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場「台灣大賽」的熱潮,讓球迷對於職棒的發展懷抱無限憧憬。但台灣職棒想持續獲得球迷支持,進而帶動台灣整體棒球水準,法治精神、硬體設施與開放競爭,是所有人必須面對的3大課題。 2015年中華職棒總冠軍賽風光落幕,這次的「台灣大賽」,創下7場比賽超過12萬名球迷進場、票房收入破億的空前紀錄。然而在華麗炫目的票房背後,更該關注的問題,是中職如何擺脫過往「盛極而衰」的宿命,自此走在更穩定的向上軌道。 答案,可從今年的冠軍-Lamigo桃猿球團的經營談起。 老球迷或許特別有感,不同於以往中職總以「黃衫軍」象隊為人氣指標,這2年,Lamigo桃猿隊氣勢高漲,據統計,今年桃猿的例行賽票房收入高達1.1億元,占4球團總收入的4成以上,是唯一破億的球隊,主場平均進場人數7043人,也超過中信兄弟象。而桃猿票房之所以能快速竄起,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桃猿隊的前身,是母企業「La New」在04年買下第一金剛後更名的「La New高熊」隊,並以高雄為根據地;10年底,球團遷往桃園並更名為Lamigo桃猿。當時,桃園國際棒球場剛落成,桃猿有了4支球團中最新的硬體場地,也給了球團經營主場的最佳著力點。 但因09年的假球事件所累,直到12年底Lamigo桃猿拿下年度總冠軍、前往韓國參加亞洲職棒大賽後,主場經營的優勢才出現戲劇化的轉捩點。 亞職大賽期間,桃猿球團從韓國職棒的加油方式中得到靈感,隔年擴增專屬啦啦隊「LamiGirls」陣容,並將勁歌熱舞與聲光效果引進球場,不少球迷專程花錢走進桃猿主場,就是來看Lamigirls跳舞。 關鍵一》改善球場設施 雖然坐擁新球場地利,Lamigo桃猿仍繼續改善硬體,先在1、3壘側設置升降舞台加油區,並在本壘板後方設置可升高至5層樓高的小飛機,讓開球貴賓或啦啦隊長能登高一呼,成為嗨翻球迷的利器。 隨著票房逐漸成長,桃猿領隊劉玠廷大膽喊出「全猿主場」口號,把客隊球迷「趕」到外野,內野區全留給主場球迷。桃猿隊主場經營效果奇佳,帶動其他3隊經營主場的力度。原本號稱「全國主場」的中信兄弟,在今年開始把將近一半的主場固定在台中;而義大犀牛則首次把60場主場全部放在澄清湖,號稱「全犀主場」;統一則把大部分主場擺在老巢台南。 不過,在票房成績上,除了中信兄弟看得到明顯成效,台南統一、高雄義大兩隊所使用的球場,因設備較為老舊而成效不彰,統一獅隊平均觀眾人數甚至比前年度下跌10%。 從4支球團經營主場的成績來看,以更細膩心思改善球場硬體設施,將是未來能否吸引更多球迷進場的關鍵。 除了有形的硬體設備,無形的「自由開放」觀念,也攸關職棒能否持續提高競爭力。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984期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