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拉開填息行情序幕,今年已除息個股高達七成都已填息,後面即將除息的個股,會是投資人跟上台股除息行情最好的機會。
資金行情引爆今年台股除權息行情,跌破主張棄息重量級股市名嘴的眼鏡!首先由外資主導台積電在國內外利空紛擾下強勢填息,拉開比價空間;重量級權值股台達電半小時填息、儒鴻一小時填息都震撼市場。但可惜的是在外資熱錢簇擁下,大盤強登九千點,但代表散戶指標的融資餘額卻徘徊低檔,顯示權值股除息填息行情都是法人天下,散戶沒有跟上,只有OTC的融資餘額有跟上行情。
目前台股整體平均現金殖利率仍有3.6∼3.8%,等待除息的高殖利率個股,如果除息前漲得不多或高價股已先拉回整理,後續就很有機會填息,本文特別整理出七月底八月初即將除息的高殖利率個股,讓錯過台積電、儒鴻、台達電填息的投資人可以跟上台股除息行情節奏。
資金寬鬆 回頭擁抱風險資產
近期美股屢創新高,給全球資本市場起了一個帶頭的作用。主要的原因除了「資金寬鬆」以外,已經很難用其他的因素自圓其說了。資金就如止痛藥,暫時紓緩了全球各種繁雜的問題,包括英國脫歐、義大利金融壞帳、法國恐攻、土耳其的地緣影響、人民幣在岸價格再創六年新低、台灣外銷訂單可能連十五黑等等,似乎只要繼續貨幣QE,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由於現階段金融市場的免疫力增強了,資金又回頭擁抱風險性資產,七月十一日∼十五日,棄債養股的現象最為明顯,原本處於負利率的德國十年期公債,由一周前的負0.182%,快速回升至零軸;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也由1.359%回升至1.546%。
資金這帖止痛藥的藥效還有多長,沒人知道,只能期待它不只是「長效型」,而且沒有副作用。目前觀察指標在美股,只要資金藥效未結束之前,投資人就馬照跑舞照跳。
留意美股對第二季財報反應
如前所述,因為指標在美股,我們當然得留意任何美國方面的數據與美股的市場反應。日前美國白宮預算辦公室調降經濟成長和利率預測,預估今年美國GDP成長率由二月估的2.6%調降為1.9%,2016年財政年度(至九月底止)預算赤字估計將升抵六千億美元,較去年增加1620億美元,報告中並反映升息速度將比二月預估時更為緩慢。
顯然,全球處於低利率的時間肯定拉長。在景氣基本面方面,美國六月零售銷售較五月增長0.6%,為連續第三個月成長,若扣除汽車的六月零售銷售則月增0.7%,而扣除汽車、汽油、建材和食品服務,核心零售銷售增0.5%。十三項零售產品類別中,有十一類銷售額都增加,僅服飾與餐館各衰退1.0%與0.3%,隨著暑期假期的來臨消費者出遊、整修家庭與購物的機會增加,也將持續帶動零售銷售的增長。
目前美股進入超級財報週,陸續有多家科技大廠與金融機構公布財報,美股對利多與利空的反映俱有相當關鍵性。根據Thomson Reuters 截至七月十五日的調查預估,第二季S&P500企業盈餘將衰退4.7%(超過先前的預估衰退3.8%),與第一季5.0%的衰退幅度相當。
截稿前(十九日)已公佈的三十六家企業中,有二十三家優於預期(占64%),越後面公布的企業,數據是否越差,美股的反應值得投資人留意。S&P500重要企業的財報及該企業對未來一季財測的預估,及產業前景看法,均將牽動全球股市走勢。
第三季台灣經濟表現是關鍵
根據台灣有統計資料以來的數據顯示,台灣出口未曾出現過連續兩年衰退的記錄,即使遭遇重大事件影響,經濟活力都能迅速恢復,包括石油危機、飛彈危機、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SARS病毒、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
而目前台灣出口已經連十七個月呈現年衰退,如果第三季旺季仍無起色,台灣可能要打破紀錄,連續兩年出口衰退,這代表台灣產業結構弱化(也可說是老化了),失去了自我調整或再生的能力了,前景堪憂。六月外銷訂單數據將於二十日公布(截稿後),由於是景氣的領先指標,必須留意。
目前經濟部預估六月台灣外銷訂單金額介於338∼3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約6∼7%之間,將進入第十五個月的衰退期。累計上半年大約年衰退8%左右,經濟部預估外銷訂單最快要到八月才可見到正成長的好消息,原因無他,是基期夠低。
現階段能見度最高的是半導體,主要是看好台積電第三季的營收動能。台積電日前調升今年資本支出,由原預估90∼100億美元,調升至95∼105億美元,創下資本支出歷史新高,也刷新台灣科技廠最高資本支出新紀錄,顯然台積電對景氣轉佳有相當把握。
台積電對第三季展望樂觀,由於看好主要客戶推出新產品及客戶持續回補庫存,第三季營收預估將介於2540∼2570億元,將創下單季營收歷史新高。目前只能寄望台積電能引領半導體業撐起第三季的出口數據。
熱錢由債轉股 高殖利率占優勢
國際熱錢的外溢效果目前持續推向亞洲,根據金管會統計至七月十四日止,七月外資淨匯入達14.7億美元,今年以來外資淨匯入金額突破100億美元。
統計迄今累計淨匯入餘額2047.96億美元,已逼近去年五月的2048.28億美元高點。目前台股殖利率大約3.68%,放眼國際市場仍俱有相當的吸引力,日前連摩根士丹利證券也建議國際機構投資人,將布局股市的資金部位由日股轉至以台股為首的新興市場。
法銀巴黎證券亞股策略分析師Manishi Raychaudhuri指出,即便全球政經情勢不確定性仍高,但依舊看好近期國際資金回流亞洲新興市場趨勢會持續下去,自日股流出的龐大資金也是助漲的一大動能。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830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歡迎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用對好工具,賺錢很容易《專業財經DVD函授教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