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海外姓氏中,陳、林、李、許、蔡、黃、鄭七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其中,蔡姓是古代以國名為姓的典型代表,起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而另一個以國為姓的曾姓,始祖曲烈是夏朝皇帝少康次子,夏代中期受封繒地,建立諸侯方國,以國為姓,開創曾氏一族。
據「史記.管蔡世家」記載,西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將弟弟叔度封於蔡地(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國。百姓以國名為姓,於是有了蔡姓。
蔡叔度是周文王的第五子,周武王的弟弟。當時有十二個大諸侯國,蔡叔度是西周諸侯國蔡國的第一任君主。後來周武王去世,他的兒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當時周成王還是個孩子,管理不了國家,於是周武王的親弟周公旦攝政,代替周天子發號施令。三位叔叔蔡國的蔡叔度、管國(今鄭州)的管叔鮮、霍國(山西霍州)的霍叔處不服,聯手商朝後人武庚發起「三叔之亂」內戰,最後被平定,封國也被取消。
史書記載,蔡叔度的兒子姬胡「率德馴善」,一反其父所為,周公旦就把他推薦到自己的封國魯國去做卿士,協助其子伯禽,魯國治理得井井有條。西元前1038年,周公奏請成王,將姬胡重新封到蔡國。姬胡成為蔡國的第二代國君,歷史上稱他為蔡仲。
蔡國共歷經599年,傳23代、25君,迄今已有3000餘年歷史,被楚國滅亡以後,王公貴族、名商大家等都隨著國君走了,先遷到新蔡,然後遷到下蔡,由下蔡再遷到浙江福建一帶,由福建再遷往台灣及海外,在台灣蔡姓人口居第八位。
繒國在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據考證,方城八里橋夏代遺址,正是繒侯曲烈侯國國都所在地,也是曾氏起源地。
春秋時期,繒國被莒國所滅,太子巫率領臣民逃往魯國,並在魯國做官。為表達不忘先祖,就以曾氏為姓,並在此繁衍發展,遍布山東、河北等地。
秦漢時期,曾姓不斷遷至湖南、湖北、陝西、江西、廣東等地;西漢末年,關內侯曾據不滿王莽篡漢,率族人遷移至江西蘆陵,成為曾姓南遷始祖。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曾姓隨大批中原士族南遷,移居今浙江紹興、四川成都、江西南昌、江蘇蘇州、湖北襄陽鄂城、河南南陽等地。
唐末五代,河南固始人曾延世率族人隨王朝、「閩國」開國國王王審知兄弟遷入福建,成為曾氏龍山派始祖。宋代以來,江西曾氏陸續遷至廣東、福建、湖南、江蘇、四川等地;明朝末年,福建曾姓族人開始遷居台灣;清代,福建、廣東沿海曾氏大舉移居台灣。
古繒國發明了包括蒸飯、捕魚、射箭、養蠶等很多器皿和生產工具,很多繒的同音字,都是由此發明而來;方城八里橋夏代遺址還出土了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文物,後人尊曲烈為「曾氏第一世祖」,古繒國博物館也建於此。
(系列文五之五,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