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保健,你的脊椎還好嗎?
你的脊椎健康嗎?千萬不要小看身體出現的任何症狀!它很可能就是脊椎病變的表現。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等原因,即使身體有病也不去醫院檢查,以致於越拖越嚴重,最終延誤了治療。在此,我們介紹幾種簡易的脊椎病診斷方法,讓您在家就可以檢測出自己及家人的脊椎是否存在病變,做到有病早知道、早治療。
★ 4. 腧穴診病法
腧穴診病法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是中醫經絡學說。經絡是由主幹的「經」和分支的「絡」所構成,它縱橫交錯,遍佈全身,把全身的皮膚、肌肉、骨骼、內臟連結成一個整體。我們知道,人體脊背部與經絡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繫,督脈等諸陽經在人體脊背部交會,臟腑之氣直接輸注於背部各自相應的背腧穴。因此,當臟腑發生病理變化時,腧穴會出現異常,產生明顯的壓痛感、結節、凹陷、色澤改變等症狀。這些變化往往是臟腑病變早期在體表的外在反映,可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當腧穴上出現點狀或片狀紅暈、充血,並有光澤,相應臟腑病變多屬實證、熱證或急性病;當腧穴出現蒼白或暗灰色,晦暗無光,多屬虛證、寒證或慢性病變;若腧穴周邊有紅色光暈,則對應的臟腑會有慢性病急性發作;當腧穴周邊出現瘀斑,其對應的臟腑則氣滯血瘀或熱毒熾盛;當腧穴周邊出現丘疹,其對應的臟腑為濕熱凝滯;腧穴周邊脫屑或皮膚片狀乾黃,其對應的臟腑多屬陰虛內燥;當腧穴周邊皮膚隆起、皺褶或皮膚增厚,多表示臟腑出現器官腫瘤、結核、痔瘡或組織增生等慢性病;腧穴周邊凹陷、塌陷,則屬正氣虛損、精血虧耗。
● 腧穴對應的常見疾病
胃腧:出現點片狀蒼白或者灰暗,並伴有皮膚凹陷者,可推測患者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腸潰瘍;若邊有紅暈,則表示可能近期內會急性發作。
肺腧:出現紅暈或紅點有光澤,或伴有丘疹、瘀斑者,可推測患有急性肺部炎症;若伴有脫屑、皮膚乾黃增多,多表示肺結核活動期。
心腧:出現皮膚瘀點、隆起或皺褶,或蒼白邊有紅暈者,可推測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等。
大腸腧:出現點片狀紅暈,伴有光澤或丘疹者,可推測有急性腸炎或痢疾。
肝腧:出現點片蒼白,皮膚凹陷無光者,多表示患消化不良、脾虛寒證。
脾腧:出現片狀蒼白,皮膚凹陷無光者,多表示患有消化不良、脾虛寒證。
腎腧:出現點片狀蒼白或灰暗、皮膚塌陷者,可推測患有夢遺、陽痿或婦科病。
膽腧:出現點片狀紅暈,伴有瘀斑、丘疹或皮膚隆起者,可推測患者患有膽囊炎、膽石症。
此外,切按腧穴時,出現脹痛、灼熱、針刺樣、觸電樣感覺,常為急性或炎性病變;出現酸麻感,多屬慢性病變,如肺結核、慢性胃炎等;出現麻木感,則多為頑固性疾病,如肝硬化等。
所謂腧穴,就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人體的臟腑在脊椎兩旁各有相通的穴位,其位置與本臟腑相近,故以臟腑的名稱命名(圖1-15)。
● 足太陽膀胱經走向圖
★ 5. 壓痛點觸診法
中醫學上有「以痛為腧」的說法,即體表出現了平時不存在的壓痛點,則可將此壓痛點作為腧穴,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壓痛點從何而來呢?這是由於人體與壓痛點相對應的部位發生病變後,壓痛點周圍的肌肉為了保護病變的部位而變得堅硬,當我們進行按壓時,就會有疼痛反應。大部分壓痛點除在局部有明顯的壓痛或酸脹感外,還會有肌膚隆起、凹陷或皮膚色澤變化,有的壓痛點部位還可觸及圓形、扁平形、條索形等形狀的硬結。
常用的壓痛點觸診法有單指觸診法和三指觸診法。
● 幾種常見病的壓痛點
頭痛、頭暈:壓痛點為頭頰肌、頭半棘肌止點,乳突下緣處。
感冒:經常感冒者其第2頸椎棘突水平,雙側頭頰肌外側緣可觸及肌肉緊張的明顯壓痛點;伴咽部充血疼痛者,多在頸椎3至頸椎4橫突前有明顯壓痛點;咳嗽、多痰者在頸椎7棘突旁有壓痛點。
面肌痙攣:多數患者在乳突下方,頸椎2至頸椎3棘突旁有明顯壓痛點。
三叉神經痛:在頭半棘肌止點、乳突下方可觸及壓痛點。
原發性高血壓病:頭頰肌、頭半棘肌止點,第4頸椎、第6頸椎橫突前存在明顯壓痛點。
頸椎病:在頭頰肌止點、頭半棘肌止點、頸椎2至頸椎3棘突間、頸椎3至頸椎6橫突、岡上肌、岡下肌等處皆有明確壓痛點。
五十肩:頸椎4至頸椎6橫突、大圓肌與小圓肌之間即方形孔的肩胛側有條索狀壓痛,岡上肌和岡下肌、肩胛提肌處,有明顯壓痛點。
便秘:第3腰椎至第4腰椎棘突旁有明顯壓痛點。
腰肌勞損:近脊椎側的第12肋下緣,第1腰椎至第5腰椎棘突旁,腰3橫突、髂腰三角區、第4腰椎至骶棘突旁等處均存在壓痛點。
痛經:第4腰椎至第5腰椎棘突旁有壓痛點。
心臟病:右側心腧處有壓痛。
肝、膽疾病:右側肝腧、膽腧處有壓痛。
子宮後傾、腎下垂、神經衰弱:腰部有痠痛,壓痛點不明確,或者根本沒有壓痛點,用拳叩擊腰部反覺舒適。
腰筋膜勞損:多在第7腰椎橫旁有壓痛和肥厚感,或見肌痙攣,或見有索狀結節。
~以上資料摘自《脊療 90%的痠痛都會消失》高海波◎著
人類智庫【華翔文創】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