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心理不舒服,身體就受苦》
內容簡介:當內心無法說苦,身體會代為喊痛。擁有諮商師、美國舞蹈治療師、藝術治療師等多項證照的心理師博士,告訴你從身體治癒內心傷痛的方法。當無法用話語說出心理的痛苦時,身體會透過症狀表現出來,因為身體不會說謊,它忠實地貯存所有的情緒,若是過往內心的創傷未獲得抒解或釋放,就會變成不安、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儲存在身體裡。身體不適或生病就是在提醒我們,要面對自己真正的需求,妥善處理問題,並相信身體與生俱來的智慧與能力。
本書作者南希京有習慣性胃痛的宿疾,透過肢體運動與舞蹈動作,她才發現身體的疼痛,原來是她長期逃避負面情緒所付出的代價。她從缺乏母愛與關懷的親身經歷中,領悟到人們痛苦的根源,在於失去了母親的懷抱。這裡所說的並非只是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更代表「像母親一樣的安全基地」。身體就像是我們的母親,擁有母性的身體能撫慰受傷的心靈,照顧內在小孩。
有愛的地方就有傷,我們要學會用身體打開心理的結。作者將透過身體獲得的療癒與成長體驗,歸類成十二種「正身」(Bodyfulness)練習,像是建立心理防護罩、使用身體的煞車系統、放空身體的力量……等,告訴我們如何運用身體的語言自我關愛,與自己溝通交流。當身體動起來,被壓抑情緒也會跟著動起來,不再受到束縛,我們便能看見隱藏在情緒背後的真實自我,產生不同於以往的全新想法。無論是尊重自我、平靜的心靈、良好的關係,或是幸福的人生,一切都必須從回歸身體開始。
——透過「身體的語言」瞭解內心——
沒有接觸,便無法感受到照顧與關愛。當我們身處痛苦之中,溫暖的碰觸與沉默的凝視,比無數言語更能帶來慰藉與療癒。傷口復原不是靠舌尖的話語,而是肢體的接觸。心理健康取決於我們如何感知自己的身體。透過身體感受情緒時,我們就能好好照顧並控制情緒。當與自身情緒建立健康的連結時,便能與他人的情緒進行有意義的連結。
在危機時刻,身體會自我保護。逃離恐懼是種潛意識的智慧,像赤腳踩地、輕拍皮膚、按壓肌肉等自我碰觸的方式,就像使用身體的煞車系統,能使神經系統冷靜下來。想將憤怒的攻擊性轉化為創意的能量,就要用心傾聽身體。就像要認識身體才能使用身體一樣,我們必須覺察憤怒才能有意識地使用憤怒。當身體動起來,情緒也會跟著動起來。在肌肉活動的同時便能釋放緊張,被壓抑的情緒也得以流動,幫助我們自然轉換心情。
面對悲傷,才能瞭解自己的深度。心理創傷是儲存在身體裡的痛苦記憶,不論是哭泣或把痛苦說出來,都能清空並釋放受困在記憶中的情緒毒素。透過悲傷來度過痛苦,能使身體放鬆,也能獲得新的活力與能量,進而更深入認識自己。
動,是讓自己活下去的力量。操控自己的身體,在必要時刻讓身體動起來,就代表你已經成為自我生命的主宰。即便在面對生命時偶爾會覺得煩躁、不安或恐懼,但仍要繼續面對這個世界,依心之所向跨出每一個步伐。
作者介紹:南希京 ,是用身體治癒心理,有十八年資歷的心理治療師。曾經憂鬱的幼年期,因為偶然接觸跳舞,讓她經歷了身體從靜默中鮮明甦醒的體驗,從此以後跳舞成了她的藏身處、治癒和救援。因為對於舞蹈的熱切渴望,大學就讀漢陽大學舞蹈系。她是教育家、研究者和諮詢師,在韓國藝術心理治療研究所,透過肢體動作、以深層心理學基礎的藝術治療,以及運動治療研討會,與各種不同的人一起探索他們的內心,共同成長。
搶先試閱:〈建立心理防護罩〉
像母親抱著孩子般,以雙手環抱自己,身體的溫度就能傳到內心。
當你不安的感受越來越強,或情緒極度低落時,我們可以透過親密的肌膚接觸與溫暖來安撫自己。與自己的肌膚進行接觸會成為撫慰與關愛的方式, 也能形成心理的防護罩。當情緒海浪襲來或情緒火山爆發時, 立即處理那份混亂可能會很危險。
這時與其直接處理壓倒性的情緒, 我們應該專注透過身體的感覺接近情緒,才是更有效、更安全的做法。與自己的肢體接觸, 能夠安撫過度激動的情緒,讓神經系統的調節恢復正常,使我們從交感神經的緊繃狀態, 轉變為副交感神經的放鬆狀態,讓身體活動變得更穩定。我在這裡介紹兩種自我接觸的方法,可以控制情緒不穩定的狀況。重複使用這些方法,直到身體熟悉它們是很重要的。
第一種方法是提供自己母性般的肢體接觸。當不安的情緒或混亂的思緒使你無法專注時,可以嘗試專注在撫摸自己的雙手,以及與身體接觸的感覺, 使自己平靜。
母性的接觸需要柔軟的觸感、溫暖的溫度和穩定的壓力。當我們能提供自己溫柔的肢體接觸,便能擁有受到母性照護的感性體驗,進而獲得安慰。若交感神經太過亢進,可以施加一些壓力,使身體能更穩固地貼近地面。透過持續覺察身體的感受並調整壓力,進而增強自我調節的能力。
第二種方法是給自己溫度,也稱為蝴蝶擁抱法(butterfly hug), 這也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的心理防疫法。方法是用雙手環抱自己並輕拍身體,這時雙手就如同蝴蝶拍動的翅膀。給予自己溫暖的關鍵是意識到觸覺體驗, 感受自己正在付出母性以及接受擁抱。就像緊抱著不安的嬰兒一樣,我們還可以輕拍或搖晃自己。當身體充分感覺並接受這種溫暖的觸覺體驗時,就算達成擁抱的目的。
1.自我碰觸:撫摸自己的身體
(1)找個舒適的位置坐下。首先確認自己雙腳能穩穩踩在地上,臀部兩側的坐骨要平均接觸到椅子。觀察並專注於呼吸。
(2)雙手抱住自己的頭部(頭骨),一手放在前額,另一手放在後頸處,以溫柔且穩固的方式碰觸,就像包覆一件珍貴的物品。
首先用手感覺自己的頭部,看看頭是熱燙還是溫暖、是濕潤還是粗糙、是硬幫幫還是軟綿綿。先不要妄下結論,只要好好覺察手傳來的感受。
接著換用頭感受雙手,看看手是冰冷還是溫熱、是大還是小、觸感如何、力道如何,又會讓你聯想到什麼形象。
(3)接著雙手交叉環抱住雙臂,像緊抱著可愛的嬰兒一樣擁抱自己。這時觸摸的壓力,應該是足以讓我們能感覺自己的皮膚與肌肉的力道,用充實而飽滿的感覺更用力地抱住自己。
首先,用手感受被抱住的雙臂,看看肌肉與骨頭是柔軟還是粗糙、是鬆軟還是緊實,專注覺察雙臂帶來的感受,不要做任何批判。
接著改用手臂感受手掌,專注感覺手掌的觸感、溫度、力道,以及這樣的接觸會讓你聯想到什麼。
(4)接下來用雙手環抱身體,一手放在心臟上,另一隻手放在肚臍上,稍稍施力按壓。像撫觸嬰兒一樣,邊調整手的力道邊按壓。試著用手感覺心跳或呼吸的律動。用手感覺呼氣與吸氣,或是覺察收縮與舒緩、擴張與放鬆的節奏,並感受速度、強度,以及你聯想到的畫面。
接著將注意力轉移至心臟與肚臍上,感覺擁抱著自己的雙手是什麼感覺,會令你聯想到什麼畫面。
(5)最後,鬆開雙手,放在膝蓋上,將注意力放在腳底與坐骨上。觀察呼吸,確認用手擁抱過的身體是否依然留有觸感。
2.自我擁抱:給自己溫暖
(1)以舒適的姿勢坐下。首先確認自己的雙腳能穩穩踩在地上,以及臀部兩側的坐骨平均接觸到椅子。觀察並專注於呼吸。
(2)雙手交叉放在胸口,深呼吸時手略施力,更深度地按壓胸部,以胸部感覺手的觸摸。覺察擁抱自己的手以及被抱住的胸部有什麼感覺,並專注於呼吸。
(3)接著雙手慢慢輕拍胸部,就像在安撫一個不安的孩子,在輕拍的節奏中,充分感受安慰自己與被安撫的感覺。也可以稍微改變輕拍的節奏或力道,感受一下當節奏改變時,身體的感覺與情緒的變化,試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拍打節奏,也要特別注意呼吸。
(4)輕輕左右晃動身體,就像媽媽在哄哭鬧的孩子一樣,讓重心在左右坐骨間移動,想像自己正用肚臍畫一條圓弧線般地搖動身體。在自然搖晃的節奏中安撫內心,讓自己平靜下來,同時感受被安撫的自己以及身體在擁抱中獲得平靜的感覺。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晃動節奏,同時觀察自己的呼吸。
(5)最後,鬆開雙手,放在膝蓋上,將注意力放在腳底與坐骨上。觀察安撫自己的雙手與被擁抱的身體是否依然留有觸感。試著用圖畫或文字表達自己體驗到的觸摸與溫暖。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南希京《心理不舒服,身體就受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