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臟與五神
五臟對應五神。五臟皆有其神,神是臟腑之氣特別足了以後的外現。好比說肺對應的神是魄,肝對應的神是魂。肝主生發,所以魂是屬於陽神,它是往上走的。
● 肺的神明是魄
中醫裡是講魂魄的,中醫認為,人死是「魂魄分離」象,人活著是魂魄如膠似漆,就像夫妻一樣黏合在一起的象。魂魄分離的象,就是魂一點點往上走,魄一點點往下走。
魄,是肺氣特別足的一個外現,肺與大腸相表裡,人最後死的時候,魄走的是魄門,即肛門;魂走的是嘴巴或鼻子。
● 肝的神明是魂,心的神明是神
傳統醫學認為,如果五臟精氣特別足,它的神明才能顯現出來。肝氣特別足的時候,顯現出來的神明是魂;心氣特別足的時候,顯現出來的神明是神。此時,腦子特別清楚。心氣足,腦子就聰明,反應力好;如果心氣不足,腦子就不願意多想,反應差,神就不足。
有人年輕的時候,是敢作敢當的象,但是中年以後再把他的脈,會發現他的心氣很不足,做事已經很沒有勇氣了,甚至有些事已經不想做了。
打個比方來說,五臟的精氣就像油一樣,而神就是它的光亮,是五精所照射出來的東西,油如果不足,光亮自然就暗淡;如果油特別足,光亮就會特別大,可能會照亮滿間屋子。
● 脾的神明是意
《黃帝內經》說「心之所憶,謂之意」,而一般人就把「意」理解為記憶力。實際上,有沒有意志和記憶力關係不大,關鍵是記憶能不能和看到的事物相關聯。
如果能相關聯的話,思維就有一定的寬廣度,而這個思維寬廣度就是「意」。
所謂關聯性就是運化,這就是脾的功能。聰明、反應非常快,都是運化的作用,是脾的作用。
● 腎的神明是志
腎的神明是志,就是一種收藏的特性、收藏的能力。如果收藏能力特別強,人的志向就特別大;如果收藏的力量不強,人所外散出來的志向,也不會很足。
★ 五臟與五志
五志,即五種情志。
● 肝的情志是怒
肝的情志是怒。「怒傷肝」,中醫認為,經常發怒的人,是腎精不足的象,即腎精已經固守不住肝,水已經不能涵養木,脾胃(土)也不能涵養木,所以人才會經常發怒。
在生活當中,有「路怒一族」,即在馬路上開車經常發脾氣的人。他們或者超車,或者追尾,硬擋到他人前面去,這個問題表面上來看,是因為交通堵塞,其實還是因為個人壓力大。
同樣一條路,大家同樣被堵在這裡,為什麼有的人著急、有的人不著急?有的人能忍、有的人忍不住,非得在馬路上打架?其實打架的人,事後也會覺得很沒有意思,可是當時就是壓不住火,這其實說明他們的五臟六腑有了小小的問題,應該去解決。
比如說他可能是由於前天夜裡沒睡好,精神處在很不好的狀態;或因為壓力太大、過度焦慮,肺經也處在不好的狀態等。
● 心的情志是喜
喜亦有正邪之分,「正的喜」就是輸布四方,此時血脈特別充足;如果經脈不通暢,一個人老憋著,是「不喜」。反過來,如果他老不喜,血脈就會出問題。「邪的喜」就是過度外散,會傷心神。
● 脾的情志是思慮
正常的思維是好的,輸布四方,像脾一樣;如果過度思慮就會出現邪氣,人越來越瘦,脾主肌肉,過度思慮的話,就會把自己的肉消瘦完了;而不思慮會有黏滯、懶惰之象,人會越來越胖,濕氣特別重。
● 肺的情志是憂愁
有肺病的人就喜歡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黛玉。林黛玉是典型的肺病患者,她的所有表現,都是肺氣特別虛的象。林黛玉沒事就哭,而且她多思,凡事想太多,所以她也胖不起來,不會有薛寶釵那種豐腴的體態。多思則傷脾,肺氣又虛,所以她愛哭。
肺氣虛的人會兩顴紅,眼睛裡總有眼淚,是水汪汪的象,這種女孩子比較容易讓人憐惜,跟她談戀愛很浪漫,情致纏綿,她們想得很周到,含情脈脈,招人喜歡,不像薛寶釵似的過度冷靜端正。
● 腎的情志是恐
恐也有正邪之象,「恐的正象」是謹慎內守。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這是孔子教育我們的。人有敬畏之心,知道謹慎、內守,這是腎精足的一個正象的表現。
「恐的邪象」就是「恐外散」,比如人過恐會尿褲子。或「恐則氣下」,指人一驚恐,氣就會散了,收攝不住。
★ 五臟與五變
變是變化,「五變」即指心、肝、脾、胃、腎若出現變化,身體會有的表現反應。
● 肝氣的表現在握
肝氣的表現是「在變動為握」,即肝氣出現病變時,首先會表現在手的握力出問題,比如手沒勁,或抽筋、肌肉緊張等,這是在表象上的病變反應。
● 心病的表現是厥症
「厥症」就是「四肢厥逆症」,即手腳冰涼。醫生在把脈時,會觀察到一些細微的東西。一個人涼到哪兒,他的四肢厥逆已經到了哪一步,手輕輕一捋就都清楚了。
醫生把脈時會發現,有人只是手指尖冰涼,有人是整個手指冰涼,有人是整個手掌冰涼,有人甚至涼到手腕,或涼到肘部,這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很可怕的。中醫甚至認為,一個人如果涼到肘部,那簡直就是危症,病得已不輕了。
頭頂和腳也是人體末梢,人年輕的時候,心氣很足,冬天很少戴帽子。如果老了,到冬天就會有點畏寒,因為此時心氣不足,血脈上不來了,所以常看到老人家冬天都戴著帽子。如果一個人腿冰涼,涼到膝蓋,醫生也可能會告訴他,他的心氣現在有問題。
● 脾胃的表現是噦
脾胃的表現是噦(噦讀約),「噦」這個聲音在古代是「嘔吐的聲音」。人體正常的時候,胃氣是下降的,人體以降為順,如果「噦」,就說明元氣虛,腎精不足,人的氣收不住,就往上走了。人會打嗝,甚至嘔吐,實際上都是脾胃出現問題。
● 肺氣的表現是咳
比如人在肺寒時會咳嗽,就是透過振動,把肺寒振出去,所以肺「在變動為咳」。
● 腎的表現是慄(哆嗦)
腎的表現是慄,即哆嗦。打哆嗦這個毛病,實際上和腎病相關,如果腎特別寒,就會出現哆嗦、戰慄或打噴嚏。
打噴嚏,實際上是振奮腎陽,是身體透過打噴嚏的方式,把腎陽調起來,把寒氣趕掉。所以,身體好的人還會打噴嚏,身體不好的人直接就感冒。
~以上資料摘自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