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迷思與現代中國的形成 不理性地堅持真理,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更甚於理智的錯誤。 —湯瑪士.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一八八零年 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富有群眾魅力的重慶市黨委書記薄熙來,也是前任遼寧省長、前任商務部長、革命元老之子,被中國共產黨開除出黨。身為與黨的最高層政治精精英有直接血緣的人物,所謂的「官二代」,薄熙來闖出「中國最文質彬彬、最有魅力的政治人物」的名聲。他因為改造被垂死的工業壓得喘不過氣的城市,以及保護中國企業對抗外國競爭,獲得各方好評。 現在,他被控訴種種濫權罪名,包括貪腐、掩護已被定罪的太太謀殺英國商人,以及「和若干女子有不當性關係」。即使他在二零一三年八月以較輕罪名被起訴,薄熙來在次月遭定罪早已是定論。 原本似乎注定要躍登高層領導的薄熙來被打倒,是中國數十年來最大的政治醜聞之一。這代表什麼意義?從共產黨英雄被貶為貪婪惡棍,薄熙來證明了即使是高階幹部也必須站在國家和法律面前接受裁判嗎?或者薄熙來二?一三年的受審只是證明,在中國國力大增、創造驚人繁榮、躍居全球大國之際,其執政黨和政治文化依然停留在從前的時代?換句話說,法治仍然屈服於中國共產黨變化多端的政治需求嗎? 三十多年前,也就是經濟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曾演出一齣公審大戲。一九八?年十一月,上海演員出身的毛澤東遺孀江青出現在法庭,她和張春橋、姚文元和王洪文這「四人幫」,被以掀起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六至七六年﹚動亂及其他罪名起訴。庭審還未開始前,江青已在官方傳媒上被宣布有罪;法院派給她的公訴辯護律師稱她為「犯人」,電視每晚播放四人幫受審的新聞,向中國百姓昭告由亂而治,恢復秩序。關押已經四年、等候審判的四人幫,最後定讞犯下反革命之罪。他們全都長期坐牢,無聲無息死去。江青則在一九九二年自殺身亡。。 相隔數十年,我們目睹了兩場政治上十分敏感的大案。引人關注的是,它們都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起始點,也就是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底所展開的市場導向建設,以及現階段的地位。兩個案件都發生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當性受到質疑之時;兩案都要讓人民覺得政府、而非共產黨在當家做主。它決心重建秩序。過去三十五年,中國的變化何只日進千里,但這個領域似乎沒怎麼變過。從這件事來看中國未來成長的能力,也就是它的領導能力,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如果中國崛起為全球領袖,它會是什麼樣的領導人?答案端視你如何相信現代中國的故事,以及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的角色。 這段歷史我們必須拿出來重提,讓讀者了解,否則根本無從了解現代中國的複雜性。許多談論中國的書,有關「歷史」部分只講近來的事件,本書不然。中國不是昨天才誕生;中國現代化的故事並非始於一九四九年共產黨主政後,也不是從一九七八年推動市場經濟後才開始,中國的崛起之路已經悄悄進行了一百多年。沒錯,共產黨把中國帶到一條獨特的路上,但從許多方面來講,這條路是過去許多做法的延續與結果。 (完整內容請見《強國不強?》)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