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別讓憂慮困住你,生活不要活得這麼累! 你是不是常常擔心生活中的大小事? 你是不是越來越常唉聲嘆氣? 你是不是越來越少打從心底綻放笑容? 在聽到好消息時,你認為好消息絕不會像表面看起來那麼棒? 你是不是不懂得享受身邊的一切, 當別人這麼做,你反而笑說別人太天真…… 生命中有許多事情你都無法選擇,但你可以決定自己思緒的內容。 如果把你的心思想成一個機場,你可以成為這個機場的塔台控制人員。 決定思緒的動向, 選擇不讓憂慮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
| | | |
|
|
| | 別讓你的熱情,變成一種「神話」 朋友問:「你怎麼有用不完的靈感,知道寫什麼、怎麼寫別人會想讀?」 我很用力地搖頭:「不,繆思女神好一陣子沒找我喝咖啡了。」 「那你怎麼還能寫得出東西來?」 「就是一個字一個字,想辦法生出來啊!與其說我像搖筆桿的作者,我倒覺得是工地裡的水泥匠,每個字都像磚頭般沉重。寫作的過程一點都不浪漫,常常用盡全力才拿起一、兩塊磚。」 「你不會挫折嗎?」 「我只是認清了,挫折,就是創作的一部分。想不出哏,不代表我不夠好,而是我之所以存在的原因。突破了,我的作品就會有價值;卡住了,我只是跟一般人一樣。」 「你的意思是,你的工作就是不停地闖關,一次次想出別人有興趣的哏。挫折不是阻礙,它就是你創作的過程,而不只有坐下來寫字的那段時間。」 「沒錯,你可能很難想像,要生出一篇文章,我需要打怪多少回?那些如影隨形的小聲音: 「這樣寫沒人想看、這主題好無聊、老掉牙、你以為你是對的嗎?你等著被酸吧!…… 「偉大的文昌君爺爺,常常在我寫下一句不滿意的話後,立馬將我賜死。無論我已經寫完多少字,下一秒都會被扔進桌面上一個叫『垃圾桶』的焚化爐裡,永不見天日。」 「然後呢?你不討厭寫作嗎?你還有熱情嗎?」 我忽然想起一句話,是我很喜歡的作者《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伊莉莎白.吉兒伯特說的:「面對生命,真正該問的不是『你對什麼有熱情?』而是『你的熱情能讓你忍受不堪的程度到哪?』」 我是作家,我就得忍受寫不出東西的焦慮、寫完後沒人讀的窘境、寄給出版社被退稿的無情。 你若是攝影師,就得學會應付天氣變化、惡劣場地、有限時間、沒日夜的修圖。 你若想成為明星,就得挺得住眾人犀利的眼光、被當成物品指指點點、四處奔波拍戲上通告的不便。 你若真喜歡料理,就得早起,天還沒亮就到市場裡,挑選最新鮮的食材;在用餐熱門時段同時處理十份訂單,而且品質都要維持相同;不能怕熱、怕受傷。 天下沒有不委屈的工作,所有的選擇都有你不喜歡的部分。單靠熱情是無法走到最後的。 就像一對戀人,只有激情,是很難共同建立一個家庭。他們必須願意付出,並許下承諾不會因為一點點困難就逃開。 所以我不會倚賴靈感寫作,就像業務員不能靠心情談case,那絕對會餓死。 紀律,是建立專業的塑身衣。穿上它,你不一定覺得美麗,而且一定不輕鬆,但脫掉,馬上橫肉四溢。 一項專業之所以成立,不在於你在高峰時,能創造多美好的成果,而是即使低潮,你仍有辦法克服心魔、拿出應有的品質。 如果有人口口聲聲說:他熱愛某件事情,卻常常開天窗、為他沒做的事情找理由。相信我,他真的沒有如他嘴巴說的那麼喜歡這件事情。 一份喜愛,如果沒有外掛上「承擔」和「犧牲」,就不可能贏得掌聲。 如同一部一百二十分鐘的電影,倘若主角受到的折磨不超過一百分鐘,一路平步青雲、過關斬將,你很快會覺得這是童話、毫不留情的轉台。 勵志故事都是刻苦的,但我們經常用慢動作看得獎時刻,卻以三十二倍數快轉痛苦的折磨。 活在虛妄的想像,才是熱情累人的原因。 承認並接受,地球就是有地心引力,你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會飛。反而能腳踏實地,一步步走該走的路,做該做的事。困難,不是為了打擊你的信心,而是衡量你有多想要。 假使你對熱情的想像,不包含對挫折的忍受,那你所規劃的未來很快會變成一種「神話」—神經病說的話。你會想要騙人或被騙嗎? 不想的話,咱們還是認真彎下腰吧!腰彎得越低,掌聲聽得越久。 ※本文摘自《早點這樣想,該多好》 >>>想看更多 | | | |
|
| | 少點煩惱,多點心 你感到有些惶恐,感到焦躁、憂心。這種感覺就像是呼嘯不停的冷風,讓人打顫且遲遲不退。 與其說你正在面臨一場風暴,不如說你面臨的是堅信風暴終將來臨的宿命,你面對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總是反覆出現的困境。是的……壞事總是發生。晴天只是偶然。你不能放鬆、不能毫無戒備。你只能享有片刻、短暫的安寧。 你並非因為真的看到了一頭灰熊而擔憂,而是因為你正在猜測到底是有一頭、兩頭還是十頭熊在這裡。熊可能躲在任何一棵樹後面、任何一個轉角,且你鐵定會遇上。牠們肯定會從陰影處撲出來,張開血盆大口把你吞吃入腹,連你的家人、朋友、銀行帳戶、寵物和國家都不放過。 你總是這麼想:「有麻煩等著我!」因此你無法安穩入眠。 你不常笑。 你不享受陽光。 你散步時不會吹口哨。 而當其他人這麼做的時候,你反而對他們投以異樣的眼光,就是那種「你太天真了吧」的眼光。你甚至可能跟他們說:「你沒看新聞嗎?沒聽說過那些報導或看過那些研究嗎?」 飛機會墜機。牛市會變熊市。恐怖分子散播恐懼。好人會變壞。事情總會急轉直下。壞事終究會發生,也一定會有你沒注意到的陷阱。等著吧,你一定會走霉運。 憂慮就像是一場流星雨,但灑落的不是耀眼星光,而是「假如事情不如我所料怎麼辦」?如果我的產品賣不出去怎麼辦?如果我沒有獲得獎金怎麼辦?如果我付不起孩子的牙套費用怎麼辦?如果我的孩子有一口亂牙怎麼辦?如果擁有一口亂牙讓我的孩子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工作或伴侶怎麼辦?如果我的孩子最後無家可歸,在街上流浪、飢寒交迫,舉著塊牌子說「我的父母付不起我的牙套費用」,又該怎麼辦? 憂慮讓你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感到惶恐。 你總對未來抱持懷疑且憂心忡忡。人生是首悲傷陰鬱的小調,充滿值得憂慮的大問題。你彷彿永遠都置身在海盜船的跳板上,惴惴不安。 你就像電影《四眼天雞》裡的雞丁(Chicken Little),又或是《小熊維尼》裡的屹耳(Eeyore)一樣總在杞人憂天。你相信天就要塌下來了,而且大部分都要落在你身上。 因此你感到憂慮,一種沒來由的恐懼感籠罩著你。總是有陣陰影在你心中盤旋不去,你總是對於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發生的事情,微微有種不祥的預感。 憂慮和恐懼似乎很像,但絕不是相同的概念。恐懼是因為看見威脅;而憂慮則是來自想像中的威脅。 恐懼讓你想:「快逃啊!」 憂慮則讓你時刻思想:「假如事情不如我所料怎麼辦?」 恐懼導致你必須起來戰鬥,又或是被擊潰。憂慮則讓你陷入低谷和憂傷。恐懼讓你在院子裡看到盤繞著身軀的響尾蛇時,瞬間血壓飆升。而憂慮則在你腦海中反覆地說:這一輩子永遠、千萬別在草地上打赤腳。某個地方……可能會有蛇。 憂慮這個字的英文單字「anxious」本身,就已清楚表明這個字的意思了。「Anxious」由「angst」和「xious」混合組成。 「Angst」就是恐懼。而「Xious」則是我爬樓梯爬到第十階,心跳加快、感到缺氧時會發出的聲音。我聽得見自己吸氣和吐氣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是「Anxious」這個字第二音節的「Xious」一樣。我不免想到,總是憂慮的人不就是這樣嗎?他們總因為對生活的恐懼而感到呼吸困難。 有位夏威夷原住民曾跟我說過,他們用來稱呼我們這些外族人的單字「haole」的起源。「Haole」在夏威夷語中是窒息的意思。他們之所以會給我們起這個名號,和一八二○年代前往夏威夷的歐洲移民有關。儘管這個字有許多解釋,我最喜歡他的版本:「我們的祖先覺得這些移民總是忙著興建農場、港口和牧場。對原住民來說,他們看來根本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 憂慮當然使我們呼吸困難,但這可不只是憂慮唯一的後果。憂慮還使我們失眠、缺乏精力、失去健康。詩篇的作者寫道:「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篇37:8)憂慮會對我們的頸部、下顎、背部和腸胃造成傷害。憂慮使我們變得既愛鑽牛角尖又情緒化。憂慮讓我們的眼皮跳個不停、血壓升高、頭痛、腋下飆汗。如果你想知道憂慮的後果有多嚴重,不妨讀讀醫學教科書吧!憂慮可以導致教科書裡過半數的疾病。 憂慮一點也不有趣。 ※本文摘自《別讓憂慮困住你:逃出恐懼、不安、焦慮的解憂十一講》
>>>想看更多 | | | |
|
| | | 《盧麒之死》 黃碧雲◎著 ★睽違六年 繼《烈佬傳》之後 黃碧雲最新非虛構小說 一九六六年因天星小輪加價引發的兩夜騷動。 騷動在彌敦道發生, 十九歲的盧麒走在前頭, 十一個月後被發現吊死。 全篇以各種相關史料與媒體報導, 完全是以第三者他人語言鋪陳小說形式, 黃碧雲搜集大量記載與報導,挑戰讀者過往的閱讀經驗。 《盧麒之死》代表著香港青年新的角度, 也代表著現今香港的種種氛圍。 >>>想看更多 |
| | 《不瘋狂不成功,一個夢想家的冒險實錄》 自由人 高橋步◎著 ★演員、作家 宥勝 特別專文推薦! 「我的人生,如果我不過,誰要過?」──自由人 高橋步 18歲的高橋步,很討厭說不出「夢想」的自己。 每個瘋狂的念頭,他沒有否決,放棄逃避, 而是去行動,去實踐。 是的,夢想讓我們熱血沸騰,讓我們無所顧忌, 但如果夢想被踢飛,你還敢不敢作夢?敢不敢狂奔向前? >>>想看更多 |
| | 《別讓憂鬱困住你:逃出恐懼、不安、焦慮的解憂十一講》 陸可鐸◎著 ★靈糧神學院 謝宏忠院長 信心推薦 ★紐約時報、亞馬遜書店暢銷書 你越來越少開懷大笑了? 最瞭解你的人說你越來越負面而且激進了? 你總是在做最壞的打算? 你不常笑,不享受身邊的一切,當別人這麼做, 你反而笑說別人太天真…… 生命一定有憂慮, 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憂慮主宰我們的心。 >>>想看更多 |
| | 《早點這樣想,該多好:從卡住的路轉彎,當一個幸福飽滿的大人》 楊嘉玲◎著 ★璞成心理學堂創辦人/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絢慧 暖心推薦 ★收錄「藏在不禮貌的背後,更重要的事」一文,超過26000人網路瘋傳 按讚分享 楊嘉玲,她是心理治療師, 更是以文字轉換療癒能量的煮字者。 這本書她驗證自己成長的密碼, 年齡數字給的不是皺紋與成見,不是逃避與固執, 是卡住的路上懂得轉彎的成熟思維。 每個生命階段的挫折與糾結, 都有可能成為一次蛻變的契機, 只要你不放棄。 >>>想看更多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