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李開復的《AI 2041》用10個短篇故事,說明不同未來科技應用的可能性,包括深度學習、Deepfake(深度偽造)、精準醫療、機器人技術、XR、自動駕駛和量子計算等。
2.《AI 2041》是一本科學小說,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也就是具有理論與實務基礎。
3.李開復最後也做了許多對2041年的預測,包括量子電腦將能解決許多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等。
我很喜歡看書,特別是和未來有關的書,所以最近當我在誠品看見一本《AI 2041》新書時,便毫不考慮的買了。書的封面是這麼寫的: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科學+科幻。
首先我好奇的是2041代表什麼?這不難理解,因為現在是2021年,所以談的是20年後的世界。大導演史匹柏曾拍過一部電影《1941》,名作家歐威爾也有一本預測未來世界的經典作《1984》。
20年距離現在不是很久,我第一個問題是:世界是否將會有很大的改變?根據過去經驗改變應不會很快。人類1969年登陸月球,那時我小學,寫了一篇文章,預測2000年後人類開始太空生活,結果並未發生。但未來20年和過去20年是完全不一樣的,關鍵在於AI,科技讓世界快速數位轉型,從製造、零售、醫療到金融,而新冠疫情又加速了這進程。
李開復的《AI 2041》有一個很奇特的架構,就是「故事+AI情境分析」。用10個短篇故事,說明不同未來科技應用的可能性,包括深度學習、Deepfake(深度偽造)、精準醫療、機器人技術、XR、自動駕駛和量子計算等。不僅如此,還有篇章分析AI科技可能給人類及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包括正面及負面,可以說非常完整,並且相當具有野心。
當然要完成這麼一本書,並非文筆好就可以,還要有深厚的科技底子。AI對李開復來說不是問題,他曾擔任蘋果、微軟和Google大中華區高級主管,參與AI科技的開發及應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書的共同作者陳楸帆,他是中國人,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非常多產,作品被翻譯二十多國語言。
我之前不認識陳楸帆,但讀完本書後相當佩服。首先是廣度,故事的場景發生在未來世界各地,從印度到非洲,有很多畫面;其次是深度,作者本身就是科幻作家,再加上李開復以專家身分從旁提供科技應用指引,所以不會讓人覺得異想天開,非常有可信度。
《AI 2041》是一本科學小說,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也就是具有理論與實務基礎,未來極有可能會發生,不是靠作者天南地北想像力,講述有趣但不可能發生的場景。我相信本書創造過程,應是李開復先選擇一個科技,向陳楸帆說明其原理以及發生可能場景,再由後者透過想像力創造成短篇小說。
我猜想這本書一開始,可能只是李開復就各種「AI+」場景,作深入淺出的說明,其實這已極為豐富。李開復由於其工作經驗,再加上經常演講,所以表達相當流暢。一般讀者如果只看各章「導讀」部分,從頭到尾,也可以得到對未來科技的基本概念。
但本書之所以好看,在於小說部分,也就是故事,好的演講者要會說故事,才能吸引觀眾注意。我舉兩個例子,第一是大導演諾蘭的經典作《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講人類穿越時光到外太空的故事,片中提到了「蟲洞」概念,很多人(包括我)至今沒有搞清楚蟲洞是什麼,但至少記得電影情節;另外一部則是諾蘭去年暑假大片《天能》(Tenet),講時光倒流,非常燒腦,一般人看得霧煞煞,看了二、三遍還是不懂,但非常吸引人,對劇情不斷討論。
我相信李開復初衷真的是想讓大家了解AI科技,但這本書會變成現在「小說+教科書」形式,應是眾人討論出來的結果。換言之,本書是一個集體創作,李開復現在人在北京,除了共同作者是中國人以外,也有很多技術諮詢專家來自中國。中國這幾年在科技發展上進步神速,從自駕車、無人機、太空探險到金融科技,多少提供了書的養分。
李開復最後也做了許多對2041年的預測,包括量子電腦將能解決許多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等。我比較失望是不會出現電影《雲端情人》中那種AI愛人,也不會出現「奇點」(2045年AI超越人類)。
每個人都要能想像未來、並擁抱未來。1984年我看《魔鬼終結者》時,覺得很好看但不可能發生,但今天人類已開始征服火星,而「機器控制人類」的討論也不再是危言聳聽。
新冠疫情的貢獻,是加速數位轉型,認清我們的脆弱,並思考應如何利用科技創造未來福祉,這大概是《AI 2041》這本書給我們最大的啟發!
【延伸閱讀】
富豪們不只比誰先上太空,也在拚誰最早讓紐約到巴黎只要30分鐘!
你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嗎?AI時代職涯規劃:白領比藍領「更危險」單純高血壓不算、健康者卻被列第9類!哪些人才算第9類?怎麼查?4大QA一次看英國全解放!一天5萬人確診,4大解封指標卻不含「確診數」?
※本文由商周.com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