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台灣民俗》【新版】──榮獲「第35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國小中年級適讀)!
滿滿「俗」氣卻誠意十足的圖文書,知性輕閱讀、結構新感知,以輕鬆筆調提供台灣民俗的認知架構和索引。
台灣在地生活近距離寫照
台灣民俗專家卯足勁,力圖讓台灣住民以最迅捷圖解方式,追尋古昔今日生活軌跡,感受台灣風土最溫暖的人情味。
各種圖解方式,讓你一看就懂
以農曆為基準,列出台灣重要民俗活動,搭配200張生動繪圖、民俗小補帖、專欄,為您細說台灣民俗!
一、二、三!一氣呵成,擁抱台灣民俗
●第一步:季節采風→快速走過一回四季流轉,掌握台灣在地生活季節感!
結合閩客移民、原住民,一整年熱熱鬧鬧接連不斷的民俗節慶,目不暇給!
●第二步:人生儀禮→台灣住民的重大傳統禮俗,禮尚往來必知!
成長/結婚/祝壽/哀悼
●第三步:日常生活→必知台灣生活小眉角,讓您事事順利、運氣亨通!
趨吉避凶/食在有福/住有學問
【書摘】日常生活篇
安太歲
太歲原是守護神,在「沖」、「犯」避諱文化下變成凶神
木星因繞行天球一周為十一•八六年,接近十二地支的循環,而被古代中國人稱為歲星。戰國時期,有所謂「歲星紀年法」,就是以歲星為基準的占星術推算。不過,歲星與地支的誤差令古人頗為困擾,往往造成占星術不準確。為了避免誤差,占星家們設計了太歲這個虛擬星體,以做為「太歲紀年」的主體。太歲每年行走三○度(一辰),十二年繞行天球一周,如此就可以更準確地用來紀年,結合後來的干支紀年法,沿用至今。
太歲既然是周天運轉的中心,從而被神化為君王的象徵,因此,太歲是尊貴之神,其所在之向也是尊貴吉利。然而,庶民在傳統避諱的文化下,反而必須避開太歲,以符合上下尊卑的階級意識。後來,在命理學的解釋下,大體形成「與太歲相順則吉,相逆則凶」的原則。如今,太歲的吉神面向幾乎完全被忽略,而成為了一個凶神了,以致每逢太歲年,就必須安太歲。
以前,民間安太歲的儀式相當簡易。通常於春節前後,以紅、黃色紙書上「本年太歲星君到此」或「本年太歲星君神位」或「一心敬奉太歲星君」之類字樣,貼在家中,晨昏焚香禮禱。年底送神日,祭拜一番,將紙撕下,與紙錢、紙馬一同焚化,送神上天,即可。近年來,安太歲儀式繁複化,演變出各種專門的太歲符咒、牌位,甚至神像。在現代忙碌社會,產生出讓廟方代為每日祭禱的方式,多數信徒繳納一定費用,將安太歲儀式委由寺廟代辦。甚至部分廟宇發展出所謂正沖、對沖、左右偏沖,形成一年就有四個生肖需安太歲的說法。
收驚
安頓受驚嚇的魂魄,亦是舒解壓力、尋求精神的慰藉
傳統上,人們認為生命是由三魂七魄所構成而運行的。日常生活中,若不慎沖犯到凶神惡煞,魂魄受到驚嚇而失衡,身心容易生病。收驚就是為了安頓失衡的魂魄,所進行的儀式。不過,今人收驚的原因日趨多元,例如:希望得到神明的祝福、為自己和家人祈福、感受廟宇的宗教氣氛、拜拜時順便收驚、事業不順,以及舒解壓力、尋求精神慰藉等。一九九五年內政部有關宗教和民俗的調查,收驚是人們向神壇求助的第一名。
收驚的方法不止一種,因地方傳統習俗及師承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前,只要是道士或吃齋、信佛的人,大多懂得這門學問,同時也是實施儀式的收驚者。一般受到驚嚇的人須備白米(表示收魂歸魄)及其潔淨衣服(主要使魂魄有所歸附之憑依,亦表示完滿之意)、金紙、祭品(用以答謝神明),由家中長輩在正廳拜請神明做主,來收回失散的魂魄,才得以恢復元氣;抑或是由鄰里鄉親幫忙解厄消災,不收酬金。事後,受惠者都會贈送小小禮物做為答謝,但也有少數職業性收驚者。今日,往昔在家裡正廳舉行收驚儀式的情形幾已消失,職業性收驚者成為當下普遍的形式。
《圖解台灣民俗》【新版】──200張生動繪圖、民俗小補帖、專欄,為你詳解各項台灣習俗活動儀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