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十一倒數7日 香港天天反送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9/25 第471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十一倒數7日 香港天天反送中
「十一」閱兵史上最大規模 陸:沒有要「秀肌肉」
反送中影響? 來台港人首見負成長
兩岸新聞 飛越瀾滄江 雙線大橋合體
熊貓寶寶 七小福亮相
瓊州海峽客滾船救難演練
匈塞鐵路施工 中歐班列助陣
「一微克一微克去摳」還北京藍天
徐家大院農家樂 引領風騷33年

今日頭條
十一倒數7日 香港天天反送中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聯合報

「十一」倒數七日,反送中抗爭持續的香港,日日有事。對香港官方來說,主要忙三件大事:即首場社區對話、「十一」當天的慶典活動、「十一」後的特首施政報告。反送中民眾則天天有活動,集會、罷課、遊行,要求港府回應五大訴求。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廿六日將舉辦首場社區對話,目前有二萬多名市民報名參加,港府以電腦抽籤方式抽出一百五十人參會。稍後亦會隨機抽出一個群組,與政府就特定議題交流。當局說,正考慮未來在網上展開與市民對話。

林鄭月娥說,希望對話可以在和平、理性、冷靜的環境進行,她和司局長會以誠懇謙卑的態度聽意見。她強調不論如何艱難,都會持續以多元方式與社區對話。她承認社會仍有很多不滿,不期望首次對話就有效果,但起碼可坐在一起,為香港找出路。

今年是中共建政七十周年,港府宣布,因應近期社會氣氛,今年「十一」的升旗儀式,移師在室內舉行。而「十一」後將公布特首施政報告,林鄭月娥表示,今年施政報告公布做法會有修訂,有些政策會讓有關局長率先公布,重中之重的土地房屋問題,會在施政報告中交代。

香港政府忙三件事,香港民間則天天都有反送中的行動。廿五日民間呼籲的行動是,全港關注七月廿八日示威活動被捕者在法院提堂。廿六日,在灣仔利東街將有社會福利界組人鏈,以呼應林鄭月娥舉行的首場「社區對話」。廿七日,在中環遮打花園有聲援及關注新屋嶺被捕者的集會。廿八日,民間人權陣線發起金鐘添馬公園「九二八反抗威權、迎接黎明」集會。

九月廿九日下午,在銅鑼灣有民間組織發起「香港反赤納粹集會」,將遊行至政府總部,該活動沒有申請警察的不反對通知書。卅日,將有全港中學生大罷課。十月一日,香港民間人權陣線已向警方申請當日遊行,計畫由維多利亞公園遊行至中環遮打道。有網民稱若民陣遊行不獲批,建議全民自發遊走「大閱兵」。

   
「十一」閱兵史上最大規模 陸:沒有要「秀肌肉」
特派記者陳言喬/北京報導/聯合報

中共十月一日將舉行建政七十年閱兵,閱兵領導小組昨在北京宣布,這次閱兵編五十九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一萬五千人,各型飛機一百六十多架、裝備五百八十台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對照二○一五年九月的抗戰勝利七十年閱兵的總規模一萬人,五十個方(梯)隊,各型飛機一百餘架來看,今年的閱兵應更有看頭。

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蔡志軍表示,今年閱兵活動按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八十分鐘。安排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部分新型武器裝備受閱。是繼朱日和沙場閱兵和海上閱兵後,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裝備比重較高。

他說,絕大部分方隊編設將軍領隊,將軍人數超過以往,是歷史上高級指揮員受閱數量最多的一次。

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譚民補充,這次首度在女兵徒步方隊安排兩名女將軍擔任領隊。徒步方隊隊員上,男性身高在一七五至一八五公分之間;女性身高在一六三至一七五公分之間。年紀廿歲左右的青年官兵,也有六十多歲的高級指揮員。

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對媒體問及新型武器亮相是釋出什麼政治軍事信號時回應,總有些人或勢力喜歡炒作中國軍隊發展壯大:如果中國軍隊展示武器裝備就是「秀肌肉」,如果不展示就是「不透明」。他說,中國既沒有意圖,更沒有必要通過閱兵來「秀肌肉」。

   
反送中影響? 來台港人首見負成長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聯合報

不只陸客縮減,疑受反送中影響,香港人來台觀光人次也減少,首見負成長。

行政院觀光委員會委員、靜宜大學觀光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說,上半年港人來台每月平均成長率都有百分之八,反送中事件開始後,七月只剩百分之四,八月甚至出現負成長,預計這樣的趨勢至少到年底。黃正聰說,若以香港每年來台旅客約二百萬人次估算,以變動機率百分之十計算,一年會減少廿萬人次觀光客,半年約十萬,年底前約減少六萬多,但還要視反送中事件影響時間而定。

交通部觀光局國際組組長黃勢芳表示,港澳是台灣四大市場之一,之前預估反送中事件,可能會讓香港來台旅遊人數大幅減少,不過目前看來並沒有這麼悲觀。

雖然陸客、香港客來台減少,但日韓旅客增加了。觀光局統計,相較去年同期,七月日本來台旅客增加百分之十二、南韓增加百分之十五。黃正聰說,主要也受反送中影響,這些國家旅客轉而來台,加上日韓貿易戰,不去對方國家旅遊,也增加來台機會。

   
兩岸新聞
飛越瀾滄江 雙線大橋合體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緬國際通道大(理)臨(滄)鐵路瀾滄江雙線大橋於24日順利合龍。

據中新社報導,瀾滄江雙線大橋是高地震烈度區世界最大跨度鐵路雙線橋,大橋合龍標誌著中國橋梁建設邁上新水平,也為國內外在高地震烈度區、複雜地質條件下建設同類橋梁提供寶貴經驗。

瀾滄江雙線大橋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南澗縣,全長431.6公尺,從V字型深切峽谷飛跨東南亞第一長河——湄公河上游(中國境內段稱瀾滄江),大橋所在地區地震烈度等級達到8度,屬於高地震烈度區,地震對建築物破壞程度大,這對施工質量提出了很高要求,給大橋建設增加了難度。

瀾滄江雙線大橋主跨188公尺,墩高76公尺,是目前世界上位處高地震烈度區跨度最大的鐵路雙線連續剛構橋,也是大臨鐵路全線跨度最大、墩身最高、唯一飛跨瀾滄江的鐵路大橋。

自2016年開工建設以來,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組織設計、施工、科研等多家單位開展技術攻關,先後攻克了高地震烈度影響、瞬時大風威脅、多工藝叠加施工、特殊地質地貌、高空作業、線形控制等6大施工難題,最後成功實現了大橋合龍。

據瞭解,大臨鐵路全長202公里,是中緬國際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起自大理,跨越瀾滄江、穿越無量山脈後到達臨滄,設計時速160公里。建成通車後,昆明至臨滄僅需3小時左右,這對改善滇中、滇西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助推中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起到積極作用。

   
熊貓寶寶 七小福亮相
新華社/聯合報
24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7隻今年出生的熊貓寶寶集體亮相。

   
瓊州海峽客滾船救難演練
新華社/聯合報
24日,瓊州海峽客滾船應急救助聯合訓練在海口秀英港附近海域舉行。

   
匈塞鐵路施工 中歐班列助陣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24日上午,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在濟南南站鳴響,中國鐵路物資集團和山東高速集團為匈(牙利)塞(爾維亞)鐵路承運的物資設備,乘中歐班列「齊魯號」首發駛向塞爾維亞。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鐵物供應鏈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渭表示,這是中歐班列裝載國產鐵路設備首次大批量進入歐洲市場,標誌著匈塞鐵路施工進入新階段。

匈塞鐵路全長約為350公里,為電氣化客貨混線快速鐵路,設計最高時速200公里,建成通車後,兩地之間的運行時間將從目前的8小時縮短至3小時以內。匈塞鐵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項目,也是中國鐵路標準與歐盟標準進行對接,全面參與國際競爭的標誌性項目。

王渭介紹,採用中歐班列運輸物資可優化海陸空物流分工,其運輸時間只有海運的三分之一、運輸價格只有空運的五分之一。此次開行的物資專列主要裝載鐵路建設所需的變電設備、機櫃、接觸網零組件等。專列從山東濟南南站出發,途經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等多個國家,歷時約25天送達貝爾格萊德施工現場。

   
「一微克一微克去摳」還北京藍天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9月的北京,秋高氣爽。藍天白雲見證著近年來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

據新華社報導,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于建華日前表示,近年來北京在大氣汙染防治上實施「一微克行動」,在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產業結構、精細管理、區域聯防聯控等領域精準發力。

儘管在秋冬季節,空氣重汙染過程時有發生,但過去20年間,北京市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分階段持續實施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措施,汙染物排放強度逐年下降,已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的「實踐案例」。

20世紀80年代,北京以「消煙除塵大會戰」治理二氧化硫、煙塵等煤煙型汙染;90年代以來,實現從工業汙染治理延伸到生活等領域的綜合防治,1998年起組織實施了16個階段的大氣汙染控制措施;2013年以來,聚焦PM2.5治理,深入開展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年開始,聚焦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

2013年,是北京市正式開展PM2.5監測的元年,也是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新國標」的第一年。那年1月,北京超過20天被灰霾籠罩;同年9月,國務院「大氣十條」頒布,直面「複合型空氣汙染」的現實困境,尋求治理破局。

「近年來,北京在治理大氣汙染方面,一微克一微克去摳、一天一天去爭取,攻堅克難,久久為功。」于建華說,從「1級優」「2級良」的天數看(即達到「新國標」的天數),2018年的優良天是227天,占比62.2%,比2013年的176天增加51天,其中「1級優」天數為72天,增加31天;從重汙染天看,2018年是15天,比2013年的58天減少了43天。

他介紹,2019年1月至8月,北京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8月的PM2.5月均濃度更是「跌進20+」,出現歷史新低的23微克/立方米。

   
徐家大院農家樂 引領風騷33年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在距成都市區50公里車程的農科村,70歲的徐紀元打開一扇柴門,安靜的川西民居小院映入眼簾,這裡曾是他一家居住的小院。33年前,就是在這個不起眼的小院中,中國大陸第一家農家樂誕生了。

根據新華社報導,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發布,明確「包產到戶、包乾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次年,改革春風吹到徐紀元的家鄉成都市郫縣三元鄉(今郫都區友愛街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讓徐紀元家分到8畝地,種上了園林苗木。

「當時我是生產隊作業組長,大膽帶頭在家裡種起了花卉苗木,製作盆景,花木盆景生意越來越好,環境也越來越漂亮,來家裡的人也越來越多。」1986年,成了「萬元戶」的徐紀元在自家宅基地上修建了一座三合院式的川西民居。房前修起花台、院中擺上醬缸、四周遍植花木盆景,這座周邊農村面積最大、環境最好的小院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參觀。

「村裡來了客人,都想到我家來吃上一桌農家飯。後來鄉領導建議我把院子也對外開放:改革開放了嘛,政府鼓勵個人勤勞致富。」徐紀元回憶,1986年開始,徐家大院正式面向市場營業了。

「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機遇,我是一名農民,不僅希望家人生活更好,也希望全村的經濟搞活。」通過與一位旅行社老闆達成約定,由老闆帶遊客來徐家吃家常菜,觀光遊的客人便更多了,其他村民也紛紛效倣徐家的經營模式做起了鄉村旅遊接待。

農家樂很快從徐家大院發展到了全大陸各地。塞北江南、山村水鄉,千千萬萬個農家樂相繼誕生,成了中國農民的又一創新。

   
U值媒 #教育現場 強力徵求!最高獎金10,000元!
期間限定,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們不能安靜等待!U值媒•uMedia 創作投稿平台,強力徵求「教育」相關議題 ,最高獎金10,000元!深議題,淺淺懂,在 U值媒 •uMedia 中,放大你的文字力量!就讓我們在微生活中,尋找我們的視線空間。

Bad memory 是「記憶差」?還是「回憶不美好」?
學生說有一回在美國的同事來台灣出差,說他有"bad memory",他反應不過來,到底這bad memory是指記憶太差,還是指有不愉快的回憶?一時不敢搭腔。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和memory相關、大家可能常犯的錯誤。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