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紅海危機…歐美線海運價暴漲一倍 航商陷調度困局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1/05 第576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紅海危機…歐美線海運價暴漲一倍 航商陷調度困局
記者黃淑惠、編譯簡國帆/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紅海危機外溢,驚現運價之亂。全球前三大航商4日傳出,繼貨櫃歐洲線運價漲一倍後,因船舶調度困難,漲價擴散到北美航線,元月15日起,北美線運價較上周暴漲逾一倍,全球航商陷入船舶調度困局。

國內的航運及物流業者形容,現在全球貨櫃輪市場只有「亂」字可形容,隨著華人農曆年前趕出貨,亞洲到北美線1月15日運價已飆漲,船公司喊價美西每40呎櫃5,200美元、漲幅103%;美東每40呎櫃7,500美元、漲幅110%。

Freightos研究主管列文表示,除了貨櫃運費上漲,還要500美元至2,700美元的附加費,可能會使全包的價格更高。

貨櫃北美、歐洲線一起大漲,業者指出,這樣情況只有在疫情時見過。隨著日前去歐洲的大船都還在繞行中,船跟貨櫃都沒有回到亞洲,1月15日起從亞洲要出貨到歐洲的貨主,每40呎櫃至少要付6,000美元。

北美線因為受到歐洲線的運力缺口排擠,加上巴拿馬運河缺水問題,1月15日起運價也翻倍。業者表示,抵達美國東岸的貨物中,多達30%需要經過蘇伊士運河,物流業主管認為,部分進口貨物將改運至美國西岸。

值得注意的是,紅海周遭情勢持續升溫,全球航商已讓超過2,000億美元的貿易額繞道而行,推升航運成本並使交貨延誤加劇,亞洲至北歐的運費本周已上漲超過一倍。此前,法國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4日也確定調漲從亞洲到地中海地區的貨櫃運價。

紅海商船恐遭攻擊的威脅,已掀起貿易風暴,截至3日,已有數百艘貨櫃輪和其他船隻改道非洲南部好望角,航程因此增加七至20天。Honour Lane船運公司估算,全球約25%~30%的貨櫃運輸量要行經蘇伊士運河,主要為亞歐航線,繞道非洲可能使全球貨櫃運能實質減少10%~15%。

聯合國安理會已呼籲葉門武裝團體青年運動組織(又譯胡塞)停止攻擊在紅海與亞丁灣航行的船舶,美、英、日、德、義等十多國也發布聯合聲明,警告青年運動組織別繼續在紅海發動襲擊。

聯合國安理會的呼籲,昨日歐洲線期貨盤中價格一度下跌;不過,航運業界普遍認為,紅海危機發生後,就算現在立即解決,市場供需吃緊需要時間消化,市場缺櫃的情況到上半年無解,期貨價格又再度上漲5%收盤。

 
國際財經要聞
Fed未透露3月降息跡象
編譯劉忠勇、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根據美國聯準會(Fed)3日公布的上次會議紀錄,決策官員認為已經完成升息,但利率可能居高不下「一段時間」,也未透露近期將降息的跡象,促使市場調整3月降息的預期。值得關注的是,官員已開始討論放慢縮減資產負債表速度的條件,暗示縮表可能比預期更早結束。

Fed去年12月12~13日會議紀錄顯示,決策官員認為通膨下滑「有明顯進展」,通膨再起的整體風險「已消散」,「與會者認為政策利率可能已在、或接近本輪緊縮循環的頂點」,但官員「再次確認在通膨率明確大幅下降到(2%)目標之前,讓政策維持限制性立場一段時間,當屬合適」。

這份會議紀錄指出,若當前通膨趨勢持續,官員願意在2024年降息,但降息時機仍不確定,「幾乎所有與會者提交的預測都反映通膨前景改善,他們的基本預測暗示2024年底前調降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可能合適」,風險依然存在,至少幾位官員都主張仍有「異常高的不確定性」,拒絕完全排除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幾位官員認為仍需要緊俏的貨幣政策抑制需求,新的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導致對抗通膨的進展停滯。不過,也有官員關注過度緊縮的風險,擔心Fed不久後將須在控制通膨和維持高就業的雙重目標之間取捨。

今年有投票權的里奇蒙聯準銀總裁巴爾金3日也說,對抗通膨行動還沒結束,一些企業仍不願扭轉漲價決定,因此若要壓低通膨可能必須抑制需求。CME FedWatch工具顯示,投資人預期3月降息的機率為66.49%,低於一周前的72.76%。

值得關注的是,Fed官員已開始討論放慢縮表步伐事宜。幾位決策官員認為,在做出放慢縮表步調的決策前,應開始討論引導這類行動的技術因素,官員的討論內容暗示在銀行準備金餘額「略高於充沛準備金的水準時」,就可能放慢、接著停止縮表。

目前美國銀行業的準備金為3.48兆美元,遠高於Fed 2022年開始縮表時的規模,但市場擔心沒有決策官員所想地那般充沛。RBC資本市場公司美國利率策略部門主管葛溫預期,Fed將在今年中放慢縮表步調。

 
日銀貨幣決策步調被震亂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野村研究所經濟學家估計,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地震的經損為8,121億日圓(57億美元),遠低於13年前東日本強震所造成的傷害,但分析師認為,日本銀行(央行)可能因而延後結束負利率政策,以便更進一步評估地震的影響。

能登半島目前已知造成至少78人死亡,許多基礎設施受損。不過野村研究所經濟學家木內登英估計,這場災難造成8,121億日圓經濟損失,相當於日本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15%;相較之下,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經損高達16.9兆日圓,能登地震損失僅為「311」強震的4.9%。木內認為,日本政府可能透過列入下個財政年度預算案中1兆日圓的預備金,支應這些損失。

花旗銀行經濟學家相羽勝彥估計,這次地震對日本經濟的最終影響是今年第1季GDP較上季成長率會減少0.5個百分點。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星野卓也則表示,這次地震的損害規模以及可能需要追加的預算,將和2016年的熊本地震相似。 □ □ □ □ □ □ □ □ □ □ □ □ □ □ □ □ □ □ □

但這場地震仍打擊市場情緒,日經225指數在4日、也是2024年第一個交易日收跌0.5%。儘管許多市場人士仍預計日銀將在今年結束負利率政策,但此次地震讓愈來愈多人認為,日銀並不會在本月下旬的政策會議上宣布。

日銀總裁植田和男4日在一場活動中並未直接提及貨幣政策,但表示央行將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受地震影響地區的銀行和融資狀況保持良好。

他還表達對今年通膨和工資的期望,表示希望能夠進一步實現工資和通膨均衡增長。

大和證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岩下真理預測,元旦地震讓日銀在本月會議採取行動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她將結束負利率的預期時間從1月修改為4月以前的任一時點。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也將政策轉變時點從最初預期的1月推遲到3或4月,理由是地震的衝擊和植田近來受訪時釋出的鴿派訊息。

 
美科技股七巨頭市值 四天蒸發3,830億美元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2023年獨挑美股表現引領大盤向上的大型科技股,2024年一開始就出現反轉猛跌,蘋果等科技公司的市值,在最近幾天就蒸發了近4,000億美元。

包括蘋果、亞馬遜、字母、微軟、Meta Platforms、特斯拉和輝達的所謂科技「七巨頭」,根據彭博七巨頭價格報酬指數,已經連四個交易日下跌,這是一個月來最長連跌紀錄。這波拋售,抹去了它們3,830億美元市值。領跌的蘋果,股價在四個交易日裡重挫了4.6%。那斯達克100指數也在同期間連續下挫。

Interactive Brokers集團首席策略師索斯尼可說:「我們不知道去年的漲勢是否已經完全結束,但在那樣的行情後,預期市場回落再正常不過。」 他認為,「如果沒有能看到年底的推動股市上漲因素,我認為這場狂歡即將結束。」

彭博資訊分析,這是投資人對去年行情能否持續感到懷疑的訊號。「七巨頭」部分成員,新年初始就看股價承受壓力,巴克萊以預期iPhone後續需求疲軟為由下修蘋果投資評級至減碼,拖累蘋果股價挫跌。特斯拉過去四個交易日也跌掉8%,是四周多以來的最長跌勢。

 
要聞
使用者少、維護成本高 遠傳退出「開放銀行」
記者朱漢崙、馬瑞璿/台北報導聯合報

政府推動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這項金融服務面臨挑戰。遠傳電信近日通知合作金融業者,四月十九日起將終止合作,不再擔任開放銀行第二階段的第三方服務業者(TSP),引發金融圈關注開放銀行能否持續推動。金管會表示,尊重TSP加入或退出開放銀行意願,至於第三階段仍進行中,金管會後續將再觀察以及檢討。

金融業者表示,開放銀行是由銀行透過與第三方服務業者(如遠傳)合作,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的方式,共享金融數據資料,並將金融數據主導權回歸消費者。簡單來說,就是民眾可以把自己在銀行的資料打包帶走,決定要把個人資料分享哪個第三方業者,而第三方業者可運用金融科技服務,替民眾提供客製化、個人化服務。

金管會二○一九年拍板分三階段推動「開放銀行」,第一階段是「公開資料查詢」,共有廿七家銀行和六家TSP合作,以API串接各銀行金融資訊,例如民眾可在一個App比較各銀行定存利息;二○二○年底進入到第二階段的「客戶資料查詢」,共有十七家銀行和遠傳、集保結算所等兩家TSP合作,民眾可在一個App查詢自己在銀行帳戶有多少錢。第三階段則是「交易資訊」,TSP在客戶同意下,可替客戶導引到各銀行帳戶轉帳、支付或扣款;金管會規畫今年上路。

在開放銀行的合作上,TSP所提供的API,扮演和合作金融機構的資訊提供角色,參與合作的金融業者,把資訊放在該平台供消費者查閱;據了解,遠傳電信決定退出開放銀行第二階段,是因為使用者不多,但系統等維護的成本因此相對更大,所以乾脆喊停。

遠傳電信昨天證實,經綜合評估內外部環境,遠傳friDay理財+將於四月退出開放銀行,也獲得合作夥伴理解。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事先並不知情,而金管會的開放銀行政策,對於TSP的加入或退出,會尊重業者意願和商業考量;銀行在和遠傳中止合作之後,也必須揭露給消費者知道,同時遠傳必須在三個月內,把所留存和先前合作銀行的相關資料,全部刪除銷毀,並且要留存何時銷毀、哪些資料被銷毀的詳細紀錄。

至於遠傳退出是否意味開放銀行第三階段未來更難推動?林志吉說,金管會後續將再觀察以及檢討,銀行公會與財金公司已將第三階段自律規範與資安標準提報金管會,未來等到有任何備查需求,將會看業者是否有相關意見,以及TSP要有一定場景與會員,才能延伸到銀行資料需求。

遠傳指出,第二階段合作的金融機構有八家,包括合庫、第一、兆豐、中華郵政、遠東、元大、台新和中信。遠傳退出之後,未和集保簽約的銀行將無法參與開放銀行第二階段,目前集保的合作銀行有華南、元大、中信、兆豐、第一、國泰世華銀等六家銀行。

 
三星搶單… 晶圓代工大降價 半導體市況波濤洶湧
記者李孟珊、編譯陳律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半導體業再爆震撼彈。三星傳本季調降晶圓代工報價5%至15%,以爭取客戶投片,拉高產能利用率;英特爾旗下自駕技術公司Mobileye 4日則警告,旗下高級駕駛輔助晶片庫存高達六、七百萬片,本季營收年比恐腰斬,獲利也不樂觀。

相關消息透露全球半導體業市況短期仍波濤洶湧,由於晶片庫存偏高,晶圓代工價格看跌態勢確立,先前被視為「護身符」的車用晶片也不再靈驗。Mobileye 4日早盤股價崩跌逾25%,恩智浦、安森美、德儀等車用晶片股也全面重挫。

Mobileye不諱言,客戶端庫存過剩壓力仍在,本季仍待消化。Mobileye統計,旗下「EyeQ」高級駕駛輔助晶片供應過剩量高達600萬至700萬片,公司示警本季營收將較去年同期衰退五成,遠不如預期,並直言車用晶片行業正面臨衰退,該公司本季獲利狀況也不妙。

Mobileye預期,2024年營收約18.3億美元至19.6億美元,低於先前預期的25.8 億美元。

三星方面,傳出本季調降晶圓代工報價5%至15%,涵蓋各種製程。業界人士分析,三星這波降價,幅度「滿殺的」,主要考量還是因為當下需求沒預期好,一方面要靠降價搶台積電(2330)先進製程客戶,同時,也會對聯電、世界先進等台廠形成壓力。

業界人士指出,全球消費性電子景氣尚未好轉,晶圓代工廠訂單疲弱,去年南韓數家晶圓代工業者就採用熱停機(Warm Shutdown)策略,力抗景氣寒冬。

即便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向來報價穩定,鮮少調價,去年底也傳出罕見提供部分成熟製程在光罩費用的折讓,同時鼓勵客戶投產新產品。至於產能利用率較低的7奈米製程,價格折讓幅度則依客戶下單量而定。

此外,以成熟製程為主的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台廠,2023年第4季也傳出拍板今年首季降價二位數百分比,專案客戶降幅更高達15%至20%,砍價力道堪稱疫後最大。

在景氣未明、產業回溫力道有限,加上兩岸及南韓同業均祭出降價搶單策略下,先前未有動作的三星也傳出本季將降價5%至15%折讓,並釋出「價格可以談」的態度,以跟上競爭者的步伐。

業界強調,儘管半導體邁入庫存調節已超過一年,不少先修正的產品陸續有急單報到,惟本季是傳統淡季、台積電、三星、聯電、力積電及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仍面臨淡季龐大重擔,首要之務是是撐起產能利用率,才能穩住財務表現,降價吸引客戶投片是最快、而且有效的手段。

市場靜待景氣復甦。日經新聞報導,研調機構Omdia分析師南川明認為,AI功能將配置在智慧手機和PC,生成式AI相關投資將大幅提振半導體市場,加上AI資料中心和電動車等題材,全球半導體需求可望在第2季回溫。

 
SEMI:42座晶圓廠今年投產 陸企增幅與數量最多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昨(4)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至2024年全球半導體業共有82座新晶圓廠投產,今年為新廠量產最高峰,共有42座新廠加入,推升今年全世界半導體晶圓廠總月產能首度突破3,000萬片8吋約當晶圓,創新高,陸企產能增加幅度與數量最多。

法人指出,陸企因受美國出口禁令影響,無法擴張先進製程能量,因而強攻成熟製程,但疫情過後成熟製程供過於求問題嚴重,價格壓力大,陸企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放大,後續勢必會採持續降價策略搶單,聯電(2303)、世界先進、力積電等以成熟製程為主力的台廠承壓。

根據SEMI最新報告,全球半導體產能2023年約成長5.5%、達每月2,960萬片8吋約當晶圓,預估今年將再增加 6.4%,首度突破3,000萬片8吋約當晶圓大關,創新高。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全球市場需求走向復甦,加上各國政府獎勵措施,帶動主要晶片製造地區晶圓廠建設和設備投資大幅成長。此外,半導體策略牽動全球政經局勢影響性日益增加,也成為半導體產能成長的關鍵催化劑。

SEMI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至2024年全球半導體業將有82座新廠投產,涵蓋4吋至12吋廠,當中有超過半數、共42座會在今年加入量產,為最高峰。至於2022年與2023年則分別有29座、11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資金挹注與其他獎勵措施帶動下,大陸在全球半導體產能占比持續拉高,單就今年來看,陸企將有18座新晶圓廠開始營運,使得大陸整體半導體產能年增率將從2023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13%,月產能從760萬片推升至860萬片8吋約當晶圓。

台灣則將維持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產能排名,2024年月產能將由540萬片8吋約當晶圓成長至570萬片8吋約當晶圓,預計2024年起將有五座新晶圓廠投產。

南韓排名第三,預計2024年將有一座新晶圓廠投產,產能將從2023年的490萬片8吋約當晶圓,今年達510萬片8吋約當晶圓。

日本產能位居全球第四,預計2024年將有四座新晶圓廠投產,產能將從2023年的460萬片8吋約當晶圓,成長至2024年的470萬片8吋約當晶圓,年成長率約2%。

另外,美洲地區到2024年將有六座新晶圓廠投產,晶圓產能年增率將達6%,提升至310萬片8吋約當晶圓。歐洲和中東地區在2024年將有四座新晶圓廠投產,預計將增加3.6%產能,達270萬片8吋約當晶圓。東南亞2024年將展開四座新晶圓廠投產,預計產能將增加4%,來到170萬片8吋約當晶圓。

 
理專弊案 銀行挨罰800萬
記者廖珮君、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光銀黃姓前理專從2018年8月起,長達逾四年時間,透過代為保管客戶網銀帳密並將自己他行帳號設定為客戶的約轉戶進行挪用,以補貼另一投資虧損的客戶,共影響二位客戶、淨挪用2,211萬元,金管會昨(4)日開罰新光銀800萬元。

這也是2024年首張理專A錢案的罰單。2023年金管會對理專A錢案開出四張罰單共3,600萬元。

新光銀北高雄分行在2021年底發現,有非本人辦理客戶的無摺轉帳交易,經銀行確認客戶並無授權他人轉帳後,全案才爆發。

新光銀調查發現,黃姓前理專是替甲客戶投資境外商品而造成虧損,隨後挪用乙客戶資金補貼甲,違規期間長達四年四個月,淨挪用2,211萬元,金管會認為新光銀沒有落實內控制度,因此開罰800萬元。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一般理專裁罰案,會考量受害人數、違規期間、涉案金額和是否有高齡長者及是挪用還是與客戶間有不當資金往來等五大項目,其餘包括銀行端是否主動發現、調查或是積極改善缺失等。

 
排碳大戶40工廠將免徵碳費 首波徵收對象剩約470家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碳費計算公式逐漸明朗,若根據最新盤查登錄資料(2022年),512家排碳大戶中,約有40家工廠排碳低於2.5萬噸,不在碳費徵收範圍,另有約40家排碳在3萬噸以下,若再加把勁減碳,也有機會降到起徵點以下,不過實際狀況仍要以今年排碳量為準。

根據環境部初步規劃,目前碳費徵收機制對產業界而言有兩大好消息,第一是提供2.5萬噸免計費額度,第二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2030年較基準年減碳四分之一以上,有機會享有優惠費率。

首波碳費徵收對象,規劃鎖定在環境部公告應辦理盤查登錄對象,且年排碳超過2.5萬噸者。

由於盤查登錄是以工廠為單位,512家排碳大戶的組成,是指512家工廠,並非512家公司。

根據最新碳盤查資料,應盤查登錄共512家工廠,若減掉排碳未達2.5萬噸的約40家(包含日月光封測四廠等),剩約470餘家工廠,將是首波徵收對象。

排碳大戶的排放量差異相當大,有約40家左右排碳量超過2.5萬噸、不到3萬噸(包含台積電封測二廠二期、友達光電高雄廠等),只要再加把勁也有機會降到2.5萬噸以下,實際上誰會被徵收碳費,仍要以今年度排碳量為準。

另外年排放超過10萬噸、未達100萬噸的工廠約170家;年排放超過100萬噸的廠家則有近40家,包含中鋼、台泥、台積電等業者部分廠區,未來繳納碳費的成本壓力較為沉重。

環境部表示,為利於行政管理,並避免造成產業不公平競爭,在碳費徵收機制中導入類似所得稅扣除額概念,排放量可減除2.5萬噸的免計費額度後,再依據適用費率計費。

至於優惠費率設計,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透過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製程改善等五項減量措施,達成指定目標者,可享有碳費優惠費率。

環境部先前與業者溝通,業者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必須較2030年減碳25%至28%,也就是超過四分之一以上,才能達到優惠費率標準。不過僅為初步討論,尚未定案。

 
究竟有沒有「五缺」? 國發會這樣說
記者葉卉軒/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究竟有沒有「五缺」?成2024總統大選各陣營的攻防焦點。對此,國發會表示,產業及民眾「五缺」的說法,早已不存在,所謂「缺水」、「缺電」的說法亦非事實。

國發會指出,政府已通盤考量國內外經濟情勢快速變遷,以及新興與戰略性產業發展需要,行政院於2021年12月7日核定新一期「產業投資五大要素優化政策」(110年至113年),積極打造良好環境,搭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推動,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用電方面,藉由再生能源的開發、節能措施的推動,以及新燃氣機組的建設,使備轉容量率大幅提升,降低空氣污染程度,增加高科技產業來台深耕的信心。至2023年12月29日止,太陽光電累積併網量已達12.22GW,離岸風電累計已裝設完成283座風機,總裝置容量約2.25GW。至2023年透過台電公司電力交易平臺,協助電網進行電力調節服務,參與輔助服務者計99件,總容量48.8萬瓩;另累計完成260.3萬戶低壓智慧電表布建。

用水方面,政府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作法,靈活運用水資源,其中前瞻經費挹注的石門水庫至新竹備援管的完工,成功使竹科度過百年大旱、達到「一條水管救世界」的重要任務,而其他備援幹管,可保障區域水源聯通調度,水質亦能獲得大幅提升。而新北市境內的翡翠原水管工程,則是提升雙北飲用翡翠水庫的居民,可供應大台北地區近600萬名民眾用水無虞、水質提升。

而透過水庫清淤、人工湖、伏流水、再生及海淡水等水源,2017年迄今累計增加每日197萬噸水源(相當於全台18%用水量),未來供水及水源調度將更加穩定,充分供應民生與產業用水。

人才方面,為擴大國內勞動人力供給,政府配合產業發展,積極開發與補實產業所需人力,包括強化就業媒合、促進婦女及中高齡就業、推動缺工專案計畫、培育本土數位人才、調整聘僱移工資格等各項工作;並推動人口及移民政策,充實產業長期人力需求,包含跨部會推動人口及移民政策,透過延攬外國專業人才、增加國際學生、積極留用外國技術人力等方式,拓展外國勞動力來源。

國發會表示,在全球淨零轉型趨勢下,為確保我國產業的競爭優勢,未來政府除將就水、電、地、人才與勞動力等要素持續研提精進作為,亦將協助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強化產業韌性與調適能力,以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動能。

 
央行退休潮…掀人事搬風 遺缺以內升機率最高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進入退休階段,中央銀行高層將再吹搬風。統計2024至2026年這三年內,中央銀行外匯局、業務局、發行局、國庫局、經研處、金檢處、資訊處、法務室、秘書處等九大局處,至少有14位正副主管將屆齡退休,按往例,遺缺以內升機率最高。

央行今年有三名官員將退休。1月16日為參事兼經研處副處長蔡惠美、參事兼網資小組召集人李榮謙;今年7月16日金檢處處長蘇導民也將榮退。

2025年退休官員擴大至六名。2025年1月16日,包括自台灣銀行回鍋的業務局局長潘榮耀、資訊處處長李瑞枔、法務室主任吳坤山、國庫局副局長蘇秋靜屆齡;2025年7月16日,包括國庫局局長賀培真、發行局副局長林慰宗將退休。

2026年有五位官員屆齡。2026年1月16日為秘書處處長梁建菁;2026年7月16日,包括參事兼業務局副局長謝鳳瑛、秘書處副處長彭玉儀、秘書處行務委員胡至成、外匯局行務委員劉瑞媛。

近年來央行官員湧現退休潮,2020年7月16日就有四位一級主管退休,包括業務局前局長陳一端、經研處前處長林宗耀、國庫局前局長陳玉敏、會計處前處長黃桂洲。

2024年7月,金檢處處長蘇導民將屆齡退休;蘇導民1994年8月19日進央行,歷任外匯局副研究員、研究員、駐紐約代表辦事處主任、金檢處稽核、副處長等職務。

2025年1月,業務局局長潘榮耀屆齡;潘榮耀1985年7月25日進央行,歷任金檢處辦事員、業務局辦事員、專員、副科長,2001年11月1日調過台灣銀行,回鍋央行前在台銀擔任副總經理。

2025年7月16日,國庫局局長賀培真屆齡:賀培真1984年8月16日進央行服務,歷任經濟研究處辦事員、發行局專員、副科長,以及外匯局專員、科長、襄理、行務委員、副局長等職。

 
「鴿」聲微弱 台幣連四貶探一周低點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公布最近一次的利率決策會議紀要「鴿」聲微弱,官員們預期利率仍需維持在高點「一段時間」,以對抗頑強難降的通貨膨脹,影響所及,國內股匯市昨(4)日雙雙下挫,新台幣匯率終場微貶0.6分,收在31.016元,連四貶並逾一周新低,總成交量為14.51億美元。

熱錢持續匯出資金,自2023年匯市封關日起,新台幣匯率天天貶值,過去四個交易日,新台幣匯率累計貶值達2.98角。

中央銀行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強升0.99%,非美貨幣走勢全盤皆墨。其中,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貶值1.68%、走勢最為疲軟,日圓匯率累計貶值1.37%,歐元匯率迄今已下挫1.16%。

至於新台幣、人民幣與星元匯率,與去年底相較,累計貶值0.91%、0.84%及0.69%。

相較於市場對聯準會今年將提前且大幅降息的預期,聯準會日前公布2023年12月會議紀錄重申「在通膨明顯持續下降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限制性立場是適當的」;此外,會議紀要也未深入探討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記者會提到的討論細節,即有關何時開始降息。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