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發布消息說,由該所牽頭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里地區主要湖泊進行系統科學考察,首次獲得該區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形、水質剖面等數據,並鑽取多支湖泊岩芯。 中新社報導,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隊長朱立平研究員說,可可西里地區是目前青藏高原湖泊考察中的空白區,本次科考是對該區域湖泊的全景式掃描:首次全面測量特拉什湖、烏蘭烏拉湖、永紅-西金烏蘭湖、勒斜武擔湖、太陽湖、可可西里湖、鹽湖7個主要湖泊的水下地形,並獲取這些湖泊的水質剖面數據。通過走航式測量湖泊水深,總測線長1280公里,涵蓋湖面面積共計2330平方公里;科考隊還採集湖泊沉積樣品7個、湖泊與河流水樣25個、表土樣品102個,並在10至40米不等水深處鑽取湖泊岩芯10支。
其中,可可西里湖和烏拉烏拉湖的湖泊岩芯是迄今該區域主湖區的最長樣本,有望反應1萬年以來該區域氣候變化和湖泊環境演化過程。
本次科考結果顯示,可可西里區域湖泊與西藏南部地區近似面積大小的湖泊相比,具有水深相對較小的特點,其中,特拉什湖最深處僅為9.7米、西金烏蘭湖平均深度只有5.4米。近幾十年來,隨著降水增多和冰川退縮,該區域湖泊面積明顯擴張,水量增加,多數湖泊擴張20%以上,不少湖泊鹽度也隨之下降。
朱立平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以來,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已獲取70多個湖泊超過2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實測資料。2020年,科考分隊將繼續在青藏高原進行湖泊實地考察,最終將獲取近100個湖泊的實測水深數據。
未來,科考分隊將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數字地面高程數據和已測湖泊的面積-水量模型,估算整個青藏高原的湖泊水量及其變化,並分析與氣候變化的關係,為「亞洲水塔」的動態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機理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主要的三大湖泊區之一,其湖泊面積近5萬平方公里,分別佔中國湖泊總面積50%以上、佔整個青藏高原面積2%左右。
此次科考分隊是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5家單位28人組成,2019年10月15日進入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科考歷時32天、全程1400公里,路線覆蓋保護區全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