

他家長輩過生日得準備禮物,他手足無措地望著我,彷彿在說:「大哥,你上。」

婚姻的意義在於相互成全。感謝你,好兄弟,成就了我實現mission impossible。

經過交流,我發現硬核老母的老公們是最有安全感的一類人群,對我們的依賴和放心,超乎我們想像。

有次參加一場時尚親子派對,我們幾個老母特意打扮了一番,花枝招展,耀眼萬分,大家出門前提議各自問一下自己配偶,「我們這麼美地出去,你不擔心嗎?」

我們配偶的回答分別如下:

一、擔心啥?帶個娃,連流氓看到你們都嫌麻煩。

二、我只擔心你別吃撐了把裙子炸開,又要買衣服了。

三、有點擔心,你們湊到一塊兒,別再又團購車載冰箱和吸塵器了啊。

我們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坦蕩,還不是全靠平時哥兒倆點滴的情懷積累?

如今,我們鐵打的夫妻兄弟情,別說放心對方花枝招展出門去玩,即使都脫成半裸佇立在對方面前,大家都不動邪念,胸懷坦蕩。

有一天出門前,我們正在換衣服,孩子他爸突然對我說:「你那麼能寫,何不即興賦詩一首?」

在我蕾絲小吊帶滑落肩膀的一刻,隊友正把他圓滾滾的肚子擠進牛仔褲,兩人欣賞著各自獨有的性感,此情此景果然激起了我的詩興──

你我,在對方四十五度斜角的餘光裡,

心無雜念欣賞著彼此的大哥,

那眼裡的純粹,

像極了愛情……

這就是大哥和大哥的大哥之間的日子。

結婚前,我們女人找對象的標準是:他要能給我安全感。

十年後,我們的老公好像比我們先實現了這個願望……

▶▶ 閱讀更多 格十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伊斯蘭啟蒙運動/在信仰與理性中掙扎的現代化之路
文、圖節錄自馬可孛羅
圖/馬可孛羅提供
打破伊斯蘭文明只留駐過往、抗拒現代化改革的迷思!第一本將「伊斯蘭」和「啟蒙運動」相提並論的開創性論述。穆斯林與伊斯蘭文化的改革種子,其實早在兩百年前就種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讚譽: 「剖析過去兩百年伊斯蘭與現代化在伊斯坦堡、開羅、德黑蘭等地的衝突,精采絕倫。」

內容簡介:許多罪惡乃假穆斯林之名進行伊斯蘭的真義充滿了爭議。但過去的歷史上,遜尼派與什葉派從未激烈對立;熱切奉行伊斯蘭的組織常常只是烏合之眾;許多住在西方國家、大都會的穆斯林,不去當地清真寺聆聽講道,反而從網路上獲得激進的學說,某種程度上更像是自戀世代的社群產物,使人們依據個人偏好奉行伊斯蘭教;另一方面,個人價值、律法、科學、政治組織,才能代表真正的伊斯蘭思想與社會。啟蒙運動後的伊斯蘭教仍很年輕,我們應該了解穆斯林在轉變過程裡的陣痛與困惑,期待在這個動盪中,迎來穩定的發展。

作者介紹:克里斯多福•德•貝萊格Christopher de Bellaigue ,一九七一年生於倫敦,在劍橋大學攻讀伊朗與印度研究。一九九五到二○○七年間,他旅居南亞及中東從事新聞工作,為《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衛報》(Guardian)和《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撰文。他是得獎作家,著有四本書,也曾製作數個BBC電視及廣播節目。哈佛與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作品包括《波斯愛國者》(Patriot of Persia)、《反叛的大地》(Rebel Land)、《革命烈士的玫瑰花園》(In the Rose Garden of the Martyrs)、《伊朗的困鬥》(The Struggle for Iran)等。

搶先試閱:

當我們從二十一世紀回頭看,可能會很驚訝地看到,在現今這個牽扯到西方與伊斯蘭心臟地帶、顯然衝突不斷的年代之前,還有一個時代。確實有。如我們所見,那不是風和日麗的時代;恰恰相反,從西方列強第一次大舉入侵穆斯林土地,雙方相逢的性質就是不斷地摩擦且不對稱。然而,從穆罕默德.阿里和哈桑.阿泰爾及里發.塔哈塔維等埃及聖職人員,到伊朗的王儲阿巴斯.米爾札,甚至鄂圖曼的坦志麥特改革者,一個獲益和實效模仿的故事,慢慢嵌入中東人對西方的態度中。有些西化派的穆斯林,更持續以過於樂觀的態度看待列強的目標。

大約從十九世紀中葉,即歐洲殖民利益從北非到印度,一路遭遇穆斯林頑抗開始,我們可以說,逐漸擴張的西方帝國主義霸權和擋住去路的穆斯林之間,衝突勢必愈演愈烈。印度屈從於英國,已釀成長期宗教反叛的局面,其中一八五七年的叛變,或印度民族起義(Indian Mutiny)尤其劇烈。在十九世紀中間數十年,阿爾及利亞也發生反抗法國人的叛變(隨後,一八八一年成為法國殖民地的突尼西亞也發生了)。俄羅斯占領的高加索北部也因試圖驅逐外來者而陷入紛亂;英國用阿富汗當路障阻止俄國進入印度的策略,遭到阿富汗人本身浴血反抗。一八八○年代英國介入埃及蘇丹之舉,將他們捲入一場全面性的宗教災變─以一位自稱先知的繼承人「馬赫迪」(Mahdi,「獲正確引領者」)為首,在一八八五年查理.喬治.戈登將軍(Charles George Gordon)部隊於喀土木慘遭屠殺的著名事件中達到高潮。

這些西方殖民者建立制度時遇到的紛擾,被許多歐洲人解釋為本已注定滅絕的落後文明正在做困獸之鬥。但也有人以較縝密的態度來思考這些躁動和起義。是什麼聯合了這些在面對殖民入侵時所發生、性質各異的事件呢?運輸已大幅提高穆斯林世界政治運動的機動性,愈來愈多人前往麥加朝聖,印刷和電報的技術則將思想傳到四面八方。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世界的邊界不再無法穿透,一九○五年俄國海軍在對馬海峽遭一小支日本艦隊殲滅後,伊斯坦堡、開羅和德黑蘭人無不額手稱慶就是明證。寇松總督在他加爾各答的總督府(那仿照他在德比郡〔Derbyshire〕的住家所興建)發現,這種東方以寡擊敗帝國大軍的勝利會迅速引發迴響,「像一陣雷鳴穿過東方竊竊私語的樓座。」

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泛伊斯蘭主義」(pan-Islamism)一詞應運而生,用來解釋似乎遍及穆斯林各地、反帝國主義的政治團結。在英國劍橋,後維多利亞時代的親伊斯蘭學者愛德華.格蘭威爾.布朗(Edward Granville Browne)不認同這個詞彙,認為那不公平地暗示著狂熱。在他看來,那「當然不比泛日耳曼主義、泛斯拉夫主義或不列顛帝國主義來得狂熱,甚至遠遠不及;首先,它是為了防禦;其次,它是基於共同信仰的理性基礎,而非較不理性的同一種族。」儘管如此,布朗仍坦承:「最近的事件已大力在穆斯林各民族間營造出一種兄弟情誼和利益共同體的意識了。」

在變革者眼中,泛伊斯蘭主義不是堅定自信的穆斯林唯一實踐的意識形態。就在一股要將世界分成更小、更世俗的單位,以語言、歷史和文化結合成國家,而此動力從歐美擴散到穆斯林土地的同一時刻,「利益共同體」也崛起了。這兩者之間顯然必須有某種休戰協定或和解,否則一定會針鋒相對。任何思想體系要呼籲進步的伊斯蘭共同體,就必須容納穆斯林教義中那股遠離「塔格里德」(taqlid,盲從地模仿通常是久遠以前的宗教權威所寫的文本),轉向「伊智提哈德」(ijtihad,運用理性能力追求與時俱進的法規)的爭議性趨勢─換句話說,從依賴一個人的「長者」轉為倚靠自己。

我們需要一顆極富彈性、或許刻意不精確的腦袋,才能提出一種既支持上述所有觀念,又能將所有必要元素集合起來,並依據穆斯林的條件來復興伊斯蘭的意識形態。

這顆頭腦屬於當代伊斯蘭史上最引人爭論的人物之一─賈邁勒丁.阿富汗尼(Jamal al-Din Afghani)。他的目標充滿權宜之計和模稜兩可,不僅得以引領他所組成的聯盟,也包括沙阿、鄂圖曼蘇丹到蘇丹馬赫迪,還有他擁護的信仰。在十九世紀後半的漫長生涯中,這位賽義德─所謂先知的後裔─在西方過了幾年、加入共濟會、收了基督和猶太教弟子、悲嘆伊斯蘭試圖扼殺科學。他讓自己在世俗知識方面的廣泛閱讀,蛻變成一篇論哲學家功勞大於先知的論述,因而被控信仰異端。但也是這位仁兄痛責異教徒、公開批判道德放縱(moral license)及所有削弱民眾信仰的人,最後還給不敬神的元首定了死罪。

如果這麼一號人物沒有引來更嚴厲的判決,那就令人意外了;他是那種你會聯想到的神祕主義者所臣服的愛慕對象,人們認為這類賢者身上散發著深奧真理的光芒。對這位明顯想面面俱到的男人,詐騙是最輕微的指控了。他似乎將「掩飾信仰」的原則─什葉派避免迫害的手法─提升為一種信條。他誇大自己的影響力和影響範圍,代表了根本沒有請他代言的君主說話,免除了不存在的任務。但十九世紀晚期的世界,確實有空間給予這種獨立的心智活動,並賦予它們一種自我播種的權威;或許比本書其他任何人物更甚的是,我們有必要在賈邁勒丁.阿富汗尼的時代背景下看待他。那時,伊斯蘭的土地似乎同時握有自毀和復興的可能,而原本附著於西方知識的希望,被歐洲列強的步步進逼給抵銷了。

賈邁勒丁的現代傳記作者寫道,若指控他不誠實,就是用「迎合十九世紀西方自由主義所發展的政治道德觀」來評斷他,而像他這種道德相對主義是有道理的。3賈邁勒丁沒有餘裕從一堆思想的荊棘中理出一種合意的教義。他在開闢一條緊急的通道,讓一個可能隨時灰飛煙滅的文明逃生。因此,你可以在這位身材結實、黑眼睛、菸不離手的苦行者身上找到充分混合的穆斯林式樂觀、命定和盛怒。 賈邁勒丁出生於伊朗西部,在當代伊拉克納傑夫的神學院受訓。但這位年輕的賽義德採用「阿富汗尼」的別號,似乎是為了不讓遜尼派穆斯林聯想到他出生的什葉派國家,不過偶爾他也自稱「魯米」(Rumi,「拜占庭人」)。

一八五七年印度民族起義時,他人在印度,或許在加爾各答。他在那裡第一次接觸到西方知識、目睹叛軍遭到鎮壓,因而同時產生對西方知識的「敬」,和對英國人的「恨」。十年後,又經歷幾趟旅行─包括短暫造訪他的家鄉,他的家人求他安頓下來未果─他人在阿富汗,留了山羊鬍、剃了光頭、建議喀布爾的阿布杜爾.拉赫曼汗(Abdur Rahman Khan)該進行哪些反抗英國的計策。「我就像隻王室的獵鷹,」他曾這麼告訴父親:「對牠來說,這世界固然遼闊,卻也狹窄得不能飛翔。」

賈邁勒丁就是在一八六○年代晚期的喀布爾,第一次吸引到英國人注意,此後就不再脫離他們的視線。英國為印度政府所做的報告形容他是一個「神祕人物」,有為「某國政府擔任特務」的嫌疑,並提到他的生活方式「比較像歐洲人而不像穆斯林」。

一八六九年第一次赴伊斯坦堡時,他見到伊斯蘭世界的首善之都正在接待來自中亞的使者,他們請求鄂圖曼援助,好抵抗俄國的擴張政策。資歷學識俱佳、又有傳統哲學的訓練(什葉派神學院仍保存哲學傳統,遜尼派學校則忽略之),他很快被鄂圖曼的教育改革人士接受,其中包括幾位數年後即將站上立憲運動最前線的男人。事實上,他在一八七○年伊斯坦堡大學啟用典禮發表的辛辣演說,冒犯了正統派的主張。他說哲學家的言談禁得起空間和時間的考驗,不像先知的說法會受到生存時代環境的影響。這段話無疑帶有異教的意涵─先知並非絕對正確,預言只是技藝。以上引發聽眾不小的騷動。他的另一項主張─人類唯有靠文明的技術、藝術和科學才可能生存。這似乎也大幅貶低預言的需求。

賈邁勒丁的言論與他似乎終身一貫的觀念一致─先知的用處在於他們能向大眾傳達一種宗教的特殊性。以上特質,是那些只能吸引一小群知識分子的哲學家所做不到的。他內心深處是個菁英主義者,他會嘲笑一般敬畏真主的信徒因襲的虔誠。他會說這個眾所皆知的故事:信者勸不信者「試著按時祈禱四十天,看看之後你能否放棄禱告」;但又補充一句不敬的反話「放棄祈禱四十天,看看之後你能否恢復這個習慣!」

相信「大眾宗教」與「菁英宗教」有別是一回事;但一旦公開表示這種差別存在,就會引起鄂圖曼保守派的公憤了,他們無論如何反對教育改革,因而痛批這位改革派的阿富汗寵兒不信神。一八七一年春天,這位「成分不明的男人」─鄂圖曼教育部長這麼稱呼他─被逐出伊斯坦堡。他決定在埃及落腳,在那裡,他流浪生涯的下一個階段,將在更大的爭議中結束。

▶▶ 閱讀更多 克里斯多福•德•貝萊格《伊斯蘭啟蒙運動:在信仰與理性中掙扎的現代化之路》

 
閱讀筆記
「台灣作家手稿故事」三部曲/手稿、本事與靈光
祁立峰聯合報
《寫意年代》書影。(圖/九歌提供)
推薦書:向陽「台灣作家手稿故事」三部曲(九歌出版)

熱愛古代書法作品的朋友,大概很熟悉台北故宮館藏的鎮館之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關於手帖在中古時期的價值,蔣勳老師在《手帖:南朝歲月》裡有深刻論述,既見六朝士人之風雅,又見彼此情感深密綿長。

閱讀向陽老師的「台灣作家手稿故事」三部曲(分別為《寫真年代》、《寫意年代》與《寫字年代》),對我這六朝文學的研究者而言,宛如看到當代作家彼此魚雁的手帖一般震撼。我久仰向陽老師在學術界以文學傳播為專業,在詩壇以鄉土題材新詩負盛名,且在業界多年經驗,職掌《自立》報系副刊重責。這幾年人文學界開始師法理工科,也發展產學合作,向陽老師即當此大勢之先驅。但當真看過其「手稿故事」三部曲,才驚覺向陽老師尚有一大任,即留存這些三十餘年台灣文學的珍貴史料。

我們現在讀古典時期的手帖,從那些斷爛殘簡裡,勉強推敲出一些文學集團從遊事蹟或騷人墨客情誼,已足以寫成一兩篇學術論文,但「手稿故事」三部曲真正保留了從向陽老師初入文壇的七○年代,直到千禧年後,他與作家間的情誼,憶往,互動與交流。但又如果僅將之視為述榮恩、敘故舊的人情絮絮回憶錄,那恐怕太小看這一系列作品的關鍵價值。

拿最新一集《寫真年代》寫詩人岩上這篇來說吧,向陽老師先從岩上〈更換的年代〉這首詩賞析起:

水龍頭壞了 換一個

電燈壞了 換一個

電視機壞了 換一個

……

妻子舊了 換

丈夫舊了 換

孩子壞了 不能更換

 其

  作

   惡

這首成於上世紀末的詩,談現代性對事物之更迭,也談倫理與情感澆薄,以及舊世代對新世代的責備與責任。用電腦排版不過如此,但《寫》將其手稿並置,那字行間的排列與控訴鮮明。向陽老師從詩作本身談到手稿,再敘他與詩人岩上的從遊往事。這樣的體類看似平凡,但其實牽扯了許多的理論與脈絡。書評畢竟非學術論文,在此略分三點簡而論之。

首先是「手稿學」,我在中興大學同事解昆樺教授即以手稿學研究著稱,論詩歌之手稿乃是獨門技藝,須隻眼獨具、正法眼藏方見其奧妙。要知道詩歌的語言不同於日常語言,以精鍊以歧義為藝術根本。換言之,每次詩句換筆換意,都是詩人的精雕細琢,有言外見意,見弦外之音。在《文心雕龍》的〈練字〉篇,劉勰說調控字行須避詭異,省聯偏,權重出,調單複,即便那是古代的美學,但我們從「手稿故事」三部曲裡的手稿舊照,看那些塗改修飾、增補刪芟的痕跡,不正是詩人悄然凝慮,電轉心念一瞬的反應嗎?這是作家手稿留給我們最重要的學術價值。

其二,我以為向陽老師這三部曲保留了文學作品的「本事」。本事在古典時期不同於今義,翻譯來說就是作家在寫作當初發生的事。向陽老師從自身觀點陳述與作家的從遊交集,由今視昔,往事涓流點滴正讓我們一窺那些文學史的重要作家、經典作品誕生的時代脈絡與作者小歷史。現當代不乏有所謂讀者理論,談作者已死、讀者誕生,但古代那套知人論世、繫年索隱,仍頗具可信度。因此我以為向陽老師此作保留了作家與編輯通信溝通的台前台後。那是文學作品的鑑賞評價,也是文人間的脈脈情懷。

其三,我以為讀這些手稿書信,更直接的震撼就是德國哲學家班雅明所謂的「靈光」(aura)了。在機械複製時代,在照相機時代,班雅明認為過去文藝復興那些畫作面對到靈光的消逝。確實,我們去新書發表會親炙作家,去博物館一覽其手稿,稿紙,筆硯,以至於全景敞視的書房舊址,其實不外乎就是瞻仰靈光。遙想著某部作品或某篇殘稿,即是在此空間裡字字段段被鐫刻下來,終成文學史典律。除了看向陽老師的記載,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手稿,而手稿除了看作家字跡筆墨,不同於正式印刷出版品的練字濃淡,增刪遺跡,還包括那些物質文明,從不同的國家寄出的信紙,不同單位的稿紙,泛黃便箋裡的潦草字跡。那簡直猶如博物館,整個時代,一整群靈光閃爍的作家們,成為文學史本身。

自晚清以來許多優秀報人或編輯本身也寫作,以自身作品支持辦報事業。但像「手稿故事」三部曲這樣的作品,已經從創作從回憶傳記提升到更高層次的價值,它一方面保留了珍貴的文物史料,作為爾後研究者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則是它猶如文學館,將這些手稿、封面、故事與信箋保留下來,作為給下一輪未必是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日企新戰疫供應鏈、工作模式轉型
日本企業主要面臨到2項重要課題。一是企業營運持續計課題,包括選定重要業務與集中資源、重新評估供應鏈、改變工作方式。一是防止感染對策,包括出差與出國的限制、員工與員工家族的健康管理、會議與員工訓練的科技管理。

《陪你玩最大》身邊那個像家人一樣關心你的朋友
《陪你玩最大》雖然是蠻常見的「癌症病患死前完成心願」電影,但切入角度不一樣,也更強調在友情。兩位主角是從小到大的好友,但個性相反,一個龜毛拘謹嚴肅,一個豪放不拘小節,他們的相處常常會因為迥異的個性而產生一些小笑料。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