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10月,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破土動工。如今,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就位於當年的特區範圍內。距離紀念館不到600米的廈門台和電子有限公司,是最早進駐廈門投資創業的台資企業之一。 中新社報導,近日台和電子有限公司新引進了自動化生產線等設備,員工從7000多人減至近3000人,產值卻是以前的四倍。台和電子財務部課長羅紅玲展示去年的「減稅帳單」,包括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約853萬元(人民幣,下同)、出口退稅超7000萬元等。且作為一類出口企業,他們還享受退稅綠色通道服務,兩三天內資金就到帳。
報導稱,在廈門,像台和這樣以外銷為主的台資企業還有很多。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些台企也不免受到衝擊。深耕眼鏡行業近30年的廈門虹泰光學有限公司財務經理許真鴻表示,去年上半年,公司出口同比下降三成。當時,廈門稅務部門主動聯繫他們,對企業開展多維度分析引導,幫助選擇最優生產銷售方式,令企業迅速穩住了出口。
廈門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廈台企以出口為主,為此抽調業務骨幹組建精細化服務團隊,以製造業企業為扶持重點,提供點對點輔導、多維度體檢,為台企轉型智造加碼助力。
廈門市稅務局還定期走訪廈門市台港澳辦、廈門市台商協會和廈門市外匯管理局等機構,聯合舉辦惠台政策宣講、共建台商信息共享平台、共築溝通協作機制橋梁,創新推出廈門首條台港澳同胞辦稅綠色通道。
從2012開始,廈門稅務部門連續組織「台商稅收講堂」。對此,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家瑩認為,稅務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政策解讀非常及時,內容貼近台資企業的需要;透過講堂瞭解政策,看到大陸投資紅利,成為諸多台商願意長久深耕廈門發展重要因素之一。 廈門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台商台企搶抓機遇、持續發展,深耕大陸、增資擴產的信心不減。官方數據顯示,廈門累計實際利用台資110餘億美元,台企工業產值佔廈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