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那霸散步紀行 1-一崖上的那霸 (Nahwa)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2/25第7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日本北海道/函館女子修道院
文、攝影/竹子

去年10月下旬曾跟隨攝影班林老師到日本東北拍楓葉,我們搭乘的飛機是到北海道函館,再轉搭新幹線到青森幾個著名賞楓景點。出了函館機場,導遊見時間還早,便另外安排了這趟行程,位於函館市郊的女子修道院。

函館特拉普派修道院是1898年(日本明治31年)由法國派遣來日的8位修女在日本設立的第一間女子修道院,正式名稱為「嚴規熙篤會天使的聖母特拉普派修道院」。…詳全文
 
那霸散步紀行 1-一崖上的那霸 (Nahwa)
作者/新城和博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島,人們都喚它為「那霸」。在十五世紀朝鮮王國繪製的〈琉球王國圖〉—這幅公認最古老的琉球地圖上,清楚地標示出這座小島的位置,就在離沖繩不遠的海上,相當於今天的安里川、我部川河口一帶。由於它地處淡水水域,海底不易生成珊瑚,具備了天然良港的條件,琉球王國在首里築城以後,便在這座名為「那霸」的島嶼上設置通商口岸,並在舟筏通行的河道上方造橋鋪路,岸邊的潟湖與泥灘也日漸填平了。直至十九世紀,那霸與沖繩兩島終於完全連成一塊,但明治政府仍未停止填海造陸的工程,使得那霸的自然海岸線在今天幾乎不復可見。

分布於島嶼沿岸的西町、東町、若狹町、久米町等地,在戰前都屬於那霸市的中心區域。這一帶不僅擁有商港、也有市場,繁華熱鬧的大街與市政辦公中心巧妙地融合一氣。然而,在美軍猛烈的砲火攻擊下,昔日的街道景觀悉數化作灰燼。於是,美軍在正式占領那霸之後,便將市中心移往當時的對岸去發展,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曉得那霸曾經是「浮島」了……。不過話又說回來,最近我在那霸街頭上閒晃時想到,或許就是如此,我們才更需要重新認識「那霸本來是座島」的事實。

如同我在專欄上寫過的:只要循著那霸市內的河流走一遭,就會發現河流還兼具有排水道的功能。那霸市內的水源是從首里、識名等丘陵地帶流向市區的,起初雖然迂曲,然而到姬百合通、國際通那一帶便轉為筆直,逕流入海。

泰半是當初在填埋浮島和沖繩島之間的陸地時,所挖掘出的河道吧? 換句話說,筆直的河道附近,就是從前的海岸線。

聽說那霸市內名為「前島」、「泉崎」的這幾個地方,過去就是小島及海角。我在那周圍隨意散步的時候,也會試著想像海上的樣子,或者說,我會刻意地把這一帶幻想成海洋。一旦任由想像力奔馳,眼前就會出現更美的景致,甚至看見了海岸的岩崖景觀。

沖繩海岸的琉球石灰岩在海浪的拍打、侵蝕之下,逐漸形成剜空的石崖或像似蘑菇的岩塊。這種地形又叫做「海蝕凹壁」(notch)──唔,我可不是在說我們那位模仿美國總統的搞笑藝人Nocchi 喲!總之,如果在內陸發現這類怪石,大概就可以斷定此處曾經是海岸線了。

那霸旅行指南經常會介紹公車轉運站旁的「仲島大石」,或是若狹集合住宅區附近公園裡的「夫婦岩」。這兩處以前都靠海,如今也保留著海岸的風景。那麼,內陸地區原本又是什麼景象呢?

我曾經抬頭仔細觀察過那霸高中對面的「城岳公園」裡的峭崖,以及平和通深處的「希望之丘公園」中的石崖,在積滿泥土與青苔的岩塊上,果然都還留有海蝕的痕跡;奇怪的岩石形狀,說明了它在遠古時期必是臨海地區;此外,它們現在突兀屹立的姿態,不正像是突出於海面上的「海角」嗎? 最令人玩味的是,這裡的居民都在這裡設立了祭拜神靈的「拜所」,而沖繩人自古以來,就有在海角盡頭舉行祭儀的習慣。

那霸 (讀作 Napa 或 Nahwa) 曾經是「浮島」,而且,據說早在琉球王國成立以前,島民就與周邊諸國建立了邦交。不知道那時的沖繩人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觀望著對面這座那霸島的呢? 我登上海角的遺跡,憑空而眺,卻連本來的海面也見不到了。

牧志,希望之丘公園的石崖。
 
 
奧武山的歷史介紹看板,寫著「現在的那霸曾經是浮島」。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馬可孛羅
 
那霸散步紀行:走訪
沖繩那霸市,尋找巷弄間的歷史記憶

新城和博
1963年生於沖繩那霸市。曾就讀城岳小學、上山中學、那霸高中,畢業於琉球大學法文學院社會學系社會人類學組。經歷《湛藍之海》月刊、沖繩出版社「魂部」編輯(出版過《沖繩關鍵字事典》等書),後來進入1990年創立的Borderink出版社,擔任專欄雜誌《Wander》總編輯,直到2005年停刊為止。目前,一邊在Borderink從事編輯工作,一邊撰寫沖繩相關散文,在那霸漫步度過每一天。著有《汗顏的日常》、《站在太陽雨落下的街頭》、《好討厭!沖繩白皮書》、《道上晃悠》、《薑黃黨宣言》、《我的沖繩「回歸後」史》(Borderink出版),以及數本共同合著書籍。

譯者簡介
張雅茹
嘉義人,政治大學中文碩士,日本京都嵯峨美術大學研修媒體藝術。曾任職於出版社、文化局,現供職於博物館,接觸攝影口述史料採集與彙編事務。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