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潘思亮談經濟防疫:觀光業最快明年復甦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03/30 第48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潘思亮談經濟防疫:觀光業最快明年復甦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昨(29)日憂心的表示,這波疫情對觀光、旅遊、航空重創,假設疫情6月前過去,景氣最快也要明年才會復甦。

當前政府須強化經濟防疫,「三金」仍是關鍵,薪金已超前部署,但稅金、租金仍待對策,否則當經濟致死率(失業率)拉升,屆時要救也來不及了。

潘思亮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在蔡總統的授權下,行政院與交通部對經濟超前部署,薪金補貼拉高到2萬元,整體紓困銀彈來到千億元,但這僅能救急,而要讓重症患者康復,還得繼續下藥,稅金與租金需要財政部、金管會力挺。

一旦失業率攀升,台灣的「經濟面」就會進入「社區感染」,政府似乎仍未有警覺,潘思亮如此示警,若果,台灣經濟恐如歐美走向懸崖式下滑。他表示,未來三個月是關鍵,薪金補貼、人才培訓津貼等只是第一階段。

潘思亮提出「333」政策建言,他強調,針對三金紓困、營收下滑超過三成的企業先救、穩住未來三個月台灣就業率,才能救經濟。

就業率穩住,讓企業不倒還能夠養員工,潘思亮說,否則等失業潮出來,這些失業者就要政府養,換言之,就是全民一起養,不如現在政府跟企業共養,撐過難關。

疫情爆發、台灣封關,航空、旅遊與飯店業的金流瞬間被截斷,潘思亮指出,這些產業是廣義的觀光服務業,屬於傳統勞力密集型產業,雇用的人數多達數十萬人,更影響上百萬家庭的生計。關鍵是,沒有收入如何養員工,若還要付房租、繳稅,那失業潮恐4月就會降臨。

潘思亮指出,四小龍中的新加坡與台灣疫情狀況差不多,已祭出新台幣上兆元的紓困計畫,再看已經社區感染的南韓,則喊出百兆韓元(約新台幣2.4兆元)紓困計畫,反觀台灣是1,000億元,還不到GDP的1%。

對於政府超前部署,潘思亮表示肯定與感謝,但他認為,除了交通部外,其他部會似仍未意識到「經濟社區感染」的嚴重性。他指出,可能是因為台灣醫療防疫做得太好,買到了時間,讓政府輕忽了。

潘思亮苦笑說,這次疫情對晶華而言,或可說是上天的另類賜予,譬如,晶華趁著這個機會大改裝,過去都忙到沒時間做的培訓,現在乘機加強員工職能,但晶華是因體質還好,他憂心其他同業,恐怕沒那麼樂觀。

 
降稅救產業 潘思亮聲聲催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指出,政府紓困也不一定要拿錢,譬如金管會降低壽險業投報率,租金就有解,而財政部、地方政府有條件降、減地價稅、房屋稅、營所稅,是「左口袋換右口袋」的事,若企業倒了、人民失業,你去哪裡收稅?

現在疫情如同戰爭,潘思亮譬喻,若以醫療體系來說,交通部長林佳龍像是急診室主任,而蔡英文總統則像是醫院院長,其他各科室也需要有人主持,財政部與金管會的角色就很重要。

潘思亮說,現在我們只看到小型企業倒閉,若大企業也跟著關門,民眾消費信心受到衝擊,經濟將更惡化。要企業不倒、失業率不飆高,必須「救根」,產業的根就是金流與成本。

三金中薪金最重要,但稅金也是關鍵,潘思亮說,大企業的建物即使是自己的,房屋、地價稅也很可觀,若是租賃的,以晶華為例,一年租金上看9,000萬元,若一家飯店營收衰退過半,這些費用就付不出來了。

潘思亮說,面對這波疫情,全球的紓困政策都是由財政部提出,因為財政部所管的錢就如同醫院血庫,企業已經在失血,你不輸血卻要他捐血,這等同要他死。

財政部不能說沒作為,但對企業稅務優惠讓步有限,潘思亮說:「這是讓我很驚訝的事」。財政部不能只當會計師,要主動成為救人的醫師,現在是各大企業用錢的時候,是戰爭時刻,若讓企業倒閉,那誰來繳稅?

 
加工區餐飲業 房租減半四個月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日前已對加工區紓困開出基本「緩繳」菜單,包括租金、汙水費、管理費等皆可申請緩繳一年,昨天再宣布多項細節,例如加碼園區內經營的餐飲業,房租減半收取四個月等。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官員表示,加工區紓困措施約有六百六十家廠商適用、可提出申請,另有十四家餐飲業者可申請房租減半。

經濟部所管轄的工業區跟加工區已提出全套紓困方案,經濟部強調,只要「沒有積欠違約金且正常營運的廠商」並符合各項標準,就可以提出紓困申請。既有投資計畫或投資計畫書已通過的廠商,也可於紓困期間申請展延,展延多久及方式,廠商自行規畫後提出申請。

在全台六十二個工業區方面,包括租金可申請緩繳一年,並可分三年免息繳清;維護費減半收取;汙水費緩繳一年,也可以分三年平均攤還。

全台十個加工出口區,則同樣有租金緩繳一年,分三年免息繳清,以及汙水費緩繳一年,分三年平均攤還措施;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副處長劉繼傳表示,這兩項不需要有營業額衰退等受衝擊證明,總計六百六十家進駐廠商,有需要都可申請。若有和去年同期相比,營業額衰退三成以上的廠商,可以另申請三成的管理費緩繳一年。

在園區內經營的餐飲業,則提供房租減半收取四個月,計算期間為相關方案正式拍板後一個月起算,也無營業額衰退門檻限制,約十四家餐飲業者受惠。

 
航空業紓困 貸款年限2+1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延燒,重創觀光旅遊及航空產業。根據了解,交通部將祭出500億元額度紓困方案,幫忙航空業挺過難關,貸款期限設定在兩年,視情況可以再加長一年,並搭配八成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作為擔保,詳細方案仍在研議當中,最快本周出爐。

公股銀行高層主管近期相當忙碌,內部營運已受疫情、央行降息影響,需要不斷開會研擬因應措施與新方案,有時列席立法院備詢,更要常到行政院參加國家金融隊會議,一周內至少要去行政院三次。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上周五(27日)傍晚再度邀集財政部、公股銀高層以及相關部會開會,時間約一小時左右。據透露,會中探討航空業紓困方案,目前研擬方向將由交通部主導,民航局成立專案小組,彙整各家公司資金需求及借款計畫,再給公股銀參閱,並透過公股銀給予金援協助。

相關人士指出,會中僅討論草案方向,初步規劃,航空業專案貸款額度將從300億元增至500億元,由八大公股銀行承做,貸款期限兩年,視情況可再加長一年,以信保基金作八成擔保,銀行端則需負擔兩成信用風險,至於利息補貼等詳細方案,仍在研議當中,最快本周出爐。

疫情導致全球航班大減,國籍航空快撐不下去,間接影響周邊產業。據悉,初步研擬該專案貸款適用範圍涵蓋相當廣,除國籍航空,其餘如空廚公司等相關產業,均可適用。

國內三大航空公司所需資金每次都須動輒上百億元,交通部給予的額度恐不足。銀行高層主管分析,該專案可能主要顧及其他相關中小企業,航空公司則可額外給予資金協助。

 
財經觀點/化危機為轉機 企業要有指數思維
德明財經科大行銷所副教授謝閔瑜聯合報
新冠肺炎疫情擴大衝擊全球經濟,對產業影響前所未見。許多大型企業、小型商家蒙受巨大損失,撐不住者黯然退場,存活者紛紛苦惱著如何逆勢突圍?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致力提升「企業免疫力」絕對是重點,但要改變商業模式,翻轉企業組織文化,則必須從「思維」的轉變開始 。

近年世界五百強企業名單消長,很多大企業被成立不到十年的新創公司擠出排名,探究原因,就是企業的「線性型」與「指數型」的思維差異。

這兩者的不同處,用一個簡單的比喻,比如早上起床去公園運動,打算走二千步,每一步如果是一公尺,那麼二千步就是兩公里,這就是「線性型」;倘若,每跨出一步,都比上一步大一倍,亦即第一步是一公尺,第二步是兩公尺,第三步是四公尺…,當邁出三十步後,你知道距離有多遠嗎?答案是十億公尺,可以繞地球二十八圈,這就叫做「指數型」。所以有人把指數型思維叫做登月思維。

轉換成企業經營角度,比如想開一家咖啡廳,一年預計賺五十萬,想賺五百萬,你就得開十家店。萬一一家店慘賠,則可能全盤皆輸。台灣企業普遍存在這類思維模式,也是無法創造獨角獸的主因。這是線性型思維。

然而,指數型思維是以翻倍的形態來計算事物增長速度,它讓產品或營運工作、社群等,以指數型的方式成長,讓用戶以指數型的方式拓增,讓內耗成本、營運成本以指數型的方式下降,使其增長以病毒形式擴散,有別於傳統的線性思維。

希望此次疫情帶來的企業危機,能夠成為突破傳統競爭格局的轉機。當指數型成長已是許多獨角獸企業的標準配備,你是否也有了新思維?

 
名家觀點/企業要超前部署轉型升級
周建宏經濟日報
2020年第1季,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陰影下,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投資人恐慌情緒升高;製造業復工進度緩慢、面臨斷鏈風險;中小型企業資金不足、面臨生存危機;消費市場急凍、買氣銳減。這波疫情尚未結束,但已為全球經濟、企業營運及消費行為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面對疫情的衝擊,企業除了必須具備緊急應變計畫(BCP),從危機管理、供應鏈、稅務策略、法律、風險管理、人力等面向,全方位建構完善的防疫策略,也要重新思考如何進行升級轉型,安然度過這場危機,甚至將危機化為轉機。

當外在環境存在高度不確定因素時,企業往往傾向以提高生產效率方式來尋求成長動能,而非進行大舉投資、併購或與新創企業合作等非有機的成長方式。我們日前曾提出2020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發現高達82%的台灣企業領袖將透過「營運效率提升」促進成長,比例較前兩年持續提升;採取「新的併購」(19%)和「與創業家和新創企業合作」(9%)的比例則連三年降低。不僅在台灣,全球企業也呈現相同趨勢。

然而,在這波疫情影響下,可能導致某些優質企業的營運出現問題,建議台灣企業或可掌握此時機,從市場銷售及生產供應鏈等多重構面,透過併購加速全球化布局,分散經營風險;或以整併結盟並與資本市場連結強化國際競爭力,進而調整體質,達成轉型升級的長期目標。

疫情限制人口移動,加上產業走向短鏈生產,上述趨勢對勞動力產生巨大變革,當各國陷入疫情危機而急於封城鎖國,勢將加速高人力需求產業移出的腳步,台灣企業必須更加積極從勞力密集產業升級至技術密集產業,提早做好分散風險以及自動化、勞動力升級等整體規畫。

另外,僅有8%的台灣企業領袖看好氣候變遷將為公司帶來重要的新產品/ 服務機會,全球有25%CEO看好此機會點,顯見台灣企業領袖們對氣候變遷為企業帶來的機會與威脅認知,仍較全球低上許多。

然而,台灣企業與全球供應鏈息息相關、高度連動,隨著全球急速往低碳經濟及智慧社會,台灣必須及時趕上這波綠色浪潮,否則很容易因排碳過高被國際制裁,或因未能實踐低碳、綠電製造與智慧製造,將被排除於產業競爭的門檻外。建議台灣企業應更積極地看待環保議題,先從保守的改善流程、保住訂單做起,並持續往開發新流程、或在產品系統中找到可發揮的利基點做起,主動掌握綠色商機。

過去30年,台灣產業以製造代工為主,利用中國大陸廉價勞力為歐美大廠服務;但隨著世界工廠的式微,台灣企業必須加緊腳步深耕服務財、知識財。面對未來的產業競爭,需揚棄過去代工思維,建議以製造為主的台灣企業可從「製造業服務化」的角度思考轉型,在既有的製造生產中加入更多服務元素,從卡位產業鏈的單一環節逐步擴張到占據更多關鍵位置。

新冠肺炎疫情將全球產業競爭帶入全新局勢,今日「成功企業」的定義不再是將股東的利潤極大化,而是必須對所有利害關係人、社會、環境及地球盡責。企業應掌握這波翻轉契機,儘管前方依舊充滿挑戰,但威脅伴隨機會,許多企業領袖具備靈活彈性的策略,高度關注各種利害關係人的期望,以及憑藉著過去多年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所積累的經驗,將可讓台灣企業在全球不確定浪潮中趁勢而起,迎接這波變局。(作者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

 
專家看本周指標/美3月就業人口估大減
陳松興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在三個月內就傳播到195個國家,確診超過60萬人,且還未獲得控制。在經濟上,中國大陸政府為避免新冠疫情擴散,大規模實施封城與隔離,直接導致停工停產、運輸中斷、國內消費活動停擺。在外溢效果上,則是直接衝擊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並壓抑全球需求。

大陸發布的1-2月份經濟綜合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下降13.5%,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4.5%,零售額下降20.5%。失業率達6.2%是記錄以來最高。雖然大陸現在復工復產,但國外需求停滯,訂單大幅取消。大陸經濟成長第1季大幅衰退已經是共識,第2季也不容樂觀。

就大陸2020全年經濟成長預測,高盛下調至3%,標普下調至2.9%,野村證券下調至1.3%,連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也在3月23日將2020年GDP成長預測從1月份的6.1%,大幅下調至2.6%。

美國部分,新冠疫情3月開始快速蔓延,多個州實施封城,經濟活動與運輸中斷。IHS Markit Flash 綜合PMI產出指數3月份為40.5,遠低於2月的49.6。

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則從2月的101滑落到3月的89.1%。截至3月21日的一周,近330萬人申請失業救濟金,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高五倍。高盛預測,美國第2季GDP將出現24%的下滑,失業率將回升至9%。

歐元區經濟成長早已放緩,製造業處於衰退。受疫情衝擊,3月份歐元區PMI降至31.4,製造業產出降幅是2009年以來最大。歐元區活動急劇下降,整體經濟即將陷入衰退,而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空間有限。日本也一樣無法逃避衰退,3月份PMI跌至35.8,是2011年地震以來的最低水準。

所有風險評估和經濟預測模型都無法預測「疫情大流行」的黑天鵝事件。傳統的衰退定義,都是在經濟已經衰退相當時日,或衰退過後,才會正式宣布。但這次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的供給與需求同時停滯,瞬間陷入衰退。四位IMF的前任首席經濟學家一致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難以避免。OECD則警告,如果疫情持續擴散,各國採取更嚴格措施,信心下滑,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成長下降到1.5%。

各國協調採取緊急措施因應,美國聯準會(Fed)將基準利率緊急下調到近於零,美國國會也通過了高達2兆美元的紓困法案,但人類如果無法汲取教訓與地球和平共處,再大的資產泡沫也禁不起微小病毒的刺破。

(作者是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

 
國際財經要聞
消費者大舉搶購 美食品供應鏈簡化流程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消費者在疫情爆發後,大舉搶購食品等物資,迫使生鮮超市業者急忙擴大庫存,食品製造商也加快出貨速度,顯示業者正在改變以往只維持四至六周供應量的做法,並簡化食品供應鏈流程。

華爾街日報報導,尼爾森(Nielsen)的數據顯示,3月14日當周,紙巾、黑豆及鮪魚的銷售額約比一年前勁增150%。供應鏈顧問機構Blue Yonder則指出,約90%受訪消費者表示部分商品缺貨,也有33%受訪者說,多數商品已銷售一空。

生鮮超市業者Albertsons為此正調度更多貨車前往倉儲中心,提高貨運量,招募更多人手,並擴大熱賣商品的庫存量,而非所有商品。食品零售商Smart & Final Stores則計劃繞過物流中心,讓食品直接運送到商店。

美國食品業者通用磨坊正努力簡化流程,例如讓旗下穀片品牌Cheerios、麵粉品牌Gold Medal、有機品牌Annie's Homegrown的食品,直接送到零售店而非自家倉儲手中,藉此簡化供應鏈流程。

 
政治壓力 牽動藥價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開發新冠肺炎用藥的製藥業者與疫苗開發者都正面臨時間壓力,即使實驗顯示藥品出現有效的證據,藥價也會面臨政治壓力。

雖然各界殷切期盼,科學家仍無法迅速找出化解疫情之道,這也促使各國領袖匆忙提出未或科學驗證的結論,一些研究人源仰賴的流行病傳染模型也繞過業就常有的制衡機制,例如同儕審查,但這也產生風險,例如對藥物或疫苗過於誇張的宣傳和炒作,只帶來更大的失望情緒,上億人也還要居家防疫更久。

也可能業者得到藥品有效的明確證據時,疫情就已消失,雖然新冠肺炎可能是一項長期問題。

此外,藥價也是一個課題。生產學名藥氯化奎寧的廠商今年元月新冠肺炎疫情剛在中國大陸爆發時,曾提高售價將近一倍,每錠250毫克的藥丸賣7.66美元;3月疫情開始在美國擴散後,業者又將價格降回之前水準。

生產抗病毒藥的艾伯維已放棄智慧財產權,允許藥廠生產學名藥,以降低售價。吉利德原本申請延長瑞德西韋的智財權期限,之後又撤回申請。

 
彭博專欄/全球美元短缺 企業新難題
崔維迪(Anjani Trivedi)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企業經濟新冠肺炎的打擊後,現在又面臨一些干擾:全球美元短缺。

中國企業界今年須償還1,200億美元的美元債務;另外還有2,330億美元的垃圾債,其中約四分之三是房地產開發商及傳產業者所欠,以及5,630億美元的投資級公司債。問題不僅僅是企業能否還得起,更不確定的是企業能否取得足夠的美元還債,以及成本多高。

全球美元供給高度緊張。中國已經出現美元流動性吃緊的信號,銀行業正全力累積美元現金部位;同時由於投資人大賣債券,使殖利率飆升到15%以上,企業舉債與再融資的成本持續上升。

負債的企業如今亟需美元。企業界以往都是以債養債,現在已無法重施故技。不僅發債成本超貴,還很難找到買主。例如房地產開發商所欠的債,就占未償還債券額的60%左右。業者的收入主要來自國內,且是人民幣。現在銷售劇減,現金短缺,且兌換成美元的成本急升。再者,主管機關也限制業者藉發債來再融資。3月大陸開發商共約有40億美元公司債到期,之後金額較小,但11月又需償還67億美元。而整個新興市場今年共有19兆美元的美元及本地貨幣貸款與公司債到期,國外資金需求之強,也影響中國企業的償債能力。

就算人民銀行願意出手拯救,民間企業的集資成本仍居高不下。要在國內資本市場集資來償還美元債務,既不容易,又不便宜。國內債市由國家支持的大企業壟斷,將小型企業擠出市場。

企業向銀行求援也不容易,因為銀行也沒有多少美元部位。大陸金融機構的外幣存款總額為7,880億美元,其中只有3,770億美元為企業存款,比兩年前的高峰劇降,而銀行帳面上的外幣放款總額已超過8,000億美元,因此銀行當然要慎選客戶。

再者,人行雖擁有3.1兆美元外匯存底,但其中絕大部分是美國公債及機構債券等資產,現金部位僅180億美元(0.5%),且大部分由商業銀行持有。人行如果拋售美債資產,又會引發市場動盪。何況人民銀行並未與美國聯準會(Fed)訂有換匯協議,因此面對美元短缺,人行又能怎麼辦?

此外,美元短缺將會打擊貿易授信,這又攸關中國企業的出口及基本業務。在全球美元強勢且短缺之際,外國進口商也無力進口中國產品,從而打擊中國出口。

當企業信貸風險升高到某一點時,將會衝擊企業的財務,且一發難以收拾。美元短缺持續愈久,情況就愈嚴重。(作者Anjani Trivedi是彭博資訊亞洲產業專欄作者)

 
美股危機入市...三個理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股市3月來劇烈震盪,震盪幅度更創下二戰以來最高單月紀錄,許多根據2008年金融危機經驗研判「入市時機」的分析師都認為,現在或許是進場逢低承接的好時機,但最好步步為營,畢竟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還沒到高峰,且本周公布的3月就業報告短期可能撼動投資人信心。

MoneyWeek總編輯蘇默賽特認為,目前選股應聚焦於低負債(或零負債),封鎖期間仍能大致正常營運,且管理良好的市場龍頭股;也能考慮科技「尖牙股」。

摩根大通跨資產策略部門主管諾曼德則說,2008年危機模型顯示,現在可能是重新進場的時機,也就是經濟衰退可望結束前的前一季。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威爾森認為,可先為景氣復甦布局,小幅加碼金融與非消費必需品類股。

蘇默賽特認為,有三個理由支持投資人現在買進,包括:目前股價已不再偏貴、今年來全球約90%的股市都是負報酬率,以及投資人很難找到其他標的;公債已不再安全,現金亦然。

 
美國過半州對電動車課特別稅 被批評有礙提倡普及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美有半數以上的州對電動車課徵特別註冊費,目的是為彌補汽油稅的損失,但批評者認為,此舉與提倡能源效率背道而馳,破壞鼓勵消費者擁抱替代能源車輛的努力。

據全美州議會聯合會(NCSL)統計,全美50州之中共有28州每年對充電式電動車課徵50至逾200美元的特別費;有14州對油電混合動力車收取年費。這些費用的目的,是為了彌補電動車車主不用買汽油、因而不必繳燃料稅所造成的稅收缺口,許多州政府的道路工程都仰賴這筆稅款。

NCSL的能源計畫主任哈特曼表示:「幾年前幾乎沒有收費,我們已目睹這項費用大規模成長。」

在2019年,充電式的汽車及卡車約有33萬輛,僅占當年美國汽車總銷售1,700萬輛的2%。但哈特曼說,各州官員已開始在為更高比率車主不開燃油車的未來預做準備。

為倡導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絕大多數的提供稅務獎勵及其他優惠。但電動駕駛運輸協會(EDTA)主席柯連表示,有些州同時提供獎勵與課徵特別費,令消費者覺得很矛盾,「通常這種費用實際上是在懲罰效率和創新」。

消費者報導雜誌(Consumer Reports)去年分析發現,美國有11個州對電動車車主徵收的費用,超過一般新燃油車車主所繳納的汽油稅。據NSCL,其中收費最高的是喬治亞州,每年費用高達213美元。

 
新冠解藥研發 全球競速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目前是有症無藥,疫苗研發預估要18個月,誰都不願等、也等不起,美國、挪威、日本及俄羅斯等國都競相開發藥品、或開始以實驗用藥治療病患,但全球醫生都亟需得到哪種藥品管用的證據。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遍布全球200多國,共超過66.27萬人確診、逾三萬人病故,各國政府與科學家都忙著「與時間賽跑」,但都仍無迅速解決之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推動迅速批准以流感用藥Avigan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挪威開始以實驗療程治療病患,製藥公司吉利德(Gilead)也表示將加快緊急用藥流程,擴大讓重症病患取得實驗用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管道。

科學家正在調查三大類藥品治療新冠肺炎的作用。第一類是抗病毒藥,以阻止病毒自我複製。中國大陸在疫情爆發之初所編纂的治療指引中,包括抗愛滋病用藥快利佳錠(Kaletra);專利權擁有者美國艾伯維最近已放棄專利,因此能生產學名藥;還有治療瘧疾藥品氯化奎寧(chloroquine),學名藥廠正在進行規模生產;以及日本富士軟片公司生產的抗流感病毒藥劑法匹拉韋(favipiravir)。

第二類是消炎藥,在病人免疫系統無用後,用於醫治肺炎,包括Regeneron製藥公司與賽諾菲合作開發的Kevzara抗炎藥;羅氏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藥品安挺樂(Actemra),已展開臨床實驗。

第三類是抗體療法用藥,可從新冠肺炎治癒者身上提取、或在實驗室開發,供重症患者使用、或給醫療人員短暫預防感染之用。美國禮來藥廠與加拿大新創企業合作,從美國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身上抽取抗體,研發AbCellera新藥;日本武田製藥也從兩位日本治癒患者身上抽取血漿,以開發新藥。

各界都急切等待瑞德西韋的早期臨床數據,這種藥是加州生技集團研發、用來治療伊波拉病毒,且動物實驗也顯示能對抗其他冠狀病毒。美生技業分析師指出,未來兩周便可能會公布證據,但若太多新冠病患太晚服用,初期的數據可能不會很「吸睛」。

瑞德西韋的大型臨床實驗計劃招募400名病患,並得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的贊助。執行實驗的專家卡利爾說,他們在病人確診新冠肺炎後72小時之內投藥。

相較於瑞德西韋,治療瘧疾用藥氯化奎寧則有兩項明顯的優點:氯化奎寧是學名藥,因此可能較便宜;氯化奎寧是藥錠,而瑞德西韋須經由靜脈注射,因此可能要在醫院進行。但在法國及中國所做的實驗規模太小,也未依照隨機控制實驗所建議的流程。

中國的初步臨床實驗結果,則推升了各界對法匹拉韋的期望。報告顯示,患者服用後復原得更快,也引起醫藥界重視。曾參與Avigan早期研發的富山大學榮譽教授白木公康指出,研究證明不會產生抗藥病毒,顯示Avigan在疫情的任何期間都能發揮效用。

 
要聞
華航長程貨機組員 每趟加發 2萬津貼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華航昨(29)日宣布,自昨28日的晚間起,長程航線機組人員全程發給並要求穿戴「全防護設備」,全航線則自4月1日起實施。另,針對值勤長程駐留過夜貨機航班之組員,並加發每趟來回新台幣2萬元津貼。

華航說,由台灣出發至法蘭克福、雪梨、布里斯本、溫哥華等航班,發給所有客艙組員隔離衣、護目鏡、醫療手套及醫療口罩,於執勤時全程配戴,以降低機上接觸傳染風險;並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4月1日起全航線實施。

華航持續加強防疫措施,廣體客機備有組員專用洗手間,機組員至外站後,安排專屬通道快速通關,並由專車接送至旅館。考量機組員在國外住宿期間不可外出,疫情期間餐食不便,長程駐留過夜客機航班除原有每小時5美元之零費外,額外加發組員每人每日30美元餐費補助,並備有「防疫暖心包」、「隨身點心袋」應急,另提供電子溫度計量測體溫,落實組員照護及自我健康管理。

依法與華航機組員返台後參照居家檢疫原則,貨機組員為三天,客機組員為五天執行居家檢疫,不派遣勤務也不得外出。

華航額外提供返台後交通費定額補助,並新增與Novotel台北諾富特桃園飯店合作,可申請入住Novotel執行居家檢疫,餐宿由公司全額付費,惟須向公司登記提出申請,額滿為止。

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華航針對值勤長程駐留過夜貨機航班之組員,並加發每趟來回2萬元津貼。

 
利差縮小 公股銀獲利恐下修
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掀起降息風,銀行面臨新挑戰,據悉,財政部要求各家公股銀行提出營運及獲利預算報告。多數泛公股銀行高層主管表示,美國去年迄今降息9碼,台灣也降1碼,海內外利差逐漸縮窄,稅前盈餘衝擊兩成至四成不等,最快第2季下調預算目標數。

疫情擾亂各產業,間接波及金融業,尤其銀行遭全球降息風掃到,公銀業務量與收益仍無法估計,僅能用粗略方式估算,預計今年實際稅前盈餘將比預算目標數減少兩成至四成。

銀行業三大收益來源:利息收益、手續費收入以及金融投資操作收益,因疫情影響,三項收益今年都將面臨難關。

以公股銀行為例,淨利收為主要收益來源,占全行盈餘六成以上,美國、台灣接連降息,未來獲利將受極大衝擊。大型指標性公股銀行主管說,利息收入主要來自放款與投資債券等利息,海內外相繼降息後,對多數公股銀而言,整體利息收入將衝擊30億至40億元以上

央行降息,會率先反應在放款利率上,而存款因有部分定存尚未到期解除,存放利差會瞬間縮窄,難以估計其影響程度。放款業務也因疫情擾亂所有廠商步調,公股銀盡量給予金援協助,客戶能有資金繼續營運,但也加重銀行授信成本。

其餘兩項收益,金融商品銷售因全球動盪不安,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提高,客戶買氣降溫,加上金管會新制上路後,保單效應也逐漸發酵,連帶影響手續費收入;投資操作上也因市場波動加劇,今年收益成長恐暫緩。

 
稅額試算後不補不退 期間內仍須回復確認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每年5月報稅季,許多民眾會申請適用稅額試算服務,通常可在4月收到國稅局寄發的稅額試算通知書。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提醒,民眾收到後,即使無須補稅也無退稅,仍要記得在申報期間內回復確認,否則就不算完成報稅,隔年也就無法再適用稅額試算服務。

中區國稅局表示,過去常接到納稅人致電詢問未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經國稅局一查才發現,原來這位納稅人前一年度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後,由於試算結果無須退稅補稅,以為就不用回復確認,等於前一年度並未完成申報。

國稅局表示,民眾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之後,無論試算結果是要繳稅、退稅或不補不退案件,都要在申報期間結束前,完成繳稅或回復確認。

 
金管會找地 擴建台版數碼港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擬擴建「台版數碼港」,替金融科技創新園區找新家,初步鎖定台北市三大塊土地,其中以民權東路、龍江路附近的「鼎興營區」可能性最高,園區面積將擴增數倍,可吸引更多國內外新創團隊進駐,打造有助孕育獨角獸的創新環境。

金管會參考香港數碼港、英國Level 39等新創培育基地,2018年9月在台北市南海路上,設立金融科技創新園區,提供新創業者進駐,主要以獨立空間、固定座位及非固定座位等三種方式,成為新創業者研發、辦公的場所。

金融科技創新園區設立一年多來,成果豐碩,已有11家新創公司市值破億元,園區也成為台灣在金融科技的國際對接門戶,但園區礙於現址空間有限,僅360坪,進駐廠商經常大爆滿。

為擴大金融創新,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指示相關幕僚,尋覓交通便利、空間大一點的合適地點,擴大金融科技創新園區規模,以增加服務能量,提供新創者營運資源與輔導措施。

金管會初步找了三塊土地,一是位於台北市龍江路及民權東路口附近的軍方「鼎興營區」,有獨立門面,適合規劃成新園區,但營區面積很大,有3,000多坪,未來興建、維護費用不小。

第二處位於台北市仁愛路的空總。目前已有文化實驗區,未來可能須共同使用樓層,且涉及文化部等跨部會協調。

第三,位於台北市信義路某私立學校,因停止招生,有閒置教室可使用,因屬民間單位,須付租金。

官員透露,初估三塊土地,目前以「鼎興營區」可行性較高,另二塊可行性相對低。

官員說,「鼎興營區」面積相當大,初期應不會全部使用,約一、二千坪就足夠,未來再視情況逐步擴充。由於這塊營區屬國有地,金管會高層將進一步與財政部協調申請撥用。

業者表示,一般新創園區都有休閒等附屬設施,輕鬆環境有助創新、思考,但現有園區面積小,附屬設施空間有限,未來園區擴大後,不僅進駐廠商可增加,更完善的附屬設施,將有助擴大金融創新聚落,引導更多科技新創與人才進入金融科技產業,厚植國內創新能量。

 
44團隊 5月進駐金融科技創新園區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融科技創新園區最新梯次進駐廠商評選完成,預計5月1日進駐,將有44家新創團隊進駐,除原進駐團隊外,新梯次也再度吸引三家香港、一家菲律賓等國外新創團隊進駐。

據了解,考量疫情及舊團隊搬遷,原本進駐時間是4月1日,已延至5月1日。

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現址空間有限,每次招募進駐廠商,都是「僧多粥少」,報名者遠超過獲選進駐者。

有關官員表示,這次44家獲准進駐的名額,扣除19家表現績優、享有保留機制的原有團隊後,等於有25個名額,但吸引40多個新創團隊報名競爭。

據了解,這次招募,2月底報名截止、3月初評選完成,原本預計4月1日進駐,但考量舊團隊搬出作業及疫情影響,因出國回來須隔離14天等因素,決定延至5月1日進駐,讓廠商有較充裕的時間準備。

最新梯次新創團隊招募,也吸引不少國外團隊競逐,獲准進駐團隊,扣除原有國外團隊,另新增四家國外新創團隊,包括三家香港、一家菲律賓新創團隊。

這些國外團隊5月1日進駐會否受疫情影響?有關官員表示,不致有影響,目前國內雖禁止外籍人士來台,但商務等仍可申請來台,且進駐團隊不一定每天都有人來園區;若來台,一樣依規定隔離14天。

實際上,目前金融科技創新園區也採相當嚴格的防疫措施,除進入要量額溫外,也要填寫旅遊史、家人有無自主隔離等資料。

園區大型活動也都暫停,6月底前也停止到國外參展等,官員說,國外金融科技活動也都採取應變措施,像4月英國金融科技論壇就改採線上舉辦。

依園區規劃,未來若疫情更嚴峻,包括監理門診等作業,也將改為線上進行。

 
國銀曝險 美國金額最大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上周五(27日)公布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截至去(2019)年底,美國連18季蟬聯國銀最大曝險國,且不論是直接風險還是最終風險,債權餘額均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國銀對中國大陸債權餘額持續升溫,排名第二,主要是人民幣匯率升值,以及對中國大陸投資增加兩項因素。

今年第1季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目前確診數最高的前兩個國家,正好就是國銀前兩大曝險國,對此,央行官員說,「國銀海外曝險是以放款為主,但放款在短期內很難調整,此外還要看匯率變動的影響,具體影響目前還難以評估。」

自2015年9月以來,美國連18季超越中國大陸,為國銀最大曝險國。央行資料顯示,去年底國銀對美國直接風險餘額為897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較9月底增加約105億美元;最終風險則是864億美元,同樣為歷史新高,季增93億美元。央行官員解釋,國銀對美國曝險升溫,主要是國銀存放美國聯準會,以及同業資金拆款增加。

「國銀將資金存放在Fed.可能是因為暫時沒有去路」,央行官員解釋。

以直接風險而言,9月底國銀對中國大陸曝險474億美元,較9月底438億美元,增加36億美元;不過,國銀對香港曝險餘額持續下滑,由9月底369億美元,下滑至358億美元,季減11億美元。

香港去年6月爆發反送中事件,去年6月時國銀對香港的曝險餘額不跌反增,但是到去年9月,比去年6月減少了10億美元,去年12月再減11億美元,累計兩季減少21億美元。

央行統計顯示,9月底國銀外國債權直接風險前十大國家,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盧森堡、香港、日本、澳大利亞、英國、開曼群島、新加坡及英屬西印度群島,合計3,356億美元,占我國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的73.93%。

受疫情衝擊,菲律賓曾宣布關閉金融市場兩天,央行官員說,國銀對菲律賓曝險程度不高,如果是國銀曝險程度較高的國家關閉金融市場,國銀將會承受較高的流動性風險;至於疫情是否會對國銀在海外的曝險造成危機?官員表示,「還是要持續觀察疫情發展」。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