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用抒情寫下散著生活、散著成人的日常凝視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5/07 第113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以緩緩抒情寫下散著生活、散著成人的日常凝視
大錢流/金錢的流動影響了歷史的變動
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醫師教你照顧長輩,不心力交瘁
譯者的難題/美國翻譯名家的9個工作思考
男孩危機/兒子的未來正在崩解,我們該如何出手相助?
閱讀筆記 綠猴劫/期望百年之後依然是經典

新書鮮讀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以緩緩抒情寫下散著生活、散著成人的日常凝視
文、圖節錄自悅知文化
圖/悅知文化提供
當你選擇穿上,不管是可愛的男孩或是陽光味道的上衣時,最好的時光就結束了。每個人總會有些想說的話,就像想寄出的信、唱出的歌聲跟親吻的人。當我開始試著說話,唯一的希望是,如果我跟你說了,請你不要跟別人說。

內容簡介:以緩緩抒情寫下散著生活、散著成人的23種日常凝視。戀愛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就像有時你會知道,你與這個人必得錯過了,那是一個瞬間,你體悟到再愛他都只能跟他一起活得好或一起過得壞,但還是不能一個好、一個壞,尤其不能他好、你壞。

作者介紹:蔣亞妮 ,1987年生,台灣台中人。 摩羯座,狗派女子。無信仰但願意信仰文字。東海大學中文系、中興大學中文所畢, 目前就讀成功大學中文博士班。 曾獲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文化部年度藝術新秀、國藝會創作補助等獎項。2015年出版首部散文《請登入遊戲》(九歌), 2017年出版《寫你》(印刻), 2020年出版第三號作品,《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搶先試閱:〈下飯片〉

你得保有餘地,在餘地裡才能從容面對。

因為後來的人事,不論與從前多麼相像,

終究都是一種復刻。

  有這麼一類影片,我稱之為「下飯片」,與尋常追劇不相同。下飯片與下酒菜,互為人生至樂的表裡,無法抉擇誰比誰優秀。當你自己在家,拿出筆電平板,手裡是熱飯、熱菜,在素顏或不刮鬍的日子裡,人生再也沒有什麼可皺眉的事,如果有,也是之後的事。

  我的下飯片三大法則,是絕對食慾、黑色幽默以及不耗費腦力,任何影片必得符合其一。以此構成的播放清單,相信任再精細的演算法與大數據,都無法成功計算出下一部推薦影片,引我點進。

  二○○○年世代初始十年的下飯片榜單,前幾名絕對有日本綜藝《男女糾察隊》(London Hearts)與美劇《花邊教主》(Gossip Girl),雖然男女糾察隊初代成員裡的資深模特梨花已淡出綜藝,飯島愛也一反自己在節目中的狠厲張揚,消殞人間時近乎無聲。可那些年日本女諧星在「格付」(評級排行)裡,不管是十八歲女星評論四十歲女藝人不過是枯萎的花、而官能系熟女自曝自己總是愛上人渣,種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的互撕人設、擺譜翻臉,集涼薄厭世到極點的日式幽默,全是我無論怎麼長大、怎麼離開,也依然只是從深夜家中的緯來日本台轉戰到宿舍薄木板書桌上的BenQ筆電,任那幾十分鐘的節目,將我的加熱剩菜、外帶餐點拉長成一頓法餐的時間,卻比日後真正的米其林餐廳都來得陶醉,烤春雞比不上鹽酥雞,羊肉羹也能吃成小羔羊排。

  然而,一如所有美劇公式,必備爛尾與荒唐胡亂配對劇中人物的《花邊教主》,儘管女主角從男一號到男三、男四及路人甲都交往過一輪後,再回過頭來悍衛初戀,它依然在我在片荒無助時的首選清單中。畢竟,其他美劇裡可是連吸血鬼都能苦戀啦啦隊員,活屍也不再甘於走路進化出翅膀飛上天,小情小愛,剛好配飯。

  二○一○年後,我開始在世間勞動,可能工作、可能寫作。如果說青春是歷史的春秋,那麼長大根本是跨越了戰國元明清,直接匯入《天演論》與《資本論》的副本,萬惡社會裡你得削尖了人形去競爭。

  說是「競爭」,但大多時候只不過是學著接受,接受自己又搞得滿身傷痕灰頭土臉,比如說也曾經在被退稿要求修改到第一百次後,放下自己的美感,接受主管的美感。「您說的是,我哪有什麼美感?都給你美,都給你感。」或者,開始接受以「東西」稱呼作品、稱呼工作,當它成為了東西後,世界變得澄淨簡單,你要一百個、一千個東西,我都給得出來。

  下飯片的存在,於是變得前所未有重要,連下飯片的選項也進入戰國時代,韓劇、陸綜、YouTuber瓜分了餐期。這一個即將滿上的十年,片單從真的可以下飯的《孤獨的美食家》開始跳躍,《甄嬛傳》、《微微一笑很傾城》、《鬼怪》到《中國有嬉哈》,甚至《偶像練習生》,原則是工作有多燒腦,影片就得有多無腦(此處為褒義詞)。比如說,《男女糾察隊》不知第幾百集裡,邀來一群素人聯誼,所有人早已串通好設計其中一個男孩,當其他人都把混入的歐巴桑視為女神時,那個男孩會有什麼反應?於是我便配著排骨飯看了整集歐巴桑露出恍若帶香的迷人微笑,而男孩最終說服了自己,與歐巴桑交杯同飲。過程中,還可能因為顧著發笑,而讓其中一塊排骨涼掉。事後也難免會有種「我到底看了什麼」的惆悵,但它卻奇蹟似的填補了時間。就像總能在滿出來的石縫間,再注入細砂,時間被賦予了另一種質地。

  生活必然需要其他質地,這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剛剛開始能選擇讀進什麼、吃進什麼時,便已知曉。即使是在生活最滿載與超載的時間裡,仍是這樣。我曾試過,在失戀痛哭、徹夜失眠的深夜裡,因為整天沒吃東西,忍不住餓而煮了一包泡麵,當你以為這時泡麵都沒有香氣時,吃了一口,竟發覺其實還是不錯。當你打開了往常看的下飯片,比如某個深夜脫口秀,以為它無法分去讓你反胃痛哭的傷心時,卻還是可以沒心沒肺地笑出聲來。

  就像那部老電影《天龍八部》,林青霞分飾兩角,竟愛上一人,其中一個林青霞因愛而不得,愛極生恨,對方卻只清淡的告訴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當時的我無力理解。多年後,我除了學到這詩句出自元稹而非金庸,原著小說裡的主角也根本不是他們外,卻依然不明白林青霞美絕人寰,況且就物理現象來看,滄海的本體還是水,巫山的真義也是雲,沒有誰非誰不可。

  所以我吃進的文字畫面,不論是下飯片或影展片,不管能感動我萬千或是十分,都是美味。遇見的人,也是這個道理。如此多年,在我吃了不知多少麵條炸雞米飯、耗了不知多少電腦螢幕電力後,才明白下飯片是人生的餘地。

  你得保有餘地,在餘地裡才能從容面對。因為後來的人事,不論與從前多麼相像,終究都是一種復刻。在餘地裡,才有勇氣在這些影片的幻夢嬉笑間,忽然懂得,人生的缺口不是滄海與水、巫山或雲,而是「曾經」與「現在」,它們是固體、液體、氣體,三態之外,天劫一樣的坎。

  但只要還能吃還能笑,再多不堪,都是之後的事。

▶▶ 閱讀更多 蔣亞妮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大錢流/金錢的流動影響了歷史的變動
文、圖節錄自漫遊者文化
圖/漫遊者文化提供
3幅名畫×3項發明×3首名曲,揭露500年來全球商業發展的祕密從會計帳簿、財務報表到金融體系;從達文西到麥肯錫、甚至還有披頭四;存在於數字背後,令人歎為觀止的劇情,「會計娛樂秀」重磅登場!

內容簡介:會計的故事原來這麼好看!你所不知的財務金融幕後劇登場!影響後世甚深的歷史事件都與金錢有關,從15世紀的義大利到17世紀的荷蘭,歷經銀行革命、簿記革命、公司革命。接續19世紀的英國到21世紀的全球,分別歷經利益革命、投資者革命,以及國際金融革命。現今左右世界經濟的美國則從19世紀開始,前後歷經標準革命、管理革命到價值革命。

作者介紹:田中靖浩 ,1963年三重縣四日市市出生。早稻田大學商學部畢業後於外資諮詢顧問公司等就職,現職為公認會計師(CPA)事務所所長,也是產業技術大學院大學客座教授。常受邀擔任企業研習講師,也常和落語家、說書人合作。主要著作為《實學入門:從經營讀懂會計》《好價格、壞價格怎麼決定》《美軍管理方式:如何激發個人採取行動》(上述皆為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搶先試閱:〈公共與私人的顯著分界〉

公共與私人,究竟該往哪條路發展?

包含針對股票公開發行的上市公司(public company)的監查,讓上市公司背負公開情報的義務,並保護潛在股東在內所有投資者的公共革命。

這套財務會計的新革命,從美國開始普及到其他國家。

只要一公開自家股票,持股者就會獲得龐大的股票發行利益。這無疑是股票公開發行的最大好處。

但反過來說,股票公開發行之後的壞處是:「必須背負公共責任=社會責任」。

公開發行股票,即是向陌生人調度資金。在股市中,是指「在不保證能拿回原本投入資金的情況下,向陌生人募集大筆資金」。以社會性而言,是個責任相當重大的行為。如果公司就這樣捲款潛逃,或是發生財報造假之類的情事,不能只當作是公司本身的問題了事,甚至會損害到股票市場整體的信任度。

基於社會責任,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會被要求製作「嚴謹的營運與會計報告」。

雖然每個國家採行的標準不同,但對於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規範相當嚴謹。每個季度都會發表一次採用嚴格規範的財報,並接受會計師的監查,甚至必須確立內部管控的體制。

隨著公開企業必須擔負的義務愈趨嚴格,經營者也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公開發行自家公司的股票」。

如果只是由家人、朋友、外來股東所出資(E)與借貸(L),就能解決資金問題的私人企業,確實只需向這些關係人士進行結算報告。

但如果是在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就必須對包含潛在股東在內的投資者公開自家情報(=disclosure)。

這裡指的公開報告,在美國稱為「年報」(Annual Report)(編注:台灣亦稱年報),在日本則是稱為「證券報告」,只要有看過就知道,內容鉅細靡遺。也就是說從公司角度而言,要完成這樣一份報告勢必要投注相當程度的人力。

經營者只要公開發行企業的股票,就能獲得公開利益,且能讓未來更容易調度資金。企業知名度也因股票公開發行較容易徵集新進員工。但相反的,如果公開發行股票,就得承擔起嚴謹的情報公開、接受監查等義務。

義大利的科西莫.梅迪奇從父親手中繼承銀行業之際,就被父親警告「避開大眾目光,低調做生意」(Stay out of Public Eye),五百年之後,市場已經發生相當大的轉變。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就必須負起相對應的社會責任。

如果「在避開大眾目光之處」進行什麼惡意行為,就會受到相當嚴重的社會制裁。

要求上市公司擔負的社會責任不斷增加,最近更因為安隆事件(Enron)的爆發,推動「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SOX法)以強化企業內控等規範陸續登場。

制定社會大眾認同的規範

上市企業的財報因為被要求必須公開,內容已經完全不同於義大利商人的家計簿,而變得相當驚人。

大企業的會計業務和中世紀的義大利不同,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完全處理好的程度。現代的會計部門還因分工體制,各自進行業務。

此外,會計相關規範也愈來愈複雜。因為公共革命,各國都出現了制定「讓社會大眾認同的規範」需求。

如果放任每一家公司自由管理自己的會計業務,恐怕疏漏與非法情事將會層出不窮,因此必須在具有社會性規範的基礎上讓專家監查。而這一連串公共革命的基礎,就是美國建立的「USGAAP」。這套「GAAP」是「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也就是「公認公平妥適的會計原則」。

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必須遵守這一套US基準以製作財報。其實各國早有一套自己的會計制度,如美國是US GAAP,英國是UK GAAP,日本的會計原則則是Japanese GAAP。(編注:台灣則為中華民國財務會計準則〔ROC GAAP〕)

接著,負責監查公司是否依照規範正確製作財報的角色,在美國是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這裡CPA的P指的就是Public,請留意這一點。

在經濟大恐慌發生之後的美國會計制度改革中,包含社會性責任在內的「Public」,可說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字。

但這個詞彙,在日語中其實並無貼切的翻譯。日本人對於西方人所說的Public Company稱為「公開公司」或是「上市公司」,但這樣的翻譯,無法讓人直接聯想到Public的意義。若是硬是翻譯成「公共」,Public Company可能會變成國營企業,或是前國營企業之類的意思。

這麼一想,日本人的「公共」(Public)意識或許相當薄弱也說不定。反而對具有「私有」(Private)性質的村落意識相當強烈。可能是因為如此,像是「為何要接受外部監查呢?」「為何不能進行內線交易呢?」「內控實在好麻煩啊!可以不要做嗎?」之類的反彈聲浪不絕於耳。

管制內線交易,是因為公司是「Public」所以不可行。上市公司已不再是經營者的私人資產,因此不能有私利導向行為。此外,由於公司資金是來自於其他人士寄放的金錢,為了不讓這些資金消失,當然必須完備內控機制。

PR是國王的工作,IR是經營者的工作

在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中,她隱藏王室公主的身分,和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飾演的新聞記者聊天時,被問到「令尊的職業是?」的那一幕。

在電影裡,她的回答是「與公共事務有關」(Public Relations)。這時才恍然大悟,PR確實是國王的工作。而將「Public Relations」翻譯為「廣宣」的日本,不久多數人便將PR當成是「推銷」了。

如果是用《羅馬假期》那套說詞,「與投資者相關」(Investor Relations; IR;法說)並不是會計的工作。不是只單純做財報並報告,而是能和潛在的「投資者」建立良好關係,這就是經營者的工作。

「Public Relations」是國王的工作,「Investor Relations」就是經營者的工作。可以這樣理解吧!

最近許多企業都會在網站上標註「給各位股東/投資者」加以區分,似乎是開始認知到「股東」與「投資者」的不同了。如果是給「股東」的財報,其實只要寄信就可以了。

但若是要傳遞情報給那些「未來可能會購買我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就必須以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的形式完整公開。

近年,各個國家都透過網路致力於完善公開透明體制,如果是在美國就瀏覽EDGAR(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在日本則是看EDINET(Electronic Disclosure for Investors' NETwork)網站(編注:台灣則可以到臺灣證券交易所全球資訊網查詢),都可以免費瀏覽各家企業的年報或證券報告。

至於私人公司的財報,原則上只能直接上門詢問。

如果是股東或債權者(銀行),雖然可以要求公司讓他們看財報,但如果是不具備前述身分的外人,就無法看到財報。

此外,私人企業(private company),也就是所謂的中小企業,就算能拿到財報,在閱讀時也需要稍微注意。幾乎所有中小企業的財報採用的是和上市公司截然不同的規範,而且不用接受監查,因此,中小企業的財報究竟能否獲得全然信任,這點在閱讀時最好帶著質疑。

先不說這些細節,我們先來了解,為何上市企業和私人企業的財報製作規範、信賴程度會如此大不同。

【公開發行股票】

未上市公司的股票可在證券市場進行買賣的狀態。藉由公開募集資金、出售的方式,讓股票得以首次公開,因此也稱為首次公開募股。英語是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業界人士多直接稱之「IPO」。

【內部管控】

為了防止疏漏或是非法情事而成立的內部性組織。特色是,不是來自警察或監查等外部性的遏制力,而是在公司內部就建構防範疏漏或不法情事的組織。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必定會發生疏漏或非法行為,因此持續因應才是最重要的。

【安隆事件】(Enron)

二○○一年美國爆發的大規模造假事件,因為在其他公司內也發現同樣的造假行為,甚至一度動搖當時小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的政權。從這次事件的反省中,社會對於要求企業改革法的呼聲愈來愈高,這就是SOX法案(企業內部管制法)的成立背景。

▶▶ 閱讀更多 田中靖浩 《大錢流:金錢的流動影響了歷史的變動,看記帳如何改變全世界,左右全球商業模式與金融發展》

 
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醫師教你照顧長輩,不心力交瘁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為什麼老爸老媽一句話,秒怒中年子女?27個與老後父母相處的難題與困境,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醫師細膩剖析,並提供應對方式。

內容簡介:一本兼具醫學與心理學,適合老爸老媽及中年子女的實用書。身為子女,在父母將問題丟過來時,試著體察上一輩的變化,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身為父母,需要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如何說出內心需要協助的想法,不管是外在的或是內在的需求。明明想好好照顧父母,但為什麼總是一觸即發、不歡而散?子女滿是挫折、無奈與不解,父母覺得萬般委屈,「我再活也沒幾年了啊?!」

作者介紹:蔡佳芬(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一位步入中年的老年精神科醫師。曾著《當最愛的人失智──除了醫療,寫一份「愛護履歷表」,才是最完整與尊嚴的照護(寶瓶文化)、《今天不開藥,醫師教你抗失智》(希伯崙)、《記不記得,我愛你》(平安文化)。曾譯《實用圖解失智症照護指引》(合記圖書)、《你忘了我,但我永遠記得你──以友善尊嚴方式照顧失智症親友》(心靈工坊)。

搶先試閱:〈堅持不去精神科看病,怎麼辦?〉

「○○號,○○○請進診間。」診間護理師親切地叫喚初診的新病人。

「今天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嗎?」我端詳面前這位看起來憂心忡忡的女士,邊開口詢問。

「醫生,其實不是我要看。我不是病人,是我媽有狀況。」她回答。

「這樣啊,病人有來嗎?依照規定,必須親自診察本人才行哦。」

「醫生,真的很抱歉。我想帶她來,但是她都不肯。我不知道怎麼辦,只好掛自己的號,先來跟妳討論。」

高女士不停點頭、拜託,急得淚都要飆出來了。

上面這種情景,每個月總是會重複好幾次地出現在我的診間,我相信有不少的精神科醫師門診也有類似的經驗。

或許你發現自己的親友可能有精神、情緒問題或是失智等症狀,但不管怎麼勸說、哄騙、拜託,都難以撼動病患的抵抗,他們就是不願意來看精神科門診。

依照法規,醫師不能對於未曾親自診察的病患,給予診斷或是開立藥物。看著那些痛苦的家屬,我心裡雖然能了解,卻無法違規來協助。畢竟看病不能隔空抓藥,或是單憑想像。

之前有不少報章雜誌的記者前來採訪我,大家都有志一同地問,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勸病患就醫呢?

以下,我分享幾個方法,希望能對這類的長輩有幫助。

方法一:順水推舟

有時,我們正面勸說無效,就必須要找一些順水推舟的機會。

因為老化的關係,長輩不免會有一些身體上的小病小痛,當這種狀況發生時,其實就是一個適當的時機點。

舉例來說,憂鬱症的個案,可能會出現胃口不佳、食欲差、體重下降或者是失眠、多夢等現象。我們可以順著病人的抱怨,建議他們:「這種情況,應該要到醫院去看看醫生,說不定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又或「我們可以聽聽看醫師有沒有什麼建議,能夠促進胃口,改善身體的健康,讓自己睡得好一點。」

再舉例來說,焦慮症、恐慌症的病人會出現胸悶、心悸,覺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手抖、冒冷汗,覺得自己好像快要死掉這樣的症狀。

當長輩向你抱怨這些不舒服時,我們就可以順著他的話,勸說他到門診去接受檢查或是治療。

只要病人願意進到醫療院所來,就達成一半的目標。

記得進入診間時,要向醫師打個暗號,套好招。有經驗的醫師,一聽到陪伴者開的頭,就會有默契的點點頭,順勢安撫第一次來看診的長輩。

另一方面,醫師也會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因為對初診的個案來說,身體方面的檢查,也是鑑別診斷所必要的項目。

方法二:買一送一

有許多親友為了要協助長輩接受精神科的治療,都會採取「同時掛號」的方法,也就是向長輩表示:「我也睡不好,我有點緊張,不敢一個人去看,我們一起去看,你陪我。」

這個方法是成功率不錯的一個招式。一方面可以讓長輩覺得並不是只有他自己這樣,另一方面,也可以營造出看精神科沒什麼大不了。

時常,我在門診聽到的對話是:「我今天沒有要看喔,我是陪他來的。他說一個人不敢來,所以我才答應跟他一起來。」

對於比較不容易建立關係的病患,有時候我會先對親友進行問診的動作,並且讓他在一旁聆聽。在過程中,親友就可以把相關的症狀述說一遍。

這過程有點像是網路上所謂鄉民常見的起手式,就是我有一個朋友他如何如何如何,但其實是在問自己的問題。一樣透過這種拐彎抹角的方式,先暖身,等到時機成熟,醫師會鼓吹長輩:「既然都來了,就順便看一下。」或「排隊排了這麼久,等了好幾十分鐘,不看很可惜。」

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可以藉由這個過程,先消除長輩心中對於精神科或是精神治療的一些誤解。

舉例來說,很多長輩認為憂鬱症的藥就是會上癮,或者認為藥物就是會傷肝、傷腎。親友可以藉機詢問醫師這些問題,好讓醫師有機會說明清楚。

之前某個病患天生就只有一個腎臟,於是非常擔心服用的藥物會有腎毒性,因此明明已經嚴重失眠,卻還是不敢就醫。恰巧她陪同另外一個親友來就診,聽到對方問我:「這個藥物會不會傷腎?」

我首先向對方說明:「腎臟功能可以透過抽血或是尿液檢驗來確保,還有就是現在的藥物有非常多不同的種類可以選擇,可以按照一個人的身體情況來避免比較有風險的副作用。藥物的盒子裡也都有一張說明書,裡面其實有詳細記載;例如腎功能不好的人,這個藥可不可以使用、要不要減量使用、有什麼禁忌,都會寫在上面。如果還擔心的話,可以到藥局窗口去做藥物諮詢。」

聽到這些說明之後,那位原本站在親戚、朋友身後的長輩突然說:「醫生,我也想加號,我也要看診。」

方法三:假傳聖旨

現在各地都有每年一度的老人健康檢查,這檢查時常都是熱門的項目。

現在的老人健康檢查內容,其實包含了兩個精神科的基本項目,一個是老年憂鬱症的篩檢,另外一個是失智症的篩檢。當然,也有一些自費的身體健康檢查項目。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勸說長輩,以關心他、維護他身體健康為理由,先進行一個全身性的健康檢查。

通常這些檢查結束之後,都會寄送一份檢查的報告單或者是書面的資料到家裡,裡面會標示紅色的字,是表示需要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或是建議個案到大型醫療院所,接受下一波的診察治療。

在我的門診裡,就有不少長輩是因為接受老人身體健康檢查之後,拿著這份報告到門診來諮詢的。

又或是親朋好友可以婉轉地利用幫忙長輩解讀報告的機會,試著說:「上面寫說你要到大醫院去做仔細檢查。」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長輩就醫。

方法四:轉轉遇見愛

許多長輩平日患有身體的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攝護腺肥大等等,長年都在內科或是家庭醫學科的醫師門診進行追蹤。他們多半與原來的慢性病主治醫師,保持著長久且良好的信任關係。

當長輩出現精神或者是身心方面的困擾,但是又不願意前往精神科就醫時,可以拜託這些與長輩有良好醫病關係的醫生們幫忙,請他們協助轉診,成功率會比親戚、朋友勸說,來得更高一些。

許多前來老年精神科門診就醫的銀髮族朋友們常常告訴我:「是某醫師大力推薦我來看妳。」還說其實這位醫師已經勸他來看我很多次了。他想到醫師非常的關心他,又講了這麼多次,覺得不來,好像說不過去,才鼓起勇氣到精神科門診來就醫。

我非常感謝這些內、外科醫師。他們平日一定是對自己的老病人觀察得非常仔細,看出對方可能有精神科方面的困擾,才會不停勸說,因為他們希望病人能得到更專業的治療。

方法五:名人效應

長輩不去看精神科,有許多的成分都是因為汙名化的關係。

但隨著時代改變,長輩也會接觸到許多國內外新聞,因此,我不得不說,明星效應還是挺有影響力的。

我時常在演講中提到,以英國王子哈利為例,他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中,承認自己在母親離世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有憂鬱症的困擾。他在接受了許多年的精神科治療之後,才慢慢地走出來。後來,哈利王子現身說法,鼓勵與他有相關困擾的人勇於求助,勇於接受治療。

像這樣一個不愁吃穿的皇家貴族,也會遭遇到人生各種無常的打擊,但是他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哈利王子告訴大家,憂鬱症並不可恥,那是一種疾病,而疾病是可以治療的。

方法六:實話巧說

長輩對於醫學名詞或是疾病的理解,常受到個人教育程度或是文化背景的影響,而有些自己的堅持與解讀。

在協助他們看診時,我建議盡量使用他們能接受的觀念與名詞。在不說謊的原則下,巧妙地說明,有時候會有不錯的效果。

舉例來說,有些長輩不能接受自己要去看「失智症」,卻能接受自己是「腦退化,記憶不好」,而接受治療,就可以「顧腦」。

長輩無法理解「血管性失智症」,但能接受「腦部小中風,需要治療」。他們不容易想像「抗憂鬱劑」的藥理、原理,卻能接受「調整腦部內分泌」的觀念。所以,我們應當多加嘗試不同的說法,找到長輩能接受的方式,協助他們就醫,或是接受適當的治療。

為了減少長輩到精神科就醫的障礙,精神醫學界也做了許多努力。

有些醫院故意不用「精神科」三字,而改成「身心科」。有些醫療院所則是開立老年精神科門診,強調「老年」兩字,表示是為長輩設立。另外,也有醫療院所開設睡眠特別門診、記憶特別門診、失智特別門診等。在大型的醫院裡,也設有「整合門診」,裡面包含與精神科整合的門診。

建議在掛號看診前,先向各地方的醫療院所詢問,是否有上述的服務。

除了這些拐著彎的善意,真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是我們能正視每個人的心理健康需求,了解精神醫學也是醫學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完全的健康包括身心靈全面向,也不再以尋求精神科協助為忌諱。

不忽視、不歧視,看精神科不需要解釋。

▶▶ 閱讀更多 蔡佳芬《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教你照顧長輩,不心力交瘁》

 
譯者的難題/美國翻譯名家的9個工作思考
文、圖節錄自商周出版
圖/商周出版 提供
翻譯研究的絕佳入門之作帶你一窺翻譯名家的工作實況與省思

內容簡介:有人認為,翻譯是文學的窮表親,是必要之惡,虛有其表的繡花枕頭——正如義大利古老諺語所說的「譯者即叛徒」。但也有人認為,翻譯是跨文化理解及豐富文學涵養的捷徑。本書不談上述兩種極端的看法以及日漸抽象的翻譯理論,而是聚焦在:翻譯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人們形容一份譯文「忠實」(忠實於什麼?)是什麼意思?翻譯過程中是否無可避免會流失原意或增添語意?翻譯重要嗎?如果是,原因又是什麼?馬克.波里佐提毫不避諱提出自己的意見,寫下這本既是實用指南,也是宣言的著作,邀請我們同情譯者,別將他們視為「叛徒」,而是作家的創意夥伴。

作者介紹:馬克•波里佐提Mark Polizzotti ,傳記作家、評論家、譯者、編輯、詩人。二○一六年獲頒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文學獎,與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勳章。

法文譯作超過五十本,其中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福樓拜、詩人胡賽(Raymond Roussel)、作家兼導演瑪莒哈絲、作家及詩人布勒東(Andre Breton)、文化理論家及美學哲學家維希留(Paul Virilio)。

文章與評論散見《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圖書廣場》(Bookforum)、《國家》(The Nation)、《華爾街日報》、《帕納蘇斯》(Parnassus)、《黨派評論》(Partisan Review)等報章雜誌。亦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出版品發行人兼總編輯。

搶先試閱:〈鑑於世人對翻譯普遍抱持負面的看法,從不情願的容忍到公然的厭惡,在此應該更進一步探討這些敵意究竟從何而來。〉

從讀者的立場來看,這點並不難理解。經由譯者的介入來閱讀外國作者的文本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尤其多數閱讀譯文的讀者對原文的語文及文化所知有限,或甚至一無所知。但在任何人際溝通中,信任都是一種難以建立卻極易被破壞的商品。沒有人喜歡被他人說服,但就翻譯而言,這幾乎就是我們要求讀者做的事。義大利一句陳腐的雙關語:traduttore, traditore(「譯者即叛徒」)影響了翻譯評論長達數世紀之久,而這句話之所以能源遠流傳,就在於其背後隱含了許多文化對於中間人普遍存在的懷疑,認為他們不是能力不足就是意圖不軌。

站在作者的立場也很容易理解這種敵意。作者投注了時間與心力撰寫出句子、段落、韻律,在語義、句法與象徵等各個層面上,明確傳達了自己想傳達的意思。但另一名擅長文字的人介入,而且這個人往往與作者私交有限或甚至毫無私交,這勢必會引起懷疑─此外,有些譯者的確也不擅長化解這種疑慮。如同彼得.科爾(Peter Cole)指出,兩個作者之間,也就是作者藝術家與譯者藝術家之間,也會出現固有自我的衝突:「藝術家最惡名昭彰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必要的)自負。而厲害的藝術家以其實力著稱,而這個實力一部分也包括他們不願受其他藝術家的精神影響的這種態度。」

科爾在此指的是譯者不願受到原文作者的想法影響,但其實這句話對譯者及作者都適用。

想當然爾,並非所有作家都抱持這種抗拒的態度。例如,波赫士便懷疑譯者的手藝是否真的「不如作者的手藝巧妙與進步」。艾可便曾讚嘆《玫瑰的名字》英譯版的成功,應歸功於「協商的過程」。法國評論家及小說家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認為,譯者「是最罕見的一種作家,無人可並駕齊驅」。

鈞特.葛拉斯(Günter Grass)很著名的事蹟是,他會與所有譯者召開為期數天的座談會,一同檢視數種語言中的各種問題,並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案。有時作者與譯者會同心協力,透過互相合作或持續聯繫而提升作品品質。艾德蒙.基利(Edmund Keeley)是塞弗里斯(George Seferis)的譯者之一,他曾提及「我們在翻譯時,有時作者沉重的陰影總會矗立在身後,至少我這麼覺得。為了提醒我們他的英文不差,這位外交家兼詩人偶爾還會從他最新的駐派地點寄明信片來……糾正這個字或那個詞的誤譯。」

以我的情況而言,在我翻譯的作品中,多數仍在世的作者都與我保持一段善意且信任的距離,在我需要時會與我聯繫,但平常都保持低調。事實上,我只有在翻譯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的作品時確實感覺受到妨礙,我可以感覺到他的幽靈就飄在我的肩上,對我的每個不當用字(mot injuste)搖著他宛如海象鬍鬚般濃密的鬍子。

然而,作者對於自己作品遭到重塑這件事,通常採取較疏離甚至是公然厭惡的態度。態度較偏向自由放任的作者,可能直接認定譯者自己知道該怎麼做,因此不加以干涉;或將譯本當成附加利益,可以增加額外的收入和讀者。至於態度不這麼放任的作者,則會以無可救藥的不信任態度看待整個翻譯過程。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被背叛的遺囑》(Testaments Betrayed ,「譯者即叛徒」的觀點再度出現)這本書名嚴厲的作品中,仔細剖析他認為卡夫卡的法文譯者─甚至進一步延伸到所有譯者─所犯的各種錯誤。

風格上的錯誤:「對譯者而言,作者的個人風格應該是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多數譯者卻服從另一項權威:也就是對「好法文」(或好德文、好英文等等)的傳統觀念。」寫作上的錯誤:「必須用其他字詞取代更明白、簡單、中性的字詞……可以稱為同義詞反射動作,幾乎所有譯者都有這種反應……這種以同義詞替換字詞的作法看似無害,但這種作法的系統性特質勢必會模糊原文的觀點。除此之外,這麼做的用意究竟為何?為什麼不把作者的『gehen』翻成『go』就好?」

大家認定的缺點,例如用字重複及非正統用語等,如果具有風格或主題上的作用,那麼謹慎認真的譯者的確應該設法加以保留。但有時用字重複只是作者的錯誤,譯者可以做得更好─因此透過譯文表現得更好。備受推崇的字對字翻譯法─也就是昆德拉提倡的方法─也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雖然他舉的每個例子都顯示gehen在卡夫卡的德文句子中可能用得很貼切巧妙,但在英文裡,有時翻成go(去)比較恰當,而有時主角Joseph K.則是應該leave(離去),更有些時候他必須move(行動)。根據最新的估計,現代英語的功能性詞彙超過五十萬字,是德語(約十八萬五千字)的三倍、法語(不到十萬字)的五倍,因此是世上變化最多的語言之一。基於這點,英文譯者有充分的理由用不同字替換「gehen」這個字。

昆德拉也嘲笑譯者傾向讓譯文的「詞彙更豐富」,認為那只是譯者的自我表現,想藉此獲得讚揚:「大家自然會把豐富的詞彙當成一種價值、一種表演,當成譯者文筆精湛、翻譯功力了得的證明。」譯者當然也和所有人一樣都想獲得讚美,即使是秉持著最高善意的譯者,有時仍難免做得太過頭。但事實上,寫作的確就是一種表演,而譯者的功力永遠都是討論的焦點。作者的文筆需要透過譯者來展現。這點在外國作家首次被引介至某個新文化時尤其明顯,但也不是唯一的真理:日本小說家及翻譯家村上春樹因對先前的《大亨小傳》譯本感到失望,因此重譯了這部作品,他提到自己「運用了小說家的想像力」,以便「傳達費茲傑羅文句的力量。為了徹底掌握文本的精髓,我必須深入作品的核心。」

以我的情況而言,我合作過的作者中,有些很樂於贊同我在譯文中發揮的小創意,但也有許多作者不允許譯者做如此的更動。重點就在於必須知道這種更動何時可視為改進原文、對作者的意思做出最佳詮釋,何時則不過是錦上添花或自我滿足而已。

▶▶ 閱讀更多 馬克•波里佐提《譯者的難題:美國翻譯名家的9個工作思考》

 
男孩危機/兒子的未來正在崩解,我們該如何出手相助?
文、圖節錄自三采文化
圖/三采文化提供
過動、愛哭、缺擔當、抗壓性低?當媽媽抱怨兒子越來越不像「男孩子」時,失序、暴力、自毀,亦是現代男孩的黑暗面貌。日本法務省研究:「隨機殺人的兇手大多為男性。」心理、生理、教育、經濟......把男孩推向火坑的原因不只一個!

內容簡介:全世界63個國家正延燒的「男孩危機」,我們該如何遏止與預防?男孩危機是時代造成的問題,性別戰爭中,不論誰占上風,都是雙輸。應該不分男女,拉掉性別框架,做自己擅長的事。這是個「新性平」時代,不只要性別平等、更要性別平衡。

作者介紹:華倫.法雷爾博士(Dr. Warren Farrell) ,國際級暢銷作家,其著作包括《為什麼男人應該是這個樣子?》(Why Men Are the Way They Are) 與《男權的神話》(The Myth of Male Power),曾以17 種語言出版暢銷全世界。致力於成立男性與女性團體,造福全美人民。

約翰.葛瑞博士(Dr. John Gray) ,其著作《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男女大不同》(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 不僅被譯為約45 種語言暢銷全球,更被《今日美國》(USA Today)列為近25 年來最具影響力書籍。

搶先試閱:〈粉紅男孩好好笑?難道是超級英雄們教男孩不能粉紅一下?〉

近日的最夯顏色,有誰搶得過「粉紅」?但是為什麼小男孩帶上粉紅口罩會被同學笑呢?仔細想想,「粉紅」幾乎是小女孩的專屬色,在小男生最愛的英雄角色中,幾乎看不到這樣的顏色。

但是男孩就應該當英雄嗎?

兩性研究專家約翰.葛瑞博士(Dr. John Gray)和歐巴馬白宮顧問華倫·法雷爾(Dr. John Gray)的研究顯示:男孩的英雄觀(他理解到如何成為英雄)是會傷害男孩健康觀的(他理解到如何照顧自己)。

好萊塢是所有男孩知道的社會收買手法中,特別具有影響力的。男孩在萬聖節想要裝扮的蜘蛛人、蝙蝠俠、忍者龜;那些面具、披風和武器都在說:「尊重我!」和「畏懼我!」

這其中傳達的潛意識訊息是什麼?英雄必須犧牲自己,但其他人只能看到他的面具,而不是真實面貌。就像大家都知道超人,卻沒人認識克拉克.肯特;即使是露薏絲,也是在發現他的超人身分後,才開始對克拉克有興趣。同樣的,大家認得蝙蝠俠,卻不認識布魯斯.韋恩;認識蜘蛛人,卻不知道彼得.帕克。男孩們把忍者龜當英雄,在潛意識中學到他們在地上行俠仗義,卻躲在下水道生活;也就是說,大家(包括他自己)都不需要知道他人類的身分。

好萊塢傳達的訊息,是英雄沒有自己的身分;他過的是雙重人生;甚至連詹姆士.龐德也只是個無名氏。

兒子吸收到的是英雄觀與生、心理健康之間的差距。要是我們不知道他作為人的身分,他在真實生活中的英雄行為可能導致喪命,也不會有人懷念他。他的隱姓埋名,讓我們能對他可拋棄的身分比較沒罪惡感。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女英雄,這是否意味著女英雄會冒生命危險,拯救她所愛的男人,以證明自己是英雄?至少男孩不用被期待為了獲得她的愛而賣命?

讓我們來看看男孩在潛意識中可能發現的事,以及如何幫助他意識到這些事,做出正確的選擇。

女英雄誕生,代表兒子不再需要為愛賣命?

讓我們從《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開始。

在《原力覺醒》中,莉亞公主成為反抗軍的領袖—歐嘉納將軍。為了完成莉亞公主把男主角帶回家的願望,韓索羅喪失了性命。

兒子從中學到的愛情經驗是:當對女主角芮有意的芬恩為了救她而牽她的手時,芮卻怪芬恩沒先問過就碰她。未事先詢問、徵得同意就牽女人的手,必要時得接受懲罰,現在已是美國許多大學的校規。這叫做「積極同意」:年輕男性在觸摸年輕女性前,必須先獲得對方口頭或書面同意。(法律應該是性別中立的,但……)

 

為了鼓勵兒子尊重女性,除了讓他看到女英雄責怪男性的伸手亂碰外,還能怎麼處理呢?首先,芮向芬恩道謝。如果芬恩要伸手牽芮,而她態度不確定或沒興趣時,芮可以這樣說:「謝謝你對我有興趣,但我不想牽手。如果我改變心意了,一定會表現出來。」芮已經知道芬恩對她有意,她幾乎不會被拒絕。這麼一來,兒子就會看到芮為自己的意願負起責任,而非只是在芬恩想救她時責怪他。

如果好萊塢夠前衛,這一幕該怎麼演,才能讓兒子覺得堅強的女人也能分擔保護責任,以及等同被拒絕的風險呢?ヾ換成芮為了救芬恩而伸手要抓他;ゝ讓大家看到芮對芬恩的感情表現,比芬恩表現得更強烈,她卻仍採取行動,甘心被芬恩拒絕。

在《原力覺醒》最後,芬恩在光劍戰鬥中受到重擊而昏迷—他為芮擋開攻擊(顯然他對她仍有情)。芮毫髮無傷;芬恩得到芮在額頭一吻作為回報。

好萊塢老片裡,為了女人的愛甘冒生命危險的男人,總能得到對方的愛作為回報,不僅僅只是額頭上的一個吻。男孩接收到的訊息是,無論年輕男性做什麼,都無法取悅已經很有力量的強勢女性。

如果男性不清楚那位強勢的女性要他怎麼做,他可能會去追求比較弱勢、需要他的女性。同時,他在英雄與女英雄身上,看到男性與女性對彼此需求的東西,幾乎千篇一律。

男性英雄的致命弱點

女性超級英雄就和男性超級英雄一樣,都擁有超乎常人的力量、敏銳的心智與性魅力。唯一的差別在於,她們沒有男性英雄的共同弱點:對性的需求。每一任的詹姆士.龐德都有這問題,害得他自己和任務都深陷危險。但,芮就沒有這問題;芬恩才有。《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三部曲也是相同模式:

凱妮絲對愛情沒興趣;比德和蓋爾有。女性超級英雄缺乏性需求,使她成為「超級」超級英雄。

當兵是男孩的義務

男孩若沒有服義務兵役,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好萊塢電影灑下種子,讓男孩為了盡義務,去加入只有男性必須報名,而且可能危害生命的單位。兒子可能從《星際大戰》前七集中,下意識地猜測只要所愛的女性(無論是戀愛對象或母親)有危險,自己的生命也會跟著遭殃。他的當務之急是拯救她們的生命,這就是他報名參加或該說「被」報名的事。

假如他冒險去保護女性卻失敗了呢?男孩目睹了安納金.天行者因為無法拯救母親而變成黑武士的過程。這當中的訊息是:就算他試著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女性,只要失敗,力量就會爆發,變成一股劇烈的憤怒力量,將他吸入黑暗。

男英雄和女英雄的各種死法

最大牌的男明星,可以為了娛樂大眾而死,就像韓索羅;或是陷入昏迷,像芬恩—直到電影最後,我們不知道他是生是死。因為是男角色生死未卜沒關係;但女性角色都必須活著或是昏迷而已。

相反的,當一部近代好萊塢電影中有女性虛構角色死去,原因幾乎和下面有關:

● 她殺了其他的( 好) 女人是因為她是邪惡勢力, 不是「真正的」女人。

● 電影利用她的死, 描寫男性為了替她復仇而死去的情節。在這個情況下,在杜撰的好萊塢電影中,她幾乎會在以她為主的前三幕裡被殺,讓你對她有點感情,又不至於太深。

但還有第三個更陰險的理由,正在好萊塢故事裡發生:如果好女人被殺了,就是男人的錯。舉例來說,在《飢餓遊戲:自由幻夢終結戰》(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Part II)中,蓋爾在擬定作戰計畫時,沒有聽從他所愛的凱妮絲的忠告。結果,連凱妮絲妹妹的小櫻也被殺了。雖然蓋爾冒險去救她(和施惠國),但蓋爾還是因為沒有聽凱妮絲的計畫,失去她的愛。

在真實生活中,我們會希望男孩除了能聆聽他人,也能被他人聆聽。那麼,他們該如何保留英雄觀中的優點,避免被限制更保有健康觀呢?

▎比當英雄更重要的事

當寇迪問爸爸萊恩,能不能自己去學校報隊打籃球時,媽媽警告:「那邊常有不良少年。」但是爸爸說服了媽媽。

到了學校,寇迪可以明顯看出其中有些人喝了酒。他上前詢問能不能加入報隊時,一個比較厲害的球員說可以,但必須先喝酒;為了打球,寇迪喝了酒。但後來寇迪發現這根本不是籃球比賽,簡直是「犯規練習」。他投了幾次籃都沒有中,開始有人嘲笑寇迪:「我們的對手是個肢障耶。是殘障寇迪啊?」寇迪控制不住便出拳洩憤,但也弄斷了自己的手骨。

寇迪慌張地跑回家。媽媽急著帶他去急診室,但萊恩說他來處理,因為是他主張讓寇迪出門的。在醫院候診時,寇迪說出了事情的經過。當寇迪主動說出他為了被大家接納而喝酒時,萊恩說自己以前也這樣子過(因為他不想讓寇迪覺得羞愧)。

接著,萊恩用像是玩遊戲的方式,請寇迪回想發生爭執前的「5 大警訊」。寇迪的結論是:喝酒、對方的嘲弄語氣、不像比賽的比賽、惡意的嘲笑、故意犯規。最後萊恩問,以後再發生類似情況,他會有不同的做法嗎?雖然寇迪沒有照媽媽說的「別去學校」,但爸爸已成功地將這個經驗轉化為「機會教育」。

▶▶ 閱讀更多 華倫•法雷爾, 約翰•葛瑞《男孩危機:偽單親、兩性失衡、缺乏競爭力,兒子的未來正在崩解,我們該如何出手相助?》

 
閱讀筆記
綠猴劫/期望百年之後依然是經典
須文蔚聯合報
《綠猴劫》書影。(圖/時報提供)
推薦書:葉言都《綠猴劫》(時報出版)

在台灣當代小說的發展上,葉言都和張系國與黃海等名家,為科幻小說奠基,一掃通俗文學的標籤,以正統文學的筆法、結構與哲思書寫,開創出具有人文精神的經典作品。張系國對政治與商業文明的諷刺,黃海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葉言都對科技如脫韁野馬發展的憂心,在在以科幻元素建構出各自的幻想國度,卻時時回到現實中,或影射、或思辯、或警告一旦理想與正直消逝,世界將面對浩劫。

《綠猴劫》(《海天龍戰》32年紀念新版)的出版時刻,正是新冠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人心惶惶,各國築起壁壘,班機停飛,往來停頓,台灣人們的日常也以口罩築成防線,而有關病毒的起源究竟是自然界演變而成?中國大陸傳統進補陋習所引發?世界霸權生化戰爭的陰謀?言人人殊,而葉言都在三十二年前早就在本書的多篇小說中,展示了全球化的趨勢下,生化戰的操作細節與模式。〈綠猴劫〉中,為了對抗敵國,在離島上成立了研究所,把原本在西太平洋地區島嶼上猴子間的傳染病開發為戰爭工具,不料意外流出,造成了島上的原住民尼魯族幾乎傾滅的悲劇;〈高卡檔案〉則是為了對抗敵國高卡族,利用重男輕女的傳統,惡意銷售生男藥劑,造成男女人口的極度失衡,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迷鳥記〉更以遼闊的國際觀,講述克奇玆國從委內瑞拉的馬和驢子身上找到病原體,培養成使人發生感冒、嘔吐、下痢乃至於致死的VEE病毒,更不可思議的是,發動生物戰的媒介竟然是候鳥。每個故事讀來,都讓人不寒而慄,彷彿預言均成真。

葉言都科幻小說中有濃厚的學術性格,在虛構的世界中,所動員的科技幾乎都本於歷史事件或科學發現。〈我愛溫諾娜〉所闡述的氣象戰,在戰爭史上例證不少,十三世紀忽必烈討伐日本,水軍二次受挫,都是颱風作梗;二次世界大戰中,哈爾賽(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將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戰功彪炳,但兩次帶領艦隊駛進颱風中,造成巨大的損害與傷亡,成為海軍史上難以抹滅的汙點,而葉言都進一步發展出人造雨與颱風戰的情節,自然讓讀者願意跟著小說家提供的線索,追索故事的發展,對照二○一七年狄恩.戴夫林執導的電影《氣象戰》(Geostorm),不得不佩服葉言都早就構思出類似的故事。同樣有所本的是〈迷鳥記〉中的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 (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VEE),確實是在一九三六年發現的一種馬腦炎病毒,後來發展為人傳人的疾病,只是原本感染源頭為蝙蝠、鳥類、鼠類和熱帶小型哺乳動物,而到了葉言都手上變化成新型態的戰爭工具。

從台灣科幻小說發展歷史回顧,一九八○年代以降的作家越發幻滅與虛無,葉言都懷抱為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小人物發聲,警示科學發展扭曲的傷害,都成為空谷足音。誠如許倬雲院士說過:「二十世紀以來,科學研究迅速發展,加上全球化以後,人類文化的多元,猶太教與基督教的神恩,不再能約束個人主義的脫韁而去。於是,資本主義追逐利潤,壓過了個人主義對自己的約束,一變而無所不用其極。」顯然具有歷史學家、新聞人與小說家多重身分的葉言都,關注以人文精神反思現代科技的極端發展,在他筆下的寓言不僅是一則則警語,他更堅持不受到當下的人事物框限,期許自身的科幻小說是一則則預言,穿越到十年、三十年或是百年之後,依舊具有啟發意涵,這正是本書經典價值所在。

 
外溢失智險 多走路享優惠
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多運動可降低失智症風險,睡得飽亦可以降低相關罹病風險,外溢保單即透過運動與自主健康管理,一方面達到事前預防,一方面維持健康,保險公司再給予更多的保額給付優惠。

尋訪金庸故里 浙江海寧
金庸是浙江海寧人,提到海寧,最有名莫過於陰曆八月十八的觀潮風俗,其時鹽官觀潮景區熙熙攘攘,人潮比錢江潮來得還要洶湧。但除了觀潮季節外,鹽官古城平日人潮較少,跟性質近似的麗江古城或大理古城完全不在同一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