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王美花從去年6月20日就任迄今已約七個月,昨(20)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接下來要專注的三大任務包括產業發展、能源轉型,以及促進投資。產業發展則要讓資通訊、半導體持續壯大,也藉此奠定電動車、5G及綠能的發展。
至於能源轉型,王美花說,不是政策訂了就「句點」了,而是要持續不斷地去落實,例如各界關心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域開發的辦法會延後,就是需要更縝密的考量及跨部會協調,以免政策不周全。
而元旦生效的「用電大戶」條款,就是從需求端拉動能源轉型。她也透露,現在許多廠商拋出組隊建置綠電、買綠電的想法,預計可增加綠電誘因。王美花也預告,或許兩年後用電大戶定義將會從目前的5,000kW(瓩)調降。
投資則要吸引台商回流、外商來台投資,以及加強對美國、對新南向國家的合作。王美花臚列完上述三大項後也接著說,連「缺水」的問題都還排不上前三大任務,但解決缺水也是重中之重,經濟部長的每項業務都很重要,任務也遠遠不只這三項。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針對產業發展,有什麼可和大家分享?
答:首先,我國資通訊半導體持續壯大,也奠定電動車、5G、綠能等新興產業發展,新產業就會是大契機。以電動車為例,RCEP通過後,經濟部找傳產業者來商談因應對策,同步也找來電動車廠商,總計近20家廠商都來了。
電動車開展新契機
經濟部找來各種業者是因為看到台灣車用電子出口和產值大幅度成長的趨勢,因為油車時代時,廠商都需要認證及安全需求,因此供應鏈體系很穩固。許多車用零組件因為都是從事AM(汽車售後服務)市場,要打入原始市場並不容易,但電動車打破過去的供應鏈機制,包括驅動系統、電腦系統及面板都是台灣的切入點。
此外,特斯拉與蘋果公司的運作模式很類似,只管腦袋、設計,車身部份可以找供應鏈。而特斯拉找上台灣供應鏈已讓很多廠商成功切入,許多電動車廠商也能找到對應合作夥伴;在特斯拉成功經驗下,台灣能從電動車找到切入點。
政府扮演角色就是建置測試平台,因為所有汽車零組件都要安全認證,如果每個公司都自設成本很高,若政府架設平台,業者都能共同利用,因此經濟部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就扮重要角色。
另外,經濟部也希望能促成5G聯盟成型,因為過往5G都是封閉式,必須加入Nokia、華為等系統,台灣廠商地位很微小。美國跟歐洲目前都是發展開放式5G系統,不僅限於資通訊,更可應用在各個場域。而若5G開放式系統能成形,終端設備,伺服器,零組件都是台灣廠商強項。
問:台灣近年成外商投資重鎮,相對應的水電、土地缺口怎麼解決?
答:我們協助潛在投資案例時,都已做好精準的水電布局,因為從投資談妥到落地中間需要時間,因此會在投資案落實前就先準備好。例如用電並不是缺電問題,而是需要配置好電纜、饋線、變電站等。
我每周都會追蹤投資案,會議中都會盤點水電、跨部會協調及中央和地方協調等問題,如果需要高層拍板,就會由我親自來協調,都能很快速且正向地解決問題,也有很多不錯的成績。
用水問題,台灣存在枯水期、豐水期的差別,沒有颱風來時,中南部就沒有豐水期。因此,台灣不是缺水只是調度問題,像去年都沒有來颱風是半世紀僅見,但政府還是做超前部署。
未來廠商若有更大用水需求,一定要建置海水淡化廠供水,如此枯水期也能確保農業、民生、工業用水充足。台灣目前有兩處海淡廠,一個位於新竹,一天供水3萬噸;另一個是台塑正在麥寮興建的海淡廠。
包括嘉義縣未來設置科學園區,或是台積電在南科要擴建5奈米、3奈米廠,建議在嘉義及台南的投資案都要同步配置海淡廠,如此才能穩定供水。
土地方面,政府都有協助廠商跟地方政府協調土地,這部分我們就是鴨子划水,也會依照廠商需求找到適合土地,再搭配水電供應。
力推離岸風電光電
問:台灣政府訂定2025非核家園目標,但其中太陽光電、離岸風電都有難關,如何穩供電?
答:台灣再生能源兩個大宗就是離岸風電跟光電,其他像是水力及沼氣發電都較少。台灣設定光電要在2025年20GW(10億瓦),中間曾做過調整,將比較沒有生態疑慮的屋頂型光電提升到6GW。
至於地面型部分,因農委會對環境關心,2公頃以下的農地暫且不討論。經濟部則已在雲林、嘉義、台南及高雄等地區推出4,000公頃土地做漁電共生土地,今年將會再盤出另外4,000以上公頃的土地,確保都沒有環境疑慮。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則也將在今年公布,至今尚未公布是因為擔心規則是否不夠周延,再加上廠商到北方三島辦說明就引來抗議,因此經濟部跨部會找來各單位,討論公布區塊開發規則以前,有哪些地區要注意。
問:面對用電大戶、台廠RE100等目標,台灣綠電是否夠用?
答:用電大戶今年元旦生效後,大廠都希望三年內可以享受早鳥優惠。這些大廠都得面對怎麼符合設置義務量。之前跟廠商開會,大家都在反映需求,廠商也拋出國家隊概念,由二、三個廠商結合一起做離岸風電、採購綠能,或是購買儲能設備,既可以符合法規,也能符合RE100。
當有這樣的用電大戶的要求後,廠商就會想要更快速找到綠能,也有助於提供誘因設置,屬於正向循環。我就跟我們能源局同仁說,搞不好兩年後,目前用電大戶5,000kW的門檻,就要檢討是否再下修。
分散布局…新南向是好事
問:面對RCEP等外交藩籬,我們如何去突破?
答:台灣政治上障礙確實比較大,不過經濟部、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及外交部都會相互結合,努力推動加入CPTPP、建立台美關係等。另外,台灣跟歐盟關係也是很好,同樣存在很多潛在投資案源。
因美中貿易戰,國內大廠都轉向到越南、印度、印尼等新南向國家。雖然現在因疫情關係往返人數變少,整體計畫看起來變慢,但經濟部還是會去促進。新南向因為牽涉國家很多,再來也是廠商分散布局的好選擇,因此從廠商分散布局,以及與新南向國家友好連結看來,新南向政策是個好事。
最後,對經濟部而言,在這些經貿關係還沒談好以前,我們更重視我國產業的全球競爭力,資通訊電子產品沒有關稅問題,對於還存有關稅產品在還沒談成前怎麼更有產品競爭力,是經濟部朝向的方向。
問:區域經貿協定與新冠肺炎疫情讓傳產面臨較大壓力,如何協助?
答:至於傳統貨品面臨出口關稅問題,國際壓力也較資通信貨品大。其中,經濟部特別關注機械、工具機、塑橡膠等,將努力讓相關產業能夠更進步。
但因美中貿易戰及台灣防疫佳兩大因素,國外都轉單到台灣,台灣供應鏈交貨品質、時間都照舊十分了不起,只要建立起信任感,對台灣都有很長遠的意義。
因台灣擁有完整供應鏈,業者只要有進步就有商機,這樣的特性也讓國外客戶願意來台灣下單。故而去年12月的外銷訂單不只資通訊產品好,傳產貨品,包括機械、塑橡膠及石化都保有二位數增加。這樣的好趨勢,我們很珍惜。
問:部長多方開會,如何說服廠商經濟部是可以解決疑難雜症的?
答:「溝通」很重要,當外界擔心RCEP時,經濟部就要分析給廠商實質狀況是怎麼樣。例如向廠商解釋,RCEP除了變成日韓、中日形成FTA外,其他東協國家早已都存在FTA,所以自由化程度沒有提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