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有些特定素材是我的常備藥。例如,櫻花的「愛在家」系列,就是其中之一。 影片一開頭,父母親無端爭執,孩子應是國小生,試圖用幾招粗淺的方式阻止這場紛爭,可惜徒勞無功。孩子躲進滿水的浴缸,掩耳逃避滿室的喧鬧。後來,雙方僵持不下,母親憤而離家,孩子只穿著一條內著,急奔下樓,跟媽媽說了一句話,媽媽旋即回心轉意,陪孩子上樓。 「那孩子跟媽媽說了什麼?」我把影片切斷,提問講台下的同學。答案在相互激盪之下,五花八門天馬行空。 作為寫作教育工作者常在想,我們到底能給孩子什麼?想給孩子什麼?答案很簡單:讓他們心裡能夠有足夠的能量,真實面對這個世界。 孩子只說了:「媽媽,我有一題數學不會寫。」 「什麼?這是什麼爛答案!」同學邊罵,卻藏不住會心微笑。 同學的會心微笑,是寫作教學切入口:他們突然發現解決事情也可以如此容易,如此平常,卻如此有效。我不斷在尋找學生闇於察覺的內心感受,這感受不限於知性或感性,透過寫作課的多元議題(人與人、人與群體、社會之間延伸的相關問題),嘗試讓學生了解彼此的對話。過程中,抒發己見、協調共識,並根據立場的差異中,發現自我的盲點。 我稱之為一場「公民訓練」。 這樣的寫作課自當沒有範圍:人際的互動、多元的尊重、科技的發達、傳統戲曲的沒落、社會習俗的流傳……這些都共同在思考人類如何應對世界變化的一種能力,及審視自我框架的一個機會。未來的寫作趨勢正是考驗學生如何面對生活周遭的總總,能否提出合理的想法或想像。 因此,敘利亞的難民問題、海洋垃圾與台灣塑膠政策、公民不服從……在國小到高中都是可以與孩子對話的課題。現在測驗學科裡標準答案的訓練已夠扎實,但我們都知道有些議題沒有對錯,而寫作課提供給學生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思考平台,激盪出完整的自我表述,開拓對人類社會的深廣視野。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精選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集結出版。選購電子書可享66折,詳情請上udn讀書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