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振興加碼券使用率低 國旅券僅用掉37%


【財經快遞】內容來自最具權威財經新聞報「經濟日報」,詳細報導國內外財經、產業新聞,及專題報導。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2/02/20 第772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振興加碼券使用率低 國旅券僅用掉37%
記者邱瓊玉、彭宣雅、葉冠妤、馬瑞聯合報

行政院去年十月為了振興經濟推出五倍券,有八個部會紛紛響應,不過,加碼券從登記、抽籤到使用方式,讓民眾眼花撩亂,使用率皆大不如前,往年最熱門的國旅券至今使用率僅卅七%,動滋券更慘,僅卅%,國發會加碼發出的地方創生券同樣乏人問津,截止一月底動用額度不到一成。

動滋券六月到期 其餘四月

國內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本期待農曆春節帶動消費,結果同樣無法提高使用率,除了動滋券使用期限到六月卅日,其餘券種都只到四月卅日。

各部會去年配合振興五倍券推出一籮筐的加碼券,舉凡八八八元農遊券、六百元藝FUN券、五百元客庄券、動滋券,以及號稱面額最高的一千元國旅券、i原券等,吸引全國民眾瘋搶券。

好食券 回饋金發放八成五

經濟部統計,五倍券截至目前為止已發出約二三三二萬份,其中一九一○萬份為紙本券、四二一萬份為數位券,七十九點六二%的紙本券已兌換,數位券的兌換率則為九十四點二三%,不少民眾在領到五倍券後,陸續已去店家消費。

經濟部加碼發出的五百元好食券,總計發出四一四點八萬份,商業司統計,目前發出去的回饋金額已有廿多億元,回饋金發放比率約八十五%。

藝FUN券 把握最後時間催票

前年廣受民眾喜愛的藝FUN券,這次發行三一四萬份,截至十八日止,領券人次逾二五六萬人次,領券率逾八十一%,使用金額逾八點九億元,跟前次領券率、使用率皆破九成相比,還需把握最後兩個月時間「催票」。

農遊券 第二階段登記人少

不過,其他部會推出的加碼券就沒有這麼夯。交通部觀光局推出二四二萬份國旅券,截至二月十日止,共累積領取二三八萬五七八二份,累積使用八十八萬三六二二份,使用率僅三成多,和往年安心旅遊補助的熱況差距甚遠。

農遊券分兩階段抽出,至今卻還沒抽完。第一階段八十八萬張,只要登記就可抽,中籤率僅二%;第二階段五十六萬張買千送百活動,百分之百中獎,卻落入沒人參加登記的窘境,只好拆成三次抽籤。截至二月十七日止,整體用券率只有五十四點四九%。農委會說,有民眾忘了自己有中農遊券,近期會發簡訊提醒通知。

客庄券 使用率較上次腰斬

客庄券發行四十萬份,截至十七日,領券率約八十九%、用券率約四十三%,前次客庄券一點○最終用券及領券率約八十一%。原民會的i原券則是銀行還在統計數據中。

至於動滋券,根據體育署統計資料,截至昨天為止,已有一四四點四萬餘人領券,不過卻僅有四十三點七萬餘人完成抵用,使用率約卅%,抵用金額約兩億元、交易金額約三億元。

體育署說,受到疫情與近來天氣不佳影響,多少影響民眾外出做運動、看比賽的意願,三月天氣較為穩定,會有更多山域、水域方面的運動產業業者加入抵用行列,中華職棒賽季四月開打,預計形成另一波抵用高峰。

國發會加碼發出的地方創生券,適用店家只有九百多家,還限用綁定台灣Pay金融卡,乏人問津。總經費兩億元的創生券分兩波進行,但據了解,截止一月底動用的額度大約一成。官員表示,春節連假落在二月初,創生券的兌領狀況可望改善,三月初會統計最新數據。

 
TOP
民眾分散使用 國旅券帶不動市場
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了加速觀光產業復甦,交通部觀光局大動作推出國旅券,使用狀況卻不如預期。學者直言,國旅券使用期限長達半年,導致民眾分散使用,帶不動國旅風潮,產業幾乎無感,觀光局應要有動作,才能刺激國旅市場。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國旅的族群對價格敏感,若是一群朋友出遊,卻有部分人還要負擔住宿費用,就容易令人怯步,再加上國旅券有長達半年的使用期,民眾分散使用,難以帶動國旅風潮,導致觀光業對國旅券振興的效果幾乎無感。

由於指揮中心近期正在討論國境解封的可能性,黃正聰認為,國境解封主要有兩個可觀察的點,一是疫苗覆蓋率,二是觀察台灣競爭的國家,若國際上都是採取和疫苗共存的政策,那台灣在經濟競爭上自然就會有壓力。台灣觀察的重點國家應該是韓國,因兩者產業類型相似,若韓國已決定開放,台灣頂多只能再晚一季,不然產業競爭就會趨於不利情勢。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則認為,預估國旅券要到二二八連假後,使用率才會開始明顯提升。另,想要振興國旅,觀光局本身還是要有些作為,包括優惠、行銷等,才能真正刺激國內觀光,也帶動國旅券的使用。

劉喜臨也提醒,預估今年第四季可能會開放國門,屆時國旅市場會被取代,各縣市政府和觀光局應思考如何把人留在國內旅遊消費,這才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TOP
專題
蛋荒「粗暴干預」 政府決策步步錯
記者侯俐安、吳亮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全台「蛋荒」延燒兩個月,民怨四起,癥結直指一月初農委會協調產銷「蛋價凍漲」,造成市場惜售、農民棄養。本報調查,缺蛋危機不僅源於政府粗暴干預,從監測、進口、凍漲、降稅,四度錯過解救時機,導致缺蛋失控。農曆春節期間政院才緊急召回經濟部、農委會官員商討免徵營業稅,為時已晚。

去年十月,散蛋價格從每台斤批發價格廿三點五元開始蠢動,一路飆漲到今年一月三日時,散蛋價格已經達到每台斤卅四點五元,漲幅超過四成五。超市蛋架接連幾周都被一掃而空,傳統市場散蛋,更從過去每台斤不到四十元,飆上六十元。

由於國內原物料、大宗物料等,受國際疫情、運輸及氣候等因素波動,原物料價格節節高漲,帶動飼料漲勢,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去年十一月啟動「穩定物價小組」,督導部會穩定物價。

據調查,當時發現蛋價蠢動來自缺蛋時,行政院曾建議進口雞蛋補足缺口,平抑價格。但農委會說法多變,原本強調符合行情;浮動明顯後,先稱天冷母雞不下蛋、又說禽流感。對於進口,農委會當時認為會影響國內產業,直到農曆年前幾近失控才允諾進口,卻慢了兩個月。

影響蛋價因素之一是飼料大漲。據指出,穩定物價小組在去年十一月卅日拍板調降牛肉、小麥關稅,及汽柴油貨物稅前,農委會曾提出一併免徵飼料原物料營業稅,卻被財政部門否決;政院大年初六才宣布免徵營業稅,但飼料已漲五成,挨批緩不濟急。

近期事件擴大後,農委會官員不滿「凍漲也是政院說的、錯卻要農委會扛?」據了解,農委會高層在會中曾多次建議「蛋價維持市場機制」,未被接受,才與產銷業者溝通凍漲。但另一名與會人士說,沈榮津在兩波降稅後,要求農委會、經濟部與業者溝通「已降稅減輕壓力,產品可否不要漲」,未特別管蛋價,農委會過度解讀。

至於缺蛋源頭直指蛋價監測失準,行政院上周已開會要求農委會檢討。與會高層指出,養雞協會每月都會調查產銷,卻直到「缺蛋」事件受朝野關注,才發現調查與實際有明顯落差。農委會已提出改善方案,從蛋中雞、洗選場、蛋商三方掌握數據,以補不足。

三個多月來,蛋價失控已成輿論壓力,穩定物價小組與農委會屢次意見不合,本月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布蛋價調漲,形同「解凍」。據悉,此措施是陳吉仲找產銷溝通後,直接向行政院長蘇貞昌報告後定案,直接跳過穩定物價小組。

行政院官員表示,年前的雞蛋問題是「建議」業者要共體時艱,不是下令、也不是要求,是透過溝通來穩定蛋價;近期蛋價已經有所趨緩,預計三月上旬會回穩。

【相關閱讀】

【誰在亂物價/上】缺蛋禍首在凍漲 政院物價小組、農委會哪方是元凶?

 
TOP
新聞眼/政府失靈釀危機 民吞苦果
記者侯俐安聯合報

物價飛漲早讓全民怨聲載道,去年底開始,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緊盯輿論,經濟部頻找漲價的業者「喝咖啡」,便當店、早餐店都曾被「道德勸說」凍漲降價,卻被居高不下的成本壓得喘不過氣,近期愈來愈多業者轉個彎,減量不降價,省得政府查水表。然而一場蛋荒危機,源頭竟是政府失靈。

行政院、農委會雙方,早從去年底蛋荒蠢動第一時間就因進口時機溝通失靈。農委會面對蛋價漲、雞蛋缺,端出天冷母雞不下蛋、禽流感撲殺雞隻理由,都難以說服行政院,醞釀雙方歧見。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主導的穩定物價小組負責協調,經濟部出身的沈榮津認為缺蛋就要補蛋,是基本經濟學;農委會卻認為必須兼顧產業面,兩方一言不合就耽擱,成為第一步失策。但農委會並非束手無策,只是在政院提出免徵黃小玉營業稅,卻遭否決,再次錯失良機。

直到物價之火向上延燒,行政院希望經濟部、農委會向業者溝通共體時艱,縱然政院沒有直接要求農委會「凍漲蛋價」,但在政府不希望看見民生物資調漲的氛圍下,農委會高層雖口頭提出「建議維持市場機制」,最後仍是乖乖協調產銷凍漲。

在雞農幾乎已承擔不起高成本時,這次的「協調」如提油救火,壓縮雞農利潤,成為最後一根稻草。三個月以來,從監測、進口、凍漲、降稅,行政院與農委會可說是四度判斷失準,又因各持己見,導致錯失解救時機,導致情況失控。

雞農、蛋商、便當店和民眾,眼睜睜看著原物料高漲,政府平抑物價卻不從上游著手,反要下游吞下成本凍漲,一場粗暴干預市場的手段,營造看似「末端沒漲價」的假象,實際卻是務虛不務實,最終釀成今日亂象,民眾吃不到蛋,只能吞食政府種下的苦果。

 
TOP
商品悄縮水 立委:政府「查價」見樹不見林
記者吳亮賢、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通膨壓力增加,物價居高不下,行政院去年十一月成立穩定物價小組,經濟部也頻邀業者「喝咖啡」。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近期不少民眾發現,商品價格不變,內容物卻「縮水」,便當也可見肉變少、蛋減半。立委張其祿認為,政府查價方式仍以人工「訪價」,僅以「標價」作為考量,恐怕見樹不見林。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漲二點八四%,連六個月高於二%的通膨警戒線,顯示物價壓力仍大。更有許多民眾反映,即使商品價格不變,內容物卻出現縮水、更換等狀況,同樣價錢買到的東西卻打折,形同變相漲價,政府卻看不到。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舉例,近日辦公室同仁購買台鐵便當時就發現,不但蔬菜少一樣,原本的醃蘿蔔也不見。更有許多網友整理近年來食品的包裝變化,「洋芋片越來越少、空氣越來越多」,餅乾盒子多了間隔、片數變少,或是巧克力變小塊。

張其祿表示,消費者物價指數計算方式其中之一為「查價」,從國發會「穩定物價作為」報告可發現,政府查價方式仍然是以人工「訪價」,僅以「標價」作為考量,但實際上未購買拆開包裝檢視或實際消費。

張其祿指出,政府人員很難發現內容物經過業者考量成本後,發生了「質、量下降」事實,政府若「見樹不見林」,恐怕讓民眾有「何不食肉糜」之感。

針對業者漲價,法務部所成立的跨部會「物價聯合稽查小組」,過去三個月密集針對漲價的業者,到總部關心漲價原因,了解成本結構;部分業者會因此提供優惠價或降價。官員指出,內容物縮水是業者的變通方式,最後仍要回歸市場機制。

 
TOP
政院查漲價 業者:不漲實在撐不住
記者吳亮賢、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物價上漲未歇,去年一月,經濟部邀請連鎖業者座談,鬍鬚張、寬心園等餐廳允諾全年不調漲;國內知名排骨便當則將八項主餐調回原價。不過,農曆年後,該排骨便當店仍然「撐不住」,只好調漲。

業者坦言,農曆年後因成本壓力,許多主餐價格又再漲十元,雖然行政院有派員前來了解,「但實在撐不住了」,只好調漲價格,所幸客人都能體諒,來客量並未影響。

農曆春節前物價攀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經濟部針對春節應節商品監測,年菜、年糕等六成維持不漲或下跌;經濟部也邀連鎖業者座談,並對外說明部分業者允農曆年前不漲價,鬍鬚張等業者全年不調漲。

鬍鬚張上次漲價在二○一八年元旦,受到輿論矚目。業者指出,過去每次漲價都會成為焦點,去年十月物價明顯上漲,肉類、原物料都漲,蛋更是又漲又缺,當時內部會議就已經確定今年沒有調漲計畫,希望與民眾站在一起。但去年底被邀請到經濟部座談時,在會中仍表達希望政府能穩定物價,「穩定原物料才是關鍵」。

去年底,知名排骨店則因原物料上漲,排骨、雞腿等便當價格從一五○元調漲到一六○元。業者表示,主餐調漲沒多久,行政院物價小組成員就到店內調查漲價原因,並表達「希望不要漲價最好,大家互相。」當時考量快過年,加上配合政府政策,農曆年間祭出「折扣十元」優惠,等於調回原價。

不過業者指出,春節過後,許多原物料都漲價,菜、肉價格也上漲,目前又將價格調漲十元,「過年後什麼都貴!」食材為求新鮮,成本難以負荷,政院雖有派人再來查價,但只能表達「實在撐不住」。

一家小吃店業者說,原本擔心貿然將商品漲價,可能會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但看到漲價的業者愈來愈多,顧慮也愈來愈小」。

 
TOP
話題
染疫醫:20萬補償 換不回健康肺
記者謝承恩/台北報導聯合報
醫護染疫不得已,最近一位染疫醫師拿到防疫補償金六點五萬元,同儕不平,大嘆人命不值。本報獨家專訪這位醫師還原染疫過程,當天為了幫一位患者插管,同時協助的醫護和清潔、傳送員及警衛,累計十人確診。他說自己是輕症,補償金額少,一位肺部三成纖維化的同事拿到廿萬元,但這廿萬換不回健康的肺。

穿全套隔離衣 難擋病患嘔吐

衛福部去年三月宣布將醫護染疫補償金上限,從卅五萬元提高至一百萬元,但去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造成許多醫護染疫,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更是「重災區」,多位醫護癒後飽受「新冠後遺症」困擾,體力大幅下降、半夜胸痛驚醒,更有工作人員因家人染疫死亡,就此離開傷心地,不願意重回醫院工作。

這位獲六點五萬元補償的胸腔科醫師說起染疫情形,歷歷在目。去年六月疫情高峰,天天都有肺浸潤患者急須插管治療。當時他遇到插管困難的百公斤病患,「病患一邊插管,一面嘔吐,不時要監測血氧,除了我和三名護理師,還有麻醉主任、麻醉護理師。」大家穿起全套隔離衣協助,最後六人中有五人染疫。

當天的負壓隔離室外,還有一位外科醫師診查外傷病人及一位泌尿科醫師會診,兩位醫師也雙雙染疫。此外急診室的清潔、傳送人員及警衛也被波及,同天累計十人確診。

肺損走路會喘 拿30萬又如何

胸腔科醫師表示,他被嘔吐物噴濺感染住院十天,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出院後自主健康管理,累計停工一個月,薪資大打折,卻僅獲六萬五千元。但另一位醫師更嚴重,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停工兩個月,肺部三成纖維化,永遠無法恢復,獲賠廿萬元。

清潔和傳送人員也受創嚴重,一位住院二個半月,走沒幾步路就開始喘,「四成肺功能喪失,就算拿卅萬又如何?」;另一位雖為輕症,但先生也因此染疫,重症往生,「先生過世後她非常憂鬱,最後這兩位都辭職了。」

醫師問她是否在意自己拿多少?她一點也不關心。對她來說就算拿到一百萬,也換不回先生。

他很不忍,「醫護非自願染疫,在病房出生入死,拿廿萬、卅萬元換回你的肺有多好?更別說親人染疫往生的陰影,根本無法彌補。」

他指出,自己去年六月上旬確診,院方協助蒐集病歷、請醫護填寫染疫過程,院內前後已有十多位醫師確診,但有一半的人至今都還沒有收到審定補償金公文通知。

他表示,「有同仁開玩笑說,醫院這麼多人染疫,應該也有幾十萬要請客,沒想到打開只有這些。」讓人質疑審核標準,又是哪些領域的公正人士負責審核?

還記得當時社會瀰漫著對醫護人員的恐懼及不友善,「很多醫師都不敢回家,深怕傳染家人,在旅館住好幾個月,我的理髮師也請我去找別人剪頭髮。」

他說,現在還有許多院內醫護持續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門診治療,對於政府畫大餅開支票,卻沒替第一線奮鬥的醫護送暖,感到心寒。

 
TOP
醫師工會促 補償審核標準應透明
記者謝承恩/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去年三月修訂「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允諾加碼醫護染疫補償金,從卅五萬元提升至一百萬元,且溯及至去年一月十五日。但前線染疫醫護近日獲發補償金,卻不如預期,有人僅得六萬五千元,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呼籲,補償金審核標準應公開透明。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醫護染疫補償金申請案有一○六件,其中八○件審議完畢,有卅八案核定補助,兩案不予補助,發出總額三九一萬九千五百元,平均每案十萬三千元,單案最高核定金額為五十三萬五千元,超越過去卅五萬元天花板。

不過,平均每案僅十萬三千元,僅達百萬補償金的一成。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日前解釋指出,一百萬元指的是補償金上限,醫護染疫後還需經過中央審議小組審查,依感染程度、住院時間長短研判,並非每案都能拿到最高上限。

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中央審議小組會根據需要補償公平處理,未來因新冠肺炎相關影響和住院天數較短,補助金也會變低。陳亮甫指出,若因Omicron染疫後有輕症化趨勢,則不再給付高額,並不合理。

「國內外對新冠肺炎後遺症認識時間短,不該輕率判斷生命價值。」他認為「沒人自願染疫,應拿出公開透明的標準審核。」包含是否衡量住院長短、疾病傷害程度、職位薪資補償等條件,都該一併公布。

針對醫護人員染疫產生後遺症,莊人祥表示,除了補償金外,還有兩個管道如參與「新冠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或院方成立支持系統,皆能提供照顧服務。

 
TOP
學者:近期物價漲 恐非小發燒
記者吳亮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疫情未歇,物價又持續上漲。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王俊傑指出,物價上漲如同人體出現「發燒」警訊,等待燒退了便會回歸正常狀況,但近期的物價上漲看來不是「小發燒」,從去年各國紓困大撒錢開始,狂印鈔票造成貨幣貶值,加上原物料、運價上漲,皆是導致物價上漲的原因。

王俊傑表示,目前政府對於物價上漲的因應作為,看起來都只是治標,例如凍漲物價,不但對生產者不公平,也恐造成生產意願低,供給變少後價格又會漲,「凍漲是沒有用的」,不過他也坦言,物價上漲趨勢,絕非單一國家可以控制,單純抑制物價也會扭曲市場機制,政府能做的恐怕有限。

對於現行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查價機制,能否反映真實情況,他認為,許多商品的內容物變動,很難量化為實質價格變化,且在判斷總體經濟指標上,一旦更改部分計算方式,許多資料要重新做,恐有資訊斷鏈問題。

王俊傑說,「萬物價漲唯有薪水不漲」幾乎是全民感受,由於薪水及物價連動,政府不能只調整基本薪資,應以整體薪資結構角度進行調整,此外,由於企業對調薪反彈很大,可鼓勵企業推出獎金機制,將分潤給員工,因應短期物價上漲的情況,也能避免造成後續波動。

 
TOP
機組員爭居檢縮短 專家:再等等
記者甘芝萁/台北報導聯合報
世界各國都已陸續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力拚三月中旬鬆綁邊境,檢疫改為十天居檢、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長期在執勤、居檢、加強自主健康管理中輪迴的航空機組員返台檢疫,能否同步調整?航空公司與工會正極力爭取鬆綁,公衛學者卻認為還要再等等。

目前機組員的檢疫規範為長程航班返台,完整接種者需五天居家檢疫、九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短程航班是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在第七天採驗PCR。從重點高風險國家返台者,則要十四天居家檢疫,加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檢疫地點都是公司宿舍或防疫旅館。

桃園市機師工會建議,居檢期可比照春節檢疫專案改採「小時」計算,並允許機組員得以返家檢疫。長榮航空關係企業工會也認為,全球疫情重症率大減,已有流感化趨勢,且各國檢疫都已大幅鬆綁,考量機組員第三劑疫苗施打率已達八成,可以PCR或快篩配套,增加自宅檢疫的選項,也同步縮短機組員檢疫天數,例如改為三加七天或四加六天等。

長榮航空表示,機組員完整接種比率近百分之百,追加劑施打率近八成,且外站防疫泡泡管理精進,為舒緩長程航行組員長期循環執勤、居檢所衍生的壓力,確保飛航安全,建議調整長程航班機組員返台檢疫措施。

據悉,民航局已綜整各方意見,將行文指揮中心。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中醫大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說,國際疫情還是很嚴重,第一類醫事人員第三劑施打率已達九成八,機組員是高風險族群,建議第三劑施打率接近百分之百再來討論調整比較合適。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歐美雖已解封,但陰性感染個案相當多,機組員飛到國外,暴露在病毒傳播力很強的環境下,若台灣仍要維持社區防疫控制,維持現行機組員返台檢疫措施仍有必要。

 
TOP
疫情延燒…陳時中:不影響下月商務客入境
記者沈能元、謝承恩、陳雨鑫/台北聯合報
宗教團體聚餐群聚延燒,且一名參與餐會的國中生傳染給同班同學,是否影響解封時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需持續觀察,但不影響三月開放商務客入境腳步;至於台灣何時放寬口罩禁令?他指出,口罩自我防護效果好,將來不會放棄戴口罩,但對於戴口罩場合會有限度的限制。

宗教團體聚餐群聚累計卅四人染疫,專家認為,必須觀察兩波傳播期,也就是要到三月初,才知疫情是否擴散,如此是否影響三月開放商務客入境?「這大概是不會影響。」陳時中說,將持續觀察及進一步評估。

美國有多州放寬口罩規定,國人口罩令何時解除?陳時中表示,「對台灣來講,口罩對自我防護好,將來不會放棄戴口罩,但對於戴口罩場合會有限度的限制。」他指出,在室內若長時間待著,戴口罩防疫仍是較好的方式,且對防治流感有效,未來將根據疫情狀況訂定配套措施。

有專家建議,唱歌每廿分鐘應換口罩。陳時中表示,一般戴口罩是為了避免接觸到外來的病菌飛沫,如果是聽歌的人,沒必要廿分鐘換一片,至於唱歌的人若想謹慎一點,並不反對,不過他個人認為沒有頻繁更換口罩的必要。

指揮中心統計,前天國內共接種卅一萬五九○五劑,累計接種逾四五五一萬劑,第一劑疫苗涵蓋率百分之八十二點五七、第二劑百分之七十六點一六、第三劑卅五點四四。指揮中心是否再祭出獎勵金催打第三劑?陳時中表示,打疫苗是民眾權利也是義務,目前疫苗量充足,呼籲民眾接種降低染疫重症風險。

 
TOP
3波34病例 宗教群聚列專案
記者謝承恩、沈能元、陳雨鑫、李定聯合報
昨天國內新增八例本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有四例為佛道雙修協會聚餐相關人員,三例為竹南市場攤商與砂石場個案相關,餘一例為新北加強版防疫旅館醫護人員染疫,感染源待釐清。佛道雙修協會聚餐相關傳播鏈已進入第三波感染,宣布成立專案,相關接觸者送集中檢疫所隔離。

指揮中心前天宣布,染疫個案接觸者若配合疫調匡列,卻被要求自費入住防疫旅館隔離者,相關費用將由中央統一支付,但期限為去年十二月十四日到今年二月十八日,引發討論。陳時中重申,確診個案接觸者原則上可在家中一人一室居家隔離,有專案型態的可送集中檢疫所隔離,民眾都不用另外花錢。

先前因過年期間有不方便、不周全等因素,才會將部分隔離者送到防疫旅館隔離,儘管不符指揮中心規定,中央仍決定負擔住宿費。但若人人都住一晚兩萬元的疫疫旅館,陳時中坦言「政府付不起。」重申匡列隔離不是旅行,而是配合防疫的一環。

佛道雙修宗教協會餐會群聚感染被列為重點觀察事件,昨再新增四例,其中三人曾參加聚餐,為已確診個案家人陰轉陽,另新北市新增一名國中生確診,遭參加餐會的同班同學傳染,進入第三波傳染,現已匡列廿九位同學及十三位老師,採檢均為陰性。整起群聚已有卅四人,參加餐會者累計廿七人。

高雄砂石場員工苗栗家人確診,家人曾前往竹南市場水餃攤商,日前也確定遭感染,昨天進一步確認三名已匡列家人確診,「這家人聚會染疫者多,累計至今有廿二人。」

陳時中說,家庭聚會侵襲比率高,但昨天新增確診者屬於居家隔離陰轉陽個案,對社區影響較小。

新北加強版檢疫旅館護理人員確診,為新感染鏈,個案無症狀,負責在紅區擔任接待確診個案工作,每七天接受例行PCR採檢,個案十四日至十八日的接觸者十四人及親友四人,採檢均為陰性,匡列居家隔離。

先前確診桃機航警傳染給女兒,該案經定序後找到感染源頭,為與航警值班同時段航班入境的印尼境外生(案一九五七一)相同,已知該生落地採檢為陽性Ct值低,兩人沒有密切接觸,感染方式還要調查。目前我國不明傳染鏈仍有九條。

 
TOP
要聞
高山景點垃圾多/疫情難擋遊客 太平山垃圾量驚人
記者林佳□/宜蘭報導聯合報
宜蘭的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向來是國內熱門旅遊景點之姿,每到旺季總是滿滿遊客,去年就算受到疫情影響,入園人數仍達到四十一萬人次。不過,大量的人潮也帶來驚人的垃圾量,去年一年就有卅三噸垃圾,儘管清潔廠商定期派員維護公廁、步道、戶外空間等環境整潔,垃圾依然如聚寶盆般天天上演。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處北台灣,易達性不算難,旅客人數向來維持高檔,疫情前、二○一九年有五十點六萬餘人次,二○二○年因國人無法出國,遊園人數更達到近六十萬人次,創近五年新高,去年在疫情三級警戒下,整年仍有四十一點二萬餘人次到訪。

不過人多,垃圾也跟著變多,特別是在高山,垃圾處理成了一大考驗。根據羅東林管處統計,太平山園區的垃圾量,在二○一九年、二○二○年分別為九十八噸、一一一噸;去年因疫情封園兩個月,住宿降載五成,餐廳也不開放合菜,但垃圾量仍有卅三噸。

只見太平山莊販賣部,人手一碗泡麵,平日少說上百碗、多則超過兩百碗,加上每日一、廿輛遊覽車,每人一個便當,就不難想像垃圾量。清潔廠商光載運太平山莊、鳩之澤的垃圾,平時每周就要兩趟,旺季最多達五趟,每車垃圾約七百公斤,另外還有每桶平均超過百公斤的廚餘,近三年每年平均都超過兩百多桶。

「太平山是長程旅遊,期間會累積垃圾,民眾會有個心態,一看到垃圾桶,就想趕快清空包包。」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育樂課長吳思儀指出,除了解說牌設立、臉書粉專等文字宣導,步道也「故意」不設垃圾桶,一方面減少民眾丟垃圾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不希望野生動物來翻找覓食。

 
TOP
高山景點垃圾多/食物棄山林 恐影響野生動物覓食習性
記者林佳□/宜蘭報導聯合報

宜蘭縣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眾多,過去曾發生有人亂丟果皮、遺留食物殘渣,誘使肉食性黃喉貂現身覓食的爭議。學者呼籲,民眾用餐離開時請收拾乾淨,一併帶走吃不完的食物垃圾,以免造成環境髒亂,甚至影響野生動物的自行覓食本能。

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毛俊傑說,曾遇到遊客為了拍照,帶食物上太平山餵食,然而,野生動物不能分辨食物有無毒害,會覺得香甜好吃就吞下肚,卻容易產生營養過剩、代謝異常等健康問題。

相較於二○○九年到二○一一年在太平山銅山山毛櫸林進行研究,毛俊傑觀察黃喉貂族群近年屢屢現蹤在翠峰景觀道路。

他認為,這可能與近年來人類活動及其食物、族群擴張等有關聯,「因為食物取得方便性或有人餵食,會使黃喉貂更容易接近人」,當牠們意識到能藉此輕鬆獲取能量,就可能改變覓食習性。

為避免影響野生動物的生態,毛俊傑建議民眾上山時,別將烹煮完的食物殘渣、果皮隨意棄置山林,離開前將各種垃圾打包帶走。羅東林管處表示,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垃圾桶設計採與景觀融合,若是木製垃圾桶,會有不鏽鋼內桶並加蓋,防範野生動物啃咬破壞。

 
TOP
高山景點垃圾多/便當盒亂丟 垃圾剛撿又有
記者林佳□/宜蘭報導聯合報
高山景點是國人踏青熱門選擇,但美麗山林隨處可見人為髒亂,儘管太平山「步道未設垃圾桶」的管理措施行之有年,但清潔員說,曾在見晴懷古步道發現樹洞被塞滿六個咖啡杯、木椅擺著未吃完的肉羹麵,就連人氣蹦蹦車茂興車站的廁所,「垃圾永遠比衛生紙還多。」

清潔員每天不只負責公廁清潔,舉凡鐵杉林自然步道等戶外環境都要巡視撿垃圾。記者實地跟著清潔員走一趟見晴懷古步道,一路撿寶特瓶、衛生紙、口罩、鞋墊、果皮等,不過短短半小時後,回程就出現新的垃圾,清潔廠商業者王宇直言「遊客量多寡決定我們的工作量。」

鄰近步道的停車場,常有癮君子不顧禁令抽菸,菸頭慣性隨手丟,清潔員一天撿二百支以上都是常有的事。

王宇傑說,團客多在太平山莊觀景平台、遊客中心前方廣場大啖便當,若以每輛遊覽車卅五人計算,單日上山數十輛車,相當可觀,清潔員一到中午就會待命等收垃圾,然而團客業者仍會趁四下無人,將保麗龍箱、便當盒丟棄停車場或山坡。

吳思儀說,在沒辦法確定遊客的公德心或素養之下,會透過設施減量,潛移默化讓遊客減少丟垃圾的機會。

 
TOP
焦點新聞
公共托育不足 新手爸媽愁:北嬰南送?南嬤北送?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聯合報

小家庭育兒困難,無後援的雙薪家庭育兒痛苦指數高漲,北漂的新手爸媽往往面臨要「北嬰南送」至長輩家照顧,或是「南嬤北送」到家中顧孩的兩難。學者則示警,有五成左右的孩子由阿公阿嬤帶,特別是阿嬤承擔照顧責任,不過隨著女性婚育年齡愈來愈高,未來這群照顧主力預期會愈來愈少,也反映出公共托育不足的窘境。

新竹是全台生育率最高的城市,竹科爸媽被譽為最敢生又能養的家庭。不過竹科媽媽、卅五歲陳小姐直言,面對托育依舊無助,最好也只能將孩子送回高雄,請長輩幫忙照顧。另一位二寶媽張小姐,是長工時的雙薪家庭,同樣也是把孩子送回台南婆家照顧。

育有兩子的王小姐說,她跟先生都在職場,很難準時接孩子下課,更別說料理飯菜,只好請婆婆北上一起住,幫忙接送孩子。

許多家長也反映,知道長輩顧孫累,但托育品質良莠不齊,虐嬰虐兒事件頻傳,即便政府有補助,每月托育與幼兒園費用仍要數千元至近萬元不等,是筆不小的負擔,才決定請長輩幫忙顧。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王舒芸觀察,現在零到兩歲只有十五%的孩子送托,但這個歲數孩子的媽媽有六到七成仍在就業職場,顯示有五成左右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由阿公阿嬤,且照顧者大多是阿嬤。

不過隨著女性婚育年齡愈來愈晚,未來公嬤照顧主力,不見得還會這麼給力。王舒芸說,除了讓育嬰假更彈性,所得替代率也是關鍵,避免讓女性陷入工作或育兒二選一的困境。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洪惠芬表示,企業普遍長工時,請假又缺乏彈性,再加上公共托育服務少,雖有私立的托嬰與保母,但是費用不便宜,將孩子托付給遠在南部的原生家庭,成了唯一的策略。

爸媽育兒累,想要稍微喘息,現階段是否有什麼資源?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表示,包括親子館、特色公園,都是免費讓小孩放風的地方。托盟發言人黃喬鈴表示,台北市、高雄市、新竹、宜蘭有幾個定點臨托服務,家長也可致電全台各行政區的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登記找保母,托育彈性空間較大。

 
TOP
冬奧/黃郁婷風波 府院令調查、處分
記者侯俐安、劉肇育、趙宥寧、周志聯合報
北京冬奧今天閉幕,在閉幕前一天,府院同聲要求調查、處分我冬奧滑冰國手黃郁婷的爭議言行,格外引發關注。體育署已銜命著手調查,但據了解,檢討會議必須等選手返國並隔離期滿後才召開,由於黃郁婷將繼續備戰三月在挪威與荷蘭的世界盃賽事,中華冬奧代表團總領隊陳士魁昨說,賽後檢討會議預計四月才召開,再決定是否懲處與如何懲處。

黃郁婷在冬奧期間爭議言行不斷,她在開賽前身穿中國大陸隊服惹議,但教育部長潘文忠仍親自致電給每位選手,轉達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加油之意;未料黃郁婷賽後又說出「就像在主場作戰」,爭議不斷。

蘇貞昌昨指黃郁婷行為極為不當,要求教育部和體育署調查、處分,同時應建立機制,作為日後國家代表隊成員對外言行的規範。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說,國家代表隊成員對外代表國家,一舉一動皆應謹言慎行,維護國家尊嚴;政府以人民稅金培訓代表隊成員,選手背負國人期待,不應有任何損及國家榮譽的爭議言行。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說,國家代表隊成員除追求個人競賽成績,也對外代表國家,言行舉止動見觀瞻;近年國人對國家隊出賽總是熱情支持,眾多國際賽事也成為國內外矚目焦點,國家代表隊成員更不應有任何損害國家榮譽的爭議言行。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國家代表隊成員對外代表國家爭取榮譽,應謹言慎行、維護國家尊嚴,目前正由體育署調查中,後續將依調查結果處分,另將會同中華奧會徹底檢討。

據了解,黃郁婷風波引發綠營強烈反彈,府院才聯手發聲。體育署調查後,可能依據國家代表隊培訓辦法,關於「損及團體形象或國家榮譽」予以處分。

不過,陳士魁表示,國家代表團員手冊有規範選手言行,若不依規定參加培訓或牽涉禁藥等,最重將直接取消國手資格並遣返回台,但黃郁婷穿中國大陸隊服,是發生在進入代表團之前的事,「如何懲處?回溯期多久?」他也舉例說,如果選手是兩年前就上網,入團後才被人翻出來,這樣是否構成懲處條件?

他表示,每次代表團出發前都會舉辦行前說明會,但運動員在社群發言,與不要穿上其他代表隊服裝則不在說明事項中。

國民黨立院團總召曾銘宗說,黃郁婷的行為確實極為不妥,但黃本人已經公開道歉、認錯,移除影片,爭議事件也告一段落,行政院此時卻還要對年輕選手再繼續放大追殺,宛如大砲打小鳥。

 
TOP
寒流到 台南以北下探9度
記者曹悅華/台北報導聯合報
昨天寒流南下,由北往南急速轉冷,中央氣象局說,今晚到明晨是最冷時間,台南以北、宜蘭低溫下探九度,寒流要到周二才減弱。受到華南雲雨區影響,全台濕冷有雨,中部以北甚至要留意大雨。高山則有望降雪。

氣象局說,昨下午開始受到寒流南下影響,中部以北、東北部氣溫明顯下降,高溫僅十三到十五度,「轉冷的感覺很明顯」。寒流將影響到明天,今晚到明天清晨是最冷時間點,台南以北、宜蘭低溫下探九到十一度,高屏花東十二到十四度。

氣象局也持續發布低溫特報。今天到明天上午,台中以北、宜蘭及金門有持續十度、馬祖有持續六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機率。台南、嘉義、雲林、彰化、南投、花蓮及澎湖亦有十度以下氣溫發生機率。

 
TOP
政治新聞
開會21次缺席19次陳菊重話斥監委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監察院長陳菊上任已滿一年半,開始出手整頓監院。據了解,上月談話會,陳菊表示,出席彈劾審查會行使彈劾權是監察權核心之一,卻有不只一位監委出席狀況不佳,甚至在輪到該出席的廿一次彈劾審查會中缺席十九次,傳出去能聽嗎?陳菊也說,若彈劾會有特殊情況,監委應要請假,她卻從未沒收過假條,監委都是一時之選,應有基本的自我要求。

監院人士表示,為整頓監院、化解行使職權的問題癥結,陳菊原預計本月邀集監委舉辦「共識營」,後因疫情延期至四月;據悉,陳菊原打算在共識營點出監委缺席過多的問題,如今提前炸鍋;過去監委多是利用周末在大學兼課,本屆監委卻在周間也去上課,雖無違法,但社會觀感不佳。

有監委表示,有別於歷任監察院長,陳菊會列席各委員會,院會、談話會等擔任主持人的會議,陳菊更幾乎都第一個到場,有時候甚至開會表定時間還沒到,但出席人數已過半就宣布開會,確實對部分監委形成壓力。

對於缺席過多,監委喊冤說,過去彈劾審查會時間多固定在院會後、召集人會議後等時段,較利於安排時間,但本屆彈劾審查會開會時間相對不固定,才會有如此狀況。

至於假條問題,監委指出,依規定應分兩層次,若一開始即勾選不出席,並不用呈報假條給院長;若勾選出席,但發現案件有迴避問題或當天特殊事由,屆時才需上呈假條。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陳菊看似整頓監院,實際卻是對行使質問權的個案下指導棋,已違反監委獨立行使職權原則。由於現在監院一片「綠油油」,陳菊仗勢著自己是民進黨大老,才敢如此直接介入監委案件,而監委也等同自我放棄職權,雙方都有檢討空間。

 
TOP
冷眼集/「泛綠」監察院 陽光照得進嗎?
本報記者蔡晉宇、林政忠聯合報
監察院長陳菊領導的第六屆監察委員,是監院首度「改朝換代」,由於民主化以來,未曾有過幾乎所有監委政治光譜趨於一致,在野黨高度質疑,「泛綠監察院」能否公正辦案?

據指出,陳菊自我期許,只要監察院還存在一天,就要獲民眾信任,第一步就是「開放監院」,以擺脫監院過去深宮大院的形象。但從監委嚴重缺席事件看來,監院透明化程度仍遠遠不足。

與監察院同樣憲政層級的立法院,不僅早就導入公開透明,院會、委員會更是場場直播;行政院在院會後有轉述記者會同樣行之有年,監院現況卻是從院會、談話會到各個委員會,皆是不公開形式,外界完全不得而知。

陽光至今照不進監察院,若非這回缺席情況太誇張惹怒陳菊,甚至連監委有沒有去開會,都沒人知道,開放監院宛如空包彈。

「綠色」監察院的另一大問題是,監委平時要開會意興闌珊,但一嗅到政治正確案件時,卻又興致高昂。從去年時逢四大公投,就提出不只一分核四調查報告;民進黨立委蘇治芬先喊出「下架雲林張家」,三位監委就積極響應南下查案。

近來柯市府與綠營關係不睦,監委「北農案」、「阿公店案」、「社子島案」三箭齊發,外界質疑選擇性查案,難怪陳菊要提醒「踩煞車」。

監察院前院長王建□上任時曾宣示,「監察院不只打蒼蠅,更要打老虎」,結果搞得烏煙瘴氣,監委不斷「網內互打」。王建□卸任時有感而發說,他一生坐了不少位子,最後悔的就是監察院長,這是他人生最大的錯誤,因為監察院沒有做到人民的期盼,他當院長就像「入監」。

民進黨一邊高喊修憲廢監院,另一邊陳菊卻期許建立社會信任,監委恐怕先精神分裂、靈肉分離;王建□的殷鑑不遠,監察院先做好分內事,像個中立機關,再來談高瞻遠矚。

 
TOP
監委擬質問柯文哲 陳菊提醒「踩煞車」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監察院近來因疫情調查案與台北市府頻頻交鋒。無獨有偶,監察院曾糾正台北市府,目前仍未結案的「社子島案」,查案監委近期擬行使質問權,邀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明;由於高度敏感,監察院長陳菊當面提醒,「質問直轄市長,程序完備很重要,應當留意」,監委才踩煞車,但陳菊此舉是否介入委員會運作,也引發質疑。

全案起因於前年六月,監院通過監委趙永清、高涌誠所提糾正案,認定北市府規畫社子島開發方向,事先未和當地居民充分討論及徵求其意見,開發方向i-Voting(公民投票)作業及居民安置計畫均有不周。由於監院認為北市府後續改善進度有限,並未結案,並欲再提案透過質問方式,釐清市府改善進度。

當天委員會,陳菊也列席並做出提點。內政及族群委員會召集人施錦芳指出,社子島案的確在有幾處細節待完備,但最後經討論,決議暫緩質問柯文哲,改問其他市府官員。至於未來是否再度質問柯文哲,主查監委趙永清表示,自救會上周才來監院陳情,可預見不會太快結案,將視未來北市府改善狀況而定,並未預設立場。

此外,監院最近還調查北市府「北農案」與「阿公店案」,據了解,主查監委賴振昌、林國明皆主張提出糾正,但因委員會審查過程,其他監委紛紛表達不同意見與疑慮,才撤銷糾正提案。

據了解,審查「阿公店案」時,曾任柯市府副市長的監委陳景峻表示,該地區許多民眾討生活不容易,不建議監院從單一角度就要糾正;且以柯的個性,若監院通過糾正,恐怕柯會拿調查報告去抄翻萬華地區茶藝館,然後說「是監察院長陳菊要來抄你們的」。

監院人士說,過去的監察院長多未涉入監院實際運作,陳菊整頓監院確實帶來新氣象,但一體兩面的負面影響為,監委都獨立行使職權,監察院長有無權限置喙,確實有討論空間。

 
TOP
社會新聞
對體制感失望 檢察菁英紛出走
記者張宏業/台北報導聯合報
高檢署檢察官林宗志上周遞交辭呈,決定轉換跑道,林宗志是少數擁有博士學位的重量級檢察官,專長證交法與跨國洗錢防制,他在台北地檢署期間,辦過無數重大矚目金融弊案,是檢察界菁英中的菁英,也被視為下屆檢察長熱門人選,離職消息傳出,在法界投下震撼彈。

林宗志是司法官卅九期,擁有輔大博士學位,專精證券交易、跨國洗錢防制與沒收、企業資產不實評估,曾獲表揚模範公務員,是檢察界不可多得的金融人才,他離職引爆檢察界熱議,有不少檢察官感嘆,「國家痛失人才」。林說,離開是為了看人生新風景。

法務部近年因人事、工作環境等問題,讓不少菁英級檢察官對體制感到失望,紛紛提前退休、離職。

根據統計,去年一年退休、轉任法官、離職的檢察官將近五十人,其中,光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至少有七位重量級年輕檢察官選擇轉換跑道,包括曾調法務部辦事的陳宗豪、連思藩、台北地檢署黑金專組檢察官鍾維翰、行政院洗防辦執行秘書蔡佩玲、北檢檢察官蕭奕弘。

另外,曾偵辦台開內線交易案等多起重大案件、後來轉任金管會副主委的許永欽,去年也請辭公職,到與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相關的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任職;目前還有主任檢察官「蓄勢待發」,等待時機遞辭呈,凸顯檢察體系人才嚴重流失。

林宗志在檢察官期間辦過元大結構債弊案,台灣世曦公司購樓弊案(追回海外不法所得一億兩千萬元);當主任時帶領團隊偵辦永豐金違法放貸案、樂陞內線交易案;在特偵組期間,參與偵辦幸福人壽掏空案,金融偵查實務經驗豐富,長年受調查局、廉政署、司法官學院邀請,講授金融犯罪、企業舞弊、金融案件搜索技巧等課程。

林宗志在北檢的「忠」、「愛」黑金專組一共待了八年,打破史上紀錄,他調辦事期間,負責洗錢防制及犯罪所得扣押與沒收領域,也曾代表出席亞太洗錢評鑑(APG),讓台灣獲得「一般追蹤」的良好成績;此次他掛冠求去具有指標性意義,是否會帶起一股「跳船潮」,值得關注。

部分原本打擊犯罪的檢察官,如今轉換成為高階白領犯罪的辯護人。例如北檢前不久偵辦瑞軒科技內線交易案,董事長吳春發家族的律師團,清一色都是明星級的前檢察官。

 
TOP
車「打水漂」撞成廢鐵 3死2傷
記者王燕華/花蓮報導聯合報
花蓮戴姓男子昨天駕車帶女友及其三名友人計畫赴宜蘭遊玩,行經台九線新城段靠近懷恩橋附近時,疑車速過快加上天雨道路積水濕滑,車輛失控從內側車道直衝外側,連撞斷兩棵路樹,車體嚴重變形擠成廢鐵,五人全被夾在車內,除戴男和後座羅姓男子外,其餘三名乘客不治,事發原因警方調查中。

交通隊到場勘驗,發現黑車後輪兩輪胎紋早已經磨平,加上現場影片顯示黑車疑有「打水漂」情況,研判可能與車禍有關聯,警方採證後,將確認事故原因。

這起死亡車禍發生在昨天上午十點十一分,根據現場監視器影像顯示,當時下著大雨,戴男駕駛的黑色轎車行經台九線一七六點三公里處北上內側車道,直道行駛超過外側車道的砂石車後,突然揚起一片水花,黑車瞬間失控,轉了九十度大彎橫過外側砂石車,砂石車急煞,外側機慢車道還有四輛機車,差一秒就被撞上,險象環生。

由於撞擊力道強大,失控的黑車持續打轉,車頭朝南右側連撞兩棵路樹才停下,右側車身嚴重變形,幾近「包住」樹幹,畫面相當驚悚。

消防員獲報趕到現場,用破壞器材陸續將夾在車內的五人救出。戴男輕傷、意識清楚,後方的羅男(十六歲)骨折,分別送往國軍花蓮總醫院及慈濟醫院救治。

戴男的右側車體嚴重損毀,副駕駛座戴男的李姓女友(廿一歲),後座郭姓女子(廿歲),被拉出車外時已死;另名坐後座的郭姓男子(郭女男友、十九歲)最後被救出,但也沒生命跡象,到院前死亡。

 
TOP
經濟新聞
融券回補潮 引領軋空行情
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股東會旺季逼近,上市櫃公司接續公布今年股東會日期,台股也啟動融券回補潮,長榮航(2618)、華航、群創、長榮、萬海、漢磊、景碩等近49.5萬張的融券,在4月底前將全數強制回補,可望為台股盤勢反攻助燃多頭信心。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昨(19)日指出,每年股東會旺季都落在5月、6月,股東會前兩個月,必須要強制融券回補,等於軋空回補期將集中在3月至4月;台股近期回檔修正,部分投資人「順勢放空」,急忙跳進來,剛好加重軋空力道。

根據統計,有數百家上市櫃公司已公布今年股東會日期,以時程來推算,這些公司的融券最後回補日,自即日起至4月底前將接續登場。若以融券餘額的張數來看,現階段台股盤面上,包括長榮航、華航、群創等,融券餘額的張數都超過萬張;另外長榮、萬海、漢磊等,須回補的融券張數,也各在3,000張以上。

其他4月底前必須回補的融券張數,超過1,000張的個股,還包括景碩、慧洋-KY、揚明光、永光、榮運、光群雷等。

進一步分析現階段相關個股的券資比狀況,諸如長榮航、景碩、揚明光等,券資比都在兩成以上。其他目前券資比在5%以上的個股,包括漢磊、萬海、華航、光群雷、慧洋-KY等。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股東會行情和季報、年報公布的時機相近,預料上市櫃個股的營收成長、業題展望等題材,仍是市場關注焦點。

台股目前多空震盪劇烈,但資金面仍充滿想像空間,加上今年多家上市櫃公司多數採取高現金股息的政策,市場資金不虞匱乏;若從籌碼面、資金面來看,今年各家上市櫃公司的股東會融券回補行情,未來將持續發酵。

 
TOP
六族群題材熱 外資悄悄買
記者高瑜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虎年開春遇地緣政治亂流與美聯準會加速轉鷹,台股震盪加劇,但外資卻悄然對運輸、鋼鐵、記憶體等六大族群回心轉意轉為買超,長榮(2603)、大成鋼、南亞科等外資進駐股將成買盤焦點。

俄烏局勢詭譎造成上周美股大震盪並逼近走空,不過外資對台股卻在後半周連續三日買超共305.9億元,與投信合力推升台股站回萬八與月線,外資在農曆年開紅盤後由賣轉買「回心轉意」族群與個股,也成為市場關注標的。

CMoney統計,外資自農曆年後十個交易日開啟由賣轉買之路,買盤集中在運輸、鋼鐵、記憶體、PCB、EMS、塑化及紡織等六大族群。

其中,運輸股成為近期盤面撐盤吸金要角,長榮、榮運、台灣高鐵等更成為外資加碼對象;鋼鐵族群受惠基本面報佳音,大成鋼、中鋼及中鴻等為外資寵愛。

記憶體受到大廠突發事件產能減少,南亞科、群聯、華東有契機;PCB的欣興、定穎,EMS廠鴻海、光寶科,與受惠國際油價強漲的塑化廠國喬及紡織的力麗、如興,也見外資著墨。

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指出,本周台股仍持續受到俄烏局勢變化影響,研判開戰機率不高,但需要時間周旋,進而影響短線投資人進場意願,加上權值龍頭股近期走勢疲軟,預估台股短線大漲不易,但月線可望走平,預期本周指數在區間500點震盪,高檔看18,500點、低檔看18,000點。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本周台股仍偏多,但偏向上下洗刷震盪,操作上擬好交易策略並抓緊兩大原則,一是分散持股,二是善設停利點。

 
TOP
兩岸新聞
香港確診燒不停 未來恐日增2萬例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聯合報

香港昨天新增確診個案未如預測破七千,但仍在逾六千的高位,更有專家稱香港未來可能日增確診個案二萬,要到四月才會達到頂峰。

香港十九日新增確診個案六千零六十三宗,其中只有四宗是輸入個案,另外初步陽性個案七千四百宗。

香港老人院等各類院舍繼續爆疫,□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說,十九日新增三十間院舍出現確診患者,累計已有一百九十間院舍出現個案,包括逾一百二十名職員及逾四百五十名院友染疫。

另一新爆疫熱點是建築工地,將軍澳─藍田隧道工地早前出現群組感染,估計多是在居住地感染將病毒帶到工地,當局會要求清洗及為工人做測試。

香港十八日再有十五名患者死亡,包括十男五女,年齡由五十至九十九歲。張竹君說,自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計的四十六宗死亡個案中,只有六人曾接種疫苗,三人已接種二針及二人接種一針科興疫苗、一人接種二針復必泰疫苗。

香港醫院管理局行政經理何婉霞說,再有一百六十多名醫管局員工初步確診,醫管局累計已有數百名員工染疫,會加強招聘自選兼職人員。另,原滯留醫院外部的病人基本已移到醫院室內地方,目前在戶外等候的病人正分流做檢測。局方擔心確診個案每日破千,隔離設施很快用完,正與政府討論增加檢疫設施,並同時改建醫院室內設施,利用非緊急服務空間,包括專科門診及專職醫療的房間,用作病人等候使用。

香港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說,這波疫情高峰有可能達到每日二萬至三萬宗確診,參考其他國家情況,估計香港疫情到三月至四月才會「見頂」。為了盡量推遲「見頂」時間,以保護醫療系統,市民必須儘速接種疫苗。

香港警方十九日透過社交媒體說,警察反恐特勤隊會在各區檢測設施不定時的高姿態反恐巡邏,在維持社會秩序及治安的同時,與前線人員攜手確保抗疫檢測工作順利進行。

另,第二批大陸援港抗疫醫療防疫工作隊的一百一十四人昨從深圳灣口岸抵港,將全力配合香港特區政府展開抗疫工作。多名跨境貨車司機因確診令香港市場食物供給不暢,經粵港兩地政府部門協調,前晚已開通多條水路運輸通道。昨天清晨四時許,首批抵港新鮮蔬菜自廣州番禺港抵達香港油麻地,共二百箱合計三噸。

 
TOP
兩岸觀策/維護「中華民國藍」 就是維護九二共識
記者羅印沖聯合報

最近大陸接連有文章劍指所謂「反共藍」(更切實稱法應為中華民國藍),批評這些人屬於「暗獨」,不利於大陸推進統一。然而,從現實論,「中華民國藍」可謂是台灣僅存的維護「兩岸一中」(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主要政治力量,這個力量愈弱,九二共識在台灣就愈弱,難道這是北京所樂見?

在大陸「人民政協報」刊文點名藍委陳以信、林為洲是「暗獨」之前,更重要的一篇文章出自於被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涉台智囊的全國台研會長汪毅夫。汪在文章中稱,國民黨「頑固派」和民進黨「反動派」(逆潮流而動謂之反動)同質化是危險的,都是阻礙統一的「主要敵對力量」。

其實,汪毅夫文章的分量要比人民政協報重得多,但汪沒有直接點名藍營人物,因此討論較少。而人民政協報從陳以信日前訪美,並透過我駐美代表蕭美琴安排與美國友台議員見面,又提及曾提案「台美復交」的林為洲,批評他們「勾結國際反華勢力」,還說國民黨內的「暗獨」比「明獨」對兩岸關係更具破壞力。

在林為洲和陳以信接連發聲回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表態希望各方自制下,該文隨後被下架,一定程度說明陸方不希望擴大事端,或給民進黨更多見縫插針攻擊的機會。

就個人理解,「中華民國藍」核心概念是堅持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不可能接受中共統治,因此曾被特定人士指為「華獨」。而且,即使與中共之間有九二共識,也是強調「一中各表」,在台灣的表述為中華民國,兩岸固然可基於九二共識協商交流,增進關係,但並非接受對岸消滅中華民國,這是堅持「一中各表」的主因。

大陸為何開始針對「中華民國藍」?或出於幾個原因。一是認知到「中華民國藍」所堅持的中華民國(客觀存在的事實),終究是大陸無法繞過去的問題,對統一會是很大障礙。二是目前國際環境對中國大陸不利,以及台灣內部傾獨情況愈來愈嚴重,情勢令北京認為台灣問題已從「重要」轉變為「迫切」,有點被逼得要出手,因此「台獨綠」和「中華民國藍」都成為打擊目標。

還可能涉及大陸方面對國民黨在台灣政局處境的判斷。多維新聞評論就說,經歷二○二○年總統大選、四大公投接連潰敗,國民黨重返執政機率趨近於零,黨內更是早被「親美本土派」占據,即便奇蹟發生,國民黨重返執政,其兩岸政策也只能更加「親美反共」,用口中的「保衛中華民國」吶喊,無限期拒斥統一談判。

儘管如此,國共畢竟仍有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基礎,朱立倫當選黨主席時收到習近平賀電,重申「九二共識」與「反台獨」。洪秀柱日前赴北京參加冬奧會開幕式也與汪洋會面,說明國共仍存在對話交流的互信機制。

只要北京尚未放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和政黨交流,大陸就應更理解國民黨堅持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立場,因為這是國民黨在台灣能持續堅持九二共識的關鍵理由,就是強調包含中華民國在內的一中各表,以此穩住藍營在台灣內部的民意基礎,繼而發揮穩定兩岸作用。這個理由一旦弱化或消失,藍營論述更站不住腳,台灣社會與「一中」連結也就更加無以為繼,台海恐更堪慮了。

 
TOP
國際新聞
拜登首度親口示警:普亭將動武 鎖定基輔
編譯莊蕙嘉、記者張文馨/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十八日說,有理由相信俄羅斯總統普亭已經決定「未來幾周甚至幾天後」入侵烏克蘭,目標鎖定烏國首都基輔,這是拜登首度親口表示確信普亭將動武。就在拜登發言的幾小時後,俄國十九日在普亭一聲令下展開協同各軍種的戰略核武威懾力量演習,並成功試射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

儘管美國建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暫勿出國,但他仍於十九日前往德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堅稱烏東情勢「仍維持完全控制中」。雖然拜登質疑澤倫斯基此時出國是否明智,但拜登也說,「決定權在澤倫斯基手上」。烏克蘭總統府表示,澤倫斯基將當天來回。

相形之下,全球天然氣主要供應國廿日將齊聚卡達,外交官員表示,基於烏克蘭緊張情勢升高,普亭預料不會出席會議。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英國首相強生十九日將烏克蘭情勢和台灣連結,表示烏克蘭一旦遭俄國入侵得手,全世界都會感受到衝擊,特別是台灣。俄國並未出席這場會議。

大陸外長王毅致詞後,隨後發言的強生說,西方國家如果對俄國入侵烏克蘭不採取嚴厲制裁等行動反制,將對全球傳達危險的訊息,各國的結論會是「侵略他國很划算,甚麼都是強權說了算」。

烏克蘭軍方十九日表示,一名士兵在烏東地區遭親俄分離主義民兵砲擊身亡,與烏克蘭接壤的俄國羅斯托夫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烏東叛軍十八日宣布疏散當地居民,稱俄國同意收容,西方國家憂心可能成為開戰導火線。

拜登說:「我們相信他們將針對烏克蘭首都基輔,這個有兩百八十萬無辜民眾的城市。我們在能力範圍內,盡全力消除任何俄國正當化入侵烏克蘭的理由並阻止行動。」

被問到普亭是否已下令出兵,拜登回答:「我相信他已做了決定。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點。」知情官員透露,最新情資顯示,沿著俄烏邊界駐紮十五萬至十九萬名俄軍,已有半數就戰鬥位置,幾天內就可發動全面進攻。

雖然拜登仍表示願透過外交解決危機,稱「時猶未晚」;但美國官員認為,避免戰爭發生的希望愈來愈渺茫。

俄國頻頻放話指控烏克蘭破壞穩定,拜登斥不合邏輯:「明知有十五萬大軍虎視眈眈,怎麼可能此時挑起戰端?」許多情報官員指出,俄軍可能在本周發動突襲,採取混合軍事行動,以極端手段壓迫烏克蘭政府。

 
TOP
會見賀錦麗 烏克蘭總統:需美軍特別支持
記者蕭白雪、國際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烏俄危機稍一不慎可能引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十九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會面時表示,他的國家想要和平,並表達烏克蘭需要來自美國軍隊特別的支持。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昨天則是批評俄羅斯「明目張膽試圖改寫國際秩序規則」。

賀錦麗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也說,「我們不會停止採取經濟措施」,強調會跟北約盟國應對俄國的入侵,並警告已準備影響深遠的金融制裁與出口管制,將瞄準俄羅斯的金融機構和關鍵行業,包括與入侵行動同謀者。

范德賴恩也警告,俄國如果進攻烏克蘭,是在拿未來的繁榮做賭注。她矢言為對付莫斯科當局發動攻擊,已經規劃出一套完備的金融與經濟制裁方案。

德國總理蕭茲也警告,俄國如果攻擊烏克蘭將是嚴重的錯誤,伴隨很高的政治、經濟、地緣戰略成本。

范德賴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演說中譴責莫斯科當局在烏克蘭邊境集結大軍,指控俄國就像中國,試圖「替換現有的國際規則-他們喜歡強者治理勝過法治,喜歡恐嚇勝過自決。」

她警告,「俄羅斯可能要付出未來的繁榮作為代價。」范德賴恩並稱世界正面臨自冷戰以來最黑暗的日子,歐洲土地上集結最大量的軍隊。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