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去年離開金管會時,過了一段含飴弄孫的短短退休生涯。桂先農當公務員大半輩子,他的資產安排,大多都選擇存款,但不時會考慮外幣計價存款專案,藉較高利差提高資產價值。
桂先農今年二月重返保發中心,再次接任保發中心董座,又面臨不少市場「老問題」。台灣人愛買儲蓄險,有些人拿儲蓄險理財,也有人用儲蓄險做退休規劃。但金管會擔心壽險業銷售儲蓄險,吸收過多市場游資,風險都集中在保險業,近年以各式行政手段「大力壓抑」儲蓄險商品。
提到儲蓄險,桂先農說,低利率環境太久,很多人因存款利息低改買保險,例如市售利率變動型保單「六年以後,可能領到百分之二」,好像還不錯。一些人手邊若有閒錢,且一段時間不動用,就去買保險,讓資金有去處,不見得不是好事。
桂先農也強調,保險基本原理就是「損害填補」,核心價值應是安定社會人心,即「少數人的不幸、由大多數人來承擔」,因此「保險商品不是用來賺錢的」;他不反對這些「能讓民眾賺利息的保單」,但民眾要注意,「資金有六年不能動」,才能獲得壽險公司承諾的利潤。
桂先農說,自己一張儲蓄險都沒有,他買保險的前提是,要買那種「出事我不能承擔的」,但他有一張十五年期的意外傷害壽險,因為「意外」,是他不能承擔的風險。
桂先農說,和退休有關的保險商品,應是著重如何規劃老年生活,尤其「初老級(五十五到六十五歲)、中老級(六十五到七十五歲)、老老級(七十五歲以上)」等三個關鍵十年;他建議從「有保障需求和能否承擔風險」出發,儘量提早規劃。
桂先農的資產安排幾乎都選擇存款,但他也曾為了孩子出國念書,在銀行開立專戶,選擇美元計價產品,現在小孩都從國外念書回來工作了,他也抱孫子了,可見當年獲利應該還不錯。
桂先農說,就算只選存款,也能透過不同計價幣別,放大資產價值,他在金管會銀行局局長任內,政府開放人民幣業務,初期人民幣存款利率高達百分之五,他也做了一些人民幣存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