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堪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在美股的市值排名與微軟、蘋果互有領先,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也是這3家公司裡,惟一仍主導公司的創辦人,沒有退出第一線營運。
看重自由現金流量
亞馬遜1997年在那斯達克上市,經過2000年的網路泡沫,曾市值縮水95%,不過並沒有像其他電商公司一樣倒下,甚至在2019年年初一度登上美股市值王,但在亞馬遜草創的初期,一般投資人很難理解1家網路零售公司為何股價與市值能這麼高。
在衡量公司價值是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為主流的時代,亞馬遜從1994年創立後,至2015年幾乎沒有獲利,2000年貝佐斯在史丹佛大學演講,台下質疑聲不斷,提出「做為亞馬遜的投資人,到底真正擁有什麼?」貝佐斯回答:「1間公司的價值,是其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的折現(並非帳面的淨利潤)。」2004年貝佐斯致股東信指出:「衡量亞馬遜的最終財務指標,也是長期以來我們最想推動的,是每股自由現金流。」
由於公司的獲利在會計上採取應計基礎(Accrual Basis),受到折舊、應收帳款、存貨等影響,獲利可能受到管理階層的操縱,但自由現金流量是「營業現金流量-必要資本支出(包括稅金)」,等於是真正留在公司的錢,而非帳面上的數字。
在貝佐斯的2004年致股東信提到:「我們為什麼不像大多數人那樣,首先關注每股盈餘或是盈餘成長?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盈餘不能直接轉化為現金流,股票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而非未來盈餘的現值。未來盈餘是每股未來現金流的組成部分,但並非其惟一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未來的股份稀釋一樣,營運資本(Working Capital)和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s)也都是重要的因素。」
貝佐斯也提出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餘)的誤用,認為不考慮資本支出造成的影響,根本不代表真正現金流。就如軟體銀行的願景基金在2019年第3季大虧65億美元,其中包括Uber和WeWork雖仍在帳上賺錢,但公開交易市場表現不及預期,投資人似再也無法忍受營收成長,但未能創造現金流的公司。
在2004年的股東信中,貝佐斯也提到股份稀釋問題,2004年年底亞馬遜的總流通股和股票獎勵與2003年持平,與過去3年相比則降低了1%,償還了6億美元的可轉債,減少了600多萬股的潛在稀釋股票,這部分債務將分別於2009年、2010年到期。而有效地進行股票總量管理意味著更多的每股現金流,有望給持股人帶來更高的長期價值。
中小型股最易入榜
觀察台股2019年第3季財報,我們可發現扣除營建、金融股外,每股自由現金流量前40名不乏長期績優股,如裕日車(2227)、緯穎(6669)、新普(6121)….等,尤其是中小型、IC設計最容易入榜。
如果不考慮股本大小,以整體的自由現金流量來看,鴻海(2317)、台積電(2330)、台塑4寶也都榜上有名。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0/1/3 No.1178】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