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震發生頻繁,為了讓財務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也能買得起地震保險,並且快速獲得理賠,富邦產險領先同業,推出以地震規模而非勘災損失作為理賠基礎的參數型地震保險。我國在1901年至2016年2月6日期間,平均每三年發生兩件規模六以上的災害性地震;平均每五年發生一件規模七以上的災害性地震,規模七以上地震發生在陸域的有六件,平均每20年發生一件,有關風險不能小覷。
參數型地震保險問世之前,企業投保的地震險並無主約型態。企業想投保地震險,必須先買商業火險,用商業火險附加地震險的方式投保。
以台北市餐廳投保商業火險附加地震險為例,主約火險保額1億元、年繳保費約6.5萬元,假設地震險附約的賠償限額為主約保額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000萬元,年繳保費約5.2萬元,兩者合計約11.7萬元。
這張參數型地震保險本身就是主約,保額上限1,000萬元,台北市餐廳(或企業)投保,年繳保費僅3.49萬元,比傳統主附約一起買的方式便宜許多,大大提升中小企業的負擔能力;若參數型地震險的保額降為500萬元,則年繳保費僅1.745萬元,與傳統商業地震險保費負擔差異更大。
這張保單也免自負額,不像傳統地震險,有自負額十萬至數十萬元不等的規定,超過自負額的部分,產險公司才會理賠。
參數型理賠的創新設計下,只要同時符合四個條件:震央在台灣本島、芮氏規模達7.0以上、震源深度30公里內、標的物地址與震央直線距離100公里內,就可啟動理賠。
參數型地震險的好處是投保簡單不必查勘,符合啟動條件,地震發生後一個月就能拿到理賠金,有錢可緊急周轉,以利災後復原,所以企業無論是否已投保地震險,都建議可加買一張參數型地震險。
林金穗的三點提醒
• 企業只要有營業行為,原則上就會承保
• 企業投保時,應確實填寫建物造價等資料
• 參數型地震險的保額上限為1,000萬元,仍應投保傳統地震險,以建構完善保障
(本文由富邦產險資深副總林金穗口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