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今年大陸全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這意味全國人均收到快遞71.43個,每一秒鐘有5144件快遞、每一天有4.4億件快遞在神州大地上流動著。新華社報導,大陸今年快遞業務量至8月13日突破1000億件,比2023年達到千億件提前了71天。這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數據顯示,快遞業最高日業務量超5.8億件,月均業務量超130億件,月均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小包裹」走得更快了。新疆喀什的櫻桃、浙江金華的葡萄、廣東陽江的菠蘿蜜、寧夏中衛的硒砂瓜…入夏以來,全國各地的時令水果,不少實現「隔日達」。
從田間到百姓餐桌,「小包裹」優化包裝,加大冷鏈運輸,推動原產地與消費市場高效銜接,讓更多農特產品更新鮮地走進千家萬戶。
更快背後是物流網絡越來越密。快遞業著力構建「樞紐+通道+網絡」的現代寄遞服務網絡體系。目前,快遞網點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建制村快遞服務覆蓋率超95%。截至2023年底,大陸擁有快遞服務營業網點23.4萬處,快遞服務網路22.8萬條,打通萬千串聯城鄉、抵達阡陌的「毛細血管」。
更快的背後,也是快遞企業不斷創新。數據顯示,國內快遞專用貨機達188架,快遞服務汽車27萬輛。「小包裹」插上數字化和智能化觸角,助力物流配送的「最後一公里」。
通過二維碼選購物資,10分鐘左右,無人機就能將物資投放在指定地點,快遞「從天而降」在一些城市已成為現實。
無人快遞車也已經上路,在收轉運派等環節,大幅度縮減末端派送時長。「寄」「遞」之間,人們向「快遞自由」更進一步。
報導稱,快遞物流是反映經濟活力的「風向標」,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小包裹」藏著「大經濟」,「小包裹」折射出大陸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十年穩居世界第一。2023年,中國人均快件使用量93.7件,快遞支撐網絡零售額13萬億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