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再度收購台企?立訊傳併鎧勝 打造「陸版鴻海」


電子商務產業變動快速,【SmartM 電子商務週報】提供各國最新、最即時、最實用的網路行銷業界動態與知識。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21 第465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資訊科技頭條 再度收購台企?立訊傳併鎧勝 打造「陸版鴻海」
立訊拓展版圖 美律、宣德沾光
立訊切入機殼 掀產業風暴
緯創表態 不退出代工市場
王來春崛起 挑戰老東家
紅鏈併台廠 鎖定半導體、蘋概
通訊產業 台灣大攜台塑 衝刺5G自駕車
5G開台前觀望 台灣6月智慧機銷量下滑
不畏美方打壓 華為旗艦手機傳9月亮相
資訊產業 聯發科前大將 回台創業
袁帝文…衝勁過人 勇於嘗試

今日財經頭條
再度收購台企?立訊傳併鎧勝 打造「陸版鴻海」
記者尹慧中、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紅色供應鏈指標廠立訊將以人民幣33億元(約新台幣138億元)收購緯創旗下緯新資通(昆山)股權與業務,取得陸企首張iPhone代工入場券後,傳出將再收購台企,鎖定和碩集團旗下機殼廠鎧勝-KY,藉由打造「陸版鴻海」的模式,以代工統包零組件,獲得更多蘋果訂單。

針對市場傳聞,鎧勝發言系統昨(20)日不予置評,和碩發言管道也未立即回應。

不過,相關消息已在市場討論得沸沸揚揚,尤其緯創上周五宣布與立訊的交易案之後,「立訊接下來要買鎧勝」的傳聞更在各大網路股市討論區引起熱議。

據傳,立訊與鎧勝已就交易案進入談判階段,一旦成局,立訊將打造成「陸版鴻海」,也就是像鴻海集團一樣,手握蘋果代工單,

加上掌握連接器、機殼等關鍵零組件自製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與蘋果議價能力,獲得更多代工訂單,進逼鴻海、和碩在蘋果硬體產品代工的地位;尤其對和碩集團而言,若賣掉鎧勝,可望甩掉業外虧損包袱,但對蘋果的議價能力可能減弱。

立訊有意跨足機殼領域的消息流傳多時,先前曾有外電披露立訊與台灣機殼大廠可成接洽,收購可成位於中國大陸的廠房與相關業務,但因故並未成局,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在6月股東會後受訪時,也避談此事。

市場傳出,立訊收購可成未果,因而把標的轉向同為蘋果機殼供應商、但近年營運狀況低迷的鎧勝,主因鎧勝近期虧損連連,和碩集團也有意出售,立訊內部評估,收購成功鎧勝的機率遠大於穩健獲利的可成。

根據鎧勝財報,該公司自從跨入iPhone供應鏈後,並未真正嚐到蘋果訂單的美味,近年來反而因產能規模不夠而陷入虧損,前年每股淨損4.13元,去年每股淨損1.5元,連續兩年虧損,今年首季每股淨損3.1元,短期內累計每股淨損逼近9元、將近一個股本。

業界人士表示,鎧勝最初虧損主因蘋果機殼良率學習曲線仍有待提升,雖然之後良率已大幅改善,卻又遇到iPhone銷售不佳,因此仍難逃虧損。

 
立訊拓展版圖 美律、宣德沾光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訊藉由買下緯創昆山廠股權與業務之後,首度取得iPhone代工單,與鴻海、和碩這兩家iPhone代工大廠正面對決之際,隨著立訊在蘋果鏈地位提升,與立訊合作多時的聲學元件廠美律,以及連接器廠宣德,將成為此波紅潮大舉首度進軍iPhone代工的受惠台廠。

美律供應蘋果聲學關鍵元件,與立訊合作的關係源自雙方合資4,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在越南設廠,其中,美律持股51%、立訊持股49%,廠址在越南中越新加坡工業園區,最快將在7月開始投產,預計初期將生產頭戴式耳機,未來不排除生產各種產品。

法人認為,美律越南廠目前並未規劃生產真無線藍牙耳機(TWS),但在美中貿易戰風險下,未來投入當紅的TWS生產機率很高,由於立訊是蘋果AirPods代工廠之一,隨著立訊在蘋果硬體代工地位提升,有望同步為美律帶來更多新的訂單,屆時雙強聯手的效益將更加明顯。

宣德是立訊轉投資公司,目前立訊持股超過三成。隨著立訊業務由AirPods擴大到iPhone,外界預期,宣德也可望受惠來自立訊的iPhone連接器相關訂單。

宣德近兩年在立訊積極扶持下,營收動能強勁,今年上半年營收達65.63億元,年增近107%。隨著立訊有意加大力度搶食蘋果訂單,宣德可望持續受惠轉單效應,未來業績具備想像空間可期。

 
立訊切入機殼 掀產業風暴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紅色供應鏈指標廠立訊傳擬收購和碩集團旗下機殼廠鎧勝-KY,法人認為,立訊還沒正式開始組裝iPhone,已掀起市場擔心打亂代工市況的疑慮,若立訊再切入機殼產業,挾集團組裝代工及中國大陸官方補助等雙重優勢,恐吹皺機殼市場一池春水。

尤其沒有「富爸爸」背景的可成面臨紅色供應鏈削價搶單,以及擁有鴻海集團奧援的鴻準夾擊,處境會比先前與同樣具備台資背景的鎧勝、鴻準競爭來得辛苦,壓力不小。

目前蘋果iPhone機殼主要由鴻準、可成、鎧勝三家台資機殼廠供貨;其中,鴻準與可成合計供貨比重逾八成,而且通吃中高階iPhone訂單,鎧勝供貨不到一成。業界認為,以立訊的企圖心,若順利拿下鎧勝,勢必會拉高產能、競價搶單,對整個機殼市場造成壓力。

據悉,立訊原是與可成洽商併購,但最終因故破局,因此轉向第三供應鏈鎧勝。法人分析,可成是三家蘋果機殼廠中,唯一沒有富爸爸撐腰的業者,一旦立訊入主鎧勝,極可能掀起機殼價格戰,對可成將造成壓力。

法人分析,鴻準因有鴻海代工訂單加持,加上供貨比重原本就是最大,因此短期內影響較小,但可成持續「落單」,可能會受到鴻海、立訊的夾擊,未來爭取蘋果訂單較為挑戰。

隨著以立訊為首的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集團式上下游垂直整合的競爭優勢日益顯著,未來可成該如何接招,將攸關後續營運表現。

可成近期營運逐步走出去年的低潮,6月營收74.68億元,月增1.6%、年增18.8%;第2季營收225.38億元,季成長27.9%,年成長40.2%,符合公司預期季增、年增的成長展望。上半年合併營收401.54億元,年增26%。

可成預期,下半年手機機殼產能利用率與出貨量都將優於上半年,第3季營收仍可較第2季成長,但新冠疫情尚未結束,未來市況仍有變數,公司也將持續密切觀察市場供需變化。

鴻準因應市場變化與公司布局,今年有重大人事異動,原董事長洪誌謙辭任,由李光曜擔任新董事長。由於今年疫情影響,智慧手機銷售大減,鴻準近期營運略顯低迷;不過,外界預期蘋果下半年將推出5G iPhone新機,預料有助帶動鴻準產能利用率大幅回升。

 
緯創表態 不退出代工市場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緯創將把旗下緯新資通(昆山)股權與業務賣給陸企立訊,外界解讀為緯創要淡出代工市場。緯創技術長暨緯創醫學總經理黃俊東昨(20)日表示,出售昆山廠牽涉到集團全球布局,緯創不會退出代工市場。

緯創近年積極轉型發展醫療等新業務,旗下緯創醫學昨日攜手恩主公醫院,發展ICD-10 CM智能推薦、智能醫療語音平台,以及遠距傷口照護系統等三項創新智慧醫療服務,黃俊東代表緯創集團出席,但他並未特別針對緯創不會退出的代工市場是否是指iPhone代工多作說明。

市場認為,緯創將攜手旗下緯穎,做大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市場,挑戰廣達旗下雲達的龍頭地位,並加強5G、電動車、物聯網與基礎建設等領域,以逐步彌補蘋果iPhone訂單流失的業績缺口。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先前曾公開表示,集團未來不會追求營業額的成長,而是追求獲利成長,這是緯創近年積極轉型的方向。

黃俊東坦言,目前緯創醫學占集團整體營收比重仍低,因為緯創是一個年營收8,000多億元營收的集團,台灣醫療公司目前年營收要做到50億元並不容易,平均是落在10億到20億元之間,緯創集團投入醫療,不是要創造另一個營收成長的引擎,而是要將AI、資訊科技的能量運用在醫療上,近年已開始展現成果,下一步將向國外輸出遠距醫療解決方案。

 
王來春崛起 挑戰老東家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紅色供應鏈指標廠立訊擬採取「複製鴻海富士康模式」,獲取更多蘋果訂單。立訊能否撼動富士康在蘋果代工的龍頭地位?分析師認為,雖然立訊市值超越鴻海,但從公司業務體量和利潤來看,兩者差距仍然很大。

立訊董事長王來春曾是富士康深圳廠員工,1999年離開創業,師法「富士康模式」,從連接器做起,一路壯大。立訊通過收購增加自身實力,有望一舉切入iPhone代工市場。

財聯社報導稱,蘋果希望通過扶持立訊,挑戰富士康當前在iPhone代工上的龍頭地位。不過,就目前來看,立訊距離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單就營業規模來看,鴻海2019年合併營收為5.34兆元,淨利1,153.08億元;同期,立訊營收為人民幣625億元(約新台幣2,625億元),淨利為人民幣47億元(約新台幣197.4億元)。

隨著立訊買下緯創昆山廠股權與相關業務,交易完成後,立訊將成為大陸第一家iPhone代工廠商。中金公司昨(20)日將立訊目標價上調16%,認為公司及控股股東併購緯創兩家子公司,將提升立訊體系電子組裝實力,切入iPhone、電腦等組裝,加速衝擊全球性電子製造龍頭。

緯創目前代工的iPhone主要是相對老舊的版本,無論從型號、或生產規模都遠不及富士康。但立訊的代工雄心在市場布局顯露無遺。

 
紅鏈併台廠 鎖定半導體、蘋概
記者周克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法人圈盛傳,緯創出售昆山廠予立訊後,大陸去美化升級到「2.0」版,紅色供應鏈將加速併購台廠,標的鎖定半導體族群、蘋果供應鏈,不少案件已是「正在進行式」,預期將有四、五件紅色供應鏈收購台企的案例將在未來一季陸續宣布,溢價幅度二成起跳,有望掀起相關個股新一波比價行情。

多家大型法人機構高層透露,美中貿易戰至今未見緩和跡象,加速陸廠「去美化」腳步。根據多家機構走訪供應鏈得知,陸廠「去美化1.0」版,就是將許多零組件轉下單至台廠;近期不少陸企邁入「去美化2.0」版,即紅色供應鏈收購台廠,緯創賣昆山廠給立訊只是開端。

據透露,目前正在評估中的案件超過十件,部分已在最後定價等階段,溢價幅度超過以往二、三成的空間,對外宣布後,將掀起新一波半導體比價行情,是台股目前多頭最期待的利多之一,亦是指數續向歷史高點12,682上衝的重要動能。

法人指出,台廠可能遭併購的對象分為二個層面,一為類似緯創昆山廠模式,將位在中國大陸的生產基地賣給陸企,而業界盛傳其中兩家台廠,正好都是蘋果供應鏈的成員。

法人分析,台灣蘋果供應鏈被點名遭陸企收購並不讓人意外,主因許多台廠已落腳大陸設廠二、三十年,許多關稅等優惠都已過期、或即將到期。

美中貿易大戰後,中國大陸官方為扶植當地供應鏈,也祭出多項重大優惠,這部分大多只有陸廠可以享受,單位營運成本自然將比台廠更低,對近期積極講究成本的蘋果來說,正是投其所好,因此,未來可能傳出蘋果供應鏈在中國大陸生產基地賣給陸廠,背後可以看見蘋果的身影。

其次,美國大力封殺大陸高端科技產業,除了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型權值股,半導體族群中也有個股名列陸企收購名單當中,近期也將陸續定案,當中又以IC設計廠最受青睞,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沒有太多的有形資產,手中現金比較多,若拿100元收購、扣除手中40元現金,等於只花60元,實在超值。

而且以兩岸科技股的本益比來看,台廠多在20倍附近,大陸上市公司動軋五、六十倍,甚至上百倍,以甫回到A股掛牌的中芯國際來說,截至昨(20)日高達300餘倍,台廠更顯得超值。

多家法人機構提醒,台廠頻傳遭陸企併購後,目前需觀察的焦點,是未來「此消彼長」、還是「此長彼消」。

 
國際財經要聞
台灣大攜台塑 衝刺5G自駕車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大昨(20)日宣布,將與台塑企業旗下台灣貨車運輸產業龍頭「台塑汽車貨運」深化合作,打造第五代行動通訊(5G)自駕車產業生態系。

雙方將在電信、貨運及老年住宅跨領域合作,啟動商用「自動駕駛智能車」,讓商業應用成為自駕車市場的先鋒。

台灣大與台塑汽車貨運合作,由台灣大提供穩定高品質的5G訊號及車聯網(V2X)維運服務,台塑企業提供旗下台塑汽車貨運的車輛資源,並以長庚養生文化村作為試行場域,創下國內電信、貨車運輸產業龍頭跨領域合作發展商用自駕車首例,可望加速實現商用自駕車引領台灣整體產業升級的願景。

台灣大企業用戶事業群商務長吳傳輝表示,根據產業研究機構Ameri Research研究指出,預計到2024年,全球車聯網產業規模將突破450億美元。而車聯網用於行車安全,一旦傳遞影像訊號或即時路況發生延遲,可能導致嚴重行車事故,絕不容許有絲毫延誤。

吳傳輝認為,透過台灣大穩定、快速又低延遲的5G訊號,加上可同步處理多元訊息的雲端平台,將成為車聯網發展背後最有力的後盾,期待與台塑集團展開跨領域合作,發揮強強聯手優勢,促進台灣自駕車商用發展。

台塑汽車貨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勝光表示,公司成立55年來,累積車輛運輸的運用與服務經驗無數,配合長庚養生文化村的絕佳試驗場地,投入自駕車物流及乘客運輸應用驗證,堪稱是自駕車試用與實用的最佳選擇。

長庚養生文化村占地34公頃,是國內規模最大,占地最廣的老年住宅,養生文化村管理部主任戴興業表示,藉由台灣大快速低延遲的5G訊號服務與台塑汽車的車體結構,不僅提供住民安全可靠的接駁服務,更串聯起住民的情感、文化與智慧的交流。

台灣大與台塑汽車貨運打造5G自動駕駛智能車的合作夥伴,還包含台灣大學開發的AI感知自駕系統、明志科技大學研發的多項專利車輛工程技術等,共同打造「車、路、雲」無縫接軌的整合應用。

 
5G開台前觀望 台灣6月智慧機銷量下滑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智慧手機市場今年以來持續低迷,根據市調機構統計,6月因市場處於5G開台前的觀望期,整體銷量僅44.7萬支,再度跌落50萬支以下,月減16%,其中vivo銷售量市占排行擠進前四大,為進入台灣市場以來的最佳表現。

vivo是大陸品牌手機廠中最晚進入台灣市場的業者,6月達成希望銷量排名擠進台灣前五大的目標。vivo台灣供應鏈包括晶技、聯詠、敦泰、臻鼎-KY等。

市調機構統計6月台灣手機銷售量前五名為蘋果、三星、OPPO、vivo及索尼;銷售額市占排名前五大為蘋果、三星、索尼、OPPO、華碩。最熱賣的手機為iPhone SE,三星的Galaxy A20為非蘋最熱賣機種。

 
不畏美方打壓 華為旗艦手機傳9月亮相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到美國禁令影響,華為下半年重量級旗艦機種Mate 40系列推出時程備受矚目,科技網站傳出,華為可能在大陸市場推出搭載自家海思麒麟(Kirin)晶片的Mate 40系列,國際版則採用第三方晶片,並依原定時程在9月下旬發表。

華為在台供應鏈包括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日月光投控、華通、京元電、華新科、欣興、晶技、嘉聯益等。但台積電日前在法說會表示,自5月15日後已未再承接華為新訂單,預定在美方給予的9月14日寬限期到期後,也不會供貨華為,將讓華為自製晶片的產出受限。

據了解,華為近年在高階旗艦機種都採用自家海思麒麟晶片,一來可以掌握核心技術與控制成本,再者新機推出也不用受制晶片廠的時程。

例如當所有非蘋業者等待高通的5G晶片時,華為已率先推出5G機種。而台積電是海思重要的晶圓代工夥伴,就算提前備料,在原料配置上也必須有所因應。

科技網站報導,華為最快從Mate 40系列開始採取雙處理器方案,也就是大陸版搭載麒麟1020晶片,海外版則會從高通、聯發科、三星等進行選擇。

Mate 40系列預計9月下旬發表,與Mate 30系列去年發表的時間相當;蘋果新一代iPhone依往例也約在9月下旬亮相。

手機業者在同一機種針對不同市場搭載不同處理器的做法行之有年,包括三星在Galaxy S系列及Note系列,在不同市場出貨,也會分別採用自家或高通晶片。科技網站指出,Mate 40系列近期正加緊製造和關鍵調校,Mate 40系列將在產品性能、5G能力、系統優化、工業設計等多方面進行升級。

 
資訊產業
聯發科前大將 回台創業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聯發科前高階主管袁帝文先前赴中國大陸發展,去年底回台創立視芯智能,看好機器人晶片應用商機,開發商用與消費性機器人晶片解決方案,他透露,已有部分服務型機器人與電子製造服務(EMS)大廠洽談合作中。

袁帝文曾是聯發科手機晶片部門最高主管,曾任無線通訊事業部總經理、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特助,他創立視芯智能之後,現在擔任該公司執行長。

視芯智能公司登記在英屬維京群島,袁帝文並未透露公司資本額與股東結構,僅表示他也是股東之一,也有台灣業界人士加入投資陣容。

視芯去年12月成立,總部設於新竹竹北,員工有20多人,一半成員僅約30歲左右。袁帝文表示,年輕人在大公司不見得可以有那麼大的發揮機會,但是在視芯,可以研究很創新的題目。

視芯主要開發商用與消費性機器人晶片解決方案,袁帝文指出,目前市場的痛點,就是機器人產品的開發周期長,甚至比做手機還要長,這代表客戶的投入成本較高,而且也沒有完整的產業鏈。

視芯的出發點是,希望解決客戶痛點,袁帝文表示,視芯的產品有兩大特點,首先是做傳感器融合,這是目前人工智慧(AI)缺乏的環節,可以想像如人會透過視覺、聽覺及四肢觸覺,當作判斷的參考。另外,對於機器視覺的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如避障能力等,公司也提供功能進化。

 
袁帝文…衝勁過人 勇於嘗試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視芯智能執行長袁帝文在競業禁止期滿後,赴大陸展訊工作多年,去年底回台創業。眼見產業出現大好機會,袁帝文沒有太多顧慮就勇敢創業,他說,「機會來了,就要勇於嘗試。」

對於中年創業,袁帝文說,其實自己並沒有想太多,只是看到未來的機會與願景,而在中國大陸工作的那幾年,啟發他很多想法。常言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機會來時還要有膽識與勇氣去嘗試,否則機會也會從眼前飄走。

袁帝文表示,20年前他去聯發科做手機晶片,當時才從學校畢業沒幾年,比他資深的人多得是,但不見得大家都願意去做。當年聯發科決定要做手機晶片,可能遇到的不確定因素與挑戰,遠比他現在創業要來得更為挑戰,但他只是覺得這個工作應該會「好玩」,有未來市場發展性與技術挑戰性,就答應去工作。

從當初加入聯發科到現在創業,袁帝文始終都保持過人的衝勁。他坦言,對於大家常考慮的成功機率與失敗風險評估,並不太放在心上,甚至加入聯發科前的工作是在系統廠,當時台灣的系統廠已投入無線通訊領域多年,在這方面人才也較有經驗,但願意參與的人並不那麼積極。他認為,人們可能都會有很多夢想,不過說的人多,做的人少,最大的困難往往來自於自己,勇敢去做,其實處處都是突破點。

 
珍古德博士:疫情的悲劇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知名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德在近期獲頒「唐獎永續發展獎」,但透過得到這個獎項,她更想呼籲大眾:針對疫情,這樣的悲劇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地球未來的命運、人類棲息地都不容樂觀,必須盡快找到新綠色經濟的道路。

《天后小助理》不是自己做得好就會成功
《天后小助理》的題材還蠻好玩的,把背景設定在流行音樂圈,女主角是很愛音樂的天后…助理,在片中可以看到理想跟現實的落差,也有愛情跟嘗試改變的元素,整體來說是輕鬆愉快但也不會看完就沒有了,還有些可以思考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