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天,行程800多公里,慰問近萬人。連日來,福建泉州天后宮寓意兩岸民眾共同祈福心願的大米龜,化身使者,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困難民眾、一線抗疫人員送平安,祈福疫情早日消除。中新社報導,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副主任黃澤陽說,「截至2月24日,我們已陸續捐贈了2.8萬斤『泉·澎乞龜』平安米。」還向一線醫護人員、民警、基層工作人員贈送了4000個平安福袋,內含泉州天后宮Q版媽祖鑰匙扣、大吉大利護身卡等泉州天后宮主題文創產品,寓意「媽祖賜福,一生平安」。
在閩南地區,龜崇拜習俗由來已久。「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乾,摸龜尾吃到有頭有尾。」人們將大米等做成龜的形狀,觸摸其各個部位祈求吉祥如意。
「乞龜」最早起源於泉州,200多年前傳到澎湖,並在澎湖獲得傳承和發揚光大,發源地泉州卻一度失傳。2007年,經兩岸熱心人士多方聯繫,促成「乞龜」民俗重回泉州。從那時開始,泉州天后宮與澎湖天后宮每年攜手合製「米龜」,為兩岸民眾祈福。
「『米龜』一年比一年更大,寓意著泉州與澎湖乃至台灣地區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關係越來越密切。」黃澤陽表示,2020年1月,台灣師傅如約而至,與大陸師傅攜手製作大米龜,米龜重達5.68萬斤,重量創下歷史新高。
因新冠肺炎疫情,1月25日,泉州天后宮暫停對外開放,原定於鼠年元宵期間舉行的泉·澎「乞龜」民俗活動隨即取消。即便如此,寓意著兩岸民眾祈福心願的大米龜依然發揮著作用。
雖然沒有對外開放,大米龜已擇吉時舉行點睛儀式,隨後被分裝打包,發放給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民警、基層工作人員以及村、社區困難民眾。
「乞龜是一種文化底蘊深厚的活動,不僅是人與神的約定,也是人與人的交流。」在澎湖旅遊業人士歐修智看來,「乞龜」民俗活動不僅增進了泉澎兩地的情誼,兩岸得以攜手將這項傳統民俗代代相傳,同時結合公益,幫助到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可說是意義非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