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日本國際漫畫賞上月揭曉,韋蘺若明以《送葬協奏曲》奪最大獎,是台灣漫畫家首度在此賽奪金。該作以殯葬業為舞台,太過寫實還被誤會作者從事相關行業。《CCC創作集》專訪韋蘺若明,《好讀》選摘部分內容。 動筆之前狂嗑論文 為紮實刻劃職人漫畫,漫畫家事前需要吸收大量背景知識,韋蘺若明不只捧著編輯準備的數百頁論文狂嗑,也實際前往業界取材,因緣際會拜訪一間小型葬儀社,聽入行一年的新人分享經驗談。 漫畫主角初生就職幸福禮儀社的首日,就遇到腐爛發臭的遺體,逼得初生當場反胃嘔吐,乍看戲劇性十足的職場震撼教育,其實反映出工作現場的真實樣貌。韋蘺若明說,原以為禮儀師有一段「蜜月期」,會先著手其他行政事務,再慢慢進到前線,未料那名新人剛上任就得處理上吊的死者,令她深感衝擊。 台灣喪葬場合常見的孝女白琴也讓韋蘺若明印象深刻。古時候交通不便,子女無法及時奔喪,於是雇請孝女白琴在葬禮上帶頭痛哭,至今意義發生轉變,成為撐場面、營造熱鬧氛圍的習俗,看在她眼中格外鋪張、離奇、無意義。 喪禮是與死者告別 「研究到後來,我覺得喪禮是演給活人看的,對亡者沒有意義,亡者也感受不到。」韋蘺若明提到自己的父母很相信傳統習俗,認為燒金紙一定要燒夠、經要唸夠,「想想可能對活人比較有意義。」 不過,禮儀社老闆仰清也在故事中表示:「有沒有靈魂不重要,喪禮本來就是生者對死者回憶與道別的過程。」進而讓「有意義與否」的質疑,帶來更加彈性思考的空間。 活下來的人們往前走 在《送葬協奏曲》中,無論超渡亡者或撫慰生者,談的都是人與人的關係,並且特別著重於描繪親情的多元面向。 「其實我的所有作品,基本上全部來自我對家庭的情感。」韋蘺若明坦然表示,家人是永遠解不開的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她長大以後非常能體會的事。親情關係在她筆下,有些雖然獲得和解,但問題沒有真正解決;有些則是停滯原地,表面少一分正面積極,背後卻增添一分接近人心、懷抱遺憾的現實感。 「最深的體會,反而是一切都過去之後。」 如同故事核心,仍是期盼活下來的人們繼續往前走,「我們不能因為某些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一輩子難過生氣,還是要往前走。很多時候,和解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換個角度重新理解自己的狀態。」 追夢是生者的特權 漫畫最後留下的訊息:無論如何,不要輕言放棄。因為追求夢想是生者的特權。當聽到身旁朋友抱怨缺少資源和支持,導致計畫窒礙難行時,韋蘺若明認為障礙在前固然是事實,仍別讓困境變成自己不去做的藉口。比如,很多人以漫畫家收入不佳為由放棄,但如果真有熱忱,可以下班或假日畫。真的想做一件事,不會有任何理由,就會想辦法去做。 「搬到死亡面前,很多小事都沒什麼好糾結的。」韋蘺若明笑道。 「最開心的是,有幾位葬儀社業者都說,以為漫畫家本人就是做這行的。」韋蘺若明指出,畫職人漫畫最重要便是忠實呈現職業本身,因此獲得圈內人認同讓她相當高興,此外在簽書會時,見到發表心得而激動落淚的讀者,也讓她很珍惜這些回饋。 ●漫畫完整線上看:《CCC創作集》www.creative-comic.tw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