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四金控子銀行遭遇美債空襲 衝擊上繳配息能力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11/15 第57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四金控子銀行遭遇美債空襲 衝擊上繳配息能力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債殖利率9月底飆到4.62%,部分金控下子銀行慘遭空襲。13家金控旗下子銀行昨(14)日公布第3季財報,包括中信銀、華南銀、國泰世華銀和凱基銀等四家金控子銀行前三季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失擴大,可能進一步衝擊子銀行上繳配息能力。

據截至9月底財報,13家金控旗下子銀行淨值共2兆7,453億元,較去年底增加了2,437億元,淨值仍現緩步回升,主因是今年前三季股市順風、且各銀行獲利依舊亮麗推升所致。

若進一步看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失,則各家不同調。中信銀前三季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虧損增加32.6億元,9月底未實現評價虧損126.6億元,是13家金控旗下子銀行中,減損擴大最多者。

其次是華南銀,前三季帳上未實現虧損也增加18.7億元、9月底未實現評價虧損195億元。

國泰世華銀前三季未實現虧損增加17.4億元、9月底未實現評價虧損138.9億元,凱基銀9月底未實現評價虧損59.7億元,前三季虧損略增0.5億元。

前三季帳上有增加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利益者,則以北富銀和兆豐銀最多,前三季各增加53.8億元和53.2億元,第一銀和合庫銀各增加38億至39億元之譜,元大銀也增加35.8億元,其餘四家則約莫增加3億至20億元之間。

銀行主管坦言,9月底美債殖利率飆升到4.62%仍較去年底3.83%,還增加了79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讓銀行持有債券部位評價減損擴大,但因每一家對債券投資組合結構不一,就會呈現不同結果。

該主管說,一般銀行持有海外債與國內債券配置是6:4,有些銀行則持海外債比重又更高,但債券除區分國內外債券,又還分為固定、浮動、長短天期,或是持有公債、公司債與金融債等,不同資產配置就會產生不同盈虧的結果。

13家金控旗下子銀行中,有九家前三季帳上未實現金融資產評價利益增加,但到9月底餘額數字來看,除了一銀、北富銀有未實現金融資產有評價利益外,其餘11家帳上資產評價仍虧損。

 
金管會示警…代辦幫你討回受詐款? 小心詐騙新招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詐騙手法不斷翻新,金管會官員昨天表示,近來發現「代辦追索」的新型態詐騙,由不法分子代詐騙被害人申請返還警示帳戶剩餘款,近一個多月來金管會接獲近百件陳情案。官員提出「要報案,不代辦」的「六字訣」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免得被詐騙集團「二度傷害」。

據了解,這類代辦詐騙通常都是透過網路尋找詐騙受害人,包括誘使受害人說出遭詐騙的金額,判斷是否為「肥羊」,而刑事警察局也已接獲數件這類案件。至於詐團最常用的偽裝身分包括國際律師、國際駭客、國際打擊詐騙組織以及國際刑事組織。

至於這類詐團的手法不外乎聲稱自己是很厲害的駭客,能駭進銀行帳號幫受害人討回受詐款項,也有詐團聲稱自己服務於國際打擊犯罪或國際刑事組織,謊稱已幫受害者討回款項,「但要先繳一筆保證金才能領款」。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昨說,民眾若遭到詐騙,一定要牢記「要報案,不代辦」,千萬不要誤信第三人可追回款項。若民眾遭詐騙後希望把匯到警示帳戶的錢追討回來,就得出示兩項文件,分別是刑事案件的報案三聯單,以及「切結書」,切結若申請內容不實導致銀行受損,會有法律承擔責任。

銀行局也提醒,民眾遭詐時必須先立案,接下來警方會了解金流流向,若款項來得及阻擋,就會依規定幫民眾追回受詐款項。

童政彰表示,這些代辦業者都拿著受害人的「委託書」來找金管會,希望金管會能交付銀行,把詐款匯出,但金管會發現來的都是同一群追索人,因此有所警覺;提醒民眾不要上當,若需要尋求返還警示帳戶剩餘款項,不要透過第三人代為處理。

 
國銀放款中小企增額拚達標 Q4需求旺季助攻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9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9兆5,816億元,較上月增加492億元,累計前九月增加2,983.7億元,較全年放款增額3,800億元,目標達成率78.5%,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昨(14)日說,以第4季是傳統放款需求旺季來看,仍有機會達到全年3,800億元新增放款的高目標。

童政彰說,以過去五年歷史經驗來看,第4季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量平均多會增加1,400億至2,900億元,主因是第四季有國內外聖誕節等訂單需求量較高、也是傳統放款需求旺季,因此對全年3,800億元目標達陣有望。

他說,從2020年的三年疫情期間,因政府有陸續推出疫情紓困、和疫後振興貸款專案,均推升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量,如2020年全年中小企業放款量就達9,144億元的史上新高,次高則是2021年8,762億元,2022年則是5,945億元。

顯示過去三年疫情期間,中小企業放款量暴增,但這三年中小企業放款量的目標卻僅約3,000億元或3,500億元,等於是低目標、但衝出高放款量。

2023年對中小企業新增放款3,800億元是歷年新高目標,童政彰說,因第4季是傳統放款旺季,因此即便目標訂這麼有挑戰性,仍有機會達陣,對全年3,800億元新增放款目標是審慎樂觀。

金管會昨公布9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數字。據數據顯示,今年來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呈緩步回溫,首季衰退6.96億元,第2季跳增1,487億元達到高峰。

第3季起則維持增加470億至500億元左右,7月單月增加536億元、8月則再降到476億元,但9月則略回溫增加492億元,顯示時序邁入第4季,放款需求動能似乎回暖。

前九月放款增加前三大者,是北富銀增加709億元,華南銀增加424.6億元、彰銀增加302.5億元,玉山銀增加287.8億元,永豐銀增加250.8億元。

童政彰說,其中北富銀因是今年4月合併日盛銀,若扣除日盛銀、北富銀新增額是394.23億元。

 
地方領「超徵紅包」 沒問題啦 明年確定至少放送59億元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稅收狀況良好,財政部近日公布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收入情形,截至10月底收入達3,572億元,其中,攸關地方財源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3,359億元,已提前達成全年預算目標。換言之,明年地方政府確定可領到統籌分配稅款「超徵紅包」。

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會依據每年通知分配金額,按12個月平均發放給地方政府,而若當年度稅收執行情況良好,相關稅源超過預算數,財政部會在隔年1月撥付「第13次」,時間點通常落在農曆春節前,成為地方政府期待的紅包。

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截至10月,統籌分配稅款收入共3,572億元,達成全年估算數的101.8%,已超過原先全年預估收入數3,508億元;其中普通統籌分配稅款3,359億元,達成率101.8%,也比預算數3,300億元多出59億元。也就是說,今年普通統籌稅款收入至少已比預算數超過59億元,地方確定明年可領到至少59億元以上的超徵紅包。至於這份紅包有多大包?實際上仍須視11月、12月稅收實徵情形才會明朗。

依《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稅源包括所得稅及貨物稅各10%、營業稅總收入減除依法提撥的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後40%,及縣市徵起的土地增值稅20%。

截止10月,統籌分配稅款各項稅源中,所得稅收入1,740億元,達成率108.2%;營業稅收入1,672億元,達成率98.1%;貨物稅收入135億元,達成率86.9%;土增稅受到房市影響,收入僅23.9億元,達成率58.6%。

與往年同期達成率比較,去年此時達成率已達108.4%,2021年同期達成率97.4%,2020年同期為82.2%,今年表現屬於前段班。

去年由於稅收良好,總稅收超徵5,237億元創新高,地方政府獲配的超徵紅包超過700億元,也寫下新紀錄,今年超徵規模應不會超過去年,不過實際狀況仍需觀察年底稅收入帳情形。

 
國際財經要聞
消費疲弱、競爭激烈 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上季又虧損
編譯陳苓、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消費疲弱和競爭日趨激烈,導致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Sea)第3季再次陷入虧損,美股14日早盤冬海股價應聲暴跌11%。

這家東南亞最大網路公司公布,第3季淨虧損1.49億美元,遠不及前一季的獲利3.22億美元。第3季銷售年增4.9%至33億美元,則優於預期的32億美元。投資人擔心,該公司可能是犧牲利潤來抵禦競爭。

冬海創辦人李小冬8月宣布,要加碼投資線上零售部門蝦皮與直播,以對抗其他電商平台,當時冬海股價聞訊寫史上最大跌幅。

不久前,包括印尼等冬海的最主要市場,遭受TikTok和新影音購物服務的圍攻。

這些業者找來人氣網紅,向不斷成長的網路人口販售商品。然而,印尼小商家對TikTok日益不滿,雅加達當局在9月迫使TikTok停止購物服務。

彭博行業研究(BI)表示,冬海上半年的營收,68%由電商貢獻,該公司應該能從印尼監管單位關閉TikTok購物平台中獲益;TikTok在馬來西亞也有類似風險。

冬海線上購物的網站成交金額(GMV)在第1、2季可能下跌或停滯,但是隨著行銷費用提高,蝦皮從同業手中奪回市占,狀況有望好轉。但電商擴大開支,該公司的自由現金流仍會蒙受壓力。

另外,美國居家修繕業者家得寶(Home Depot)同日公布,在客戶減少大型裝修工程以及高價商品採購的情況下,上季銷售較去年同期下降3%,但仍優於華爾街預期。

在10月29日為止的上季,淨利為38.1億美元或每股盈餘3.81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3.4億美元或每股4.24美元,但優於分析師預估的37.6億美元或每股3.76美元;上季營收377.1億美元,低於一年前的388.7億美元,但高於分析師預測的376億美元。

Factset的數據也顯示,家得寶上季的同店銷售年減3.1%,連續第四季下滑,但降幅未如分析師預期的3.6%嚴重。

家得寶並縮減了全年財測範圍,對未來幾個月的業績謹慎以對。

目前預計全年銷售將比前一年下滑3%至4%,而先前的預期為下降2%至5%;全年每股盈餘將下滑9%至11%,而先前的指引則為下降7%至13%。

 
美國大型零售商 庫存爆倉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根據路透分析,眼看年底購物旺季愈來愈接近,沃爾瑪和梅西百貨等大型零售商連續第二年面臨庫存過剩問題,業者可能祭出「跳樓大拍賣」這種超殺優惠來吸客和去化庫存,但此舉恐怕傷害獲利。

路透委託財經新聞與數據平台LSEG Workspace調查美國30家零售商的存貨周轉率,發現今年庫存滿載對零售商尤其是一大挑戰,因為美國消費者預期本季支出只會增加3%~4%,與通膨率大致持平。業界估計,這將寫下五年來最小增幅。

路透的分析顯示,包括體育用品商Foot Locker和美妝零售商Ulta Beauty在內的30家零售商,有三分之二業者存貨周轉率低於同行,顯示銷售緩慢或庫存過剩,代表某些連鎖零售通路可能重蹈去年的覆轍。去年消費者因通膨過高暫停非必要消費,造成許多零售業者庫存過剩,打擊毛利率和獲利。

雖然多數零售商的最新財報顯示,庫存已比去年下滑,但LSEG的存貨周轉率資料指出,零售業者的庫存水準仍很高,一元商店、百貨公司及服裝與配件連鎖店的情況尤其嚴重。

投資研究機構晨星分析師史瓦茨認為,百貨公司年底購物季的銷售可能不是太旺。

 
美股道瓊指數漲近500點 史指4月來最佳
記者張大仁/即時報導世界日報
美股沿續11月強勁上漲的動能,華爾街歡迎美國全新的通膨數據,因該數據提高了聯準會結束升息的希望。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489.83點或1.4%收3萬4827.7點。史坦普500指數上漲84.15點或1.91%收4495.7點,短暫站上4500點關鍵水平,為4月以來最佳單日走勢。那斯達克指數上漲326.64點或2.37%收1萬4094.38點。

漲幅進一步加劇了本月本已出色的股市表現。11月史指和道指分別上漲7.2%和5.4%。那指上漲9.7%,預計將創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上個月CPI持平,而《道瓊》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將月增0.1%。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所謂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低於預期,且漲幅為2年來最慢。這給市場注入了樂觀情緒,認為聯準會最終可能永遠結束升息行動。

Globalt Investments投資組合經理人布坎南(Keith Buchanan)表示:「人們樂觀地認為,通膨正在降溫至聯準會可以鬆手的水平。」

根據芝商所(CME) FedWatch工具,報告發布後,聯邦基金期貨定價數據顯示利率可能在下次聯準會政策會議上保持穩定。

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10月躍升至5%以上,令投資人感到震驚。但14日在疲軟的通膨報告發布後,跌至4.5%以下。

領漲股市的是科技特產業SPDR基金(XLK),該ETF追蹤史指中的科技股。隨著投資人重返受利率上揚打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該ETF收盤創下歷史新高。特斯拉上漲6.12%。

美國商銀和富國銀行等銀行股因經濟能避免衰退的希望而上漲。

家得寶(Home Depot)因第3季獲利優於預期而上漲5.4%,領漲道指。Enphase Energy、Boston Properties和SolarEdge Technologies均上漲超過10%,引領史指走高。

油價持平,交易員評估中東緊張局勢可能緩解的跡象以及原油需求預測的上升。

1月布蘭特原油合約下跌5分收在每桶82.47元;而美國西德州中質原油(WTI) 12月合約則穩定在每桶78.26元。

部分跡象顯示,中東緊張局勢可能會緩和。拜登總統表示,他相信可以達成協議,釋放哈馬斯劫持的人質。對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可能蔓延的擔憂導致10月中旬原油價格走高。

盤前國際能源總署(IEA)調升原油需求預測,且美國通膨降溫強化了聯準會可能不再升息的可能性,原油價格上漲。

股市上漲的另一個因素是由美國國債殖利率下降引發的,而美國國債殖利率本身又因10月份通膨弱於預期而走低,反彈範圍異常廣泛和深入,觸及全年表現落後的市場領域。

例如,紐約證券交易所總交易量的91%價格上漲,而只有9%下跌。那指中有85%上漲,15%下跌。同樣地,紐約證券交易所每10支股票有9支上漲,那指上漲股與下跌股的比例為7比3。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新高與新低比例為6比1。

SPDR S&P Regional Bank ETF在春季因矽谷銀行倒閉而遭受重創,但如今卻飆升7.36%。Western Alliance Bancorp上漲10.6%; PacWest銀行上漲10.34%

史指房地產指數之前因2023年商業房地產貸款擔憂而受到打擊,但今日反彈5.5%,在史指11個主要類股中表現最強勁。羅素2000小型股指數上漲5.44%,是史指1.91%漲幅的2倍多。

雅培公司公布對患有2型糖尿病並服用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的Ozempic等GLP-1藥物患者進行的研究結果,股價上漲。這些患者一直在努力降低HbA1c水平,但在使用雅培的Libre連續血糖監測儀後,這個重要指標得到改善。

雅培的數據是CGM設備製造商發布的最新數據,證明GLP-1藥物可以與監測設備共存。

本周市場情緒似乎確實發生了變化,醫療器材股收復近期的跌幅。其他遭受打擊的品牌,如Insulet和Tandem Diabetes Care的漲幅更大,分別接近5%和16%。

在一份關於雅培研究的研究報告中,美國商銀分析師史提德(Travis Steed)重申對雅培股票的買入評級,指稱「對2024年的預測似乎已消除風險,雅培的毛利率擴張為其資產負債表提供了上漲空間。」

 
全球石油明年恐供應過剩 IEA:美國、巴西產油量超出預期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能源署(IEA)在14日發布的最新月報中指出,即便全球石油需求持續攀升,市場供需情形卻不像先前預期的那麼吃緊,因為全球石油供應成長的幅度超出預期。

這個總部位於巴黎的組織說,今年第4季石油供不應求的缺口,將縮減30%至每日90萬桶,但因需求增長到明年會比今年放緩,因此明年初可能還會轉而變成供給過剩,為油價增加下行的壓力。

IEA上修今、明兩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預期。IEA把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從先前的每日230萬桶,上調至每日240萬桶,總需求量達到每日1.02億桶,這個看法類似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新看法;OPEC於13日將石油需求成長幅度調高至每日246萬桶。

IEA也把2024年的石油需求增幅由每日88萬桶,上調至每日93萬桶,總需求量達到每日1.029億桶;相形下,OPEC認為明年石油需求增幅將達到每日225萬桶。

最近幾年IEA和OPEC對長期石油需求、對新供應投資的必要性等議題的看法不一致。IEA認為明年石油需求增幅之所以放緩,是因為「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經濟反彈進入尾聲、能源效率的提高、電動車隊的擴大,以及結構性因素的重新出現」。

IEA認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經濟逆風日益明顯,這些國家今年對石油需求小增,到明年會轉而萎縮。

至於供應方面,IEA預估今年全球總石油產量將每日成長170萬桶,達到破紀錄的每日1.018億桶,因美國、巴西的產油量正超出預期;明年的每日增幅則是160萬桶,總供應量攀抵每日1.034億桶。

IEA表示:「隨著時序進入北半球的冬季,目前需求仍超過既有的供應,油市的供需平衡將仍容易受到經濟和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影響,並加劇波動。」

如今,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已從今年9月逼近每桶98美元的高點,回落到每桶82美元左右,正是因為各界對經濟成長和需求的擔憂,讓油價承壓。不過,在另一方面,OPEC及其夥伴國的減產措施、中東爆發的衝突,也為油價提供支撐。

 
美通膨降溫年增3.2% 低於預期...升息機率更低了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勞工部14日公布,10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於上月相比持平,月升幅0%遠低於9月時的0.4%,也低於預估的0.1%;比去年同期則上升3.2%,年升幅遠低於9月時的3.7%,也比預估的3.3%略低。

美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升幅明顯下降,且低於預估,顯示聯準會(Fed)抑制通膨的努力獲得進一步的進展,12月中會議再度升息的機率劇減,也使經濟軟著陸的機率升高。

美股及美債早盤同步上漲,公債殖利率大幅下降。

整體CPI升幅縮小,主因汽油價格大幅回跌10%;預料11月油價將繼續下跌,有利於整體通膨率再降。

路透報導,根據Fed資金期貨合約市場的報價,交易員如今認為Fed再繼續調高利率的機率不到10%,低於CPI報告出爐前的28%,而明年5月就會開始降息。

美股早盤開高走高,道瓊指數漲逾300點,美債殖利率下滑,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4.5%。

至於扣除能源與食品價格的核心CPI,月升0.2%,低於9月及預估的0.3%升幅;比去年同期上升4.0%,低於9月及預估的4.1%年升幅,也是2021年9月以來最低升幅。

核心CPI升幅相對較大,主因房租、汽車保險及娛樂價格上升,以及健保費率計算方式改變使健保費用比9月大幅提高1.1%。未來幾個月居住成本變化將是觀察焦點,因為9月房價上漲0.6%,是年中以來最大單月升幅。

10月實質時薪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0.8%,與9月時的0.5%升幅進一步升高;實質周薪則是與去年同期持平;實質周薪並未與時薪同步成長,與平均每周工作時數減少有關。

經濟學者表示,通膨下降已接近極限,之前促使通膨下降的力量正在逐漸減弱,物價再降將愈來愈困難。Fed結束升息的機率雖升高,但仍將使利率維持在較高的水準維持更久。

 
美元大跌1.5% 日圓回升150一線 市場看好Fed結束升息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元指數(DXY)周二重挫近1.5%,日圓兌美元勁升1%,因美國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進一步放緩,強化聯準會(Fed)結束升息周期的預期心理。

美元指數大跌1.5%,報104.006,創下2022年11月11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美元兌歐元和英鎊也創下2022年11月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元兌歐元重貶1.7%,報1.089美元;美元兌英鎊大跌1.8%,報1.250美元;美元兌瑞郎大跌1.52%,報0.888。

日圓兌美元走升,但漲幅小於其他貨幣。日圓兌美元升值1%,至150.28日圓。

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隨著汽油價格下跌,美國10月CPI年增率為3.2%,低於9月的3.7%。

報告公布後,美元應聲急挫,美國公債殖利率大跌,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4.5%,消除了美元今年走強的一個主要支撐。

Monex USA交易主管John Doyle說:「我們認為,美元將在今年底繼續走弱,疲態甚至可能延續到1月初。」

Annex Wealth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Brian Jacobsen說:「可以和升息時代說再見了。」

芝商所(CME)的FedWatch工具顯示,Fed明年5月前將隔夜貸款利率調降25個基點或更多的可能性超過68%。

 
要聞
銀行業明年獲利展望持平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惠升息讓台美利差擴大,銀行業今年在換匯交易(SWAP)投資收益上吃了大補丸,2023年前九月銀行業稅前盈餘4,132億元,市場估全年可賺破5,000億元,改寫史上新高紀錄,2024年可以續航嗎?

據數據顯示,銀行業中又以本國銀行前九月賺3,813億元直逼去年一整年獲利,表現最佳,占了整體銀行業獲利92%,等於九成獲利都是本國銀行貢獻,主因仍是SWAP(換匯)機會財等投資收益挹注。

但法人說,即便2024年台美利差仍大,但換匯交易受市場需求影響,收益已逐漸收斂,加上今年基期墊高,市場估2024年上半年SWAP收益恐將陷入年減雙位數。

2024年SWAP機會財收益不如今年,預期各銀行將會把資金轉回做放款本業,雖今年下半年台灣經濟成長轉佳、科技業二次庫存風險也大降,但2024年美元利率仍持高檔、墊高企業資金成本,預估國銀外幣放款需求恐續緩,2024年全年整體銀行業放款量,預估是中高個位數成長。

投資收益2024年恐衰退,淨利息收入則因2024年上半年市場利率仍維持高檔,資金成本墊高下,淨利息收入也較難有大幅成長,僅受惠出國旅遊熱潮不減、及今年財管手收基期低,預估2024年手續費收入估將轉強。

法人說,銀行業獲利三支柱,2024年投資收益略減、淨利息收入持穩或略減,僅手續費收入估有強勁表現,因此對2024年銀行業獲利展望持平,其次,快速升息對景氣衝擊也需持續觀察,若銀行資產品質轉差,則需留意呆帳大幅提存對獲利的衝擊。

 
台新金總座樂觀明年股利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新金控(2887)昨(14)日召開法說會,會中公布前三季營運成果,台新金前三季稅後純益達12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85元,主要獲利引擎台新銀行前三季稅後純益達121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外界也關注金控配息表現,金控總經理林維俊指出,「樂觀看待」明年的股利政策。

外界關注金控配息表現,林維俊說,現在討論明年配息有點早,但他「樂觀看待」明年的股利政策,原因有三,第一,今年台新獲利狀況不錯;第二,併購保德信人壽產生的廉價購買利益還剩39億元左右,必要時可增加配股能力;第三,去年未實現損失部位縮小,而台新也會視市場狀況等,提出一個具有競爭力、吸引力數字提報董事會。

台新金控前三季稅後純益達12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85元,股東權益報酬率8.90%,每股淨值為13.05元。在資本結構與授信資產品質方面,台新金控、台新銀行、台新證券及台新人壽資本適足率分別為137.0%、14.6%、351%及361%,資本結構持續穩健;台新銀行逾放比及覆蓋率分別為0.13%及1,083.1%,授信資產品質維持良好。

主要獲利引擎台新銀行表現穩健,各項放款業務均穩健成長,帶動前三季全行總放款年增達5%,從幣別來看,其中外幣放款年減9.7%,台幣放款則有6.8%成長,全行總存款則年增12.4%,存放比71.8%。

 
中研院、台電攻去碳燃氫 興達電廠年底採新技術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研院及台電攜手合作「去碳燃氫」技術,今年9月發出「去碳燃氫」的第一度電,蔡英文總統昨(14)日表示,這是台灣推動氫氣發電,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里程碑。並強調能源科技的創新是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關鍵。

台電宣布,天然氣裂解製氫燃燒發電技術跨出實驗室,串接商用小型發電機組。後續將由中研院與國內氣體製造商合作,目標年底台電興達電廠燃氣機組將混氫5%發電。

中研院及台電昨日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蔡總統致詞指出,政府在今年3月提出「淨零科技方案」,規劃每年至少投入150億元,加速相關的研發和應用。

蔡總統表示,2050淨零轉型已經是全世界的共識,也是台灣的目標。政府已經宣布在2030年前,將投入9千億元來推動12項關鍵戰略。淨零技術要能市場化,就要和產業合作,透過場域實證加速技術落地。

淨零技術新突破,台電表示,去碳燃氫技術經中研院研發,整合台電引進的國內第一套65kW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今年9月成功以混氫10%比例運轉發電。未來中研院將與國內氣體製造商擴展應用規模,目標年底前將合作產出的氫氣應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氫氣混燒示範,在氫氣來源供應穩定、輸儲設施搭配完善下,以氫氣替代5%天然氣估算,每年可減少超過7,000噸碳排放量,未來更將視技術發展逐步提高混氫比例,進而推展至國內其餘電廠機組。

台電指出,去碳燃氫是將天然氣以高溫裂解為氫氣與固態碳(碳黑),該技術過去主要用於工業碳原料產製,近年隨國際淨零排放趨勢,德、美、澳等國相繼試驗將其作為產氫來源之一,應用於發電領域。

 
華紙喊漲價一成 永豐餘暫不動作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紙漿大廠華紙(1905)與永豐餘(1907)昨(14)日召開法說會,華紙今年第4季各類紙價確定起漲,預計將漲價一成,市場供需可望回歸常軌;永豐餘對景氣展望表示,工紙市場因下游備貨保守,整體市場需求未見明顯拉抬,消費復甦仍須醞釀。

華紙今年前三季累計營收155億元,年減13.5%,主因漿價在第2季急跌,兩個月下挫250美元,但木片價格仍處高點,墊高營運成本,且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造成紙價同步下滑,漿紙價量俱跌影響獲利表現。第3季另有業外股利收入與匯兌,帶來業外淨收入1.9億元,前三季虧損7.28億元,每股淨損0.67元。

華紙總經理陳瑞和表示,第4季屬於傳統旺季,銷量有機會逐步恢復正常,也因原物料成本向上,今年10月起逐季調升各類紙價,11與12月會持續調漲價格,第4季調漲10%。客戶端第3季拉貨已較第2季多,市場供需可望回歸常軌,整體往好的方向發展。

永豐餘總經理駱秉正昨日親自出席法說會。他說,今年第3季中國大陸工紙需求不錯,且購物旺季雙11提升工紙需求,在這之後第4季將持續觀察。

永豐餘今年前三季累計營收541.42億,因受到總體經濟復甦平緩,消費者支出意願偏保守,故整體營收年減少10.2%。前三季營業外主要投資收入貢獻約22.93億元,主因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受惠於元太科技(8069),加上認列永豐金(2890)等轉投資事業股利收入,稅後純益約13.27億元,每股純益0.8元。各事業群營運發展方面,漿紙事業群第3季獲利狀況已較上季改善,第4季為傳統旺季,預計營運能回歸到較健康的狀況。

 
鋼鐵公會六大建言 拚碳中和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鋼鐵公會昨(14)日在台中舉辦60周年慶,面對國際碳中和挑戰,公會向政府提出六大建議,包括租稅優惠、經費支持、進口鋼品碳足跡登錄等,並期待政府以實際行動支持產業完善碳中和進程,維護台灣鋼品國際競爭力。

首先,需培植碳管理人才。高市已成立淨零學院,提供產業碳盤查、碳減量、查驗證等方面的協助,中鋼配合以大帶小政策,成立碳管理輔導團,目前已輔導22家業者完成碳盤查與減碳輔導。

其次,實現碳中和需要整合產官學研資源,投入長時間的前瞻創新技術研發,希望政府給予科專經費資助,厚實技術研發能量。

第三,建議政府規範公共工程、基礎建設需採用一定比例綠色鋼品,不僅可為綠色鋼品創造需求,同時可展現國家遵循國際低碳、零碳的決心。

第四,實現碳中和需要高昂的資本支出,進行既有設備的整改,政府應給予租稅優惠、投資獎勵等政策誘因,以減輕廠商資本支出負擔。

第五,避免碳洩漏,建議政府建立進口鋼品碳足跡驗證登錄機制,以防止低價高碳排鋼品輸入到國內,造成劣幣逐良幣的不公平競爭。

第六,碳中和是挑戰也是機會,建議政府對於低碳、綠色新興產業,給予政策面扶助,以協助產業創造綠色低碳的新商機。

 
所得稅低於基本額差額不得抵減扣除
記者顏瑋辰/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營利事業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計算的一般所得稅額,如果低於基本稅額者,那麼應納的所得稅,除按所得稅法認定外,基本稅額與一般所得稅額的差額應另外認定,且此差額不得以其他法律規定之投資抵減稅額減除。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訂定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宗旨,是在避免因各種減免租稅加成下,出現實納稅賦過低的問題。

因此營利事業一般所得稅額如高於或等於基本稅額者,就依一般所得稅額繳納所得稅,不受影響。

但若一般所得稅額低於基本稅額者,除應按一般所得稅額繳納所得稅外,尚須就基本稅額與一般所得稅額差額繳納所得稅,且為符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立法意旨,此差額不可以投資抵減稅額減除。

 
個人賣未上市櫃股 要稅
記者顏瑋辰/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個人交易未上市櫃股票的交易所得,從最低稅負制2021年元旦起上路,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但若其發行或私募公司屬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的國內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且交易時該公司設立未滿五年者,不用計入。

國稅局說明,上述課稅規定已施行,民眾若有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或損失者,記得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依規定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申報,有三重點要注意:

首先,應計入課稅時點要以交割日所屬年度為準;再者,所得額的計算,為交易時的成交價格減去原始取得成本及證交稅與手續費等必要費用後的餘額;最後,應檢附收付款紀錄、證交稅繳款書、買賣契約書等足資證明文件。

該局進一步說明,所得額的計算方式又細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第一類有提供實際交易價格與原始取得成本,就以交易時的成交價格,減除原始取得成本及必要費用後的餘額為所得額;第二類有提供實際交易價格,卻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這類就以實際成交價格的20%計算所得額。

第三類未提供實際交易價格,也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這類較複雜,需先按交割日前一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財務報告每股淨值計算收入,再按該收入的75%計算所得額;最後一類直接由稅捐機關介入,若查得的實際所得額,比前述任一項計算的所得額還高,就將依查得資料核計。

該局呼籲,投資人申報前,要自行檢視是否已依規定將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併計申報納稅,如發現有短漏報所得,應儘速向所轄國稅局自動補報並補繳稅款,只要在未經檢舉或未經稽徵機關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完成補報補繳稅款並加計利息,即可免予處罰。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