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政策擬引導壽險龐大資金「錢」進台股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專家指出,投資人可以依成交量、基金規模、配息狀況三項指標,尋找壽險業偏好的ETF類型,透過搭壽險業便車,降低投資風險。
ETF在台股的成交比重已經達到一成,凸顯ETF相對股票更簡便、穩健、波動度與風險低的特性。
金管會擬放寬保險業投資台股及相關ETF計算風險資本適足率(RBC)的風險係數,預估將引導上千億元壽險龐大資金轉進台股及ETF,預期ETF交易比重將會攀高。
部分台股ETF交易量大、流動性佳,也有配息,配息頻率甚至還比現股高,符合壽險業的需求。
國內發行ETF的龍頭、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指出,壽險業投資ETF的偏好,可從成交量、基金規模、配息狀況三點來看。
壽險業都是長線投資,投資部位大,一定會考慮ETF的成交量,也就是流通性,才不會被量套牢,因此不希望投資的ETF,規模過小。
另外,壽險業必須支應出險的費用,需要穩定的現金流入,ETF如果有配息,也比較符合壽險業需求。
以元大投信發行的第一檔台股ETF台灣50為例,是目前16檔台股ETF中規模最大、超過800億元,目前壽險業比重大約三成多。
元大投信在政策開放槓桿、反向ETF後,發行台灣50反1,成為壽險、外資機構法人的避險、套利重要工具。
黃昭棠並補充,主要壽險業者都是金控的子公司,自家人是金控權值股卻無法投資,這時金融ETF就可以彌補壽險業無法買壽險型金控股票的缺憾,所以跟著壽險腳步走,金融ETF也值得留意。
大型金控壽險高層主管指出,ETF配息可能比單一股票高,也可處分實現資本利得,所以ETF和股票一樣,都是壽險可以操作獲利的標的。
反向ETF則可提供壽險避險操作,預估RBC台股風險係數調降後,壽險資金將會在股票與ETF同步著墨,提高投資水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