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高血壓發病的3 大危險因子為何?
A:肥胖、高鹽飲食、過量飲酒,是高血壓發病的3 大危險因子
● 危險因子 1:高鈉低鉀飲食導致高血壓
研究指出,平均每日食鹽量每增加2 克,收縮壓大約增加2mmHg,舒張壓則會增加1.2mmHg;也就是說,鈉鹽攝取越多,罹患高血壓的機率越高。
當人體攝取的大量鈉鹽進入血液後,腎臟排除水分的功能會受阻,造成水分滯留體內,而使血液量增加,且鈉也會刺激血管壁收縮,使血管阻力變大,導致血壓升高。
● 危險因子 2:飲酒量與血壓值成正比
少量飲酒後會使血管擴張,暫時使血壓降低,但心跳速度會加快,心臟搏出量增加,之後血壓可能反彈上升。
少量喝一些葡萄酒,有助預防心血管阻塞,但若每日飲用100c.c. 以上,或喝其他等量酒精的酒,長期下來,將會對血壓產生不良影響。
研究指出,男性持續飲酒者比起不飲酒者,4 年內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會增加40%。過度飲酒不但會造成血壓飆升,還會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 危險因子 3:肥胖易引發慢性病
體重過重者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體重正常者高出2 ∼ 3 倍;肥胖者高血壓罹患率是非肥胖者的3 ∼ 6 倍。而高血壓患者中約有一半是肥胖者,而肥胖者中約有一半罹患高血壓。
研究指出,體重每增加10 公斤,收縮壓會升高2 ∼ 3mmHg,舒張壓則會升高1 ∼ 3mmHg。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1,5 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會增加9%;如果增加3,危險性將大幅增加至50% 以上。
肥胖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皮下脂肪多,另一種是內臟脂肪多。西洋梨型肥胖多是屬於皮下脂肪型肥胖;而啤酒肚或蘋果體型則是內臟脂肪囤積型肥胖,因為腹部脂肪堆積,肝臟、胰臟、大腸、小腸被大量脂肪包覆,這些脂肪會分泌毒素,使新陳代謝紊亂,進而誘發糖尿病、血管硬化阻塞、高血壓等問題。
★ Q:胖、瘦跟高血壓有關嗎?
A:肥胖者不一定有高血壓,但體重過重會增加發病的機率
體重與血壓升高有關,當體內脂肪組織大量增加,血液循環的需求也會相對增加,身體會以提升血管的壓力因應,進而引發高血壓。根據統計分析,體重超重10% 的人,高血壓發病率為10%;超重30% 的人,發病率為20%;超重50% 的人,發病率為25%;超重80% 的人,發病率高達60%,足以證明肥胖絕對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
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國人平均體重有向上攀升的趨勢。事實上,定期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就能減少三高發生率。除了每天做3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肥胖者還須控制食量、正確飲食。
關於食量,不同年齡層有不同準則,一般建議40 歲前吃9 分飽,40 ∼ 50歲吃8 分飽,50 歲後吃7 分飽。當然,每個人還是應根據活動量調整食量;然而,不暴飲暴食絕對是大原則。只要吃得正確健康,長期下來,體重必會逐漸下降,血壓也能獲得改善。
★ Q:如何克服高血壓遺傳體質?
A:預防勝於治療,是穩定血壓的不二法門
血壓與遺傳有關,不當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易誘發高血壓體質發病。若父母皆嗜重鹹,子女隨著父母養成這種習慣,就助長了遺傳因素,成長後罹病的可能性就會升高。雖然高血壓體質會遺傳,但仍有很多方式可以克服,如維持理想體重、適度紓解壓力、均衡飲食、戒菸限酒、適度運動、維持優質且充足的睡眠、定期測量血壓等,皆能降低高血壓的威脅。
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不管套用在哪種疾病上皆成立。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預防高血壓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式。即使遺傳了高血壓體質也較不易發病,而正常血壓體質者也應該遵守這樣的原則,以確保身體健康。
★ Q:血壓持續偏高會有什麼危險?
A:會造成血管病變,引發心血管等併發症
心臟與血管的關係如同幫浦與水管。血壓高,血液沖擊血管壁的力道增大,當血管長期承受壓力,可能會發生硬化、血凝塊等狀況,血液更難順利通過,心臟這個幫浦只好更用力,久了就會演變成心室肥大,進而造成心臟病。此外,血管硬化也會促使器官發生病變,導致併發症發生。
高血壓併發症是因動脈硬化而起,常影響腦、心、腎、眼底、周邊血管。腦血管病變會引起頭暈、頭痛,甚至腦梗塞、腦出血;心血管病變會引起心悸、胸悶、心絞痛、心臟衰竭;腎血管病變會引起蛋白尿、血尿、尿毒症;眼底血管病變會引起視力模糊、眼底出血;周邊血管病變則會引起間歇性跛行、四肢麻木。
★ Q:血壓降越快越好嗎?
A:血壓降太快,易導致動脈供血不足,進而傷害心臟
血壓下降太快,身體可能會無法適應。若冠狀動脈硬化患者的血壓快速且大幅降低,會使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對仰賴冠狀動脈提供氧氣、養分的心臟造成傷害。因此,高血壓患者切勿自行增加藥物劑量。
根據治療原則,短期降壓幅度最好不要超過原血壓的20%,當血壓降得太快,會出現頭暈、無力、胸悶等症狀,嚴重恐腦缺血、心臟衰竭,老年患者尤其要特別注意。
★ Q:攝取優質蛋白質能預防高血壓?
A:均衡攝取植物性和動物性蛋白質,有助祛脂降壓
想要穩定血壓,除了採行高鉀低鈉的飲食之外,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也是維持血壓穩定的重要因素。蛋白質在胃及小腸中能藉由酵素分解成有益的胺基酸,有助預防血管緊縮,改善血流及血壓。
安排每日飲食項目時,應多選擇優質蛋白質,並建議按照體重每公斤補給1克的比例攝取,植物性和動物性蛋白質最好各占一半。前者可選用大豆蛋白,如黃豆、豆腐、豆漿等;後者可選魚肉、雞肉、牛肉、豬瘦肉、蛋白、低脂牛奶等食材。適量補充優質蛋白質有助防治高血壓,並能降低壞膽固醇對人體產生的不良作用。
~以上資料摘自《降三高蔬果食療祕方:預防慢性病&強化自癒力》鄭金寶◎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