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10天就感染沙門氏菌引敗血症?原來是家長沒洗手導致 嬰兒與母親 文/周品攸 每年7月∼10月都是感染沙門氏菌的高峰期,食物若未妥善保存容易感染沙門氏菌,然而,喝配方奶的寶寶竟也會染上沙門氏菌?究竟怎麼回事呢?林口長庚醫院近期收治了3名未滿1歲因嚴重沙門氏菌腸炎而住院,其中最小的僅出生10天,他感染沙門氏菌後引發壞死性腸炎、腸穿孔、腹膜炎以及敗血症等併發症,性命垂危。根據了解,可能是大人在處理肉品時雙手不慎汙染到沙門氏菌,未徹底清潔手部後就泡奶給寶寶喝,以至於細菌侵襲寶寶的腸道。 2月嬰喝母乳後狂腹瀉又發燒,糞便驗出沙門氏菌 先前也有發生寶寶喝母奶感染沙門氏菌的案例。一名新手媽媽前幾天發現2月大寶寶老是哭鬧、拉肚子,先是給寶寶補充益生菌仍未見好轉,甚至1天腹瀉7次,又高燒38.6℃,趕緊向醫師求助。寶寶住院期間經過藥物治療後症狀有改善,在醫護人員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下,病況有短暫的好轉,但很快的,寶寶又開始出現腹瀉和發燒,直到糞便化驗結果出爐,才知道原來是沙門氏菌在做怪。 得知寶寶感染沙門氏菌,媽媽感到不解,林口長庚醫院兒科醫師吳昌騰請她回想照顧寶寶的細節,她說每次擠出來的母乳都放在家裡冰箱的上層,並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而前幾天她發現從外婆家帶回來的雞蛋破掉,使得蛋液流得冰箱到處都是。 這下真下大白,吳昌騰醫師研判可能是破掉的雞蛋蛋殼帶有沙門氏菌,才感染了冰箱內的母乳儲存袋。一般來說,給寶寶餵食的母乳應該單獨冷藏,不能與其他食物放在一起,特別是雞蛋,因為沙門氏菌主要就是藏在雞蛋蛋殼裡。不僅如此,雞、鴨、豬等肉類也要小心,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歷經三年多的追蹤並運用精密的基因體比對研究方法,針對近年來台灣沙門氏菌感染疫情作深入的探討,發現沙門氏菌更常在豬肉雞肉等未經烹煮的肉品上驗出,再由這些肉品直接或間接造成一般人的感染。 如何預防寶寶感染沙門氏菌? 1.食物要煮熟 沙門菌對熱耐受力較差,100℃立即死亡,70℃煮5分鐘、65℃煮15∼20分鐘、60℃煮1小時,都可以殺滅它。 2.生熟砧板要分開 除了蛋類,家禽、肉類製品等也是沙門氏菌的主要藏身地,廚房裡的砧板如果生熟不分,也容易引起沙門氏菌在生熟食物中交叉感染。 3.烹煮前洗乾淨 蛋類要洗乾淨,別給年紀太小的孩子吃生菜、生蛋或沒煮熟的蛋製品,水果則一定要洗乾淨,以降低感染風險。參觀農場或牧場後必須將手清洗乾淨才可進食,且不可直接飲用未經消毒的生乳。 更多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