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高齡化社會,銀行自2015年推出「以房養老」,金管會統計,截至去(2021)年底,「以房養老」核貸件數達5,626件,核貸額度更突破300億元,達為321億元,去年承作案件共增加784件、年增2.8%、核貸金額增加45億元,其中公股行庫態度最積極。
目前我國銀行承作「以房養老」共有14家,以公股行庫佔比多數,承作案件數、核貸金額前五名為,合庫銀行共2,177件、131.11億元,土地銀行共1,729件、84.34億元,華南銀行共889件、44.41億元,第一銀行共469件、32.95億元,台灣企銀共237件、17.4億元。
近期銀行推出「以房養老」業務也結合安養信託,同時鎖定三大客群推展「以房養老」,包含單身、子女負擔大者、高資產客戶等,持續拉高銀行承作件數。
銀行指出,銀行針對三大族群推展「以房養老」業務主要原因為,單身者名下有不動產的人因無人繼承,沒有未來子女資產繼承的考量,而家中每月生活開銷大需長期照顧長者,需要足夠資金支撐生活,子女經濟負擔大者,對於以房養老的接受度會比較高。
至於高資產客戶,除透過「以房養老」將不動產活化產生現金流外,也可結合銀行其他業務,像是不動產保全型信託等,協助客戶規劃退休財務及資產傳承等服務,滿足高資產客戶需求。
台灣進入人口負成長,國發會預期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銀髮族的退休生活財務規劃更顯得重要,銀行看準銀髮族養老信託服務,也將「以房養老」結合信託商品。
雖然「以房養老」去年突破300億元,件數也突破5,500件,但整體而言,「以房養老」的案件,並沒有爆炸性成長,銀行主管分析原因有三個。第一、我國國人的觀念大多希望將房子留給下一代,除非是真的在資金上非常困難,才有可能以房子貸款來支付每個月的生活費用,不過該房還得是位於具有高價值的地區,如:五都等地,借出來的錢也才足夠使用,否則在偏鄉地區就沒有其價值意義。
第二、有些子女沒有自己買房子,會擔心萬一房子的價值用光時,也沒有能力將房屋贖回,因此大多數人聽聞父母要辦理「以房養老」多會阻止辦理。
第三、由於去年股市、房市大漲,物價也有所波動,使M型化社會情形更嚴重,對於資金充足的人來說,根本不需要「以房養老」來支撐生活開銷,而對資金較為缺乏的人來說,也沒有其價值資產可以貸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