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球綠色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綠色金融(Green Banking)更是蔚為風潮。
台灣綠色金融商品已琳瑯滿目,漸有百花齊放之姿。例如,一、已有許多銀行參與綠色消費金融及融資,如透過ETC悠遊聯名卡及世界卡來推碳足跡認證;推出Green Life信用卡、創設綠能點數鼓勵消費、點數可認養樹或兌換環保商品;對電動車、綠建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的業者提供優惠專案融資。截至今(2017)年3月底,國銀在綠能科技放款已達新台幣1.0244兆元。
二、隨著櫃買中心「綠色債券作業要點」出爐後,凱基、玉山、永豐等四檔綠色債券於5月19日同時掛牌,是本土發行的第一批綠債。緊接著,中油綠色債於9月中旬掛牌上櫃,成為第一檔真正透過綠色債券籌資進行實體投資的案例。而台電於11月3日常務董事會通過,將於年底前發行83億元的綠色債券,若競價結果符合期待,將成為國內第八檔、也是金額最大的一檔,資金將用於溫室氣體減量、汙染防治、再生能源發展等三大類綠色投資計畫。
三、政府刻正力推綠能產業,保險業依規定,可申請專案,經核准投資太陽能光電等公用事業設施;亦可推出綠色保險商品,目前已有綠能環保車保險、自行車保險。據悉,已陸續核准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等幾家壽險公司,與新安東京產險一家產險業者,投資五家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總投資金額高達46.2億元。
四、募集綠色共同基金投資於綠色產業的股票,例如,瀚亞全球綠色金脈基金即是一檔股票型基金,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以全球「替代能源」、「水資源」、「環境汙染控制」相關為投資標的。
台灣發展綠色金融有其機會與挑戰。外部機會來自於全球綠色金融熱潮,內部則是行政院刻正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綠能建設將帶動上兆元投資,各銀行紛紛搶食綠色金融大餅。金管會也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措施,包括:鼓勵銀行對綠能等綠色產業融資、提供綠能產業多元化籌資管道、引導保險業資金投資綠能產業(如電廠、面板)、強化綠色金融人才培育等。
但也面臨諸多挑戰及瓶頸,筆者建議,1、宜推動綠色銀行認證機制,銀行應速建立機制,包括評估綠色產業相關專業的授信風險及貸後追蹤。
2、政府部門應建立綠色金融平台,作為產業與金融間的橋梁,並與國際綠色金融相關組織交流,如金管會可成立綠色金融諮詢委員會,聘請產學專業人士提供金融機構專業諮詢。
3、金融中介,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等。但台灣的碳交易制度進程相對落後,遑論碳金融商品的發展,金融主管機關態度應更積極。
4、培訓人才,綠色金融涉及的綠色關聯領域廣泛,包括環境科學、綠色金融、社會學、生態保育及國際公約等,除了加強銀行在職人員培訓外,可由大學及專業團體培育綠色金融專業人才。
5、政府或智庫相關單位可多舉辦產官學綠色金融研討會或巡迴講座,學校可開設綠色金融課程,讓大眾瞭解其重要性。
(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