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趟訪美行程中,首先會見的不是華府的政壇領袖,而是西雅圖的商界菁英,引起討論。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皮林(David Pilling)撰文指出,習近平這個安排,是因為深諳「權力的本質」。皮林稱,習近平可謂集中超過鄧小平以來任何一位中國領導人、甚至可說毛澤東本人的權力。但在某些方面,他領導的國家目前看起來正處於許多年來最脆弱的時候。
美國正好相反。與應該還會再掌權七年的習近平相比,歐巴馬看上去已是強弩之末。他必須面對故意作梗的國會,而且他的任期只剩一年多。然而,美國經濟正在復甦,高科技業仍屹立於世界巔峰。
習近平選擇與那些引領美國復甦的人會晤,在西雅圖逗留的時間比在華府還長,與蘋果、亞馬遜這些大公司的執行長碰面,「股神」巴菲特和微軟共同創辦人蓋茲等也都是座上賓。這些人與歐巴馬不同,他們的權力不受任期限制。雖然須遵守有關稅收、就業和環境的法規,但他們能影響這些法規訂定的方式。此外,他們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影響力,也大大超過政府可影響的範圍。
而陪同習近平的,則是同一類人物的代表,例如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騰訊的馬化騰、以及去年從微軟跳槽到百度任總裁的張亞勤。他們都屬於一個新的精英階層,控制著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部分。但中國經濟的問題集中於缺乏效率的國有部門。而他們和美國同業不同,須直接得多地聽命於(唯一的)執政黨。
皮林說,習近平處於這個決策當局的頂端。有人曾以為,如果他展現權威,可能是為開放政治過程。
事實出乎所有人意料,習近平動用直接的權力,持續打擊貪腐,整頓人民解放軍。他在國內打壓異見人士,在海外也採取更強硬的政策,並創建有朝一日可能挑戰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國際金融機構。
皮林說,習近平開始顯示威權主義傾向時,有人解讀說他進行政治打壓的目的是為開放經濟鋪路,但事實上他掌握控制權的本能,始終凌駕讓市場自己決定的本能。中國並未對國營企業施加多少壓力,迫使其提高效率。利率每開放一步,只要經濟放緩的跡象剛浮出,國家法令、干預或慌忙的增支就會隨之而至。
文章稱,這正是習近平執政期間的核心矛盾。在地方上擔任領導的經驗,使他理解民間部門的力量,但他不願放權。本能告訴他,美國的創新和活力在西雅圖不在華府,但他仍將更多權力收歸北京。習近平已向世人展示,他知道如何運用政治權力,但能否釋放中國民間部門的潛能,或將決定中國經濟今後多年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