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力,看來比想像的大,是以官民智庫、新老學者都在研究中國的「疫情經濟」,於是有不少報告、諸多獻策,讀下來無非是疫情下的經濟會怎麼樣又可以怎麼樣。在諸多高論中,有兩位的觀點值得一議,一來是兩位都有點份量,二來兩位講的,一位是很快過時了,一位過去是烏鴉嘴現在是唱好派。這二位中,先要說的是劉世錦,因為他說的話,剛剛過了時間點。劉世錦是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退下多年,現在政協任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作為經濟學者,他仍然被認為有建制背景。
劉世錦是這次疫症中,說話比較大聲的經濟學者,他在2月15日就公開提出,要爭取2月底基本控住疫情,轉危為機深化結構性改革,是以有認為今次疫症中段即要求復工復產,他算是建言者之一。
劉世錦提出2月底這條線,是他認為疫情對經濟影響,主要取決於疫情時間長度。如果疫情控制在1月份,影響的主要是消費,重點是餐飲、住宿、娛樂、旅遊、交運等服務業;如果控制在2月份,影響就要擴大到生產,涉及到工業、建築業、農業;如果延伸的3月份以後,影響到就是長期生產力,很多企業執行不了合約,發不出工資,現金流撐不住,就要關門破產。這時候就是傷筋動骨了。
劉世錦的理論是控制疫情時間長度是關鍵,不然一個意外短期衝擊,變成中期甚至長期衝擊,所以要復工復產,他又強調是控制疫情,不是疫情結束。
劉世錦的進策,是為中共高層採納或者說與中共高層2月20日後的決策一致。但現在的狀況,不完全與劉世錦的預測吻合,一是疫情到2月底不算是控制了,專家說有反覆的可能:二是目前的復工復產,不那麼理想,也可以說部份復了工,全線沒復產,愈是到地方,土政策愈多,花樣也愈多,比如開著機器空轉,因為地方政府要檢查電量看工廠復產沒有。
現在進了3月份,劉世錦的說法可以放下,去看另一位有意思的人物高善文講了什麼。看高善文講了什麼,是經濟界很多人的興趣,那是因為高善文一定意義上烏鴉嘴,講問題講得領導不好意思,但講得很準,比如去年11月那個《知止不殆》的演講。
高善文現在是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安信證券雖然否認是國企但國資控股是真的,高善文在數度被「噤聲」之後,這回有話講,但用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的台子,雖然現在更是敏感時期,其實他說的話沒那麼敏感,只是談到復工復產時,說鑒於復工復產和疫情反覆之間存在太多的未知因素和不確定性,別去制定全國統一性的政策。
但高善文講得較有意思的一段,是說下一步怎麼樣。他判斷,因防控疫情與恢復生產之間平衡的難度,復工的進度不會很快。如果能在3月底恢複至往年3月份的水平,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局面。他還閃爍其詞地說,如新冠肺炎疫情像當年的西班牙流感一般反覆發作,發展成為人類與流行病的長期鬥爭,那麽無疑多個經濟部門將會受到長遠影響,一些經濟活動在較長時間內難以展開的可能性無法排除。在這樣預期下,許多商業活動需要面對的已經不只是流動性問題,而是清償力問題,是商業模式的生存問題。
讀了劉世錦的策論和高善文的判斷,會回到近期中國經濟界關注的兩個問題,即在這場十分慘烈的大疫症下,中國經濟會不會「停擺」,會不會「脫軌」。劉世錦著急建言復工復產,且以2月底為期,是擔心中國經濟「停擺」,高善文在貌似樂觀的言論中,透出的是對中國經濟「脫軌」之憂。所謂「脫軌」,倒不見是有翻車那麼嚴重,這裡應指脫離原先快速運作的軌道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